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第四部分 礼仪形式

五、人的声音


 
很明显在永恒圣言Logos的礼仪中人的声音也有一个根本的角色。在这本小书中我不想对于礼仪的实践提出过多,只是想对于礼仪的精神做一些反思,所以就没有必要去看人的声音在礼仪中的每一个具体形式;这在前面的几章中看的已经不少,特别是在神圣音乐的问题中。
首先是祈祷(oratio),司铎的祈祷,以整个团体的名义将我们的祈祷在圣神那通过基督指向圣父。然后有不同方式的宣读:读经(“先知和宗徒”,在古代教会全部旧约都被理解为先知的话)、福音(在隆重的礼节中要唱)以及对于所听的圣言的解释,这最后一点从严格意义上讲是由主教来做,后来也可以由司铎和执事来执行。然后是回答,藉此聚集的团体接受圣言。这一个话语和聆听的结构作为礼仪的本质来回应启示过程的基本结构:话语和回应、天主的话语和净配教会的聆听和接受彼此对照。在礼仪中回答以不同的方式来实行:欢呼确认圣言已经被完全接受,这样在启示的过程中天主自己成了话语。这是阿们、阿肋路亚以及“也与你的心灵同在”(Et cum spiritu tuo)的意思。礼仪改革所获得的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使信友直接以欢呼来回答,不需要有辅祭者作为代表来回答。只有这样才恢复了真正的礼仪结构;同时如同我们刚看过的,礼仪的举行具体到天主的行为的根本结构中来:天主,自我启示的那一位,不愿意保持只是天主(solus deus),或者只是基督(solus Christus),他取了一个身体,他有一个净配,所以他寻找一个答复。这正是启示的目的。
与不同的欢呼一起还有不同形式对圣言默观的接受,特别是在答唱咏中(在赞美诗中也一样),不同的表达形式(对经以及圣咏)我们这里不去看。然后还有“新歌”,是教会与新天新地的音乐的相遇。所以合于基督徒礼仪的本质在团体的歌唱之外,特别的有一个歌咏团以及其他的乐器,这是其他任何的歌曲都不能代替的。当然这在每一个具体的情况中都有所不同,但是教会在其整体中应该尽可能的去看天主,也就是说要有一个自己的文化同时成为世界文化的参照点;这是由礼仪的本性所衍生出来的内在需要。
我们越来越清楚的看到静默也是礼仪的一部分。对于向我们讲话的天主,我们以歌唱和祈祷来回答,但奥迹的伟大超越任何的言语,邀请我们保持静默。当然静默不应该是单纯的不讲话,而是一个充满意义的静默。我们由礼仪所期待的正是这一点,积极的静默为我们所奉献的是使我们与自己相遇;静默也不是一个单纯的停顿,停下来让我们想这想那,而是一个内在的宁静与祥和,使得我们发现真正重要的东西。正因为如此,不可以去“做”静默,好像得到其他任何一样东西似的。今天的人们到处都在寻求放松,寻求一种空虚,这不是偶然;显示出的是人内在的需要,因为很多时候这一需要在礼仪中没有得到满足。
如同我们刚看过的,为了能使静默有成效,不应变为在礼仪中的单纯停顿,而要真正成为建树性的部分。如何得到这一点?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在礼仪中插入了两个简短的静默,应该有所收益:在讲道之后有一个简短的反思;另外在领圣体之后有一段内在收心的时间。
讲道之后静默的收效并不是很理想,给人造作的感觉,往深处看人们唯一所等待的是主礼继续举行弥撒。讲道本身经常也是给人留下疑问和矛盾,而不是留下与主相遇的空间。普遍来讲,讲道应该以邀请祈祷来结束作为这一简短的静默的内容。尽管这样这在礼仪当中还是一个中断,不会成为真正的静默的礼仪。
领圣体之后的静默更有价值也从内里更帮助人:事实上,这是一个与主对谈的时刻;他交付了自己,是一个交流,没有这一个内在交流的过程外在的领圣体只能是一个仪式,不会有什么成果。可是经常这里的情况也不是很令人满意:人们来来往往的领圣体与礼仪中其他的部分相比有时候持续的时间太长;有时候司铎想尽快的结束礼仪而不愿意留下这个空缺让人们在等,因为有的人已经准备离开。毫无疑问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利用领圣体之后的这段静默的时间,使得信友们能够有片刻内在的祈祷。
最后,准备奉献的过程有时候也有片刻的静默。如果不将这个准备视为是外在的需要,而是礼仪内在本质性的部分,那这里的静默就很有意义和成效;这里清楚的看到话语的祭献中真正的祭品是我们。是我们自己藉着参与耶稣基督向圣父奉献自己的行为而成为祭品。这一个静默不只是等着做完外在的行为,而是有一个内在的过程:我们准备自己,准备上路,准备将我们自己奉献给主;我们祈求他准备并转变我们。这样共同的静默是共同的祈祷,甚至是共同的行动;是从我们日常的生活走向主,使得我们成为他的同代人。礼仪陶成的职责应该是帮助人走向这个内在的过程,因为在静默的共融中这个内在的过程真正成了礼仪的行为,所以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静默。
