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在希望中得救(天主教在线译本)

第二部分 学习和实践望德的“处所” I. 祈祷犹如望德的学校


学习和实践望德的处所
 
I. 祈祷犹如望德的学校
32. 祈祷是望德研习之所,首要且根本。即便无人听我,天主尚在倾听;若我不能与他人交谈,更不能求助任何人之际,我却总可与主交谈。若我孤立无援,所需所愿远超人力解决范畴时,主依然能援手予我。[1]若我自视已极度流离孤独……,祈祷者向来不会完全孤独。难忘阮文顺枢机,十三年囹圄,九年独囚,留给我人箴言谆训:希望的祈祷。十三年牢狱生涯看似渺无希望,然而聆听天主,并与主交谈却成为增长其望德之动力;获释之后,使能成为希望的证人,向普世人类见证其希望,即见证他那在孤凄暗夜都未曾被熄灭的至大希望。
33. 奥斯定在有关《若望一书》的证道词中,生动而优美的阐明了祈祷与望德的内在关联:视祈祷为愿欲之训练。人之被造乃为朝向一伟大现实,即朝向天主自己,为能被天主所满全。然而,人心何其之小,岂能盛载此一伟大现实,故此人应扩展自己。“天主迟延赐人(恩惠),乃为增长人之渴望;以此渴望来延拓灵魂,渐而敞阔,人灵便具接受(恩惠)之能力。”奥斯定谈及圣保禄,保禄说自己只顾向我前面的奔驰(参斐三13)。随后,奥斯定以一鲜活形象来诠解人心这一展扩及准备过程。“设想天主愿你满盛蜂蜜(这是天主亲切与美善的象征);倘若你还满盛着陈醋,你把蜂蜜放哪里呢?”杯钵,意指心灵,先得成为扩大的,然后要成为洁净的:把醋倒掉并祛除其味。这需努力,会有痛苦,不过,唯有如此才有能力承受为我们所预定的[2]。虽然奥斯定只直接地谈及了人在面对天主时的可塑性,但很清楚,此一扔醋祛味的努力不仅使人满获自由面对天主,且也会向他人自我开放。实在,唯有自我转化为天主的子女,才可与我们共同的天父同在。祈祷并不意味着要超脱时空退避于陌巷深宅,独享静谧。祈祷之特色,就在于一内在净化之过程,俾使我人能接受天主,正因如此,也有能力去接纳他人。人在祈祷中,应学会什么是真正向天主祈求的,什么是相宜的。祈祷不是一种反对某人的祷告,也不是祈望暂时性的肤浅迂腐之物,那些事物离主甚远且无用微小。要净化这些愿欲及冀望,要摒弃隐蔽性的谎言,这些谎言只能自我欺骗:天主会揭穿这些谎言,面对天主,人无可遮蔽,必须坦诚。“谁能认出自已的一切过犯?求你赦免我未觉察到的罪愆(十九[十八]13)”圣咏作者如是祈求。不肯认罪,甚或幻想自己无辜,并不使我无罪,亦不能使我获救,因为良心昏聩,闭塞恶疾于内而无力体察,此我之过矣。若天主不存在,或许我必须隐匿于这些谎言中,因为任谁都不能给予我宽宥,无人是真正的准则。反之,与主相遇却可唤醒我的良心,使我不再自我辩解,不再成为一个自我和被同代人所圈定的思想的简单反射,而是自我改变,以能倾听善之本身。
34. 为能使祈祷产生这一净化效力,一方面,该与天主有一投情达意,个体的我投情于生活的天主;另一方面,应领受祈祷的指引和光照,包括教会及诸圣的伟大祈祷,礼仪祈祷,及在礼仪祈祷中主不断教给我们的正确祈祷。阮文顺枢机在他有关避静的著作中,透露了其生命中曾很长一段时日无力祈祷,而仅仅靠教会的祈祷经文:天主经、圣母经及礼仪祈祷[3]。在祈祷中,总该保持公祷与私祷的相互关系,使我们能与天主交谈,天主也向我们讲话。就这样在我们内实现净化,透过此净化,我们终有能力接受天主,并相称的服务于他人。如此,我们自己使自己拥有了接受至大希望的能力,为他人而言,我们也承担了希望的职务:基督徒意义上的望德总是指向他人。是积极活跃的盼望,我们藉此而奋斗,不使万物以“混乱结局”而终。这积极活跃之希望也意味着我们保持世界向天主开放,只有这样也才可作为人类真正地希望存留久远。


[1] 参《天主教教理》 2657号。
[2] 参《论若望壹书》4, 6;《拉丁教父集》35, 2008s。
[3] 参《希望的证人》,新城出版社,2000, 135s。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