网友评论

我也评两句

评论:圣座与中国:临时协议延长四年

查看原文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平均得分: 0 分,共有 0 人参与评分
   网友评论
 37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5-02 15:13:33 发表
●美国国立天主教会(ANCC-American National Catholic Church):2009 年Bishop George R. Lucey成立于新泽西,其圣职由巴西主教卡洛斯·杜阿尔特 - 科斯塔(Carlos Duarte-Costa)授予。他们宣扬所谓纯正的梵二精神,施行民主选举、支持已婚神职人员、同性恋和女性神职、同性恋婚姻、堕胎、人工避孕等。目前该组织拥有19个牧师。

●美利坚合众国天主教会(ACCUS-The American Catholic Church in the United States):由Lawrence J. Harms于1999年成立在马里兰州,声称其属于旧天主教会,主张进一步解读梵二会议,不要求独身制,允许女神职,接纳同性恋者,要求其神职人员从事世俗工作以养活自己。

●福音派天主教会(Evangelical Catholic Church):1997年建立于美国,其允许已婚和女性神职,支持同性婚姻,鼓励离婚和再婚者领圣体,允许人工避孕。

●伊玛尼神庙非裔美国人天主教会(Imani Temple African-American Catholic Congregation):是1989年由已被逐出教会的George Augustus Stallings创立在华盛顿,该组织允许女神职,不要求独身制。

●传统墨西哥裔美国天主教会(Traditionalist Mexican-American Catholic Church):由已被逐出教会的墨籍司铎David Romo Guillén在2003年建立,活跃在美墨边境地带,其保留了男性神职,但允许同性恋者,反堕胎,但允许婚前性行为,允许人工避孕,反对圣母无染原罪和童贞,不接受宗座无谬误,他们崇拜墨西哥民间多神教信仰的Santa Muerte。

●巴西天主教使徒教会(ICAB/Brazilian Catholic Apostolic Church):由里约热内卢的主教卡洛斯·杜阿尔特 - 科斯塔(Carlos Duarte-Costa)成立。早在1936年便提倡以地方语言取代拉丁语,1945年因宣扬已婚神职而被逐出教会,于是创立了该教会组织。在若望二十世教宗时期他与教廷和解,参与了梵二的现代化改革。2012年教廷宣布该组织是非法的。到2007年他们声称有39个教区,五十多万追随者。

——
现在回头看,他们更有前瞻性嘛

现在说说我的观点吧:除了同性婚姻不接受(因为我信易经道德经,只分阴阳),其他都可以接受。天主教禁止人工避孕是错的。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5-02 14:35:18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现在可以坐等天主教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爆发!

本笃十六就是调解不了矛盾无奈辞职,不是什么健康原因。越往后,天主教越是永无宁日!

前信理部长穆勒枢机警告:如果不选出“正统”教宗,天主教将一分为二。

一分为二?让我们来看看天主教有多少派:

梵二后天主教会的分裂

虽然在1870年梵一会议召开时就因反对“宗座永无谬误论”而导致了德语地区“旧天主教会(Old Catholic Church)”的分裂,但此后的天主教会近一个世纪都未再有大规模的分裂,教会维持了高度团结,大家共同对抗着世俗势力的入侵。从梵一后到梵二前的教会内部有保守派与自由派两大基本的立场,其中的自由派主要是在19世纪中叶由外部世俗的影响而在教会内产生的,主张改革,随着进入20世纪,随着其危害愈加严重,他们的斗争愈发激烈,由此才出现了保守派的反制。1962年开启的梵二会议(Second Vatican Council)就是一道分水岭,将教会划分成了两个时代,梵二后便代表着保守派的溃败而边缘化成为传统主义者,自由派则因获胜而占据高位明目张胆地宣扬现代主义。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梵二决议本身并不是一边倒地完全推行现代主义,而基本是一种对双方都妥协了的结果,只不过此前的自由派明显占了上风。

梵二会议就像不公正的裁判一样,被打击的保守派不予接受,因而不再服从伯多禄的继承者,由此教会才分裂成了众多观点各异的教会团体,这其实才是梵二最大的影响或者说危害,所以这里不谈梵二自由化改革本身所产生的各种乱象,而重点关注其造成的教会大分裂。分裂后的教会大概可以划分为五个主要大的派别,以及15个子类型。最基本的则分为传统派与现代派两个大阵营,以及夹在其中的中间派,又以在数量上占据主要部分的中间派为中心,将两大阵营再各分为在教廷管辖内外的两种类型,在教廷管辖内就包括了传统派、中间派、现代派三个类型,这三类被称为一般意义上的天主教会,是梵二前整个教会体制的直接继承,虽然其内部立场差异是最大的,勉强维持着所谓的共融合一。个人观点认为下表中第2至12的类型都是真正的天主教会,虽然彼此间并未共融,但他们都并未更改教会传统的体制形态,或者说并未蓄意地宣扬异端,属于被动接受。而第1类以及第13至15类的教会因为蓄意更改了教会传统的礼仪、教义、和组织结构因而不再属于天主教会。下表顺序按照其意识形态的光谱强弱从传统派向现代派排列。



一、独立的传统派:

这一派别继承自梵二前的保守派,主张对抗世俗,拒绝自由化改革,保留教会传统的礼仪、制度和训导,尤其是对脱利腾弥撒(Tridentine Mass )的捍卫。虽然他们通常自称是正统教会的代表,但因梵二后的天主教会已经分裂为多个阵营,因而更适合称其为传统主义者(Traditionalist Catholic)或典型的传统派,以和梵二后接受了现代主义的教廷相区别。他们与梵二后的教廷分道扬镳,目前均游离于其管辖之外,属于独立的天主教会(Independent Catholic),与现在的教宗未有共融关系,因而被教廷内的一些人视之为裂教,虽然他们的组织形态与梵二前未分裂时的教会并没有什么区别。他们都不认可梵二会议的合法性,完全拒绝新礼弥撒,只举行脱利腾弥撒,包括一些传统的东方礼,但因对于教宗合法性和对待弥撒经书版本的立场差异而让他们各自独立运作,未形成统一的组织行动。除了那些组织化的司铎团体,另外也有一些平信徒以个人名义抵抗罗马教廷的现代主义,比如美国人瓦尔特·马特出版的《残余》杂志(The Remnant)便是梵二后最早宣传传统主义的媒体。



1.自封为教宗者

天主教会历史上最后一位对立教宗(Antipope)在1449年去世,因为梵二引发的教会分裂,在20世纪又开始出现了许多对立教宗,据统计自梵二后至今全球大概已经出现了19位自封的教宗。他们源自梵二后的宗座缺出论者,起初与其他传统派司铎团体一样是因不满梵二现自由化改革而顽固保留传统礼仪及教会训导者,但其立场最为激进,不承认梵二后历任教宗的合法性,认为他们因宣扬异端而都是异教徒,因此他们作为保留了正统教义的一方,就可以自我任命为对立教宗,其主张被称为“Conclavism”。由于他们确实的属于裂教,有些还更改了传统礼仪或教义,因而他们已很难再归入传统派阵营,甚至无法再称其为天主教会。不过因其源自于传统派,就勉强划入了此类。

●帕尔马教会(Palmarian Catholic Church)。其创立者为西班牙人克莱门特·多明格斯·戈梅斯(Clemente Domínguez y Gómez),1975年他召集反梵二的追随者创立了圣容加尔默罗会,后由吴廷俶总主教晋铎和祝圣为主教,并在1976年8月4日自称获得神视,声称真正的教宗保禄六世因被现代主义者劫持而殉道了,此后的历任教宗都不合法。教宗保禄六世去世后他立即自封为“国瑞十七世”。在他手下自圣的主教超过了90位,在他于2005年去世后又有三位对立教宗继任。因在1983年他们放弃了脱利腾弥撒而简化,并出了自己版本的圣经,还不允许其信徒与其教会之外者进行交流,现在已不属于典型的传统派教会,甚至被许多人视为邪教。

●真天主教会(True Catholic Church)。因对梵二不满,一群异议者在1998年10月选举了威斯康辛州的一位司铎Lucian Pulvermacher为教宗庇护十三世,他居住在华盛顿,2009年去世。其组织规模很小,不如帕尔马教会那么活跃,也并未有明显的更改传统教会制度。

此外这类自封教宗的组织还有Apostles of Infinite Love、Conclavist、New Church of the Holy Heart of Jesus、Order of Saint Charbel 等。



2.宗座缺出论者

一般是认为庇护十二世为最后一位合法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因召开梵二会议促成异端因而自动丧失教宗之位,梵二后的历任教宗因继承自宣扬异端者也因此都是无效的,尤其是推行礼仪改革的保禄六世,属于公开宣扬异端。他们也不承认那些自封教宗者合法,认为至今没有任何合法教宗,因而是宗座出缺状态,这种理论就是宗座缺出论(Sedevacantist)。

前越南顺化总主教吴廷俶(Ngo Dinh Thuc Pierre Martin)经历了梵二会议,后因越共夺权而流亡海外,虽然他并未明确宣称宗座从缺,但却为许多宗座缺出论组织祝圣了大量的主教。期间他又多次反复地与教廷达成和解。除此之外前波多黎各主教阿尔弗雷德·门德兹(Alfredo F. Méndez)与吴廷俶一样在梵二后转为缺出论,梵二后的缺出论主教基本都是经由他们两位所祝圣。

●圣庇护五世会(SSPV-Society of St. Pius V):原属于SSPX(圣庇护十世司铎会),后来变为宗座缺出论,不承认自若望二十三世以后的历任教宗。1983年勒菲弗总主教宣布承认若望保禄二世教宗,并要求兄弟会司铎使用1962年若望二十三世教宗修订的脱利腾弥撒经书,一部分司铎拒绝接受此命令而最早从兄弟会脱离,后来他们多次自立主教,但没有自封教宗或者建立教区而形成真正的裂教。目前他们已有4位主教,但教会规模很小,仅在美国有几个小堂口。

●无染原罪圣母女皇会(CMRI-Congregation of Mary Immaculate Queen):1967年由Francis Schuckardt成立于爱达荷州科达伦,不承认自保禄六世以后的教宗。目前该会拥有29个堂口,分布于数个英语国家。

●圣家修道院(Most Holy Family Monastery):由本笃会预备修士Joseph Natale 1967年成立于新泽西。七十年代中期与教廷分离,该修院最多曾有过10位修士。

●乌克兰正统希腊礼天主教会(UOGCC-Ukrainian Orthodox Greek Catholic Church):因不满于乌克兰教会的拉丁化和梵二自由主义,2008年安东尼·埃利亚斯·多纳尔(Anthony Elias Dohnal)神父宣布自己和其他三位神父已私自祝圣为主教,而从乌克兰希腊礼天主教会分离,不再承认自若望保禄二世以后的教宗,2009年正式成立组织。



3.教宗劫持论者

持该理论者的宗座缺出论者认为前热那亚的枢机主教朱塞佩·西里(Cardinal Giuseppe Siri)是1958年教宗选举的胜出者,并取名号为额我略十七世(Gregory XVII),但遭受现代主义者(或共济会)的威胁而未能就任,因而重新选出的若望二十三世教宗是无效的,这种理论被称为“Siri thesis”。但西里枢机本人则否认该观点,因而目前只有很少的人相信这种教宗劫持论,这个理论支持者的群体被教廷称为“sede impeditists”。



4.潜在教宗论者

属于宗座缺出论另一分支,态度较为缓和,认为自庇护十二世教宗去世后的历任教宗均因召开或接受了梵二因此都是有缺陷的,只能是潜在的教宗,只有在他们放弃了现代主义异端后才能成为合法有效的教宗,因而这种理论被称为潜在教宗论(Sedeprivationism)。该观点主要为公义之母协会的立场,持该立场的主教还有美国的Robert McKenna 和 Donald Sanborn、活跃在法兰德斯和都灵、米兰、罗马的Geert Jan Stuyver。

●公义之母协会(IMBC-Istituto Mater Boni Consilii/Sodalitium Pianum):因仅使用教宗庇护十世修订的弥撒经书,Francesco Ricossa与另两位司铎在1985年从SSPX脱离,主要活动在西欧,中心在意大利都灵, 该团体日常需求由主教 Geert Jan Stuyver负责。



5.教宗合法论者

这一类型的独立教会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派(Traditionalists),以圣庇护十世司铎会为代表,其接受非自由化的良性改革,对教廷恢复正常抱有希望,因而并不极力对抗罗马,专注于保留教会传统,属于被动地与罗马教廷脱离共融关系。在倾向传统的教宗任内也积极寻求和解,双方维持友善关系,属于最容易重新归于罗马教廷管辖的阵营,他们被教廷称为“Canonically irregular”,即尚未拥有正规法律地位。不过其中最保守者并不认为已拥有与罗马教廷和解的时机,因而并不与罗马教廷进行来往。

●圣母司铎会(FND-Fraternité Notre-Dame):由拒绝接受梵二的神父修女组成,1977年法国司铎Jean Marie Kozik成立于芝加哥,他由吴廷俶总主教在1978年祝圣为主教,该团体致力于在世界各地进行慈善工作。

●圣庇护十世会抵抗运动(SSPX Resistance):最早是一些不满于费莱主教等与罗马教廷谈判而在2012年脱离于SSPX的司铎,他们拒绝一切跟现代派教廷的妥协谈判,认为自己真正的践行着勒菲弗总主教的立场。理查德·威廉森主教在2012年10月被兄弟会开除后也加入了他们,他同时发起了Catholic Resistance,以接受那些不满于SSPX妥协倾向而离开的司铎。此外属于该运动的还有法国的圣马歇尔·勒菲弗司铎联盟(Priestly Union of Marcel Lefebvre)和阿夫里勒的多明我会(Dominicans of Avrillé),以及北美的Society of St. Pius X of the Strict Observance (SSPX-SO),亚洲的SSPX-MC。2013年威廉森主教联合这些司铎成立了圣马歇尔行动(St. Marcel Initiative),总部设在弗吉尼亚州。至今威廉森主教已为该团体陆续祝圣了两位主教。

●圣庇护十世司铎兄弟会(SSPX-Society of St. Pius X):这是梵二后最早的传统派抵抗组织,由在梵二会议时就组织过保守派国际神长联盟的 马歇尔·勒菲弗总主教(Marcel Lefebvre)成立于1970年,该团体立场在反梵二的传统派组织里面属于态度最为温和者,使用1962年版弥撒经书,认为梵二后的教宗没有动用“教宗无谬误”宣扬异端,因而承认梵二后历任教宗的合法性,仅仅是不服从梵二会议和教廷错误的自由化改革。由于在1988年自我任命四位兄弟会主教而与教廷决裂,继任的四位主教亦严格遵守勒菲弗总主教的立场,作为非教区性质的辅理主教,以培养司铎为首要使命,并以此为信众行坚振礼。但在进入新千年后兄弟会开始努力与教廷接触,寻求和解,尤其是自2007年教宗本笃十六世允许自由举行脱利腾弥撒以后,在2009年本笃十六世更是撤销了此前对兄弟会主教的绝罚令,此后双方多次进行会晤以寻求完全共融的方式。他们是最目前大规模的梵二后传统主义司铎团体,到2016年末已有613位司铎(如果包括那些后来从兄弟会脱离的司铎及修生还要更多)。

●圣约萨法特神甫团(SSJK-Priestly Society of Saint Josaphat Kuntsevych):因反对梵二后东仪天主教会礼仪拉丁化而于2001年由巴兹尔·科韦帕克神父(Basil Kovpak)在乌克兰利沃夫的神学院建立。目前它有约30名成员。2007年科韦帕克神父被教廷驱逐,后便加入了SSPX。

二、教廷内传统派(或保守派):