礼仪结构的本身有另外静默的时刻。首先是在祝圣结束的时候举扬圣体的时刻。这一个静默邀请我们将目光指向基督,从内里去看他;这里是默观,同时是感恩,是朝拜,是祈求,是我们内里的转变。今天有的意见认为应该去除举扬圣体之后的静默。显示圣体是中世纪时候的一个错误,是对感恩经的结构做修改,是虚假虔诚的表达,是过分物质化,与圣体圣事的内在结构不相符合。在圣体圣事中应该朝拜的不是基督,我们在整个感恩经中呼求的都是圣父。这里没有必要去看这些反对意见的每一个细节。根本的回答我们在第二章有关朝拜圣体中已经做出,由中世纪所发展出来的从一开始就属于教会信仰的一部分。确实感恩经的形式是圣三式的,是“藉着基督,在圣神内指向圣父”。可是礼仪并不是死板的规条。1970年改革后的弥撒经书本身就要我们去赞颂主:“我们传报你的圣死,我们歌颂你的复活,我们期待你光荣的来临”。以信德祈祷而参与感恩祭的人应该深深的感觉到在那一刻是主降来转化饼和酒使之成为他的体血。面对这一事件,没有其他的可能,只有跪下来朝拜他。祝圣饼酒的时刻是天主为了我们在世界上伟大行为的时刻。在这一刻世界保持沉默,一切都保持静默,在静默中与永恒碰触;我们的每一次心跳都是出离时间进入天主与我们在一起的临在。
另一个静默的时刻是礼仪本身所指出的司铎低声祈祷的时候,这不会中断礼仪行为,而是构成礼仪的一部分。有些人以社会学的观点为出发点显示出在圣体圣事中司铎的职务只是行为,那这些低声的祈祷看起来很难看,如果可能应该去除。只从职务和社会性的角度去看司铎,他只是礼仪的主席,而礼仪就成了一种民众的集会。那这样就应该以民众的要求为出发点。司铎是在与生活的天主的相遇中的主持者,可是作为个人他也走向与主的相遇。司铎低声的祈祷邀请他自己将他的指责个人化,他自己也要交付与主。同时这里以特别的方式表达出他与其他人一起与主相遇,是完全个人性的相遇,但同时是与其他人一起。
以礼仪改革为借口将司铎个人性祈祷悲剧性的减少了很多,但感谢天主还是有一些保存了下来。第一个是在宣读福音之前准备中的一个简短的祈祷。司铎应该真正静默而收心的颂念,意识到宣读福音所带来的相称的责任,意识到有必要净化我们的口唇和心灵。当司铎这样做的时候,也会知道引导团体进入福音的尊严和伟大;帮助团体承认天主的话是要来居住在我们中间,这样创造一个很深的尊敬和聆听的气氛。这里再一次的需要礼仪陶成应该发现其中的意义,为能在这一刻我们大家都起立,不仅是身体方面,更是内在提升我们的心灵向福音开放。
我们已经谈过准备奉献的意义,这在新的礼仪中并不是完全清楚。在成圣体之前曾有两个很美而且很深入的祈祷,现在为了避免过长时间的静默而取消了。可能这在以后需要恢复。现在只保留了其中的一个,司铎在颂念的时候应该收心、静默的颂念作为个人准备主的到来;这一个静默也会带领其他人走向神圣临在的静默,为能使人在领圣体的时候不只去看外在的行为。另外现在的平安礼很多时候在团体中造成混乱的局面,之后邀请人去看天主的羔羊这一静默的时刻似乎显得很突然。如果能在静默的时候,大家心灵的眼睛都真正指向羔羊的话,那这一静默的时间是很美的。
在领圣体之后,也有司铎自己静默祈祷的两段经文,同时信友们能够而且应该各人以自己的方式陪伴司铎的祈祷。有关这一点我想提到的是在过去的祈祷经文中除了许多简短的祈祷外,在这里也可以找到一个很美的祈祷的遗产,今天也可以重新成为一个祈祷的学校。圣保禄在致罗马人书中所说的我们不知道该如何祈祷(八,26)现在仍然有效,甚至更为紧迫:在天主前我们有时候无话可说。真的是圣神在教我们祈祷,如同圣保禄所说的是祂在我们内讲话,但这也是指人的中介。在圣神的指引下由信者的心中所发出的祈祷为我们来说是一所学校,在此圣神自己为我们奉献,逐步的打开我们紧闭的嘴巴,在静默中帮助我们祈祷。
1978年在很多礼仪学家们的不满中,我曾经坚持在弥撒经书中并没有提到所有的经文都要大声来颂念。在反思了这一切之后,我愿意在此坚持的重复这一点,希望在20年之后这一主张能得到更多的理解。此间德国的一些礼仪学家们试图改革弥撒经书,清楚的表示圣体圣事的高峰感恩经成了真正批评的焦点。从礼仪改革起,特别随着不断的创出新的感恩经,其形式越来越轻浮。话语的增多不会对人有所帮助,这一点现在看的越来越明显。但就我可以看出,现在继续有人拒绝静默对人与天主之间的共融的帮助功能。在耶路撒冷甚至更古老的时代感恩经的一部分是在静默中颂念的,在西方则在颂念感恩经的同时伴随着默想的歌曲;这不是偶然。将这一点作为错误来解释的人只能是出自轻浮。事实上大声而不间断的颂念感恩经不完全是所有的人都参与感恩经的必要条件。当时我的观点是:一方面礼仪陶成应该使信友们理解弥撒经书的根本意义和指向;另一方面不同的祈祷中开始的话语应该大声颂念,作为对整个团体的邀请,之后的祈祷可以个人在静默中颂念;这样将团体层面引入个人层面,也将个人层面引入团体层面。各人在感恩经的静默中成为教会的一体性的见证,会经验到充满意义的静默的内涵:这个静默同时显示出是一个指向天主的有力的呼声,是一个充满圣神的祈祷。这里真正是所有的人在颂念感恩经,当然是与司铎职务特别的联系在一起。所有的人都是在圣神的指引下在基督内一起在圣父前祈祷,这是真正的祭献:使世界与天主和好并使二者联系在一起的爱。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