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天道人语

第二部分:耶稣的逾越


 
逾越的宣告(11551250
“逾越节前六天”,耶稣又来到了靠近耶路撒冷的伯达尼。他与拉匝禄、玛尔大、玛利亚和他的门徒一同坐席,其中也有犹达斯。玛利亚拿了一瓶极珍贵的香液倒在耶稣的脚上,犹达斯便抗议这种浪费。但是耶稣保护了她,并宣布自己的死亡已经临近:“由她吧!这原是她为我安葬之日而保存的”(11:1-9)。
第二天,耶稣进入耶路撒冷,好似先知所预言的君王默西亚一样,有许多朋友拿着棕榈枝陪伴他,并大声呼喊:“贺三纳!因上主之名而来的,以色列的君王,应受赞颂”(12:12-16)。
逾越节即到,耶稣向安德肋和斐理伯说:“人子要受光荣的时辰到了。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一粒麦子如果不落在地里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结出许多子粒来……”然后转向自己的父说:“现在我心神烦乱,我可说什么呢?我说:父啊!救我脱离这时辰吧!但正是为此,我才到了这时辰。父啊!光荣你的名吧”(12:23…27)!
最后一晚(13章-17章)
“在逾越节庆日前,耶稣知道他离此世归父的时辰已到,他既然爱了世上属于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为表达这一深切的爱,他人了一个简单而又惊人的标记:“他从席间起来……开始洗门徒的脚”。在大家惊惶失措,并在伯多禄的抗议中,耶稣说:“你们称我‘师傅’、‘主子’,说得正对:我原来是。若我为主了,为师傅的,给你们洗脚,你们也该彼此洗脚;我给你们立了榜样”(13:13-15)。
按照其他圣史的记述,在这晚宴中,耶稣建立了圣体圣事,若望在第六章曾给我们宣报过。圣体圣事表示基督把整个自我赐予他所爱的人。他给门徒洗脚,好似仆人一样,是为实践他以之作为要求门徒中,彼此如兄弟的爱应达到极点的标记。耶稣把饼和酒交给门徒的,是提前把自己的身体和血赐给他们,由此,他为他自己的人呈现了“服事”和“爱到底”的榜样。“你们既知道了这些事,如果实行,便是有福的”(13:17)。
举行晚餐的时候,犹达斯离去了,去负卖耶稣。耶稣遂给门徒讲了一篇很长的言论,主题是他以前总没有向他们明明讲过的:即他对他们的爱,他的门徒中彼此之间应有的爱:“我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你们也该照样彼此相爱。如果你们之间彼此相亲相爱,世人因上就可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13:34-35)。“接受我的命令而遵守的,便是爱我的人;谁爱我,我父也必爱她,我也要爱他,并将我自己显示给他”(14:21)。耶稣用了一个比喻来讲明他的教导:“我是真葡萄树,我父是园丁;凡在我身上不结实的枝条,他便剪掉;凡结实的,他就清理,使他结更多的果实……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条;那住在我内,我也住在他内的,他就结许多的果实,因为离了我,你们什么也不能作”(15:1-5)。在圣经的传统里,葡萄树是代表天主的选民。耶稣要与他所集合的新选民同化为一,所有信他的人只有以信和爱与他成为一体,才可以得到生命。
他同时也告诉了他的朋友:他即交离去,圣神将要来临;他们将遭受迫害,不过,他以充满希望的词句作结说:“如今,你们固然感到忧愁,但我要再见到你们,那时,你们心里要喜乐,并且,你们的喜乐谁也不能从你们夺去”(16:22)。“在世界上你们要受苦难;然而你们放心,我已战胜了世界”(16:33)。
最后,他转向父,为他自己和他的门徒祈祷:“父啊!时辰来到了,求你光荣你的子……凡你赐给我的人……我为他们祈求……为叫他们的心充满我的喜乐……求你以真理祝圣他们……好使你爱我的爱,在他们内,我也在他们内……我不但为他们祈求,而且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而信从我的人祈求……将他们合而为一,就如你在我内,我在你内,为叫世界相信是你派遣了我……”(17章)。
受难与死亡(第1819章)
若望为邀请我们敬仰耶稣,他以信者的眼光,照明的内心眼光,来叙述他的师傅的苦难;因此,他在整个事件中,与因憎恨耶稣而盲目的司祭长们所见的,完全不同。
那么,若望的记述是否就没有历史的价值了?决不。圣史肯定自己是目击证人,他所报导的一切说细情节,不但与其他的圣史相符合,而且加以补充。不过,他所记述的事实,有些在他看来,具有一层更深的意义,加以强调而已。因此,苦难在他看来,是一个标记(征兆),复活更是一个伟大的标记,一个信者确认的标记,一个坚固信德的标记。为此,他把一切情节加以提升,以显示耶稣实在与他的父天主合而为一,时常保持着他为王的尊严;并且,他为君王更彰显在他最受污辱的时刻。这正实现了众先知和耶稣自己所预告的:他受光荣是为了世界的得救。
耶稣被捕(18112
“耶稣就和门徒出去,到了克德龙溪的对岸,在那里有一个园子,他和门徒便进去了。出卖他的犹达斯也知道那地言……犹达斯便领了一队兵和……差役,带着火把、灯笼与武器,来到那里”。若望在此犹如在十三章开端,特别指出:“耶稣知道要临到他身上的一切事”。为这个原故,若望没有记载耶稣“忧心至死”,以及显示耶稣的软弱事迹,只提了一句:“父赐给我的杯,我岂能不喝吗”(18:11)?