这一派别与下面第三、四类均为与教宗共融者,受罗马教廷统一管理。

他们属于和现代派罗马教廷妥协后的传统主义者从对抗转变为服从的态度,因而实际上更适合继续以“保守派”对其称呼,他们自身通常也不认可传统主义的标签,与反对梵二的传统派一样自称是正统教会的代表,不过为了便于从分裂后的天主教会整体来区别各阵营,这里还是称他们为传统派(Traditionalists)。当然作为妥协者,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内心其实并不真正赞同梵二的那些自由化改革,只不过为了能够合法的举行相关圣事而不敢直言不讳地提出反对意见。另一些则是真的认为传统和现代可以并存,以为梵二的出发点是好的,后来教会内的各种乱象是因为没有正确地执行梵二决议。

他们主要的立场是拥护脱利腾弥撒礼仪,但并不排斥新礼弥撒,也努力维护在梵二改革后教会内仍然保留的那些传统结构和道德训诫,并支持梵二决议,在其他较为争议的立场上则谨慎地表达,以不至于得罪那些现代派教廷高层。这个派别是在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于1988年发布《天主的教会》牧函之后,以圣伯多禄司铎会(FSSP)的建立为代表而形成组织的,当时教廷开始允许部分团体或个人申请特权恢复脱利腾弥撒,并只可使用1962年版若望二十三世教宗修订的弥撒经书,在此条件下陆续又有一些举行传统弥撒礼仪的团体建立。但直到教宗本笃十六世任内他们才开始真正壮大起来,尤其是2007年发布《Summorum Pontificum》通谕,允许所有司铎都能自由举行脱利腾弥撒以后。



6.归顺教廷而共融者

他们都是以前独立的传统派,因为后来教廷获准其保留传统礼仪而重新归入了罗马教廷的管辖,与教宗共融(Full communion),其圣事也开始被教廷认定为合法。

●圣若望玛利亚维亚纳司铎联盟(SJMV-Priestly Union of Saint Jean-Marie Vianney):巴西坎普斯教区的安东尼·德·卡斯特·罗梅耶(Antônio de Castro Mayer)主教在1982年建立。这位主教是勒菲弗总主教的好友,在1988年襄礼了圣庇护十世司铎会于瑞士奕孔的主教祝圣礼。1991年兰赫尔(Licínio Rangel)继任主教位,进入新千年后兰赫尔向教廷申请合法化,得到了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认可,2002年教廷将他们改为了个人宗座署理区,辖区内各堂口完全使用传统弥撒礼仪。

●圣伯多禄司铎会(FSSP-Priestly Fraternity of St. Peter):1988年圣庇护十世司铎会在瑞士奕孔祝圣主教后,12位司铎和一些修生对此感到不满而脱离兄弟会,他们接受了此前被勒菲弗总主教拒绝了的和解提议,随后若瑟·毕斯其神父(Josef Bisig)建立了该司铎会,其申请合法化得到了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准许。他们是教廷认可的传统派司铎会里面规模最大者,到2016年10月已有270位司铎。

●善牧司铎会(IBP/Institute of the Good Shepherd):前巴黎圣尼格老大堂的Christian Bouchacourt神父因支持梵二而在2004年被SSPX开除,后来他带领追随者在2006年联络教廷,同年11月建立该团体,被教宗本笃十六世认可而合法化。

●至圣救主之子司铎会(FSsR/Sons of the Most Holy Redeemer):1988年建立,原属于SSPX的分支,在本笃十六世教宗开放自由举行脱利腾弥撒的权力以后,2008年8月他们开始向教廷寻求合法化,并得到了教宗本笃十六世的认可。目前他们仅有苏格兰和新西兰两个堂口。

●圣文森特费雷尔兄弟会(Fraternity of Saint Vincent Ferrer):是1979年法国一个脱离了多明我会的修会团体,Louis-Marie de Blignières是创立者,起初是宗座出缺论,1988年与教廷和解而合法化。与梵二后一般采用新礼弥撒的多明我会不同,该团体采用传统的道明礼。

●圣母无染原罪之心忠仆会(Slaves of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由持Feeneyism立场的耶稣会士Leonard Feeney成立。由于他在梵二前就与教廷产生了矛盾,因而不算严格意义上的传统派,不过该团体是举行脱利腾弥撒的,该会在里士满的一个分支在2010年获得了教廷认可而合法化。



7.教廷支持的新团体

这一类型多为在若望保禄二世教宗任内,因为给予了相关特权而由那些支持传统的年轻司铎们所新建立的。

●基督君王司铎会(ICKSP-Institute of Christ the King Sovereign Priest):1990年由吉尔·瓦奇神父(Gilles Wach)等在非洲加蓬成立,专注于教会传统礼仪,属于对礼仪要求最为严格的传统派团体,至2016年他们已有97位司铎,另有一个下属的修女会。教廷保守派枢机雷蒙德·利奥·伯克经常协助该团体的工作。

●新耶路撒冷司铎会(CRNJ-Canons Regular of the New Jerusalem):是2002年在威斯康辛州拉克罗斯由雷蒙德·利奥·伯克主教 和Dom Daniel Augustine Oppenheimer建立,该团体是一个施行奥斯定会规的修会团体,依照1988年若望保禄二世教宗的准许令而举行传统脱利腾弥撒。

●圣十字架司铎会(Canons Regular of the Holy Cross):1977年 由Opus Sanctorum Angelorum成员在奥地利建立,1979年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给予合法化,其成员多分布于葡语国家。

●基督的贫苦骑士团(Christi Pauperum Militum Ordo):1979年意大利伯爵马塞罗·阿尔贝托·克里斯托法尼·德拉·马焦内(Marcello Alberto Cristofani della Magione)在锡耶纳建立,属于私人性质的团体,成员包括平信徒和修道者,分布于14个国家,总部在意大利Poggibonsi。

●耶稣圣母之仆会(Servi Jesu et Mariae):1988年由脱离了耶稣会的Andreas Hönisch神父建立,目前在奥地利他们已拥有自己的神学院,并且致力于青年活动。

●基督军旅兄弟会(Miles Christi religious order):于1994年在阿根廷发起,以依纳爵·罗耀拉作为团体主保,2000年被耶稣会神父John Hardon在密歇根州正式成立。

●圣若望·坎图斯司铎会(SJC-Canons Regular of Saint John Cantius):1999年成立于芝加哥,得到若望保禄二世教宗准许而采用1962年版弥撒经书,专注于传统圣乐,现在则同时举行新礼弥撒。



8.平信徒建立的组织

他们属于因为梵二改革,希望保留更多传统的平信徒自发建立的组织,多为国际性的机构。

●英国拉丁弥撒协会(LMS-Latin Mass Society of England and Wales):由热爱传统的平信徒群体在1965年发起建立,并非是司铎会,他们可能包括以前从圣公会高派回归天主教的信众。1970年推广新礼弥撒以后他们申请在英格兰和威尔士保留传统弥撒得到了教宗保禄六世的特别准许,他们专注于传承教会传统礼仪文化,日常多参与传统脱利腾弥撒,并帮助非属于以上那些传统司铎会的教区司铎进行传统礼仪的训练。现任主席是若瑟·肖教授(Joseph Shaw)。在几个主要的英语国家也都有当地同名为拉丁弥撒协会的组织。

●Una Voce(FIUV-Foederatio Internationalis Una Voce):是一个国际性的天主教传统主义协会,1964年由Georges Cerbelaud-Salagnac在巴黎成立发起,1966年成立了国际协会,成员遍布全球41个国家。其观点认为新礼弥撒和传统弥撒可以共存。

●Juventutem (FIJ-Fœderatio Internationalis Juventutem):是为在16至36岁的青年天主教徒中推广脱利腾弥撒而在2004年发起的国际运动,2006年在瑞士正式形成国际联合会,起初包括了15个国家的成员。

●主业会(Opus Dei):1928年建立,其创立者圣施礼华神父经历了梵二会议,因其保守立场,后被特别允许使用传统弥撒,为会内自治团体,但自其创立者去世后也改为了新礼弥撒。



9.传统的修会团体

那些传统的大型修会如本笃会、方济会、道明会、熙笃会等在梵二后大多接受了礼仪改革,少数不服从者加入了SSPX等,另外一些修院则是后来教廷放宽举行传统弥撒权限后恢复起来的。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修会如多明我会等并不是历来举行脱利腾弥撒的,而是在脱利腾大会后就被保留的道明礼,其他如米兰的安博礼等也都继续保留着。恢复了传统弥撒的修院主要有如本笃会的Monastery of Our Lady of the Annunciation of Clear Creek、与Monastery of St. Benedict in Norcia、Monastery of Our Lady of the Cenacle、Abbaye Sainte-Madeleine du Barroux,加尔默罗会的Monks of the Most Blessed Virgin Mary of Mount Carmel、熙都会的Abtei Mariawald,以及无染原罪圣母方济会士(Franciscan Friars of the Immaculate)等。



10.新旧礼仪混合主义

这一类群现体主要是在2007年本笃十六世教宗任内明确支持传统礼仪以后出现的,多属于教区内,他们不排斥新礼,主张新旧礼仪并存,有些偶尔会举行传统拉丁弥撒,例如英美等国许多保守的教区等,像是布拉斯加州的林肯教区。有些则只做新礼弥撒,但其礼仪十分接近旧礼的外在形式,如London Oratory,其最严格者在弥撒中使用拉丁语诵读部分经文,穿着传统罗马式祭衣,面朝祭台举祭等,同时他们谴责各种礼仪创新,排斥女辅祭、热衷额我略圣歌等,他们自称这是梵二礼仪宪章里面所允许的,是真正的新礼弥撒,而非保禄六世那种或者更为自由化的弥撒。



11.保守派教廷高层

这类群体在教廷内位居高位,由此而直接与教廷内的现代派较量,但他们却不便于直接反对梵二的现代主义改革,因而多为一种倾向中立的保守派,他们可分为两类,一个是经历了梵二大会虽然对其有意见,但不希望脱离共融关系而保持沉默者,如热那亚的朱塞佩·西里(Cardinal Giuseppe Siri)、阿尔弗雷德·奥塔维尼枢机(Alfredo Ottaviani)、天主忠仆富尔顿·约翰·申总主教(Venerable Msgr Fulton John Sheen)等人,另一种是从自由派转变为明显的传统立场,如经历过梵二大会后逐渐变得传统的若瑟·拉辛格枢机(Joseph Ratzinger),即后来的本笃十六世教宗,还有许多从从漠不关心的无立场变为传统倾向的梵二后新枢机和主教,如美国的雷蒙德·伯克枢机(Raymond Burke)、非洲几内亚的罗伯特·萨拉枢机(Robert Sarah)、哥伦比亚的卡斯崔隆·霍约斯枢机(Castrillón Hoyos)、德裔吉尔吉斯斯坦人亚他那修·施耐德主教(Athanasius Schneider)等。此外还有1988年建立的天主的教会宗座委员会(Pontifical Commission Ecclesia Dei)成员,专门负责梵二后对传统礼仪的保护工作,并负责与尚未和教宗共融的传统派司铎会如SSPX的谈判工作。



三、教廷内中间派:



12.中立者

这类群体占据现今教会神职与平信徒中的大多数,即麻木不仁的大多数。大多数平信徒和底层司铎单纯服从上级,而不管执行其政策的利弊。他们并非是自发的传统派或者现代派,不在意立场之分或者尚未拥有自己的立场,对两派之争也漠不关心,但他们随时可以向两边摇摆,是两派人员的来源之一。

这里面又有一部分中立态度者属于教会高层,即便其自身倾向保守也不便于推翻梵二决议,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些保守派枢机主教。而教宗保禄六世与若望·保禄二世,以及恢复了许多教会传统的本笃十六世其实也都可算入此类,他们都同时有保守派和自由派的倾向,比如保禄六世通过了梵二的自由化决议,并在1969年创立了新礼弥撒(Novus Ordo Missae),提升了许多自由派担任要职,若望保禄二世则积极进行泛基督宗教合一运动,以1986年开启的亚西西宗教大会为其代表作,但是在其他神学和道德层面他们仍然明显更多地支持教会传统立场,如对待堕胎与同性婚姻等问题,因而现代派亦对其表示不满,由此来看应把他们归为中间派。

这一类里面也包括特殊的中国大陆合法教会。因政治原因天主教在大陆分为官办教会与忠贞教会两大阵营,其意识形态斗争主要为牧职合法化问题,对梵二造成的传统与现代派别之分很少关注。未与罗马教宗共融的官办教会教区以及那些加入了爱国会的主教自然已经不属于天主教会,都是非法的,目前中国大陆合法的教会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个是从未跟政府妥协的忠贞教会/地下教会,因而他们一直遭受着政府的严厉打压,其毫不妥协的立场与反梵二的传统派一致,虽然他们并未明显注意到梵二产生的问题,比爱国会更早地引入了新礼弥撒,只不过其礼仪乱象较少。而在忠贞教会中亦有一部分因坚持私自祝圣而未得到教宗认可,如正定教区的董冠华主教,虽然其牧职变得非法,但其更倾向教会传统的保守立场,因而不支持教廷的妥协政策。另一个则是从官办教会中与教宗恢复共融而合法化的教区,即所谓的部分公开教会,他们属于教廷与大陆政府“双认可”,虽然实际上基本都是教廷一方被动接受,因为这一类神职与非法的爱国会主教同样是在汞缠政府的控制之下。由于教廷妥协后,公开教会能够和国外教会联系更多,并且将延续到90年代的传统弥撒换为普通话新礼弥撒,因而其受到的梵二自由化影响比地下教会要大得多,出现了许多礼仪乱象甚至鼓动异端者,所以近年来在大陆公开教会里一些年轻又保守的平信徒群体中也开始发起了恢复脱利腾弥撒的活动。



四、教廷内现代派(或自由派):

他们是梵二前自由派的继承者,现代主义者(Modernism)的称呼在教宗圣庇护十世时代就已经广为人知。在梵二前他们以自由派的身份主张将教会革新,将传统抛弃,缓和自身立场以和世俗势力妥协和解。要注意的是一般的自由派较少质疑教理层面,自由派更进一步涉及神学问题后,就变成了现代主义异端,比如质疑耶稣肉身复活、圣母童贞受孕、甚至怀疑灵魂不灭以及天堂地狱等,主张以现代科学角度解读天主启示,将信仰服务于人类自身,不相信天主教会是唯一真理,所有宗教平等,宣扬所谓人权和教会民主制等。

在梵二前这类异端都是被教廷严厉逐出教会的,因而当梵二会议时异端夺权以后,那些自由派便堂而皇之的直接提出了他们真正的要求,例如《宗教信仰自由宣言》,将天主教与异教信仰放在了等同的地位,动摇了传统的教义,效仿世俗政权施行主教共治,以表现出平等和民主,在礼仪中以地方语言取代拉丁语,并将弥撒圣祭改成了信众聚会。梵二后他们的势力掌控了教廷大权,在以前被绝罚的现代主义异端都变成了所谓正统教会的官方训导,并影响了众多一般司铎和平信徒配合其激进改革。不过在较为保守的教宗任内,公开的现代主义者仍然会被逐出教会,那时候他们就再次退为较为温和的自由派身份。有些则进一步将梵二决议衍生出“梵二精神”以此为理由推行他们的激进改革。与传统派不同的是,教廷内现代派并未形成组织化的团体,像各种司铎会,大多是以个人推广其某类改革或者灵修运动,因为他们已经利用梵二会议占据了优势地位。在被逐出教会以后他们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团体,而是分裂成了各种教派,如同当年的誓反教一样。



