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耶稣受苦记

005→夜审


亚纳斯到盖法衙门距离仅有三百步。一条贯穿二处的斜角的 路上。燃点著的火把与灯笼。并充满嘶喊狂暴的犹太人。士 兵们好不容易地阻止住群众。武装军人把小部分同情耶稣的 哭啼民众逐退。在蔑视的狂叫中。在又推又拉和投泥块中。 耶物被带进了前庭。

当耶稣经过伯多禄和若望时。看了他们一眼。不过没有转头。 因为怕出卖了他们(揭穿他们的身份)。

当缉捕的行列进了城。伯多禄和若望找一进法庭的机会。 法庭的报信人是若望的熟人。报信人把他们所穿的外套提 供出来。在外套的掩饰下。混入法庭。

盖法就呼喊耶稣说。你这亵渎天主的。你这混乱了我们这 神圣之夜(明天是逾越节)的。来了吗。

耶稣罪状的瓶子由轻蔑的权杖中拿出来。盖法喷出责骂与 侮辱。兵丁与小人把主东拉西推。他们手中拿著小铁棒。把 耶稣逐过来。赶过去。喊著。开口。说话。你不能讲话吗。

耶稣眼睛下视。他们用短棍用拳头打他的脸和两助。有一青 年用他的姆指迫耶稣的下口唇。紧挨在牙齿上说。现在。咬 吧。

+

这时轮到询问证人。证人说。他藉著魔鬼治好病人和驱逐魔鬼。 他的门徒不洗手便吃饭。他煽动民众。称法利塞人是毒蛇的种 类和淫乱的世代。预言耶京会毁灭。他攻击离婚的自由。讲述 未曾听过的道理。谁不吃他的肉。喝他的血。便不能得永生。

一人说。他自称为王。另一人则喊。不。他只是许人如此称呼 他。因为当他们愿意宣布他为王时。他竟逃走了。

继而一人大声说。他说他是天主的儿子。另一人反驳说。不。 不这样。他自称为子。只是因为他承行父的旨意。

他治病的能力只不过是邪术。他所治好的人。又染上病。他拒 收为门徒。纳匝肋青年指控他在圣殿宽怒那个在奸淫中捉到的 妇人。

众多证人似乎前来当面讥笑耶稣而非作见证。

盖法和几个议员说。你是甚麽样的国王。把你的权力显示出 来吧。召唤你在橄榄山园所说的天军吧 你所接受的寡妇与傻 瓜的金钱。你藏在那里。你浪费了财产。为此你有了甚麽表现 呢。

答应哪。说呀。现在你应在法官前说话。你反而成了哑巴。较 好的缄默不语。就是在民众前和妇女群中。而你在那里则有足 够的话说。

仆人们拳打掌击。逼迫著耶稣答话。

证人说。耶稣是一私生子。有人反驳说。那不对。他的母亲曾 是一位圣殿的热诚贞女。在她同一个最敬畏天主的人结婚时。 我们曾经参加过了。

又告发耶稣和门徒不在圣殿内献祭。(又有人反驳说)厄色尼人 (Essene)也从不献祭。■x24-

又有人告发。耶物在前一日吃逾越羔羊是违法的。但尼苛德摩 (Nicodemus)■x 25-和约瑟解释。他们准许耶稣在约瑟的晚餐厅 内所过的逾越节是怎样的情形。加里肋亚人依照古风可以比其他 犹太人较前一天过逾越节。这由文件上得以证明。

尼氏说。公议会对於彼邀主持早已为明显的成见所制好的审讯。 并在最隆重的庆节前夕。迫不及待地。急速地采取行动。那应 该痛心疾首。

两个证人又互相争吵起来。耶稣曾声称拆毁人手所造的圣殿。 第三天要盖起非人手所造的另一圣殿。一个说。耶稣要去建造 一座新圣殿。为此他在另一建筑物内举行新逾越节。原来他要 拆毁老圣殿。另一人则反驳说。他在内吃逾越羔羊的建筑是人 手造成的。他并没有那意思。

有十个军人深受耶稣的缄默所感动。於是在不舒适的藉口下。 离开了法庭。

当他们经过伯多禄与若望时说■x26-。加里肋亚人耶稣在这可羞耻 虐待中缄口不言。是令人心碎的。大地没有活活把他的迫害者 吞下。那真是奇迹。不过请告诉我们。我们要往何处去呢。

伯多禄和若望。假如真理召唤你们。你们随从它。其余的事 情随它去吧。

盖法由於最後两个证人的吵嘴而发怒。於是离席。下来向著 耶稣走前两步。说。这些人作证反对你的事。你什麽也不回答 吗。

耶稣不愿看他。刑役抓住我们主的头发往後拉。用拳头打他下 巴的下方。不过。他的眼目仍下视。

盖法举起两手。怒气冲天的说。我因生命的天主起誓。命你 告诉我们。你是基督。默西亚(messiah)■x27-。那应受称颂天主 的儿子吗。

叫嚣的民众忽然鸦雀无声。

耶稣说。你说的是。并且。我告诉你们。不久你们将要看见 人子坐在天主大能的右边。乘著天上的云彩降来。

盖法抓起那件体面的外套的边缘。用刀去割下一块。大声 喊说。他说了僭妄的话。何必需要见证呢。你们刚才都听到 了。这亵渎的话。你们以为应怎样。

全体议会(七十人)一听这话。遂起来。说他该死。他该死。

大司祭向刑役说。我把这王交给你们。你们对这亵圣的人表 现应有的尊敬哟。便同会员们退到衙门後边的圆形大厅中。

若望向耶稣注视。那意思。师傅。你知道得清楚。我为什麽 要去那儿。若望匆匆地离开法庭。去寻找玛利亚圣母。

伯多禄觉得早晨寒意侵人。胆怯地走近前庭的火边围著烤火。 他虽手足无措。可是。他不能离开自己的老师。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