耶稣并不走避,反而迎上前去,主动地问他们“你们找谁”?面对他们的回答“纳匝肋人耶稣”,耶稣指着自己说:“我就是”。在此我们应记得,“我就是”按希腊文和希伯来人就是“我是”。耶稣利用这一表达,只玩弄字眼,表示他与天主的密切关系。连在受难时,他仍然肯定他是天主之子。
无怪乎若望记载:“耶稣一对他们说了‘我就是’,他们便倒退跌在地上”(18:6)。但耶稣安静如常,要求释放他的门徒。看来好似毫无困难地得到了允许,虽然有伯多禄的突击和短时间的混乱。
受大司祭审问(181227
耶稣被捆绑着解送到大司祭亚纳斯和盖法面前。
先询问耶稣有关门徒的事。对此耶稣一句不答。当问到他的教训时,耶稣便逐字引用依撒意亚先知书上的话来作答。按照依撒意亚,天主曾亲自问他的百姓说:“我是上主,没有另一位。我没有在隐秘处或黑暗之地说过话”(45:19);“我从起初就没有在暗处说过话”(48:16)。耶稣回答大司祭说:“我向来公开地对世人讲话……你为什么问我”?亚纳斯不能不知道依撒意亚的经句,也不能不觉得耶稣把先知归于天主的话,而归于自己。这又一次间接地宣布自己是天主子。他这段话为在场的听来是亵渎,因而一个差役给了耶稣一个耳光。但耶稣仍然保持冷,现在轮到他来发问题。被审询者成了审问者,被告成了判官。
伯多禄否认耶稣的一幕,插在耶稣由亚纳处解到盖法处的中间。若望的记述也很短。他在他的同伴的悲惨境遇中,看到耶稣的预言应验了:“鸡未叫以前,你要三次不认我”(13:38)。
耶稣在比拉多前(18281916
犹太省当时的管辖权相当复杂:一方面由犹太大司祭管辖,另一方面也受占领区的罗马官员统治。实际上,一切重要的决定权在罗马总督般雀比拉多手中。
“然后他们从盖法那里把耶稣解往总督府,那时是清晨;他们自己却没有进入总督府,怕受了沾污,而不能吃逾越节的羔羊”(18:28),此时是星期五的早上,正是逾越节的前一日。若望特别着重把苦难放在礼仪的架构里。依他看来,逾越节,这一以宰杀羔羊开始为拯救天主选民的节日,将在十字架上圆满完成。真正为拯救自己的人献作牺牲的逾越节羔羊是耶稣基督。
比拉多起初想摆脱这一复杂而又恼人的案件,试图把他们的囚犯再退回给犹太人。但是他们要求“定死刑”。这权柄是属于总督的。如若由罗马人定刑,那是钉在十字架上;如果由犹太人处刑,便是用石头砸死,好像第一个殉道者斯德圣一样。若望在此以信德的眼光加以解释说:“这是为应验耶稣论及自己将怎样死去而说过的话”(18:32)。那么,若望影射那些话呢?一切有关他被神秘高举的话:“正如梅瑟曾在旷野里高举了蛇,人子也应照样被举起来,使凡信的人,在他内得永生”(3:14);“当你们高举了人子以后,你们便知道我就是那一位”(8:28);“至于我,当我从地上被举起来时,便要吸引众人来归向我”(12:32)。当耶稣在加尔瓦略山顶由地上被高举时,同时,也被高举到天父面前。
在比拉多和控告耶稣的人中间,有一段深刻难明的对话。在犹太官方和总督之间的对话甚为紧张:“如果这人不是作恶的,我们便不会了交给你”!于是比拉多进去询问罪犯。他的问题是针对政治上的问题,如此可以控告他:“你是犹太人的君王吗”?这句话可能懂成一种讽刺语,而并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你是不是一个反叛的领袖,想煽动群众,有如犹太人中不断发生的一样?但是耶稣好像在大司祭前一样,反转了角色;被询问的成了审判者:“这话是你由自己说的,或是别人论我而对你说的”?比拉多毫不客气地回答了耶稣,耶稣却很安详地讲论他的王国不是属于这世界的;耶稣的王国与他的使命是紧紧相连的,是要为“真理”作证,“真理”是在于天主。比拉多想找一个脱身之计,建议在犹太人的节日上释放耶稣。不过,仍以轻视讽刺的口吻,再一次提到这一取笑的称号——君王:“你们愿意我给你们释放犹太人的君王吗”?那时,“他们就大声喊说:不要这人,而要巴辣巴”!这个巴辣巴是谁?若望很简单地说:他“原是个强盗”。
比拉多命人鞭打了耶稣,认为如此可以多少满足犹太人的心愿,而不将他处死,因为,耶稣的态度和答话使他甚为不安。兵士们便戏弄耶稣,叫耶稣扮演君王,在他的头上戴上茨冠,给他披上紫红袍,扮成一个可怜的君王相。