13.现代派神职

教廷内的现代派神职从一般司铎到教宗都有。

短暂在任的若望·保禄一世可能是个潜在的现代派,他在梵二会议时是支持自由派的一方,即位后宣扬了许多自由化改革的主张。现任教宗方济各在位数年的举动可以看出他具备了现代派的许多倾向,其出身的耶稣会也已大多沦为此派,但目前他还尚未进行大规模颠覆性的自由化改革,不过一些小的礼仪改革已经引发了不小争议,如圣周四为异教徒和女性进行濯足礼、以及开放已婚神职、允许离婚教友领圣体等,而且他是梵二后最被教外者、异教徒、同性恋等群体所称赞的一任教宗,在其任内举行脱利腾弥撒以及保守倾向的一些团体都受到了他的压制,比如与当今教廷保守派领袖伯克枢机的冲突,以最近的“Dubia”为代表。在他继位后SSPX曾直言不讳地指出他是个现代主义者,尽管后来方济各积极地给兄弟会提出了一些“优惠”条件以让其归顺教廷。

其他典型的和有影响力的现代派神职主要包括主导了梵二会议礼仪改革的阿尼巴莱·布格尼尼主教(Annibale Bugnini)与贾科莫·勒卡罗枢机(Giacomo Lercaro)、合一主义者朱利叶斯·多菲纳枢机(Julius Döpfner)、推广神恩复兴运动的比利时枢机孙能斯(Leo Jozef Suenens)、自由派领袖华尔特·卡斯帕(Walter Kasper)枢机、可能是秘密的法国共济会员让-马利·怀特枢机(Jean-Marie Villot)、起草信仰自由宣言的耶稣会神父莫里(John Courtney Murray)、耶稣会的卡尔·拉内神父(Karl Rahner)和卡罗·玛里亚·马蒂尼枢机(Carlo Maria Martini)、法国道明会的康加神父(Yves Marie-Joseph Congar)等。



五、独立的现代派:

这一派别属于独立于教廷管控之外以天主教自称的教会,虽然在本质上他们已经不属于天主教会,属于真正的裂教。他们主要包括被逐出教会的现代主义者所建立的教会,是一类推行更加激进改革的教派,他们认为教廷版的梵二会议属于“革命不彻底”。另一个是与汞缠主义合流而建立独立于教廷的地方教会,如中国大陆爱国会控制下的教会,那些宣扬民主办教,不接受教宗权威者实际上和现代主义者是没有本质区别的,虽然双方未必有直接联系。



14.逐出教会的现代派

这一派别是因激进改革而被教廷驱逐者,或者是觉得梵二改革不彻底而主动独立出去的,他们有些加入了旧天主教会。在保守倾向的若望保禄二世教宗任内绝罚了许多这类群体,比如主导梵二会议现代化改革的德国人汉斯·库恩神父(Hans Küng)等,对这些激进分子的打压使得直到21世纪教会仍未遭受重大的现代化改革破坏,维持了相对的稳定。

●菲律宾使徒教会(Apostolic Catholic Church):1992年John Florentine L. Teruel等人创立于菲律宾巴丹。其属于泛基督宗教合一主义(Ecumenism),主张混合天主教与东正教。其不接受罗马教宗的权威及无谬误论,不过其同样反对梵二会议对传统礼仪的丢弃,在信徒外在服饰上要求保守。

●美国国立天主教会(ANCC-American National Catholic Church):2009 年Bishop George R. Lucey成立于新泽西,其圣职由巴西主教卡洛斯·杜阿尔特 - 科斯塔(Carlos Duarte-Costa)授予。他们宣扬所谓纯正的梵二精神,施行民主选举、支持已婚神职人员、同性恋和女性神职、同性恋婚姻、堕胎、人工避孕等。目前该组织拥有19个牧师。

●美利坚合众国天主教会(ACCUS-The American Catholic Church in the United States):由Lawrence J. Harms于1999年成立在马里兰州,声称其属于旧天主教会,主张进一步解读梵二会议,不要求独身制,允许女神职,接纳同性恋者,要求其神职人员从事世俗工作以养活自己。

●福音派天主教会(Evangelical Catholic Church):1997年建立于美国,其允许已婚和女性神职,支持同性婚姻,鼓励离婚和再婚者领圣体,允许人工避孕。

●天主教生命教会(Catholic Life Church):1971年由已婚司铎A. L. Mark Harding 和 Peter A. Tonella成立于科罗拉多州,此前他曾加入誓反教会,他们都被旧天主教会的成员封为主教,Harding后来因从事色情业被当地政府监禁。

●伊玛尼神庙非裔美国人天主教会(Imani Temple African-American Catholic Congregation):是1989年由已被逐出教会的George Augustus Stallings创立在华盛顿,该组织允许女神职,不要求独身制。

●传统墨西哥裔美国天主教会(Traditionalist Mexican-American Catholic Church):由已被逐出教会的墨籍司铎David Romo Guillén在2003年建立,活跃在美墨边境地带,其保留了男性神职,但允许同性恋者,反堕胎,但允许婚前性行为,允许人工避孕,反对圣母无染原罪和童贞,不接受宗座无谬误,他们崇拜墨西哥民间多神教信仰的Santa Muerte。

●德国自由天主教会(Free Catholic Church):1987年成立,由约翰内斯·彼得·梅耶 - 门德斯(Johannes Peter Meyer-Mendez)从ICAB引入。

●巴西天主教使徒教会(ICAB/Brazilian Catholic Apostolic Church):由里约热内卢的主教卡洛斯·杜阿尔特 - 科斯塔(Carlos Duarte-Costa)成立。早在1936年便提倡以地方语言取代拉丁语,1945年因宣扬已婚神职而被逐出教会,于是创立了该教会组织。在若望二十世教宗时期他与教廷和解,参与了梵二的现代化改革。2012年教廷宣布该组织是非法的。到2007年他们声称有39个教区,五十多万追随者。

●万国之母联合会(Community of the Lady of All Nations):Marie-Paule Giguère于1971年声称自己多次获得了神视,在魁北克成立了一个祈祷小组,并得到了当地主教支持,但后来该运动声称其创始人是圣母玛利亚的投胎转世,2007年教会官方宣布其为非法。类似的因私人启示宣传异端而被逐出教会者还有很多,这里就省略了。



15.国家官办教会

他们虽然是因为外部政治力量的介入而产生,并不是因为梵二后由现代派分裂,但在时间上两者则是十分相近的,如果相信现主义者和代汞缠主义者在背后都是同一股力量,那么两者就不无关系了。这类群体类似于16世纪分裂出去的英国圣公会,其本质是服务于国家政权,在20世纪则是因强烈敌对宗教的汞缠主义国家而产生,在其控制的天主教国家如匈牙利、波兰,以及亚洲的越南、朝鲜等都曾建立过脱离教宗领导的国家教会,但随着苏联解体他们大多已经消失,仅在中国的官办教会还拥有强大的控制力。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Chinese Patriotic Catholic Association):该组织由部分钟共人士与支持钟共的国籍神职与平信徒在1957年成立。其主张本国教会自治,脱离外国教会的管辖,独自任命主教,在其他方面则没有明显的现代主义主张,其礼仪直到90年代都仍然是举行脱利腾弥撒。在起初,即梵二会议前这些爱国会主教都是被当时的罗马教廷所绝罚的,但在梵二后尤其是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晚年,教廷开始认可那些由爱国会选出的部分主教,转变为合法的公开教会。但其中有一部分至今仍然未得到教宗认可,仍然不属于天主教会内,如云南的马英林主教等。他们是典型的中国官办教会,隶属于国家政权,也属于那些独立的自称天主教的虚假教会,如现代派分子独立出去的地方教会,以及宗座缺出论的自立教宗者。

——
是不是眼花缭乱?嗯,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唯一真宗教。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5-02 14:34:26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现在可以坐等天主教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爆发!

本笃十六就是调解不了矛盾无奈辞职,不是什么健康原因。越往后,天主教越是永无宁日!

前信理部长穆勒枢机警告:如果不选出“正统”教宗,天主教将一分为二。

一分为二?让我们来看看天主教有多少派:

梵二后天主教会的分裂

虽然在1870年梵一会议召开时就因反对“宗座永无谬误论”而导致了德语地区“旧天主教会(Old Catholic Church)”的分裂,但此后的天主教会近一个世纪都未再有大规模的分裂,教会维持了高度团结,大家共同对抗着世俗势力的入侵。从梵一后到梵二前的教会内部有保守派与自由派两大基本的立场,其中的自由派主要是在19世纪中叶由外部世俗的影响而在教会内产生的,主张改革,随着进入20世纪,随着其危害愈加严重,他们的斗争愈发激烈,由此才出现了保守派的反制。1962年开启的梵二会议(Second Vatican Council)就是一道分水岭,将教会划分成了两个时代,梵二后便代表着保守派的溃败而边缘化成为传统主义者,自由派则因获胜而占据高位明目张胆地宣扬现代主义。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梵二决议本身并不是一边倒地完全推行现代主义,而基本是一种对双方都妥协了的结果,只不过此前的自由派明显占了上风。

梵二会议就像不公正的裁判一样,被打击的保守派不予接受,因而不再服从伯多禄的继承者,由此教会才分裂成了众多观点各异的教会团体,这其实才是梵二最大的影响或者说危害,所以这里不谈梵二自由化改革本身所产生的各种乱象,而重点关注其造成的教会大分裂。分裂后的教会大概可以划分为五个主要大的派别,以及15个子类型。最基本的则分为传统派与现代派两个大阵营,以及夹在其中的中间派,又以在数量上占据主要部分的中间派为中心,将两大阵营再各分为在教廷管辖内外的两种类型,在教廷管辖内就包括了传统派、中间派、现代派三个类型,这三类被称为一般意义上的天主教会,是梵二前整个教会体制的直接继承,虽然其内部立场差异是最大的,勉强维持着所谓的共融合一。个人观点认为下表中第2至12的类型都是真正的天主教会,虽然彼此间并未共融,但他们都并未更改教会传统的体制形态,或者说并未蓄意地宣扬异端,属于被动接受。而第1类以及第13至15类的教会因为蓄意更改了教会传统的礼仪、教义、和组织结构因而不再属于天主教会。下表顺序按照其意识形态的光谱强弱从传统派向现代派排列。



一、独立的传统派:

这一派别继承自梵二前的保守派,主张对抗世俗,拒绝自由化改革,保留教会传统的礼仪、制度和训导,尤其是对脱利腾弥撒(Tridentine Mass )的捍卫。虽然他们通常自称是正统教会的代表,但因梵二后的天主教会已经分裂为多个阵营,因而更适合称其为传统主义者(Traditionalist Catholic)或典型的传统派,以和梵二后接受了现代主义的教廷相区别。他们与梵二后的教廷分道扬镳,目前均游离于其管辖之外,属于独立的天主教会(Independent Catholic),与现在的教宗未有共融关系,因而被教廷内的一些人视之为裂教,虽然他们的组织形态与梵二前未分裂时的教会并没有什么区别。他们都不认可梵二会议的合法性,完全拒绝新礼弥撒,只举行脱利腾弥撒,包括一些传统的东方礼,但因对于教宗合法性和对待弥撒经书版本的立场差异而让他们各自独立运作,未形成统一的组织行动。除了那些组织化的司铎团体,另外也有一些平信徒以个人名义抵抗罗马教廷的现代主义,比如美国人瓦尔特·马特出版的《残余》杂志(The Remnant)便是梵二后最早宣传传统主义的媒体。



1.自封为教宗者

天主教会历史上最后一位对立教宗(Antipope)在1449年去世,因为梵二引发的教会分裂,在20世纪又开始出现了许多对立教宗,据统计自梵二后至今全球大概已经出现了19位自封的教宗。他们源自梵二后的宗座缺出论者,起初与其他传统派司铎团体一样是因不满梵二现自由化改革而顽固保留传统礼仪及教会训导者,但其立场最为激进,不承认梵二后历任教宗的合法性,认为他们因宣扬异端而都是异教徒,因此他们作为保留了正统教义的一方,就可以自我任命为对立教宗,其主张被称为“Conclavism”。由于他们确实的属于裂教,有些还更改了传统礼仪或教义,因而他们已很难再归入传统派阵营,甚至无法再称其为天主教会。不过因其源自于传统派,就勉强划入了此类。

●帕尔马教会(Palmarian Catholic Church)。其创立者为西班牙人克莱门特·多明格斯·戈梅斯(Clemente Domínguez y Gómez),1975年他召集反梵二的追随者创立了圣容加尔默罗会,后由吴廷俶总主教晋铎和祝圣为主教,并在1976年8月4日自称获得神视,声称真正的教宗保禄六世因被现代主义者劫持而殉道了,此后的历任教宗都不合法。教宗保禄六世去世后他立即自封为“国瑞十七世”。在他手下自圣的主教超过了90位,在他于2005年去世后又有三位对立教宗继任。因在1983年他们放弃了脱利腾弥撒而简化,并出了自己版本的圣经,还不允许其信徒与其教会之外者进行交流,现在已不属于典型的传统派教会,甚至被许多人视为邪教。

●真天主教会(True Catholic Church)。因对梵二不满,一群异议者在1998年10月选举了威斯康辛州的一位司铎Lucian Pulvermacher为教宗庇护十三世,他居住在华盛顿,2009年去世。其组织规模很小,不如帕尔马教会那么活跃,也并未有明显的更改传统教会制度。

此外这类自封教宗的组织还有Apostles of Infinite Love、Conclavist、New Church of the Holy Heart of Jesus、Order of Saint Charbel 等。



2.宗座缺出论者

一般是认为庇护十二世为最后一位合法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因召开梵二会议促成异端因而自动丧失教宗之位,梵二后的历任教宗因继承自宣扬异端者也因此都是无效的,尤其是推行礼仪改革的保禄六世,属于公开宣扬异端。他们也不承认那些自封教宗者合法,认为至今没有任何合法教宗,因而是宗座出缺状态,这种理论就是宗座缺出论(Sedevacantist)。

前越南顺化总主教吴廷俶(Ngo Dinh Thuc Pierre Martin)经历了梵二会议,后因越共夺权而流亡海外,虽然他并未明确宣称宗座从缺,但却为许多宗座缺出论组织祝圣了大量的主教。期间他又多次反复地与教廷达成和解。除此之外前波多黎各主教阿尔弗雷德·门德兹(Alfredo F. Méndez)与吴廷俶一样在梵二后转为缺出论,梵二后的缺出论主教基本都是经由他们两位所祝圣。

●圣庇护五世会(SSPV-Society of St. Pius V):原属于SSPX(圣庇护十世司铎会),后来变为宗座缺出论,不承认自若望二十三世以后的历任教宗。1983年勒菲弗总主教宣布承认若望保禄二世教宗,并要求兄弟会司铎使用1962年若望二十三世教宗修订的脱利腾弥撒经书,一部分司铎拒绝接受此命令而最早从兄弟会脱离,后来他们多次自立主教,但没有自封教宗或者建立教区而形成真正的裂教。目前他们已有4位主教,但教会规模很小,仅在美国有几个小堂口。

●无染原罪圣母女皇会(CMRI-Congregation of Mary Immaculate Queen):1967年由Francis Schuckardt成立于爱达荷州科达伦,不承认自保禄六世以后的教宗。目前该会拥有29个堂口,分布于数个英语国家。

●圣家修道院(Most Holy Family Monastery):由本笃会预备修士Joseph Natale 1967年成立于新泽西。七十年代中期与教廷分离,该修院最多曾有过10位修士。

●乌克兰正统希腊礼天主教会(UOGCC-Ukrainian Orthodox Greek Catholic Church):因不满于乌克兰教会的拉丁化和梵二自由主义,2008年安东尼·埃利亚斯·多纳尔(Anthony Elias Dohnal)神父宣布自己和其他三位神父已私自祝圣为主教,而从乌克兰希腊礼天主教会分离,不再承认自若望保禄二世以后的教宗,2009年正式成立组织。



