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主日圣道礼仪-甲年

六月份 召叫宗徒(常年期第十一主日)



  本主日的弥撒福音,给宗徒和教会的使命勾画出一个粗线大纲,并描绘了直到基督再来,教会的面貌。
  本主日福音的记载由耶稣对群众的怜悯开场。在圣经中,这不是第一次。圣马尔谷福音记述五饼二鱼的奇迹,便已这样开始(谷6: 34)。耶稣看到群众的需要,心 感动,群众需要领导,是一粒好的种子,将能结出果实来,但是缺少工人。因此,耶稣叮嘱他的门徒们祈祷,求庄稼的主人,派遣工人来收割庄稼。
  就在这样的场合上,耶稣指定一群人来作第一批的工人。这样,耶稣召叫了宗徒,宗徒以及後来教会的使命,都是由耶稣对群众的无限怜悯中产生的。
  耶稣看到群众「流离困苦,好像一群无牧之羊」。「无牧之羊」是旧约圣经中一个习见的说法。梅瑟担心会众「如无牧之羊」,没有人照顾,祈求天主打发一人来管理他们(户27: 17)。匝加利亚责备民众,盲从谎言,以致流离失所,「有如没有牧者的羊群」(匝10: 2)。耶稣是卓越的牧人, 於群众流离困苦,希望有工人来收割庄稼。
  「庄稼」一词也是旧约中所习见的。在那 ,它意味着末日的天主审判(耶51: 33;岳4: 13)。新约圣经记载了耶稣所讲的稗子比喻。在这比喻 ,「庄稼」指稗子和麦子起初一同生长,後来却有不同遭遇,即有最後审判的意思(玛13: 30; 13: 39)。应该祈求天主赏赐工人来收割庄稼,因为,归根结底,天主是庄稼的主人。
  耶稣叮嘱门徒祈祷之後,才拣选第一批的庄稼工人,他称他们为十二宗徒,并付给他们权能。据福音的记载,这是「制服不洁之魔的权柄,能驱赶邪魔,医治百病和各种疾苦」。这话在我们今日读来,可能会使我们惊讶,但是我们要记得,圣玛窦福音也是用了同样的字句描述了耶稣的传教活动。「耶稣走遍了全加黎利,在他们的会堂内施教,宣讲天国的福音,治好民间各种疾病,各种灾殃」(玛4: 23)。
  「耶稣周游各城各村,在他们的会堂内施教,宣讲天国的福音,治好一切疾病,一切灾殃」(玛9: 35)。可见,说十二宗徒被派遣,有治好一切疾病,一切灾殃,以及驱逐魔鬼的权力,无非是说:他们负有与耶稣同样的使命。
  虽然如此,我们的眼光要超过肉体疾病的层次,圣路加福音一面记载:宗徒们被召去做耶稣所做的事;一面又援引依撒意亚先知的一个预言,说:耶稣「承受了我们的脆弱,担荷了我们的疾病」(依8: 17)。传福音者是天主的仆人,有担荷别人苦难的责任,他的本分是宣布天国的来临,包括驱魔和治病在内。
  然後,圣玛窦福音列出了耶稣所拣选的十二宗徒的名字。
  最後,耶稣给他们提出明确的训令,他们不要去向外邦人和撒玛利亚人宣讲,宁可去找回迷失的以色列同胞。这是因为当时耶稣刚才开始传教,尚未完成他的逾越奥迹。在完成这奥迹之後,他们便「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玛28: 19)。
  总之,十二宗徒的使命首先是宣布天国的来临。所以,正如刚才说过的,他们治好疾病,复活死人,洁净癞病,驱逐魔鬼。这些都是天国来临的徵兆。耶稣召叫十二宗徒,完全出於他对他们的恩爱,并不在乎他们本人的功德。他们从天主手中白白领受了这项职务,因此也要用来为别人白白服务。

  那时,耶稣看到群众流离困苦,好像一群无牧之羊,就对他们动了怜悯之心。他对门徒们说:「庄稼虽多,工人却少。因此,你们要祈求庄稼的主人,派遣工人来收割庄稼。」
  耶稣召集了他的十二门徒,授给他们制伏不洁之魔的权柄,能驱赶邪魔,医治百病和各种疾苦。十二宗徒的名字就是:第一是被称为伯多禄的西满和他的哥哥安德肋,载伯德的儿子雅各伯和他的弟弟若望,斐理伯和巴尔多禄茂,多默和税吏玛窦,亚尔斐的儿子雅各伯和达陡,热诚者西满和出卖耶稣的依斯加略人犹达斯。
  耶稣派遣这十二人,嘱咐他们说:「不要走外教人的路,不要进撒玛利亚人的城,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了的羊那 去。你们一路走,一路宣讲:天国近了。你们要治好病人,复活死人,洁净癞病人,驱逐魔鬼。你们白白得来的,也要白白施舍。」(玛9: 36-10: 8)

  耶稣对十二宗徒所做的事,可以说是天主曾对他全体子民做过了的。以色列是天主的子民,所有以色列子民都要做传教士,要向普世万民宣布天主的独一无二以及天主与他们所缔结的盟约。所以,他们不能是一个独善其身的民族。如果说他们是天主的特选子民,他们应该在行为上把它表现出来,应该在普世万民前面为天主作见证。
  这就是「司祭国家」一词的意义。这不是说所有以色列人都属於司祭阶级;这不过说他们都有尽司祭职务的本分。他们一方面分享天主的王者(领袖)职务,另一方面要表现他们像似司祭的身分。天主把他们与其他民族分开,好叫他们祈祷,在天主面前为其他民族说情,举行祭献,引导普世万民认识天主。他们也被称为「圣洁子民」,那就是说与天主亲密的子民。他们的使命就是向其他民族传扬他们与天主的亲密。正如从前天主打发梅瑟去告诉灰心了的以色列子民说:他们是「司祭国家,圣洁子民」,有向普世万民传扬他们与天主亲密的本分,现在耶稣拣选了十二宗徒,派遣他们去找回「以色列家迷失的羊」。
  今天的读经一这样说:

  那时,以色列子民来到西乃旷野,就在那 安顿下来,在西乃山下扎营。梅瑟上山到天主面前,上主从山上呼唤他,说:「你要这样告诉雅各伯家族,训示以色列子民说:你们亲眼看见了我怎样对付埃及人,怎样像老鹰一样,把你们背在翅膀上,带你们来归属我。现在如果你们真的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盟约,你们在万民中将成为我的特选子民。的确,全世界都属於我,但是,你们将成为我的司祭国家,圣洁子民。」(出19: 2-6)

  这样,本主日的弥撒福音和读经一都给予我们很丰富的教训,我们可以把它们综合为以下两点:
  第一点是关於教会使命的普世性。本主日弥撒福音的记载是针对十二宗徒被派遣传教的初期而言的,这阶段不久度过,後来他们便应去向普世万民传扬福音。同样,本主日弥撒中的第一篇所读的出谷纪,虽然称以色列为天主特选的子民,但是出谷纪作者的写作目的,显然是在强调天主子民的普世使命。他们应该在万民中为天主作见证。教会也是这样,应该向世界开放,教会的本质便是要在普世各地传扬基督的福音。
  第二点是关於教会内的司祭职务。梵二大公会议的教会宪章,称教会为「天主的子民」,并强调全体天主子民的司祭职务。它开宗明义,肯定基督是独一无二的司祭,然後指出对这独一无二的司祭职务,有两种实质不同的分享方式。如果说全体天主子民都是司祭,那麽「司祭」一词便应具有两个略微不一致的意义。这并不是说平信徒不是真正的司祭,而是说他们不是像司铎和主教那样是公务司祭。梵二大公会议说明司铎和主教们的公务司祭职与平信徒的普遍司祭职的区别,及其彼此的连带关系说:「两者都以其特有的方式,分享基督的同一司祭职。公务司祭以其所有的神权,培养管理有司祭职务的民众,代表基督举行他的圣祭,以全体民众的名义奉献给天主;教友们则藉其王家司祭的职位,协同奉献圣祭,在恭领圣事时,在祈祷感谢时,以圣善生活的见证,以刻苦和爱德行动,来实行他们的司祭职」(教会宪章第10节)。
  梵二大公会议的这项教训十分重要。教会不只是一个由不同层次所组成的有形机构;她更是「一个整体」,但是这并不排除区别和组织。在教会内,每个成员都有各自的地位和本分,要按照各自的身分,祈祷、宣讲、奉献圣祭。总之,我们应该接受我们各自在教会内所居的地位,要知道,不依照天主的上智安排,去接受他的召叫,去执行他派给我们的使命,我们是不能成为道地的信徒的。

  主内的兄弟姐妹们,
  在今天弥撒福音里,我们听到两个比喻,一张名单,和一席讲话,比喻是「没有牧人的羊」和「缺少工人收割的庄稼」,名单是十二位宗徒的名字,讲话是耶稣在派遣十二门徒下乡传教前的吩咐。耶稣说:

  「不要走外教人的路,不要进撒玛利亚人的城,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了的羊那 去。你们一路走,一路宣讲:天国近了。你们要治好病人,复活死人,洁净癞病人,驱逐魔鬼。你们白白得来的,也要白白施舍。」

  耶稣吩咐十二宗徒执行他自己执行的使命。当时耶稣尚未死亡和复活,他的使命也仅限於以色列家迷失了的羊,但是後来便要普世人类了。宗徒的使命也是这样。所以,我们可在今天的弥撒福音里看出耶稣给宗徒的使命勾画出一个粗线大纲,并描绘了直到基督再来,教会的面貌。
  在今天弥撒中的读经一里,出谷纪的作者,虽然借用老鹰的形像表示天主与以色列民族的特殊关系,称以色列为天主特选的子民,但是他的写作目的显然是在强调天主子民的普世使命,他们应该在万民中为天主作见证。他说,他们是「司祭国家和圣洁子民」。教会是新约时代的天主子民,它也应该向世界开放,它的本质便是要在普世各地传扬基督的福音。

  主内的兄弟姐妹们,
  听取了今天的弥撒中的福音和第一篇读经的讯息之後,我有一个感想,可以用两个名词表达出来:一个是「开放」,一个是「靠拢」。
  我们做基督信徒的,要向我们所有的同胞开放。我们要听从教宗的训导,既是基督的忠贞信徒,又是国家的良好公民。我们要以言以行,在我们的同胞中间,为我们所信从的基督做见证。
  此外,我们也要向教会内的神长 ──神父、主教和教宗 ── 靠拢。 耶稣曾向圣伯多禄宗徒说过:"你是伯多禄,在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会,阴间的门必不能战胜它,"耶稣又向所有的宗徒们说过:"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条;那在住我内,我也住在他内的,他就结许多果实,因为离了我,你们什麽也不能作。"
  换句话说,我们要救自己的灵魂,要在我们的同胞中间为我们所信从的基督作证,要「荣主救人」,必须要与耶稣所建立的普世教会,在信仰、圣事,和圣统制上完满共融。
  基督我们赞美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