比拉多又把血淋淋而又可笑的耶稣领到控告他的人面前,要他们看他已受够了惩罚,遂向他们说:“看,这个人”。这一宣告,正与福音开始,若翰所宣告的:“看,天主的羔羊”相对比,意思是:看,这个已准备好的祭品。初期的基督徒——可能出于若望——在“看,这个人”的宣告里,看到第一个人——亚当,因为按希伯来文,“亚当”即是“人”的意思。旧亚当因骄傲叛命丧失了一切,基督——新亚当,以谦抑自下,服从至死,恢复了一切。“看,这个人”,即看,这个新亚当,新生命之源。
但是犹太人更变本加大地要求耶稣的死刑。于是在总督和对方又起了一段对话,但总督好像更愿污辱对方,而不为耶稣主持正义,遂以阴险讽刺的口吻说:“看,你们的王”!犹太人有见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迫使这个讨在厌的罗马官员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事;同时,又看出比拉多害怕国王,又显示出自己举棋不定,司祭长遂大声喊说:“除了凯撒,我们没有君王”!这句话捉住了比拉多。最后,比拉多无法,只有让步,但仍要羞辱他的仇人,羞辱到底,遂写了一个罪状牌:“纳匝肋人耶稣,犹太人的君王”,是用当时通用的语文写的:“希伯来文——犹太人的神圣语言,希腊文——当时的国际语言,拉丁文——罗马的官方语言……
耶稣死亡(191637
若望说:耶稣自己背着十字架,没有提及基勒乃人西满帮助耶稣,有如其他的圣史一样;但他如其他的圣史一样,仔细指出:同他一起被钉的还有两个人,一个在右边,一个在左边,“耶稣在中间”。
以后兵士们拈阄瓜分了他的衣服。他们不知不觉地满全了先知在咏22篇所宣告的预言。这篇圣咏的开端,是“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为什么舍弃了我”?若望虽没有提及这一受苦者的呼吁,但为他和其他圣史一样,耶稣把这篇义人受迫害的祈祷贴切在自己身上。那件“无缝,由上到下浑然织成的”长衣,被初期基督徒视为天主的子民合而为一的象征,耶稣即为此奉献了自己的性命。
若望随后记载耶稣的母亲站在十字架下,与她一起的有一些妇女和“他所爱的门徒”。耶稣向他的母亲说:“女人,看你的儿子”!然后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耶稣在第一个神迹,在加纳婚宴上,已称过他的母亲为“女人”。那时他说:“女人!这与我和你有什么关系?我的时刻尚未来到”(2:4)。现在时刻到了,同样的话由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口中隆重地吐出。玛利亚那时成了那位杰出的“女人”。他的母亲谦卑地与比拉多所称的“看,这个人”连系在一起。
以后,若望只记载了一句出于临死的耶稣口中的怨言:“我渴”。这一呼声,不只是表示受折磨的肉身所感到的焦渴,而更是渴望世界的得救,渴望“涌向永生的水”。
关于耶稣的最后一句话:“完成了”。若望在此句前特别写了一句:“耶稣因知道一切事都完成了……便说……”,若望记载此点,是要强调耶稣直到此刻,清楚知道他来到世上所要完成的一切。
在此还应注意若望所写的“交付了灵魂”这一方式。灵魂、气息、神,按希伯来文和希腊文为同一字。此句亦可毫不勉强的译作:“他发出了他的气息”或“他发出了他的神”。当耶稣死的那一刻,他的神散布到整个世界上。如此,揭开了耶稣复活晚上将要向宗徒们嘘一口气说“你们领受圣神吧!”的一幕,也揭开了五旬节早上才公开显示的一幕。