3.教宗劫持论者

持该理论者的宗座缺出论者认为前热那亚的枢机主教朱塞佩·西里(Cardinal Giuseppe Siri)是1958年教宗选举的胜出者,并取名号为额我略十七世(Gregory XVII),但遭受现代主义者(或共济会)的威胁而未能就任,因而重新选出的若望二十三世教宗是无效的,这种理论被称为“Siri thesis”。但西里枢机本人则否认该观点,因而目前只有很少的人相信这种教宗劫持论,这个理论支持者的群体被教廷称为“sede impeditists”。



4.潜在教宗论者

属于宗座缺出论另一分支,态度较为缓和,认为自庇护十二世教宗去世后的历任教宗均因召开或接受了梵二因此都是有缺陷的,只能是潜在的教宗,只有在他们放弃了现代主义异端后才能成为合法有效的教宗,因而这种理论被称为潜在教宗论(Sedeprivationism)。该观点主要为公义之母协会的立场,持该立场的主教还有美国的Robert McKenna 和 Donald Sanborn、活跃在法兰德斯和都灵、米兰、罗马的Geert Jan Stuyver。

●公义之母协会(IMBC-Istituto Mater Boni Consilii/Sodalitium Pianum):因仅使用教宗庇护十世修订的弥撒经书,Francesco Ricossa与另两位司铎在1985年从SSPX脱离,主要活动在西欧,中心在意大利都灵, 该团体日常需求由主教 Geert Jan Stuyver负责。



5.教宗合法论者

这一类型的独立教会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派(Traditionalists),以圣庇护十世司铎会为代表,其接受非自由化的良性改革,对教廷恢复正常抱有希望,因而并不极力对抗罗马,专注于保留教会传统,属于被动地与罗马教廷脱离共融关系。在倾向传统的教宗任内也积极寻求和解,双方维持友善关系,属于最容易重新归于罗马教廷管辖的阵营,他们被教廷称为“Canonically irregular”,即尚未拥有正规法律地位。不过其中最保守者并不认为已拥有与罗马教廷和解的时机,因而并不与罗马教廷进行来往。

●圣母司铎会(FND-Fraternité Notre-Dame):由拒绝接受梵二的神父修女组成,1977年法国司铎Jean Marie Kozik成立于芝加哥,他由吴廷俶总主教在1978年祝圣为主教,该团体致力于在世界各地进行慈善工作。

●圣庇护十世会抵抗运动(SSPX Resistance):最早是一些不满于费莱主教等与罗马教廷谈判而在2012年脱离于SSPX的司铎,他们拒绝一切跟现代派教廷的妥协谈判,认为自己真正的践行着勒菲弗总主教的立场。理查德·威廉森主教在2012年10月被兄弟会开除后也加入了他们,他同时发起了Catholic Resistance,以接受那些不满于SSPX妥协倾向而离开的司铎。此外属于该运动的还有法国的圣马歇尔·勒菲弗司铎联盟(Priestly Union of Marcel Lefebvre)和阿夫里勒的多明我会(Dominicans of Avrillé),以及北美的Society of St. Pius X of the Strict Observance (SSPX-SO),亚洲的SSPX-MC。2013年威廉森主教联合这些司铎成立了圣马歇尔行动(St. Marcel Initiative),总部设在弗吉尼亚州。至今威廉森主教已为该团体陆续祝圣了两位主教。

●圣庇护十世司铎兄弟会(SSPX-Society of St. Pius X):这是梵二后最早的传统派抵抗组织,由在梵二会议时就组织过保守派国际神长联盟的 马歇尔·勒菲弗总主教(Marcel Lefebvre)成立于1970年,该团体立场在反梵二的传统派组织里面属于态度最为温和者,使用1962年版弥撒经书,认为梵二后的教宗没有动用“教宗无谬误”宣扬异端,因而承认梵二后历任教宗的合法性,仅仅是不服从梵二会议和教廷错误的自由化改革。由于在1988年自我任命四位兄弟会主教而与教廷决裂,继任的四位主教亦严格遵守勒菲弗总主教的立场,作为非教区性质的辅理主教,以培养司铎为首要使命,并以此为信众行坚振礼。但在进入新千年后兄弟会开始努力与教廷接触,寻求和解,尤其是自2007年教宗本笃十六世允许自由举行脱利腾弥撒以后,在2009年本笃十六世更是撤销了此前对兄弟会主教的绝罚令,此后双方多次进行会晤以寻求完全共融的方式。他们是最目前大规模的梵二后传统主义司铎团体,到2016年末已有613位司铎(如果包括那些后来从兄弟会脱离的司铎及修生还要更多)。

●圣约萨法特神甫团(SSJK-Priestly Society of Saint Josaphat Kuntsevych):因反对梵二后东仪天主教会礼仪拉丁化而于2001年由巴兹尔·科韦帕克神父(Basil Kovpak)在乌克兰利沃夫的神学院建立。目前它有约30名成员。2007年科韦帕克神父被教廷驱逐,后便加入了SSPX。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5-02 14:23:36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现在可以坐等天主教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爆发!

本笃十六就是调解不了矛盾无奈辞职,不是什么健康原因。越往后,天主教越是永无宁日!

前信理部长穆勒枢机警告:如果不选出“正统”教宗,天主教将一分为二。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5-02 10:37:19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现在可以坐等天主教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爆发!

本笃十六就是调解不了矛盾无奈辞职,不是什么健康原因。越往后,天主教越是永无宁日!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5-02 10:16:50 发表
现在可以坐等天主教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爆发!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5-02 06:53:02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圣玛拉奇预言说方济各是最后一位教宗,然后就世界末日天主审判万民。呵呵,这只是天主教众多破产的预言之一。毕竟是建立在谎言之上的宗教,根基就是谎言,只能用无数谎言继续包装、继续忽悠。

某某教宗之后,将只有三位教宗。现在都多少位了?这可是你们的圣母预言的哦,我在小德兰书屋看到的。现在怎么说?圣母假的?天主教全套造假?不好意思,我就是这么较真。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5-01 20:42:45 发表
圣玛拉奇预言说方济各是最后一位教宗,然后就世界末日天主审判万民。呵呵,这只是天主教众多破产的预言之一。毕竟是建立在谎言之上的宗教,根基就是谎言,只能用无数谎言继续包装、继续忽悠。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5-01 19:03:42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随着枢机秘密会议的临近,关于下任教宗人选的讨论日益热烈。据意大利媒体左翼媒体《每日事实报》主编的说法,现任梵蒂冈国务枢机卿伯多禄·帕罗林(Pietro Parolin)目前以40张稳定选票成为最热门的候选人。本世纪以来,教宗本笃十六世在2005年选举中首轮获47票,最终以84票当选;而2013年教宗方济各则从首轮26票实现逆转,最终成功当选。

菲律宾塔格莱,他在纪念中国教务会议百年时说:传教不是殖民主义,应该纠正历史上的错误。意大利祖皮,他作为教皇特使访问了中国,与中国的李辉会谈,商讨斡旋俄乌战争。所以,三位候选,都是务实开明派。

「神圣慈悲玛利亚」作出大量类似于天主教教导的预言,当中最具争议的「预言」,是指前任教宗本笃十六世是世上「最后的真教宗」

以后都是“假教宗”,带领全新版本天主教。

要说梵二后的天主教和梵二前的天主教有什么区别?梵二后的天主教“入世”和务实。梵二前的天主教属于“自我陶醉”。

《风传媒》引述知情人士称,台湾向梵蒂冈提出赖清德出席教宗葬礼被拒后,再提副总统萧美琴,也未获同意。让外界质疑出席层级降三级。

看得出,梵蒂冈延续了对中国的善意。因为,与中国打交道,就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务实”

他们谈论了教会、教会与世界的关系、当今的挑战,以及新任教宗应有的特质。

新任教宗人选 包容视野和外交能力或为关键因素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5-01 18:37:20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随着枢机秘密会议的临近,关于下任教宗人选的讨论日益热烈。据意大利媒体左翼媒体《每日事实报》主编的说法,现任梵蒂冈国务枢机卿伯多禄·帕罗林(Pietro Parolin)目前以40张稳定选票成为最热门的候选人。本世纪以来,教宗本笃十六世在2005年选举中首轮获47票,最终以84票当选;而2013年教宗方济各则从首轮26票实现逆转,最终成功当选。

菲律宾塔格莱,他在纪念中国教务会议百年时说:传教不是殖民主义,应该纠正历史上的错误。意大利祖皮,他作为教皇特使访问了中国,与中国的李辉会谈,商讨斡旋俄乌战争。所以,三位候选,都是务实开明派。

「神圣慈悲玛利亚」作出大量类似于天主教教导的预言,当中最具争议的「预言」,是指前任教宗本笃十六世是世上「最后的真教宗」

以后都是“假教宗”,带领全新版本天主教。

要说梵二后的天主教和梵二前的天主教有什么区别?梵二后的天主教“入世”和务实。梵二前的天主教属于“自我陶醉”。

《风传媒》引述知情人士称,台湾向梵蒂冈提出赖清德出席教宗葬礼被拒后,再提副总统萧美琴,也未获同意。让外界质疑出席层级降三级。

看得出,梵蒂冈延续了对中国的善意。因为,与中国打交道,就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务实”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5-01 18:29:47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随着枢机秘密会议的临近,关于下任教宗人选的讨论日益热烈。据意大利媒体左翼媒体《每日事实报》主编的说法,现任梵蒂冈国务枢机卿伯多禄·帕罗林(Pietro Parolin)目前以40张稳定选票成为最热门的候选人。本世纪以来,教宗本笃十六世在2005年选举中首轮获47票,最终以84票当选;而2013年教宗方济各则从首轮26票实现逆转,最终成功当选。

菲律宾塔格莱,他在纪念中国教务会议百年时说:传教不是殖民主义,应该纠正历史上的错误。意大利祖皮,他作为教皇特使访问了中国,与中国的李辉会谈,商讨斡旋俄乌战争。所以,三位候选,都是务实开明派。

「神圣慈悲玛利亚」作出大量类似于天主教教导的预言,当中最具争议的「预言」,是指前任教宗本笃十六世是世上「最后的真教宗」

以后都是“假教宗”,带领全新版本天主教。

要说梵二后的天主教和梵二前的天主教有什么区别?梵二后的天主教“入世”和务实。梵二前的天主教属于“自我陶醉”。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5-01 18:13:18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沈泽玮:台湾会不会失掉梵蒂冈?

教宗方济各的葬礼,也是各国领导人进行“葬礼外交”的重要场合。 特别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肃穆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内,两个男人一对一坐在椅子上面对面交谈的画面,肢体语言充满无限张力,颇有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与之对比的是,跟梵蒂冈有邦交、却在葬礼上隐身的台湾总统赖清德。梵蒂冈是台湾仅剩的12个邦交国之一,也是唯一在欧洲的友邦,具有重要指标意义。 方济各生前积极与北京保持建设性对话,新教宗人选是否继承甚至突破方济各路线,进一步与中国大陆建交,并与台湾断交,引人关注。 从葬礼外交来看,台湾的国际空间正承受重压。2005年,时任台湾总统陈水扁还能亲自出席教宗保罗二世葬礼,并被安排在第一排。2013年,方济各就任,时任总统马英九伉俪也赴梵蒂冈观礼。 这次方济各的葬礼,梵蒂冈没让赖清德出席,只让前副总统陈建仁参加,现任最高政治职务出席者是外交部次长,让外界质疑出席层级降三级。 《风传媒》引述知情人士称,台湾向梵蒂冈提出赖清德出席教宗葬礼被拒后,再提副总统萧美琴,也未获同意。由于梵蒂冈位于意大利境内,到梵蒂冈须过境意大利,而意大利也反对。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去年7月曾访问中国,那次出访是意大利退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中意关系的一次重启,梅洛尼想必不愿在台湾总统抵境问题上冒犯北京。 《风传媒》分析赖清德“葬礼外交”受重挫的三个原因。 一是梵蒂冈不想得罪北京,过去历任教宗都希望与中国大陆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方济各更积极与北京保持联系,生前未圆中国行之梦,留下梵蒂冈在中国设立办事处的遗愿。然而,北京对于梵蒂冈在大陆发展有戒心,天主教是个组织严密的宗教体系,若在大陆萌芽壮大,恐将威胁中共政权。 二是北京不希望赖清德搅局。美英法德等多个大国领导人都会出席教宗葬礼,北京不希望赖清德与特朗普等领导人同台,被民进党操作成赖清德的“国际外交舞台”。 三是台湾驻教廷大使换人,但新人未到职,仍由前任督导,地位有点尴尬,虽然积极运作萧美琴前往,仍以失败告终。 2005年到2025年,台湾总统的教宗“葬礼外交”待遇,经历20年跨度的巨大变化,折射出中国大陆综合国力不断上升的现实。 北京不愿见台湾领导人出席教宗葬礼,却也不明说自己是否有派代表团出席,似乎有意为中梵关系留下回旋空间。葬礼结束后、4月28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回应路透社提问时只说:“我没有可以提供的信息。在中梵关系问题上,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 不过,香港荣休主教陈日君枢机获淮离开香港,赴梵蒂冈出席教宗葬礼,是首名身负国安案件而可以两次离港的人。陈日君因为参与人道支援2019年反修例运动示威者工作,而被指涉嫌触犯国安法。 未来中梵关系走向,一定程度上将视谁当选下任教宗。93岁的陈日君被北京视为眼中钉,但他已超出80岁或以下枢机方可参与投票选举新教宗的年龄限制。 方济各生前主张走亲北京路线,2018年与北京就中国主教的任命达成临时协议,而被指为了与中国谈判建交,过于“务实忍让”,不顾神权底线。 中梵争议核心围绕在主教任命,梵蒂冈主张各国各级主教的祝圣权或任命权由教宗掌握,但北京拒绝,双方签署主教任命临时协议,允许梵蒂冈和北京都承认的主教被“祝圣”。虽然发生过北京单方面任命或调任主教,但协议仍三度获延长期限,直到2028年10月,只是细节一直未公开。 教宗选举的枢密会议定于5月7日举行,意大利籍的梵蒂冈国务卿帕洛林是热门人选之一,他就是上述梵中主教任命临时性协议及梵中谈判方向的最重要推手。一般相信,70岁的帕洛林若当选教宗,将延续方济各路线,按协议架构继续推动梵中关系发展,继续与北京谈判主教任命、教区划分、让地下主教获中国政府认可,及梵蒂冈在北京设办事处等。 有台湾学者认为,若帕洛林接任教宗,可能加速梵蒂冈与台湾断交。但也未必尽然。 大陆官方2018年数据显示,大陆有约600万天主教信徒。另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教廷及外部研究机构估算,截至2022年,大陆约有一半的天主教徒仍隶属地下教会。中共坚持“不受外部势力干预”的治理原则,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强调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动权。在具体操作上,包括《圣经》印制与发行等都存在管控,无法进入一般书店流通。 中梵要加强互信,双方关系要走到“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那一步,恐怕还有一大段距离。这意味着台湾短期内相信还能守住在欧洲最后的外交立足点。

《风传媒》引述知情人士称,台湾向梵蒂冈提出赖清德出席教宗葬礼被拒后,再提副总统萧美琴,也未获同意。让外界质疑出席层级降三级。

看得出,梵蒂冈延续了对中国的善意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5-01 16:47:11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随着枢机秘密会议的临近,关于下任教宗人选的讨论日益热烈。据意大利媒体左翼媒体《每日事实报》主编的说法,现任梵蒂冈国务枢机卿伯多禄·帕罗林(Pietro Parolin)目前以40张稳定选票成为最热门的候选人。本世纪以来,教宗本笃十六世在2005年选举中首轮获47票,最终以84票当选;而2013年教宗方济各则从首轮26票实现逆转,最终成功当选。

菲律宾塔格莱,他在纪念中国教务会议百年时说:传教不是殖民主义,应该纠正历史上的错误。意大利祖皮,他作为教皇特使访问了中国,与中国的李辉会谈,商讨斡旋俄乌战争。所以,三位候选,都是务实开明派。

「神圣慈悲玛利亚」作出大量类似于天主教教导的预言,当中最具争议的「预言」,是指前任教宗本笃十六世是世上「最后的真教宗」

以后都是“假教宗”,带领全新版本天主教。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5-01 16:42:37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随着枢机秘密会议的临近,关于下任教宗人选的讨论日益热烈。据意大利媒体左翼媒体《每日事实报》主编的说法,现任梵蒂冈国务枢机卿伯多禄·帕罗林(Pietro Parolin)目前以40张稳定选票成为最热门的候选人。本世纪以来,教宗本笃十六世在2005年选举中首轮获47票,最终以84票当选;而2013年教宗方济各则从首轮26票实现逆转,最终成功当选。

菲律宾塔格莱,他在纪念中国教务会议百年时说:传教不是殖民主义,应该纠正历史上的错误。意大利祖皮,他作为教皇特使访问了中国,与中国的李辉会谈,商讨斡旋俄乌战争。所以,三位候选,都是务实开明派。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5-01 16:31:59 发表
"红色教宗"塔格莱,成新教宗最热门人选!该轮到亚洲了?媒体:几乎可以肯定,下一任教宗将来自“全球南方”!

