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创世纪

第十八章


第十八章

天主显现给亚巴郎 民 13:3
18:1 天正热的时候,亚巴郎坐在帐幕门口,上主在玛默勒橡树林那里,给他显现出来。
18:2 他举目一望,见有三人站在对面。他一见就由帐幕门口跑去迎接他们,俯伏在地, 希 13:2
18:3 说:「我主如果我蒙你垂爱,请你不要由你仆人这里走过去,
18:4 我叫人拿点水来,洗洗你们的脚,然后在树下休息休息。
18:5 你们既然路过你仆人这里,等我拿点饼来,吃点点心,然后再走。」他们答说:「就照你所说的做罢!」
18:6 亚巴郎赶快进入帐幕,到撒辣前说:「你快拿三斗细面,和一和,作些饼。」
18:7 遂又跑到牛群中,选了一头又嫩又肥的牛犊,交给仆人,要他赶快煮好。
18:8 亚巴郎遂拿了凝乳和牛奶,及预备好了的牛犊,摆在他们面前;他们吃的时候,自己在树下侍候。
18:9 他们对他说:「你的妻子撒辣在那里?」他答说:「在帐幕里。」 //17:15-21
15:2-4
18:10 其中一位说:「明年此时我必回到你这里,那时,你的妻子撒辣要有一个儿子。」撒辣其时正在那人背后的帐幕门口窃听。 罗 9:9
列下 4:16
18:11 亚巴郎撒辣都已年老,年纪很大,而且撒辣的月经早已停止。 路 1:7
18:12 撒辣遂心里窃笑说:「现在,我已衰老,同我年老的丈夫,还有这喜事吗?」 17:17
伯前 3:6
18:13 上主对亚巴郎说:「撒辣为什么笑?且说:像我这样老,真的还能生育? 路 1:37
18:14 为上主岂有难事?明年这时,我必要回到你这里,那时撒辣必有一个儿子。」 17:21
玛 19:26
18:15 撒辣害怕了,否认说:「我没有笑。」但是那位说:「不,你实在笑了。」

亚巴郎求情 19:27
雅 5:16
18:16 后来那三人由那里起身,望着索多玛前行;亚巴郎送他们,也一同前行。 依 1:9
18:17 上主说:「我要作的事,岂能瞒着亚巴郎 亚 3:7
若 15:15
18:18 因为他要成为一强大而又兴盛的民族,地上所有的民族,都要因他蒙受祝福; 28:14
18:19 何况我拣选了他,是要他训令自己的子孙和未来的家族,保持上主的正道,实行公义正道,好使上主能实现他对亚巴郎所许的事。」
18:20 上主于是说:「控告索多玛哈摩辣的声音实在很大,他们的罪恶实在深重! 依 3:9
默 18:5
18:21 我要下去看看,愿意知道:是否他们所行的全如达到我前的呼声一样。」 4:10
18:22 三人中有二人转身向索多玛走去;亚巴郎却仍立在上主面前。
18:23 亚巴郎近前来说:「你真要将义人同恶人一起消灭吗?
18:24 假如城中有五十个义人,你还要消灭吗?不为其中的那五十个义人,赦免那地方吗?
18:25 你决不能如此行事,将义人同恶人一并诛灭;将义人如恶人一样看待,你决不能!审判全地的主,岂能不行公义?」 民 11:27
智 12:15
18:26 上主答说:「假如我在索多玛城中找出了五十个义人,为了他们我要赦免整个地方。」
18:27 亚巴郎接着说:
18:28 「我虽只是尘埃灰土,胆敢再对我主说:假如五十个义人中少了五个怎样?你就为了少五个而毁灭全城吗?」他答说:「假如我在那里找到四十五个,我不毁灭。」 德 10:9; 17:31
18:29 亚巴郎再向他进言说:「假如在那里找到四十个怎样?」他答说:「为了这四十个我也不做这事。」
18:30 亚巴郎说:「求我主且勿动怒,容我再进一言:假如在那里找到三十个怎样?」他答说:「假如在那里我找到三十个,我也不做这事。」
18:31 亚巴郎说:「我再放胆对我主进一言:假如在那里找到二十个怎样?」他答说:「为了这二十个,我也不毁灭。」
18:32 亚巴郎说:「求我主且勿动怒,容我最后一次进言:假如在那里找到十个怎样?」他答说:「为了这十个我也不毁灭。」 耶 5:1
则 22:30
18:33 上主向亚巴郎说完话就走了;亚巴郎也回家去了。

 

 

 

18:1-33
本段所述似乎是亚巴郎见的一种神视。叁位旅客中有一位是天主(17节),另两位为天使(19:1)。教父多以这叁位为天主圣叁的预像。由天主预许撒辣生子的事,证明天主的全能和他任意的召选。

18:9-15
论述撒辣老年生子的事,亦见於希11:11;罗4:19-21。

18:22
亚巴郎能「立在上主面前」,故被人称为「天主的朋友」。由此可知他在天主前转求的能力是多麽大。

18:23-33
由天主同亚巴郎之间的对话,证明圣者的祈祷有多大的效能;此外尚有梅瑟(出17:11;户21:7)、厄里亚(列上18:36)、亚毛斯(7:1)、耶肋米亚(14:19; 37:3; 42:2;加下15:12-16)。圣教会依赖圣人的转达即基於此,见雅5:16-18;宗7:60。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