若望报导了最后的一段插曲。在除下受刑的人的尸体之前,有人先打断了与耶稣同钉的那两个人的腿,但来到耶稣跟前,“看见他已经死了,就没有打断他的腿;但是,有一个士兵用枪刺透了他的肋膀,立刻流出了血和水”。这在生理学上是具有根据的。不过。圣史在此所强调的,是邀请我们在被钉者的心中所流出的“血”,看到他自作牺牲的真实性,并且,看到他无限的大爱:“人若为自己的朋友舍掉生命,再没有比这更大的爱情了”(15:13)。关于“水”,若望曾记述过耶稣大声呼吁:“谁若渴,到我这里来喝吧”!并且,引用圣经的话说:“从他的心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以后又加添说:“他说这话,是指那信仰他的人将要领受的圣神”(7:37-39)。由基督敞开的肋膀所流出来的水,实是基督的神给予世界的村记。教父们在这一形像里,看到了基督徒的两件伟大圣事的象征,即圣洗与圣体圣事。若望又引用了一段圣经:“不可将他的骨头打断”,这是梅瑟为逾越节羔羊所有的规定。但圣史最后一次指出真正逾越节羔羊所有的规定。但圣史最后一次指出真正逾越节羔羊,即是基督。犹太人的逾越节结束了,基督徒的逾越节开始了。
圣史签署他的记述:“那看见这事的人就作证,而他的见证是真实的”。同时他肯定他写的目的:“为叫你们也相信”。他所描述的他师傅的苦难与死亡,以人的眼光来看,是不可补救的失败;但为他来说,“瞻望他们所刺透的”,已足以引入进入信仰。
复活庆节(2021章)
若望把复活节那天的事件,加以综合报导,他集中在几个证人身上,在他看来,这是初期信众的心态典型。
第一个证人是一个女人,玛利亚玛达利纳。按照其他圣史的记载,她是在一群妇女当中的一个,但若望却给了她一个完全突出的角色。她发现坟墓已空,便赶快跑去报告给门徒,以后她又独自留在坟墓那里。耶稣在那里以她的名字呼叫她,有如牧者呼叫自己的羊。当她认出耶稣来,热情地拉住耶稣不放;但耶稣轻轻地推开她;因为这时候,不是以感性认识的时候,而是以信德,并且是作证的时候:“你到我弟兄那里去,告诉他们:我升到我的父和你们和你们的父那里去”。
伯多禄和伴同他的“那位耶稣所爱的门徒“,看见坟墓已空,并看见了汗巾和殓布不同在一起。经文没有记载伯多禄想什么,只记载了那另一位门徒的感想。他记载说:“他一看见,就相信了”。看见了,相信了!相信是超过所看见的!因为,那位门徒所看见,只是空墓;但他相信的,是他的师傅复活了。
晚上,耶稣显现给门徒,完全以他实在的人身,手和肋膀都有伤痕。耶稣给他们带来了平安,和所预许的圣神,并且,派遣他们负起使命。五旬节在逾越节晚上开始了:
“正是那一周的第一天晚上,门徒所在的地方,因为怕犹太人,门户都关着,耶稣来了,站在中间对他们说:原你们平安!说了这话,便把手和肋膀指给他们看。门徒看见了主,便喜欢起来。耶稣又对他们说:愿你们平安!就如们派遣了我,我也同样派遣你们,说了这话,就向他们嘘了一口气,说:你们领受圣神吧!你们赦免谁的罪,就给谁赦免;你们存留谁的,就给谁存留。”
十二人中之一,名叫多默的不在场,他拒绝相信。耶稣给了他一个比给其他的朋友更明显的凭证:
“八天以后,耶稣的门徒又在屋里,多默也和他们在一起。门户关着,耶稣来了,站在中间说:愿你们平安!然后对多默说:把你的指头伸到这里来,看看我的手吧!并伸过你的手来,探入我的肋膀,不要作无信的人,但要作个有信德的人。多默回答说:我主!我天主!耶稣对他说:因为你看见了我才相信吗?那些没有看见而相信的,才是有福的!”
福音就是在这里“有信德的人是有福的”声中结束了,并且,是具有一种喜乐和希望的信心。重要的是:由此时起,人应生活在爱德和信德之中。最后,圣史总结他的记述说:“这些所记录的(神迹),是为叫你们相信耶稣是默西亚,天主子;并使你们信的人,赖他的名获得生命”。
若望福音还有一篇附录,这篇附录很可能是后加的,以彰显初期教会的两个伟大人物:伯多禄和“耶稣所爱的那个门徒”。耶稣在提庇黎雅湖边又显现给一批忠信的门徒;他们捕获了一大批鱼之后,与耶稣共进早餐。伯多禄在得到宽恕之后,耶稣坚定了他身为牧者的使命,甚至舍生致命。而那另一个门徒,教会的象征人物,要在信、望、爱中等待主的再来……这段插曲以本福音写作的团体的作证结束:“为这些事作证,且写下这些事的,就是这个门徒。我们知道:他的作证是真实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