随着5月7日梵蒂冈枢机秘密会议的临近,"红色教宗"(Papa rosso)、菲律宾籍枢机主教路易斯·安东尼奥·塔格莱(Luis Antonio Tagle)的呼声上涨,被意大利媒体称为“新任教宗最热门人选”。

这位67岁的枢机之所以被媒体称为"红色教宗",是因为他"温和进步主义者"的声誉。此前北美保守派人士曾批评他在五年前公开演唱约翰·列侬的反战歌曲《Imagine》,该曲被部分人士视为"无神论颂歌"。

塔格莱与已故教宗方济各关系密切,曾担任万民福音部部长。作为来自亚洲最大天主教国家菲律宾的枢机,他在2015年马尼拉弥撒中与方济各同台,现场700万信众的规模创下纪录。

据意大利媒体《共和报》的报道,方济各当时调侃问道:"你付了多少钱召集这么多人?"塔格莱立即回答:"我许诺他们,只要来见圣伯多禄的继承人(即教宗),就能获得永生。"

本次教宗选举反映出天主教会权力结构的变化。方济各任内大力推行"去欧洲化"政策,擢升来自刚果、蒙古、东帝汶、印度、印尼和伊拉克等地的枢机。

目前,来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枢机在选举团中的比例达到历史新高。除塔格莱外,来自亚非拉的枢机中还有印度海得拉巴总主教安东尼·普拉(Anthony Poola)、印尼雅加达总主教伊纳爵·苏哈约(Ignatius Suharyo Hardjoatmodjo、刚果金沙萨总主教弗里多林·安邦戈(Fridolin Ambongo Besungu)、几内亚枢机罗伯特·萨拉(Robert Sarah)、 中非班吉总主教迪厄多内·恩扎帕拉因加(Dieudonné Nzapalainga)、巴西圣保罗总主教奥迪洛·舍雷尔(Odilo Pedro Scherer)也是热门候选人。

方济各在任期间显著扩大了"全球南方"(Sud del mondo)国家在枢机团中的占比。意大利媒体表示,“几乎可以肯定,下一任教宗将来自‘全球南方’,并将关注与伊斯兰教、移民和气候等问题”。不过意大利媒体也指出,考虑到已故教宗方济各本人来自拉丁美洲,连续两任教宗来自拉美的可能性比较小。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5-01 16:24:34 发表
知名媒体人公开支持祖皮枢机成为下一任教宗

日前,意大利著名媒体人保罗·米耶利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态支持意大利主教团主席、博洛尼亚总主教马泰奥·祖皮枢机成为下任教宗。

米耶利盛赞祖皮枢机在乌克兰战争期间的人道主义行动,称其为"实干家而非空谈者"。 "我坚定支持祖皮枢机,"米耶利表示,"因为他是唯一真正介入乌克兰战争的教会领袖。他成功带回了被俄罗斯掳走的儿童,并全身心投入这项救援使命。" 米耶利解释说:"在我看来,一个付诸行动而非空谈的人至关重要。""我了解他面临的种种困难,马泰奥·祖皮是乌克兰战争中真正的英雄。" 

据介绍,保罗·米耶利是当代意大利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之一,是意大利杰出新闻工作者、敏锐历史学家和文化传播大师于一身。他曾两度执掌意大利最具权威的媒体《晚邮报》(1992-1997,2004-2009),并曾担任《新闻报》主编(1990-1992)。

现年69岁的祖皮枢机,1955年10月11日出生于意大利首都罗马,2019年擢升枢机主教,成为当时意大利最年轻枢机,现任意大利主教团主席。祖皮枢机以温和立场和务实作风闻名。乌克兰战争期间,他多次秘密前往冲突地区,成功促成了多批被掳儿童的返回乌克兰,这一人道主义行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4月26日,泽连斯基在罗马参加教宗方济各葬礼期间,曾与祖皮枢机会晤。

"我们衷心感谢梵蒂冈为遣返被俄罗斯非法驱逐和转移的乌克兰儿童,以及释放战俘所提供的协助,"泽连斯基在会晤后表示,"这一议题是我们与祖皮枢机会谈的重点内容。"

泽连斯基强调:"对我们国家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让所有公民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目前仍有大量儿童被俄罗斯违背其意愿扣押。我们希望能将他们带回家园,为此再次向梵蒂冈寻求此类援助。"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5-01 07:24:54 发表
沈泽玮:台湾会不会失掉梵蒂冈?

教宗方济各的葬礼,也是各国领导人进行“葬礼外交”的重要场合。 特别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肃穆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内,两个男人一对一坐在椅子上面对面交谈的画面,肢体语言充满无限张力,颇有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与之对比的是,跟梵蒂冈有邦交、却在葬礼上隐身的台湾总统赖清德。梵蒂冈是台湾仅剩的12个邦交国之一,也是唯一在欧洲的友邦,具有重要指标意义。 方济各生前积极与北京保持建设性对话,新教宗人选是否继承甚至突破方济各路线,进一步与中国大陆建交,并与台湾断交,引人关注。 从葬礼外交来看,台湾的国际空间正承受重压。2005年,时任台湾总统陈水扁还能亲自出席教宗保罗二世葬礼,并被安排在第一排。2013年,方济各就任,时任总统马英九伉俪也赴梵蒂冈观礼。 这次方济各的葬礼,梵蒂冈没让赖清德出席,只让前副总统陈建仁参加,现任最高政治职务出席者是外交部次长,让外界质疑出席层级降三级。 《风传媒》引述知情人士称,台湾向梵蒂冈提出赖清德出席教宗葬礼被拒后,再提副总统萧美琴,也未获同意。由于梵蒂冈位于意大利境内,到梵蒂冈须过境意大利,而意大利也反对。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去年7月曾访问中国,那次出访是意大利退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中意关系的一次重启,梅洛尼想必不愿在台湾总统抵境问题上冒犯北京。 《风传媒》分析赖清德“葬礼外交”受重挫的三个原因。 一是梵蒂冈不想得罪北京,过去历任教宗都希望与中国大陆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方济各更积极与北京保持联系,生前未圆中国行之梦,留下梵蒂冈在中国设立办事处的遗愿。然而,北京对于梵蒂冈在大陆发展有戒心,天主教是个组织严密的宗教体系,若在大陆萌芽壮大,恐将威胁中共政权。 二是北京不希望赖清德搅局。美英法德等多个大国领导人都会出席教宗葬礼,北京不希望赖清德与特朗普等领导人同台,被民进党操作成赖清德的“国际外交舞台”。 三是台湾驻教廷大使换人,但新人未到职,仍由前任督导,地位有点尴尬,虽然积极运作萧美琴前往,仍以失败告终。 2005年到2025年,台湾总统的教宗“葬礼外交”待遇,经历20年跨度的巨大变化,折射出中国大陆综合国力不断上升的现实。 北京不愿见台湾领导人出席教宗葬礼,却也不明说自己是否有派代表团出席,似乎有意为中梵关系留下回旋空间。葬礼结束后、4月28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回应路透社提问时只说:“我没有可以提供的信息。在中梵关系问题上,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 不过,香港荣休主教陈日君枢机获淮离开香港,赴梵蒂冈出席教宗葬礼,是首名身负国安案件而可以两次离港的人。陈日君因为参与人道支援2019年反修例运动示威者工作,而被指涉嫌触犯国安法。 未来中梵关系走向,一定程度上将视谁当选下任教宗。93岁的陈日君被北京视为眼中钉,但他已超出80岁或以下枢机方可参与投票选举新教宗的年龄限制。 方济各生前主张走亲北京路线,2018年与北京就中国主教的任命达成临时协议,而被指为了与中国谈判建交,过于“务实忍让”,不顾神权底线。 中梵争议核心围绕在主教任命,梵蒂冈主张各国各级主教的祝圣权或任命权由教宗掌握,但北京拒绝,双方签署主教任命临时协议,允许梵蒂冈和北京都承认的主教被“祝圣”。虽然发生过北京单方面任命或调任主教,但协议仍三度获延长期限,直到2028年10月,只是细节一直未公开。 教宗选举的枢密会议定于5月7日举行,意大利籍的梵蒂冈国务卿帕洛林是热门人选之一,他就是上述梵中主教任命临时性协议及梵中谈判方向的最重要推手。一般相信,70岁的帕洛林若当选教宗,将延续方济各路线,按协议架构继续推动梵中关系发展,继续与北京谈判主教任命、教区划分、让地下主教获中国政府认可,及梵蒂冈在北京设办事处等。 有台湾学者认为,若帕洛林接任教宗,可能加速梵蒂冈与台湾断交。但也未必尽然。 大陆官方2018年数据显示,大陆有约600万天主教信徒。另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教廷及外部研究机构估算,截至2022年,大陆约有一半的天主教徒仍隶属地下教会。中共坚持“不受外部势力干预”的治理原则,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强调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动权。在具体操作上,包括《圣经》印制与发行等都存在管控,无法进入一般书店流通。 中梵要加强互信,双方关系要走到“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那一步,恐怕还有一大段距离。这意味着台湾短期内相信还能守住在欧洲最后的外交立足点。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4-29 07:44:55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下一任教皇带天主教重振雄风?不,是一代不如一代,让所谓的“虔诚天主教徒”大失所望。所谓的“虔诚天主教徒”只能永远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自娱自乐,比如妙神之器、明谷。

这个时代最大的看点:所谓的“虔诚天主教徒”(原教旨主义者),终其一生等不到他们想要的教皇。哈哈哈……

1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4-29 07:29:11 发表
随着枢机秘密会议的临近,关于下任教宗人选的讨论日益热烈。据意大利媒体左翼媒体《每日事实报》主编的说法,现任梵蒂冈国务枢机卿伯多禄·帕罗林(Pietro Parolin)目前以40张稳定选票成为最热门的候选人。本世纪以来,教宗本笃十六世在2005年选举中首轮获47票,最终以84票当选;而2013年教宗方济各则从首轮26票实现逆转,最终成功当选。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4-28 12:32:27 发表
教宗方濟各給賴清德上的一堂課(何啟聖)

教宗方濟各26日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舉行的殯喪彌撒,現場湧入25萬人送教宗最後一程。原本有意親自出席的賴清德,據聞是因教廷婉言謝絕而未能遂願。這其中賴清德與教廷在出席問題上的思考,真是天差地遠,在人道關懷、慈愛悲憫的程度,更非以道里計。

賴清德想的是,要把握此一大好機會,若能成行,將可能是20年來首次有台灣與美國總統在國際外交場合「同框」。而教廷婉謝的理由則是考慮到中國大陸1200萬天主教信眾的人權與自由。這是教宗方濟各生前的慈悲情懷,做為基督長老教會一員的賴清德,在信望愛三德的修為上,實在是高下立判。

中華民國與教廷自1942年建交,已有逾80年的邦誼,梵蒂岡也是中華民國在歐洲唯一的邦交國,在外交上的重大意義,即是教廷承認中華民國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儘管如此,並不影響教宗方濟各對中國大陸天主教徒的關懷。反觀賴清德政府,面對兩岸關係條例中規範的中華民國大陸地區人民,卻是以「歧視」、「排擠」、「汙衊」、「欺凌」相待,這與台灣所標榜的民主自由人權,相去甚遠。

教宗方濟各自2013年就任以來,在促進梵蒂岡與中國大陸關係正常化方面做出了顯著努力,其外交智慧與策略或可為台灣現任總統賴清德處理兩岸問題提供若干啟示。他上任後,採取了與前任截然不同的對華策略,他摒棄了過去梵蒂岡與中國之間的強硬對峙,轉而尋求務實漸進的對話管道。

2018年,梵蒂岡與中國大陸簽署了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協議,並在2020年與2022年兩度續簽。這一協議儘管受到教會內部一些人士批評,但代表了半個多世紀以來兩方關係的重大突破。

教宗的務實態度表現在願意暫時擱置某些分歧,優先處理雙方能夠達成共識的領域。他深知數十年的隔閡無法一朝消除,因此採取小步前進的策略,以逐步建立互信。

方濟各教宗最具代表性的舉措之一,是承認並接納了7位由中國政府任命但之前未獲梵蒂岡認可的主教。這一決定不僅展示了他的包容精神,也為解決長期以來中國天主教會「地下教會」與「愛國教會」的分裂狀態邁出了重要一步。

在公開談話中,教宗多次表達對中國人民與文化的尊重與欣賞,並淡化政治與意識形態的差異,強調共同人性與價值觀的重要性。他選擇在飛越中國領空時發送問候電報,這些看似微小的舉動卻蘊含深刻的善意。

與前任教宗相比,方濟各明顯降低了對中國大陸人權和宗教自由問題的公開批評強度。這並非表示梵蒂岡放棄了這些核心關切,而是選擇通過幕後外交和私下對話來推進這些敏感議題,避免公開對抗引發的反彈。

教宗委任特別代表與中國大陸進行對話,通過多層次的溝通管道維持互動。這種低調務實的外交風格,既維護了教會的核心原則,又為長期對話創造了有利條件。

賴清德政府面臨的兩岸複雜局勢與梵蒂岡和中國大陸的關係有一定相似之處。雙方存在歷史積累的互不信任,意識形態分歧明顯,且涉及主權與認同等核心敏感問題。教宗方濟各的經驗提醒我們,即使在看似難以跨越的鴻溝之間,仍然可以尋找務實對話的空間。

賴清德可以考慮在堅持核心立場的同時,探索與大陸在經貿、文化、衛生、環保等非敏感領域先行開展對話與合作,逐步累積互信,為未來更廣泛的交流打下基礎。

教宗方濟各在處理與中國大陸關係時,常常強調天主教會與中國人民的共同關切,如照顧弱勢群體、反對貧困、維護家庭價值等。這種超越政治分歧,尋找共同價值的策略值得借鑒。

賴清德政府可以進一步強調兩岸人民的共同文化傳統、家庭紐帶以及在全球議題上的共同利益,如氣候變化、公共衛生、經濟發展等,通過這些共同點建立連結,而非過度聚焦分歧。

教宗方濟各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協議展示了漸進協商的價值。這一協議既非完美解決方案,也不是任何一方的全面勝利,但它開創了對話空間,為未來更深入的關係改善奠定了基礎。

