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主日圣道礼仪-甲年 |
九月份 背十字架〈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 |
本主日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的弥撒福音取自圣玛窦福音第16章第21到27节,内容可分作两部分。第一部分,耶稣表示他要上耶路撒冷去,并预示他将在那 受难,被人杀害。圣伯多禄宗徒劝谏他不要去送死。耶稣责斥他是魔鬼,说他只有世俗的见识,不懂天主的事。第二部分,耶稣宣布,凡愿意跟随他的人,都要舍弃自己,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跟随他。十字架是一种刑具。没有人会甘心去背它的。但是耶稣继续说:「谁若愿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丧失性命。」他又说:「人纵然赚得了全世界,却赔上了自己的灵魂,为他有什麽益处呢?」耶稣还提到世界末日的公审判。他说:那时他要按各人的行为予以赏报。」 那时,耶稣开始向门徒们说明:他要往耶路撒冷去,受长老、司祭长和经师们的许多折磨,并将被杀,但第叁天要复活。伯多禄把耶稣拉往一旁,谏责他说:「主!千万不可!这事决不会在你身上发生。」耶稣转身对伯多禄说:「撒殚,退後!你是我的绊脚石,因为你所体味的只是人的想法,不是天主的想法。」 本主日弥撒中的读经一取自耶肋米亚先知书第20章第7到9节。耶肋米亚先知是受苦难的耶稣的预像,也是後世忠贞不渝的基督信徒的写照。他为了尽好天主委托给他的任务,受尽了他的同胞们的折磨和嘲笑。在读经一 ,他向天主直率地诉说他的痛苦。他竟然怪天主愚弄了他,说他上了天主的当。 上主,你迷惑了我,我让你迷惑了。你比我强,你战胜了我。我终日成为笑柄,人人都嘲笑我。我每次发言,必须喊叫,必须高呼:「暴力!破坏!」实在,上主的话成了我天天遭受侮辱和讥笑的原因。假如我说:「我不再理会他,不再以他的名发言」,我就觉得五内如焚,好像有一团烈火,蕴藏在我的骨髓 ;我竭力抑制,也不能忍受。(耶20: 7-9) 我们这一代的中国天主教徒,很能够同情耶肋米亚先知的经验。由於我国教会过去的不幸历史,我们教友得不着同胞们的谅解,受到他们的轻视,甚至怨恨。有人说,这是我们的历史包袱,但是更好说,这是天主放在我们肩上的,要我们背着它跟随基督的十字架。如果说,我们不会像耶肋米亚先知那样大胆,埋怨天主愚弄了我们,说我们做教友是上了天主的当,我们却要像这位先知那样,任劳任怨,在我们的同胞面前为基督作证。我们要乐意接受牺牲,来报答天主对我们的特别眷爱。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稍微开放,天主教徒也像其他宗教的成员一样,多了些度宗教生活的空间。这固然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但是我们仍然需要谨慎。 本主日弥撒中的读经二取自圣保禄宗徒致罗马人书第12章第1到2节。在这篇读经中,圣保禄宗徒给我们讲述基督信徒的真正敬礼,并劝诫我们不可与这个世界同化。 弟兄姊妹们!我请求你们牢记天主的慈爱,献上你们的身体作为生活的、圣洁的和中悦天主的祭品。这才是你们作为真诚的子民当有的敬礼。切不要被这世界同化,但应通过不断更新的心灵来变化自己,使你们明辨天主的旨意,知道什麽是美善的、成全的与中悦天主的事。(罗12: 1-2) 依照上面圣保禄宗徒的指示,对我们来说,不单是去教堂参与弥撒,还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作忠实的基督信徒。再说今日的社会风气,由不信神而转向崇拜金钱。这也不是天主的旨意。我们不可不加辨别,就与它们同流合污。 主内的兄弟姐妹们, 十字架是一种刑具。没有人会甘心去背它的。耶稣却强调,说∶ "谁想保全自己的生命,反而丧失生命。" 他又说∶ "人纵然赚得了全世界,却赔上了自己的灵魂,有什麽益处呢?" 耶稣还提到世界末日的公审判。他说∶ "那时每人要按着各自的行为受到赏罚。" 耶稣的道理不是讲的很清楚吗?这道理他是讲给圣伯多禄和当时生伯多禄的同伴、别的宗徒们听的。今天他也把同样的道理,通过他所创立的教会,宣讲给我们听。我听了之後,便回想到同一弥撒中两篇读经。在第一篇读经里,耶肋米亚是受苦难的耶稣的预像,也是後世忠贞不渝的基督信徒的写照。他为了尽好天主委托给他的任务,受尽了他的同胞们的折磨和嘲笑。他向天主直率地诉说他的痛苦。他竟然怪怨天主愚弄了他,说他上了天主的当。 上主,你曾愚弄了我,我上了你的当。 但是他承认天主比他强,虽然人人嘲笑他,他仍坚决执行天主交付给他的使命。 你比我强,你战胜了我。 在第二篇读经里,圣保禄宗徒向我们讲述基督信徒的真正敬礼,并劝戒我们不可与这个世界同化。他说: 这才是你们真正的敬礼。你们不可与这个世界同化,但要以更新的心思意念变化自己,为使你们能辨别什麽是美善的事,什麽是悦乐天主的事,什麽是完美无缺的事。 主内的兄弟姐妹们, 近年来,我国社会稍微开放,天主教徒也像其他宗教的成员一样,多了一些度宗教生活的空间。但是,在这同时,社会风气已由不信神而转向崇拜金钱和贪求享乐。这也不是天主的旨意。圣保禄宗徒说的好,我们的真正敬礼,并不在进堂望弥撒,而是在不与这个世界同化。我们要发奋勉励,在今日的世俗社会中,坚持纯正的信德,度圣洁的基督信徒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