賴清德可考慮在兩岸關係中尋找類似的「臨時協議」機會,在非核心原則問題上展現靈活性,推動具體議題的小型突破,以漸進方式改善關係氛圍。任何一步小小的進展都可能成為更廣泛改善關係的墊腳石。

方濟各建立了與中國大陸對話的多重渠道,既有官方正式接觸,也有半官方中介,還有民間交流。這種多層次的溝通網絡確保即使在困難時期,對話的火種不會完全熄滅。

賴清德政府可以在官方溝通受限的情況下,更加積極地利用和發展民間組織、學術機構、商業協會、地方政府等多元渠道,維持與大陸的各種形式聯繫,以確保溝通不中斷。

教宗方濟各對中國大陸關係的處理體現了耶穌會「長遠計畫」的傳統智慧。他不期待立竿見影的成果,而是著眼於為未來數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關係奠定基礎。

賴清德可借鑒這種長遠視角,認識到兩岸關係的複雜性決定了其發展必然是漫長過程,需要戰略耐心和長期規劃。避免追求短期政治成果而損害長期利益,以更加開闊的歷史視野看待兩岸關係。

教宗方濟各處理梵蒂岡與中國大陸關係的智慧,為賴清德政府處理兩岸問題提供了值得思考的參照。務實對話、尋找共同利益、漸進協商、多層次溝通以及長遠視角,這些原則可以幫助台灣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探索一條既維護自身核心利益,又能緩和緊張局勢的務實之路。

當然,梵蒂岡與中國大陸的關係與兩岸關係有本質區別,不能簡單類比。但教宗方濟各面對複雜政治議題時展現的外交智慧與策略靈活性,仍然值得賴清德政府在制定兩岸政策時參考。台灣的未來發展需要的不僅是堅守立場的決心,更需要展現靈活務實的外交智慧。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4-28 07:00:30 发表
经济学人特别专题:教宗方济各改变了天主教会,但未能达到他最初的期望

教宗方济各——这位多年来最开明的教宗于4月21日(复活节后的星期一)逝世,享年88岁。

当圣彼得大教堂阳台的大门敞开,宣布新教宗诞生时,场面似乎应配以号角与鼓声。然而在2013年3月13日,身着白袍的新教宗只是用意大利语轻声道了句:“大家晚上好。”虽然说着父母的语言,但他是阿根廷人——近13个世纪以来首位非欧洲出身的教宗。光是这一点,就令人眼前一亮。而在传统的“向城与天下”赐福之前,他竟然请在场的人群为他祈祷,这份谦卑让惊讶之情更加明显。

方济各没有止步于此。他拒绝穿戴教宗披风与红鞋,只穿一袭简单白袍和普通黑鞋。(他甚至更愿意穿上自己支持的足球队圣洛伦索队的球衣,或是印有最喜爱球员梅西名字的阿根廷国家队球衣。)他保留了自1998年起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担任大主教时佩戴的铁质胸十字架,没有更换为镶有徽章的新款。也没有入住梵蒂冈传统的12间房豪华公寓,而是选择了一间两居室套房,与其他人一起在食堂用餐。“看看他能坚持多久吧,”一位助手曾不安地说。事实上,这样的生活方式他坚持到了生命终结——毕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时,他便自己做饭、乘坐公交车出行。

促使他做出这些改变的并非单纯的谦逊。在他看来,过于炫耀的圣洁不过是“灵魂的骨质疏松”。他只想与人们在一起,和羊群在一起。在梵蒂冈的公寓里,他会孤独一人;他也弃用了防弹教宗车,他更愿意去拥抱信众、合影、逗弄孩童或与修女们笑作一团。从宿舍出发,他能低调地前往医院、监狱和临终关怀所,给工作人员和病人带去惊喜。圣周四,他总是探访这些地方,为困境中的人们洗脚、擦干、亲吻。他说,好牧人应当弄脏自己的双手。

他取名“方济各”,也正是效仿圣方济各·亚西西的精神。虽然他本人并非方济各会士,而是来自更为严谨、制度化的耶稣会,并成为首位出身耶稣会的教宗,但他仍以敞开的心胸和双手迎向贫困者的苦难。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他曾被称为“贫民窟主教”,坚持让自己和神职人员走上街头、深入边缘群体。他并不认同激进的解放神学,且因此与部分耶稣会士决裂。他模糊的政治倾向带有庇隆主义的民粹色彩,并对资本主义充满怀疑。他在2015年发布的宏大通谕《愿祢受赞颂》中,猛烈抨击消费主义和唯利是图;访问美国时,他还将这份文献亲手交给了特朗普,后来公开批评特朗普对移民问题的冷酷立场。坚信封闭自守只会滋生贪婪,他积极伸出援手,不仅在梵蒂冈为无家可归者送上披萨,还收留了数个叙利亚难民家庭。

方济各的开放性还有另一非凡之处:他颠覆了罗马天主教长期以来“捍卫教义至上”的传统。虽然在堕胎、安乐死、同性婚姻等问题上,他立场坚定,视之为不可谈判的罪恶,但在许多其他议题上,他展现出保守中的灵活与理解。他坚持以基督的眼光看待人们——例如谈及同性恋时,他说:“我有什么资格评判?”在《爱的喜乐》劝谕中,他似乎为离婚再婚者领圣体留下了空间。他主张教会中不应有弃儿,只有贪婪地玷污上帝恩赐之地的人例外。这份激情,在他召开的“亲爱的亚马孙”会议中,以及之后多次讲话中都有体现。他最大的怒火(而他确实能怒不可遏且极具威权感,正如早年阿根廷耶稣会省所体会的),是针对那些名为牧人、实则只顾仕途的“谎言蛊惑者”、“吸血鬼”和“伪君子”。

然而,正是这些人,阻碍了他的改革步伐。关于家庭问题的主教会议几无进展;他在应对神职人员性侵丑闻时,表现笨拙,致歉也难以平息媒体与受害者的质疑。他整顿梵蒂冈金融体系虽取得部分成效,却也因此被指责专断急躁。许多老牌教廷官员批评他过于心急,偏好通过劝勉推行改革,而忽视了教会应以数世纪为单位,缓慢审慎推进的传统。

在美国教会内部,尤其是在前任教宗本笃十六世周围,有不少人对他怀有公开敌意。部分人士针对《爱的喜乐》提出“教义疑问”,他则选择置之不理,依然坚定地任命自己欣赏的枢机主教,尤其偏好来自第三世界、思想开放的人选。他同样擅长耐心布局。而在梵外,他也取得了亮眼成绩,比如成功促成了美国与古巴关系正常化。

人们不禁想知道,这位背宽肩阔、笑容可掬、既热衷推文又善于用沉默表达的教宗,真正的动力是什么?他曾坦言自己有过“无数错误与罪过”,或许指的是阿根廷“肮脏战争”(1976-83年)期间的某些误判(虽然并无确凿证据)。如果确实有悔意,那么这种悔意被他转化为了一个核心目标:怜悯。他坚信,一个怜悯的教会不能自我封闭,因为它的职责是向所有需要的人——不仅是受洗者,而是所有按上帝形象创造的人——提供关怀、爱与恩典。

方济各在任期内,每一天都以此信念行事。然而在他之后,圣彼得阳台上的大门,也许会重新缓缓关闭。


(PS:以上文字直接翻译自2025-04-26期的经济学人杂志。)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4-27 12:46:55 发表
新任教宗人选 包容视野和外交能力或为关键因素

教宗方济各辞世后,下一任教宗人选受世界瞩目。分析人士认为,在当今日益复杂的形势下,包容视野和外交能力预计成为选出新任教宗的关键因素。

法新社报道,方济各的葬礼于星期六(4月26日)举行,他的灵柩安葬在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的圣母大殿(Basilica of Saint Mary Major)。

方济各本名豪尔赫·马里奥·贝戈格里奥(Jorge Mario Bergoglio),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他在2013年当选第266任罗马天主教教宗,是1300年来第一位非欧洲籍教宗,也是首位领导罗马天主教会的拉丁美洲人。

预计选举新教宗的秘密会议将于5月6日之前召开,枢机主教们将在长时间讨论后敲定会议日期。

目前尚无明确的候选人。报道指出,鉴于天主教在非洲和亚洲的存在日益壮大,而欧洲教堂的出席人数却在下降,增长几乎停滞,因此选择一位非欧洲教宗是合理的。

然而,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当今世界日益复杂,新任教宗须具有包容视野和外交能力,相比于特定国籍,这些特质才是关键因素。

方济各生前推动教会更加包容“边缘群体”,无论是在地理上远离罗马的地区的人,还是长期被忽视的人群。

美国全球宗教史学家艾普比(R. Scott Appleby)说,方济各积极关注在普世教会中遭忽视或代表不足的人。

不过,他也表明:“当然,这并不保证下一任教宗就会来自边远地区,来自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国家,或是非欧洲国家。”

也有许多专家认为,在地缘政治日益分裂的背景下,新任教宗候选人能否团结教会可能成为决定性因素。
 
回复  支持[0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4-24 07:55:18 发表
赖清德委任前副总统陈建仁 代表台湾出席教宗方济各丧礼

(台北综合讯)台湾外交部与梵蒂冈全力交涉,希望促成台湾总统赖清德参加已故教宗方济各的丧礼弥撒。但在双方会商后,改由台湾前副总统陈建仁代表出席。

台湾外交部星期三(4月23日)在官网发表声明称,经过台梵双方讨论,由于陈健仁曾六度晋见教宗方济各,并获教宗亲自颁授教廷宗座科学院院士证章,与教宗关系深厚,决定由陈建仁担任总统特使,代表台湾出席教宗丧礼。

综合《中国时报》和《自由时报》消息,台湾外交部次长吴志中星期二(22日)出席活动时称,台湾外交部星期一(21日)与梵蒂冈洽谈,最优先目标是希望赖清德能前往参加丧礼,台湾前线的外交人员也为此努力,“这是花最多外交力量的地方”。

在最终确定人选之前,吴志中星期三对媒体坦言“压力很大”,并指与教廷协商“最适合前往的人选”。

教宗方济各星期一辞世后,教廷宣布将在当地时间4月26日上午举行丧礼,包括美国总统特朗普、法国总统马克龙等多国领袖已表达将出席。

梵蒂冈是台湾在欧洲唯一的邦交国,赖清德此次不出席方济各的丧礼,打破了先例。在2005年,教宗若望保禄二世逝世,时任台湾总统陈水扁前往教廷参加追思会;2013年方济各的就职弥撒,时任台湾总统马英九也率团亲赴梵蒂冈观礼。

方济各任内一直致力于改善教廷与北京的关系,并促成梵中在2018年签署备受争议的主教任命临时性协议,允许双方都认可的主教祝圣。

北京目前没有透露是否派人出席丧礼。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星期二在发布会上说,中方对方济各教皇去世表示哀悼,并指中方愿同梵方共同努力,推动中梵关系持续改善。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4-23 06:23:15 发表
郑杰忆:革命教宗 始终如一

圣伯多禄广场上的信徒引颈期盼,仍在休养中的教宗方济各没让他们失望,出现在大殿阳台上,用虚弱的声音说:“亲爱的弟兄姐妹,复活节快乐!”随后,教宗的代步小车绕着广场,信徒高声欢呼期待他的降福。在2013年3月13日被选为教宗后,方济各说,教会应该像战地医院,不故步自封,走出去,救援伤痕累累的人。他在战地奋斗到最后一刻,在庆祝基督复活的隔天早晨溘然长逝。

88岁的方济各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年轻时失去部分右边肺叶,讲话常常上气不接下气,今年的情人节因双侧肺炎住院38天。尽管教廷发布一则录音、一张侧脸照片,都消弭不了他已经去世的流言;私下筹备选任新教宗枢机闭门会议(conclave)的动作不断,保守势力几乎不掩饰等着反扑他所推动的改革。

方济各出院时,医生叮嘱必须休养两个月,但他在居住的圣玛尔大之家隔离二周后,就开始会见宾客,接见了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伉俪。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他仍展现宽宏大量,与代表保守势力的美国副总统万斯会晤。万斯在2019年改信天主教,经常引用天主教的教导,正当化特朗普政府的极端政策。在为大规模驱逐移民的政策辩解时,他扭曲天主教“爱的秩序”(Ordo Amoris)为“爱的差序格局”,强调要先爱家人,再爱邻人。方济各反驳万斯,指出天主教徒的爱是对所有人开放的爱。

方济各是第一位来自南美洲的教宗,也是第一位出身耶稣会的教宗。耶稣会从16世纪以来眼光就望向东方,他在教宗任期内推动梵蒂冈“去西方化”,翻转核心与边陲。他形容自己是“麦哲伦视野”,认为度量事物时,必须走出中心,与中心保持距离,从外围将看到不一样的现实景况,“就像16世纪在马德里看到的欧洲是一回事,当麦哲伦抵达美洲,他看到的欧洲是另一回事”。

从未忘记社会最边缘的人

方济各也是第一位选择方济各为称号的教宗,刚刚当选时,一名枢机在他耳边说:“别忘了穷人”,让他有选择象征清贫的方济各为称号的灵感。在12年的教宗任期里,他从未忘记穷人、移民、难民,以及社会上最边缘的人。今年复活节前,他来到罗马郊区的监狱,身体虚弱的他无法依循往年惯例,为受刑人濯足,但逐一问候他们。在复活节的文告里,他强调,在天主眼中,每个生命都是宝贵的,但许多国家视弱势者、边缘人是该被抛弃的人。

去年起,随着体力日渐衰颓,他自知来日无多,着手安排后事,指定筹备枢机闭门会议的负责人,表明自己要葬在罗马市中心的圣母大殿,而不是多数教宗长眠的圣伯多禄大教堂,定位自己是一名教区的牧者,而不是统治全世界14亿天主教徒的皇帝。他简化教宗丧礼仪式,捨弃分别由柏木、铅和橡木打造的三层棺木,遗体直接放入柏棺木,不再躺在挑高的灵柩供人瞻仰。撒手人寰后,方济各仍要贯彻选择“方济各”为教宗名号的意涵,推动一个简朴返回初心、减少繁文缛节的天主教。

在复活节的文告里,他苦口婆心呼吁世界和平,不只关注在乌克兰的战争、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冲突,还留意媒体雷达之外的黎巴嫩、叙利亚、也门、南高加索、西巴尔干、刚果民主共和国、苏丹和非洲大陆的许多动荡不安。早在2014年,教宗方济各便指出“碎裂化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正在进行中,当时的战争还局限在远离视野的叙利亚或非洲,事隔10年,碎片般散落各地的战争与冲突正在串连,摇摇欲坠的世界秩序正在加速分崩离析。

方济各也是600年来,第一个与荣休教宗共存的在位教宗。本笃十六世在2013年宣布退位后,方济各有长达10年的时间活在前教宗的阴影下。虽然他一当选,本笃十六世就表示对现任教宗的忠诚,但“两位教宗”的异常状态,让许多反对者假借本笃之名对抗方济各。方济各留在主教旅馆圣玛尔大之家,从未入住教宗宅邸,表面上是他喜欢与人群接触,但更根本的原因是,他极力避免被教廷的旧势力操控。

本笃十六世在位的最后期间,媒体揭露教会内部贪腐、斗争和掩盖性丑闻的消息,教宗办公桌上的档案外泄,成了每天的新闻焦点。本笃退位后,来自世界各地的上百位枢机齐聚梵蒂冈,在闭门会议前讨论教会的未来,一致同意必须改革教廷组织。方济各发言时说:“自以为是让教会生了病,教会必须走出自我,走向边陲,不只是地理上的边陲,而是存在上的”。简单扼要的言语,打动许多枢机,也开启他扛起教宗沉重十字架的路途,最终以远超过三分之二的高票,当选天主教会的第266任教宗。

致力处理现代信徒的难题

枢机渴望改革教会,在现代社会与时并进。方济各当选为教宗后的几小时,就带来革命性讯息,拒绝黄金的十字架,只要镀银的渔人权戒,象征他是圣伯多禄的继承者;不要教宗的红色斗篷,只穿着白袍。强调象征的天主教会开始骚动,甚至惴惴不安这位史无前例的教宗将带来的震撼。

就职不到一年,方济各着手面对纠葛天主教会数十年的家庭议题,要求神职人员集思广益,如何在不违背教义的情况下,处理现代信徒的难题,不仅在祝福同性伴侣方面争论不休,连是否允许再婚信徒领圣餐礼,也掀起轩然大波,反对方济各的势力汇聚并浮上台面,正面交锋。

在医院的病榻上,方济各仍念兹在兹未竟的改革,3月15日宣布为期三年的世界主教代表会议进程,巩固他开启的“共议同行”(sinodalità)道路,落实天主教会的去中心化,强化各教区因地制宜的能力,促进平信徒的参与。然而,这个他一上任就开始铺陈的改革,随着他的离世将暂时终止,等待新教宗定夺。

方济各曾说,面对天主时,他唯一想问的是,他牺牲一切所推动的改革,是否只是一道短暂的光芒?现在,他将得到天主的回答。但世间已无方济各,期待他燃烧自我留下的余晖,继续照亮世界。

作者是旅居意大利的台湾记者、社会学博士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4-23 05:34:57 发表
下午察:教宗方济各辞世 访华成其未竟之志

罗马天主教教宗方济各星期一(4月21日)逝世后不久,多国领导人都已表示哀悼。中国官方截至星期二(22日)下午,才通过外交部发言人这么做。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说,中方对方济各去世表示哀悼。他说,近年来,中国和梵蒂冈保持建设性接触,开展了有益的交往。中方愿同梵方共同努力,推动中梵关系持续改善。至于中国政府会否派代表参加教宗的葬礼,郭嘉昆表示,没有可以提供的消息。

中梵关系在方济各的教宗生涯中有多个突破。他是首个获准飞越中国领空的罗马天主教教宗,并与中国签署了突破性主教任命协议。他也公开表示希望到中国访问,多次释放沟通善意,还在接受访问时说中国有伟大的文化,对待中国的发展与开放,“畏惧永远不是良策”。

如今方济各逝世,中国反应克制,各方关注中梵关系会如何发展,所谓的“建设性接触、有益的交往”是否会继续下去。

签署突破性协议

方济各从一开始就与众不同,他推出了许多改革措施,与中国签署备受争议的主教任命协议,就是其中一项。

梵蒂冈和北京之间的外交关系在1949年后中断,罗马教廷坚持世界各地天主教神职人员均应由教宗任命,但中国推行自行任命主教的政策,拒绝梵蒂冈介入。

这也导致中国的天主教徒分为两派,一派参加政府批准的教会,另一派参加忠于罗马的地下教会。据估计,中国有1000万至1200万天主教徒。

2018年,梵蒂冈和中国签署《梵中主教任命临时性协议》。这一协议内容未完全公开,据《纽约时报》的报道,该协议要求中国正式承认教宗在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以及教宗对中国主教的最终决定权。

相应的,梵蒂冈也承认中国政府以前任命并被教会开除了教籍的主教的合法性。

这意味着中国政府批准的天主教爱国会和地下教会能共同接受同一位主教的领导。协议的支持者认为,这项协议有助于弥合忠于教宗的地下教会与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之间长达数十年的分裂,而且能让天主教会能在中国建立更大影响力。

但反对者认为,地下教会信徒仍对国家控制的爱国会持怀疑态度,梵蒂冈“妥协过多”。香港荣休主教陈日君枢机,就曾多次公开批评教廷对北京姑息逢迎,导致信誉扫地。

方济各则表示,这是在现实条件非常有限之下的策略。他2022年接受路透社访问时说:“外交就是如此……当你面对僵局时,你要找可能的,而不是理想的方式去解决。”他还说,中梵关系的缓慢进展是“中国的方式”,因为中国人的观念是“没有人能催赶他们”。

在争议声中,协议仍在2020年和2022年分别延长两年。去年10月,两国决定将此协议再延长四年。

英国广播电视公司(BBC)报道称,这项协议仍是方济各在中梵关系方面最被人纪念的事。

释放沟通善意

罗马教廷也对北京表现出更多宽容。例如,梵蒂冈2023年指责中国未经协商,便安排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主席沈斌出任上海教区主教,违反梵中协议,但这一安排还是获得方济各批准。

北京方面也有一些配合动作。去年2月,中国在一周内祝圣了三位方济各任命的主教,并在8月承认天津主教石鸿祯的任命。石鸿祯被称为“地下主教”,德国之声报道称,他2019年因拒绝加入中国天主教爱国会而遭软禁。

方济各更不吝啬在各种相关场合释放对中国的善意和沟通意愿。

2023年9月,方济各于访问蒙古国期间在草原竞技场的弥撒结束时,邀请两名来自香港的主教登台,并握着他们的手说:“我想借此机会向高贵的中国人民致以热烈的问候。”他还敦促中国天主教徒要做“好基督徒和好公民”。

2024年9月,教宗方济结束亚太四国的访问,在从新加坡返回罗马的航班上表示:“很希望访问中国。”

自由亚洲电台分析称,方济各2013年就任以来的出访行程,从北方的蒙古,到韩国、日本、菲律宾、泰国、缅甸、哈萨克斯坦以及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和新加坡,恰恰对中国形成一个包围圈。他多次到了中国的大门口,在某种意义上显现他渴望到访北京的愿望。

去年11月,方济各还宣布,他每周公开接见活动的讲道将配有中文翻译。尽管他频频释放善意,建交却无实质进展。

“中国从未接受”

对中国民间地下教会的担忧是北京的考虑因素之一。德国之声指出,北京政府尚未决定是否要与梵蒂冈建立正式关系,因为若天主教“地下教会”正式获得承认,对于社会稳定可能带来的冲击,仍是中国政府担忧的原因之一。

建交也涉及政治问题。梵蒂冈多年来一直是台湾在欧洲的唯一邦交国。

香港树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兼任助理教授林瑞琪接受媒体访问时指出,梵蒂冈要与北京建交,台湾与梵蒂冈先须断交,而梵蒂冈不会是与台湾最后一个断交的,“估计会在台湾邦交国剩下五个至10个之间时断交,那时便是中梵建交之日”。

有分析也认为,北京在互动中并不那么主动。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助理教授莫哲暐去年9月对BBC中文网说:“从姿态上讲,明显是教廷想亲近,起码是想跟中国政府友好,多于中国想跟教廷友好。”

CNN星期二报道称,尽管方济各比任何一位前任都更紧密地推动与中国的关系,但中国官方报道简短,而且北京是在教宗逝世消息24小时后,才通过例行记者会被问及时才表达哀悼。

报道指出,如此低调的反应,凸显无神论的中共对于与梵蒂冈关系的敏感性。

法国媒体《世界报》(Le Monde)则说,方济各长期以来向中国伸出援手,但中国从未接受。报道称,这位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几乎同时间上任的教宗,曾至少在两三个场合中表示希望跟习近平见面,但均无果。

随着方济各的离世,中梵关系或有更多的不确定性。据香港《东方日报》报道,此前多位教廷涉外官员曾向意大利媒体透露,教廷的中国政策完全是实现“教宗本人的强烈意愿”。

事实上,方济各也因对华态度受到不少质疑,包括向北京妥协,对维吾尔人权、香港自由等议题批判不足等。下一任教宗是否还会延续方济各的对华政策,有待时间观察。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4-23 05:20:49 发表
新任教宗选举在即 不同地区九枢机呼声高

(梵蒂冈综合电)罗马天主教教宗方济各辞世后,教廷枢机团肩负起遴选新任教宗的重任。按照传统,全球80岁以下的红衣主教将通过秘密会议,选出下一任圣座继承人。这次选举不仅关乎权力交接,更被视为决定教会未来方向的重要节点。

由于教宗方济各任内大力推动教会改革,枢机团的构成变化显著,使具备参选资格的红衣主教地域分布更广、背景更加多元。候选人阵容之开放,为近代教会史上罕见。

尽管目前尚无公认领跑者,一些可能人选的名字已在梵蒂冈走廊间悄然流传。路透社整理出九名被视为“可当教宗者”(papabile)的人选,他们各具特色,也分别代表不同地区与路线。

来自菲律宾的67岁红衣主教塔格莱(Luis Antonio Tagle)备受外界关注。他长期倡导包容、重视社会正义议题,在亚洲及全球教会中具影响力。塔格莱因改革理念与方济各相近,他被一些观察人士称为“亚洲版方济各”,他若当选,或成为史上首名亚洲教宗。

非洲方面,加纳的特克森枢机(Peter Turkson)则以其在社会公义与气候变化方面的立场广为人知。作为方济各在相关议题上的重要顾问,他若当选,将成为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首名教宗,象征教会全球化进程的重要一步。

美洲也有强劲人选。美国红衣主教伯克(Raymond Leo Burke)立场鲜明保守,曾多次公开批评方济各在离婚、同性恋等议题上的“软化姿态”。相比之下,同为美国籍的72岁托宾(Joseph Tobin)则持包容立场,支持女性、少数民族、男女同性恋、双性恋和变性者等性认同多元(LGBTQ)群体,在教会内部代表改革派声音。

欧洲方面,意大利的两名枢机呼声也高。70岁的帕罗林(Pietro Parolin)自2013年起担任教廷国务卿,外交经验丰富,擅长调和各派立场,被视为保守与自由之间的折中人选;69岁的祖皮(Matteo Zuppi)则关注和平、移民与边缘群体,被认为延续方济各精神,是“意大利版方济各”。

匈牙利的厄尔多(Peter Erdo)以学者背景及务实作风受到部分保守派青睐,强调教会神学根基;马耳他的格雷克(Mario Grech)是教宗方济各改革路线的坚定支持者。他强调“追求共识而非对抗”,认为教会应与时代同步,并对性认同多元群体持包容立场。

分析认为,这次选举可能呈现改革派与传统派之间的路线竞逐。自由派倾向延续方济各改革路径,主张教会更为开放与包容;保守派则希望回归教义本位,加强教会内部秩序。

方济各任内所推动的另一重大变革,是扩大教会的全球代表性。他打破过往由特定教区“自动晋升”的惯例,将红帽授予来自汤加、海地、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的主教。然而,其中不少人对教廷体系相对陌生,使他们在选举中的投票倾向难以预测。

新任教宗不仅要带领教会面对信众流失、信仰转型等挑战,也要在国际舞台上维持教会的道德权威。未来领导者的出身背景与理念取向,将深刻影响教会的前进方向。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4-22 10:47:09 发表
法国总统马克龙和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周一都向方济各致敬,赞扬他一生始终站在最弱势、最脆弱群体的一边,并为更多的正义与和平而奋斗。

德国候任总理默茨对方济各的辞世表示深切哀悼,他说,教宗“对最弱势群体、对正义与和解的不懈承诺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发声明说,她很荣幸能与教宗建立友谊,“聆听他的建议和教诲,即使在艰难困苦的时刻,这些也从未间断。”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说:“他(方济各)的谦逊和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激励天主教会以外的数亿人。”

印度总理莫迪说:“教宗方济各将永远被世人铭记,他是慈悲、谦逊和精神勇气的灯塔。”

东帝汶总统奥尔塔赞扬教宗“留下了深刻的人性、正义和人类博爱的精神遗产”。方济各去年9月展开第45次国际牧灵之旅,是他任期内历时最长、行程最远的一次出访,东帝汶是其中一站,新加坡是12天行程的最后一站。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4-22 06:17:13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教宗方济各辞世 享年88岁

路透社报道,​教宗方济各于星期一(4月21日)早晨7时35分在梵蒂冈安详辞世,享年88岁。

​梵蒂冈枢机团团长法雷尔(Kevin Farrell)星期一在视频声明中宣布这一消息,说“罗马主教方济各今晨返回天父的怀抱……他的一生,皆奉献于侍奉主与祂的教会”。

​​方济各是首位来自拉丁美洲的罗马天主教教宗,自2013年起担任教宗职务,领导全球逾10亿信徒,致力于推动教会改革与社会正义。​他的离世标志着他12年教宗任期的结束,也将启动新一届教宗选举的程序。​

今年2月,教宗方济各因呼吸困难入院,后确诊为双侧肺炎。经过长时间治疗,病情有所好转,得以返回梵蒂冈圣玛尔塔住所休养。这也是他自当选教宗以来住院时间最长的一次。出院时,医疗团队曾提醒,教宗年事已高、体力虚弱,要完全康复尚需“很长一段时日”。

教宗逝世前一天,仍坚持出席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举行的复活节庆典。教宗在圣彼得大教堂阳台上露面,向现场民众挥手致意,并发表“降福罗马、普世万民”(Urbi et Orbi)讲话,向全球信众送上复活节祝福。

教宗方济各生平

  1936年12月17日: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意大利裔移民家庭。
  1992年5月20日:被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任命为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辅理主教,翌月27日正式晋牧为主教。
  2013年3月:选定为第266位教宗,名号“方济各”。
  2013年7月:方济各首次展开外访,前往经常发生移民偷渡船遇难的兰佩杜萨岛,探望滞留于岛上的偷渡客,和民众共同举行弥撒,抨击欧洲国家在截击外来移民中所表现的种种不人道举动。
  2014年3月:方济各透露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互通信件,成为历任致函中国领导人的教宗中首个透露有接到回信的人。8月,方济各获准飞越中国领空访问韩国,向习近平拍发电报,成为首位通过中国领空的罗马教宗。
  2014年: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球50位最伟大领袖”第一名 。同年,被《时代》杂志评为“全球百大影响力人物” 。
  2014年至2015年:被福布斯连续两年评为“全球最有权力人物”第四名。
  2015年9月:访问美国,并受邀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成为首位在美国国会演讲的罗马教宗。
  2025年4月21日:去世,享年88岁。

帕罗林要上来了!

帕罗林机会最大,也不排除有其他人上来。总之保守派没机会,保守派的信仰纯粹是妄想症,脱离现实已经被淘汰。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4-21 20:15:38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教宗方济各辞世 享年88岁

路透社报道,​教宗方济各于星期一(4月21日)早晨7时35分在梵蒂冈安详辞世,享年88岁。

​梵蒂冈枢机团团长法雷尔(Kevin Farrell)星期一在视频声明中宣布这一消息,说“罗马主教方济各今晨返回天父的怀抱……他的一生,皆奉献于侍奉主与祂的教会”。

​​方济各是首位来自拉丁美洲的罗马天主教教宗,自2013年起担任教宗职务,领导全球逾10亿信徒,致力于推动教会改革与社会正义。​他的离世标志着他12年教宗任期的结束,也将启动新一届教宗选举的程序。​

今年2月,教宗方济各因呼吸困难入院,后确诊为双侧肺炎。经过长时间治疗,病情有所好转,得以返回梵蒂冈圣玛尔塔住所休养。这也是他自当选教宗以来住院时间最长的一次。出院时,医疗团队曾提醒,教宗年事已高、体力虚弱,要完全康复尚需“很长一段时日”。

教宗逝世前一天,仍坚持出席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举行的复活节庆典。教宗在圣彼得大教堂阳台上露面,向现场民众挥手致意,并发表“降福罗马、普世万民”(Urbi et Orbi)讲话,向全球信众送上复活节祝福。

教宗方济各生平

  1936年12月17日: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意大利裔移民家庭。
  1992年5月20日:被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任命为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辅理主教,翌月27日正式晋牧为主教。
  2013年3月:选定为第266位教宗,名号“方济各”。
  2013年7月:方济各首次展开外访,前往经常发生移民偷渡船遇难的兰佩杜萨岛,探望滞留于岛上的偷渡客,和民众共同举行弥撒,抨击欧洲国家在截击外来移民中所表现的种种不人道举动。
  2014年3月:方济各透露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互通信件,成为历任致函中国领导人的教宗中首个透露有接到回信的人。8月,方济各获准飞越中国领空访问韩国,向习近平拍发电报,成为首位通过中国领空的罗马教宗。
  2014年: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球50位最伟大领袖”第一名 。同年,被《时代》杂志评为“全球百大影响力人物” 。
  2014年至2015年:被福布斯连续两年评为“全球最有权力人物”第四名。
  2015年9月:访问美国,并受邀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成为首位在美国国会演讲的罗马教宗。
  2025年4月21日:去世,享年88岁。

帕罗林要上来了!
 
回复  支持[3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4-21 17:32:14 发表
教宗方济各辞世 享年88岁

路透社报道,​教宗方济各于星期一(4月21日)早晨7时35分在梵蒂冈安详辞世,享年88岁。

​梵蒂冈枢机团团长法雷尔(Kevin Farrell)星期一在视频声明中宣布这一消息,说“罗马主教方济各今晨返回天父的怀抱……他的一生,皆奉献于侍奉主与祂的教会”。

​​方济各是首位来自拉丁美洲的罗马天主教教宗,自2013年起担任教宗职务,领导全球逾10亿信徒,致力于推动教会改革与社会正义。​他的离世标志着他12年教宗任期的结束,也将启动新一届教宗选举的程序。​

今年2月,教宗方济各因呼吸困难入院,后确诊为双侧肺炎。经过长时间治疗,病情有所好转,得以返回梵蒂冈圣玛尔塔住所休养。这也是他自当选教宗以来住院时间最长的一次。出院时,医疗团队曾提醒,教宗年事已高、体力虚弱,要完全康复尚需“很长一段时日”。

教宗逝世前一天,仍坚持出席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举行的复活节庆典。教宗在圣彼得大教堂阳台上露面,向现场民众挥手致意,并发表“降福罗马、普世万民”(Urbi et Orbi)讲话,向全球信众送上复活节祝福。

教宗方济各生平

  1936年12月17日: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意大利裔移民家庭。
  1992年5月20日:被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任命为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辅理主教,翌月27日正式晋牧为主教。
  2013年3月:选定为第266位教宗,名号“方济各”。
  2013年7月:方济各首次展开外访,前往经常发生移民偷渡船遇难的兰佩杜萨岛,探望滞留于岛上的偷渡客,和民众共同举行弥撒,抨击欧洲国家在截击外来移民中所表现的种种不人道举动。
  2014年3月:方济各透露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互通信件,成为历任致函中国领导人的教宗中首个透露有接到回信的人。8月,方济各获准飞越中国领空访问韩国,向习近平拍发电报,成为首位通过中国领空的罗马教宗。
  2014年: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球50位最伟大领袖”第一名 。同年,被《时代》杂志评为“全球百大影响力人物” 。
  2014年至2015年:被福布斯连续两年评为“全球最有权力人物”第四名。
  2015年9月:访问美国,并受邀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成为首位在美国国会演讲的罗马教宗。
  2025年4月21日:去世,享年88岁。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4-20 23:34:35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重点:

在濒死体验后,你的宗教活动有改变吗?

是的,我发现那些礼仪和教条都是错的,我不想继续资助教堂和神职人员,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非把钱给告诉你要做什么才能更接近上帝的人。这些对我而言什么都不是了。人世间的所有都是和爱有关,爱就是一切,其实很简单的。

你现在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目前没有哪一门宗教可以解释我的体验,许多宗教都能解释一部分,但那些宗教教义都不包含我觉得是真理的内容。我觉得我可能得被归为精神修炼者(spiritual),而非宗教信仰者(religious)。

“濒死体验”者回来告诉人类,上帝根本不需要人类的崇拜,上帝也不希望人类把时间精力浪费在膜拜上帝。因为上帝不是皇帝,他没有控制欲,没有虚荣心。宗教里描述的类似皇帝的上帝只是人类根据皇帝的样子想象出来的。真正的上帝类似道德经描述的“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而圣经里的上帝是什么:只有我能装逼,光荣都应该归于我,你们人类只有罪,装逼就是骄傲。

上帝说:把时间花在爱自己、爱人类、爱万物,那样你就离我很近,而不是去教堂多么虔诚的跪拜我、歌颂我。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4-20 22:40:17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韩清平很努力改造天主教,但是,要想真正改造,就要承认天主教90%的教义是错的。我看天主教没勇气承认自己欺骗世界两千年。呵呵

《天主教教理》最关键的一句话:世界是为了天主的光荣而受造

哦,原来天主创造宇宙是了装逼啊,天主这么爱慕虚荣、贪图赞美?读到这里就不用读了,就知道天主教根本不是什么真理了。呵呵

犹太人眼中的上帝:犹太人的保镖、打手。基督徒眼中的上帝:基督徒的保镖、打手。呵呵,上帝是给你们看家护院兼出行的保镖。

上帝先创造宇宙显示一下自己多么牛逼,再收一群人跪拜自己。坐在天堂,人类一天不跪拜上帝、山呼万岁,上帝就浑身不舒服!这到底是上帝、还是你们按照皇帝的样子臆想出来的?

“濒死体验”者回来告诉人类,上帝根本不需要人类的崇拜,上帝也不希望人类把时间精力浪费在膜拜上帝。因为上帝不是皇帝,他没有控制欲,没有虚荣心。宗教里描述的类似皇帝的上帝只是人类根据皇帝的样子想象出来的。真正的上帝类似道德经描述的“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而圣经里的上帝是什么:只有我能装逼,光荣都应该归于我,你们人类只有罪,装逼就是骄傲。
 
回复  支持[3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4-20 22:39:24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重点:

在濒死体验后,你的宗教活动有改变吗?

是的,我发现那些礼仪和教条都是错的,我不想继续资助教堂和神职人员,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非把钱给告诉你要做什么才能更接近上帝的人。这些对我而言什么都不是了。人世间的所有都是和爱有关,爱就是一切,其实很简单的。

你现在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目前没有哪一门宗教可以解释我的体验,许多宗教都能解释一部分,但那些宗教教义都不包含我觉得是真理的内容。我觉得我可能得被归为精神修炼者(spiritual),而非宗教信仰者(religious)。

“濒死体验”者回来告诉人类,上帝根本不需要人类的崇拜,上帝也不希望人类把时间精力浪费在膜拜上帝。因为上帝不是皇帝,他没有控制欲,没有虚荣心。宗教里描述的类似皇帝的上帝只是人类根据皇帝的样子想象出来的。真正的上帝类似道德经描述的“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而圣经里的上帝是什么:只有我能装逼,光荣都应该归于我,你们人类只有罪,装逼就是骄傲。
 
回复  支持[1反对[0]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4-14 22:27:57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中国天主教徒特别担忧天主教的发展不符合他们的“期待”,仿佛天主教的发展变化他们有能力干预似的。呵呵

陈日君的两大幻觉:能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能影响罗马教廷决策

陈日君已经失败,不影响中国天主教徒继续两大幻觉

你们为什么害怕天主教改变?因为天主教是你们唯一的精神寄托,你们为了信天主教已经付出最大代价。天主教改变,意味着你们的种种代价很可笑,你们当然崩溃。呵呵呵呵

要怪,就怪你们赌性太大,把一切都压在天主教。你们对世界的认识太狭窄了,已经完全被天主教洗脑了。没有后手,一棵树上吊死。

为什么中国天主教徒嘴上无敌,因为他们的人生只有“天主教”了,“天主教”就是他们的救命稻草。在中国,失败很容易,成功很难,失败者确实需要救命稻草,试图重新定义他们人生的价值。

贫穷的人是有福的…痛哭的人是有福的…

耶稣的时代是奴隶社会,这些话是送给奴隶们的。今天你们也很受用,呵呵。

对各种失意者来说,耶稣这些话就是强心针,你们一下子从各种失败失意中崛起了!

把天主教当精神鸦片吃了
 
回复  支持[4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4-13 18:23:51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中国天主教徒特别担忧天主教的发展不符合他们的“期待”,仿佛天主教的发展变化他们有能力干预似的。呵呵

陈日君的两大幻觉:能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能影响罗马教廷决策

陈日君已经失败,不影响中国天主教徒继续两大幻觉

你们为什么害怕天主教改变?因为天主教是你们唯一的精神寄托,你们为了信天主教已经付出最大代价。天主教改变,意味着你们的种种代价很可笑,你们当然崩溃。呵呵呵呵

要怪,就怪你们赌性太大,把一切都压在天主教。你们对世界的认识太狭窄了,已经完全被天主教洗脑了。没有后手,一棵树上吊死。

为什么中国天主教徒嘴上无敌,因为他们的人生只有“天主教”了,“天主教”就是他们的救命稻草。在中国,失败很容易,成功很难,失败者确实需要救命稻草,试图重新定义他们人生的价值。

贫穷的人是有福的…痛哭的人是有福的…

耶稣的时代是奴隶社会,这些话是送给奴隶们的。今天你们也很受用,呵呵。

对各种失意者来说,耶稣这些话就是强心针,你们一下子从各种失败失意中崛起了!

PUA大师,鸡汤大师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4-13 18:14:19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中国天主教徒特别担忧天主教的发展不符合他们的“期待”,仿佛天主教的发展变化他们有能力干预似的。呵呵

陈日君的两大幻觉:能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能影响罗马教廷决策

陈日君已经失败,不影响中国天主教徒继续两大幻觉

你们为什么害怕天主教改变?因为天主教是你们唯一的精神寄托,你们为了信天主教已经付出最大代价。天主教改变,意味着你们的种种代价很可笑,你们当然崩溃。呵呵呵呵

要怪,就怪你们赌性太大,把一切都压在天主教。你们对世界的认识太狭窄了,已经完全被天主教洗脑了。没有后手,一棵树上吊死。

为什么中国天主教徒嘴上无敌,因为他们的人生只有“天主教”了,“天主教”就是他们的救命稻草。在中国,失败很容易,成功很难,失败者确实需要救命稻草,试图重新定义他们人生的价值。

贫穷的人是有福的…痛哭的人是有福的…

耶稣的时代是奴隶社会,这些话是送给奴隶们的。今天你们也很受用,呵呵。

对各种失意者来说,耶稣这些话就是强心针,你们一下子从各种失败失意中崛起了!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4-13 18:07:27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恢复中世纪的统治是很多天主教徒一生的梦,耶稣做不到的事他们想做。呵呵

有天主教徒认为:用拉丁文做弥撒更有“神力”。那出门应该先迈左脚还是右脚?呵呵
 
回复  支持[3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4-13 11:55:58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中国天主教徒特别担忧天主教的发展不符合他们的“期待”,仿佛天主教的发展变化他们有能力干预似的。呵呵

陈日君的两大幻觉:能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能影响罗马教廷决策

陈日君已经失败,不影响中国天主教徒继续两大幻觉

你们为什么害怕天主教改变?因为天主教是你们唯一的精神寄托,你们为了信天主教已经付出最大代价。天主教改变,意味着你们的种种代价很可笑,你们当然崩溃。呵呵呵呵

要怪,就怪你们赌性太大,把一切都压在天主教。你们对世界的认识太狭窄了,已经完全被天主教洗脑了。没有后手,一棵树上吊死。

为什么中国天主教徒嘴上无敌,因为他们的人生只有“天主教”了,“天主教”就是他们的救命稻草。在中国,失败很容易,成功很难,失败者确实需要救命稻草,试图重新定义他们人生的价值。

贫穷的人是有福的…痛哭的人是有福的…

耶稣的时代是奴隶社会,这些话是送给奴隶们的。今天你们也很受用,呵呵。
 
回复  支持[2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4-13 11:23:44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中国天主教徒特别担忧天主教的发展不符合他们的“期待”,仿佛天主教的发展变化他们有能力干预似的。呵呵

陈日君的两大幻觉:能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能影响罗马教廷决策

陈日君已经失败,不影响中国天主教徒继续两大幻觉

你们为什么害怕天主教改变?因为天主教是你们唯一的精神寄托,你们为了信天主教已经付出最大代价。天主教改变,意味着你们的种种代价很可笑,你们当然崩溃。呵呵呵呵

要怪,就怪你们赌性太大,把一切都压在天主教。你们对世界的认识太狭窄了,已经完全被天主教洗脑了。没有后手,一棵树上吊死。

为什么中国天主教徒嘴上无敌,因为他们的人生只有“天主教”了,“天主教”就是他们的救命稻草。在中国,失败很容易,成功很难,失败者确实需要救命稻草,试图重新定义他们人生的价值。
 
回复  支持[2反对[3]
本站网友 匿名
2025-04-13 10:08:36 发表
用信仰包裝的謊言
社會觀察

就算不是天主教徒,很多人應該都看過身著白衣白帽的天主教教宗,與頭戴小紅帽的紅衣主教們一起現身梵蒂岡的畫面。神秘的天主教到底怎麼選出教宗?可以看看電影《秘密會議》。

電影一開始,樞機團團長(雷夫‧范恩斯飾)氣喘吁吁趕往教宗居住的聖瑪爾大之家,但他趕到時,教宗已經過世,貼身人員告訴他一個與教宗相關的秘密,但此刻散居全球的樞機主教們都接到教宗過世的消息而聚集一堂,即將與世隔離、在教堂裡閉關投票,在這個節骨眼,他該不該讓所有樞機主教都知道這個重大秘密?還是信靠上帝的指示?

更令他憂心的是,目前聲勢最高的樞機主教有的守舊、有的野心勃勃,都跟他對未來的期望相左,到底誰才是最適任的「完美」神聖教宗?

電影最大噱頭就是讓觀眾們透過鏡頭看到萬眾矚目的教宗選舉如何進行,不過,這個神聖儀式與一般選舉投票很像,只要有團體,就肯定會出現「幕後黑手」,他們的手段也與台灣選舉很像,舉凡桃色緋聞、黑函、金錢流動都有!甚至恐嚇與綁樁也不意外,所以樞機團團長最大的難關不在找出教宗最後秘密的真相,而是要找出一位能夠在亂世中面對任何變局,都能夠帶著信仰同行的人。

劇中有個論述很重要,我們一般以為要成為信徒,必須具備毫無疑惑的信仰,沒想到片中樞機團團長卻說:「懷疑如果不存在,信仰也不存在」,因為他認為信仰不是盲從,有懷疑、有反思,才更能具有對他人的包容性。

片中的主教們在餐廳用餐,從相敬如賓到開始爭議,最後爆發大衝突,而原本應該隱形的修女們終於站出來講話,這段轉折相當精彩。電影幾個鳥瞰鏡頭宛如上帝在觀察這個選舉,看著古老建築裡,星羅棋布紅色、白色的人們,紅傘下的主教們如何面對內心魔鬼的誘惑,這些堆疊讓後來的「天啟」特別震撼。

原來主教們也跟我們凡人一樣,都掙扎著想找出一個好領袖,真正具有包容性,而不是站上高位就想著排除異己的獨裁者。電影逐步讓主教們放下「非我不可」的執念,也放下「唯我獨尊」的想法,甚至放下「完美」,帶出感動結局。

看著電影,想到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困境,信仰真的不必導致戰爭與毀滅,就像片中對白說的:「懷疑如果不存在,信仰也不存在」,當任何人要我們千萬不要懷疑的時候,千萬要當心,因為這很可能是用信仰包裝的謊言。政府要我們千萬不能「疑美」?咦?這是一種新興宗教嗎?(作者為作家)
 
回复  支持[2反对[3]

 37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也评两句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还没有注册?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