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天道人语

一、耶稣向自己的民族宣讲天国(玛3-13章)


 
 
1. 两个声音传同一讯息(3-4章)
洗者若翰和耶稣
玛窦如其他三圣史,首先描述洗者若翰高超的形像。他与马尔谷不同之点,是他多注重若翰施行的洗礼,而不大注重他的宣讲。玛窦叫我们“直接”听到前驱的宣讲:“你们悔改罢!因为天国临近了”(3:2)。而且,这也是耶稣自己要宣千的讯息(4:17),也是门徒们到了他们的时候,出于使命要宣讲的讯息(10:7)。
玛窦是以犹太人避免言 及天主名字的方式来描述天国。达味五朝颠覆,以色列民在外充军以后,公元前六世纪以后,天国即成了无限希望的对象:一天上主要亲自来在自己的民族上建立自己的王国,正义的王国,永远平安的王国,这即是当时依撒意亚先知对自己的时代曾宣讲过的好消息,“福音”。玛窦更较其他的福音撰者指出耶稣宣讲的中心,是在于天国的临近。
前驱向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发言激烈,预示耶稣来日对“经师和法利寒人”的谴责(23:1-36):“他见到许多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前来受他的洗,就对他们说:毒蛇的种类!谁指教你们逃避那即将来临的忿怒?那么就结与悔改相称的果实罢!你们自己不要思念说:我们有亚巴郎兴起子孙来”(3:7-9)!
“那时,耶稣由加里肋亚来到约但河若翰那里……”(3:13),他也夹在罪人和“毒蛇的种类”中,前来要求悔改的洗礼。这一行动看来毫无意义。福音撰者说:若翰却反对(只有玛窦记载了这段对话)。耶稣要求他给他授洗是颠倒上下:“我本来该由你受洗,你反倒来就我?耶稣回答他说:你暂且容许罢!因为,我们应当这样,以完成全义”(2:14-15)。
“完成(天主的)义德”,如“成全圣经”,是谓自己顺从天主神秘的旨意。若翰尚不能明白,也不比玛窦的读者更明白天主的旨意,只有随事件的发展才能见到这些话的含义。无论如何,在耶受洗时,总可约略有所见。那时,有了天主的显示和由天上必出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3:17)耶稣将自己置于罪人群中,使自己与他们互相连接时,就被宣为天主子。
旷野中的对抗
耶稣拒绝魔鬼的提议,明明是拣选表面的失败,而能忠于他受之于父的使命。他排斥的三个诱惑很有意义:
——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诱惑:“你若是天主子,就命这些石头变成饼罢”(4:3)!
——威望面子的诱惑:“魔鬼将他放在殿顶上,对他说:你若是天主子,就跳下支……”(4:5-6)天使们要扶持他,使他在人们眼中好有光彩……。
——最后,权威的诱惑:“将世上的一切国度及其他荣华指给他看,对他说:你若俯伏朝拜我,我必把这一切交给你”(4:8-9)。
“你若是天主子……”就因为他是天主子,真正的以色列,耶稣在旷野战胜了考验在那里旧以色列在出离埃及的途中却陷入了诱惑。他的胜利是全然彻底的胜利;在加乐瓦略山上,路过的人还要试探他说:“你若是天主子,就由十字架上下来罢”(27:40)!
外方人的加里肋亚
耶稣开始他的传教活动,但不是在耶路撒冷——圣殿所在的京城影响下的地区,却是在外方人的,即当时所谓“外教人的加里肋亚”,这是北方的一个四面受敌、易受玷污,且是正统犹太人投以猜疑眼光的地区。
惟其如此,才显出是出于天主的计划;玛窦就在依撒意亚的一神谕内见到这一计划的预示:
“则步隆地和纳斐塔里地,通海大路,约但河东,外方人的加里肋亚,那坐在黑暗中的百姓,看见浩光;那坐在死亡阴影之地的人,为他们出现了光明”(4:15-16;依8:23-9:1)。
人们越是遥远,基督越是为他们而来临。
第一篇言论
在山上颂布天国宪章(5-7章)
叙述召收首批门徒(4:18-22),概略描述耶稣教传教生活(宣讲福音,疗愈病人)以后,玛窦教人听取构成他的福音五大言论的第一篇言论。他将耶稣关于同一命题“天国”所讲的言论,收集起来,分作五个单元,来叙述他编撰的福音。
耶稣登上的这座山,使人联想到梅瑟在其上曾接受和传授盟约法律的西乃山。新约梅瑟——耶稣宣布新约法律。
有福的人
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哀恸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受安慰。
温良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承受土地。
饥渴慕义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得饱饫。
怜悯人的人是有主的,因为他们要受怜悯。
心里洁净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看见天主。
缔造和平的人是有主的,因为他们要称为天主的子女。
为义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几时人为了我而辱骂迫害你们,捏造一切坏话毁谤你们,你们是有福的。你们欢喜踊跃罢!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报是丰厚的,因为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曾这样迫害他们。(5:3-12)
耶稣邀请人享福,并没有要人完成一连串义务,他只要求人注意心内“根深蒂固”的愿望,给他指出为成为有福的人应追随的道路,说出天主在每人内所放下的内在要求。
这些就人性层面看来彻底矛盾的肯定,与天国全部宣讲甚相连贯;再三重申默西亚的预许,即看见天主,承受许地,进入天国,只要求一个条件:有颗贫穷的心。耶稣是给穷人派来的默西亚;那此不将自己的信赖寄之于世财世物,而只一心依赖天主的人;那些对弟兄,对天主的态度谦逊、随和、坚忍、好客,总言之,对人仁爱的人是有福的人,因为,他们的心“毫无牵挂”,具有接受天国福乐和祝福的先决条件。其实,一切真福只不过重提或解释第一个幸福:神贫的人也是嗜义如饥渴的人,怜悯人的心,营造和平的人,天国的先知。虽然他们受苦、失败、受迫害,但他们的生活却从此享有合乎天主心意的幸福标准。
我却对你们说
“你们不要以为我来是废除法律或先知;我来不是为废除,而是为成全”(5:17)。
这一节不但界定了耶稣的福音与梅瑟法律的关系,而且,就大体而言,更界定了福音与旧给约的关系。耶稣不愿毁灭,不愿消灭以往的一切,他来反是为完成一切,彻底实践一切,引导一切臻于完善。这样做就自然远远胜过法律,因为梅瑟的任务看来只是引导一切归于基督。这个“法律与福音之间息息相关”的问题,当时出现在犹太基督徒团体内,同样也常能出现在教会——即使是信仰蓬勃的——各团体内。
提出这一原则后,新“正义”,即对天主旨意演译和“配合”的新方式,连续以六点来与旧约法律作比较,每点前冠以“你们一向听说过……我却对你们说……”作为小引。每点都特别强调,在那制定外在行为的“法律”和那在心灵深处作要求的“新正义”之间的冲突。
“你们一向听过给古人说:不可杀人!谁若杀了人,应受裁判。我却对你们说:凡向自己弟兄发怒的,就要受裁判;谁若向自己的弟兄说‘傻子’,就要受议会的裁判;谁若说‘疯子’,就要受火狱的罚”(5:21-22)。讨论的似乎不是平常的动怒,而是,如果不是真心怀恨或轻视的话,至少有意接受或容忍这种感觉。诚如圣若望日后写道:“谁恼恨自己的弟兄,便是杀人的凶手”(若望壹3:15)。
“你们一向听说过: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我却对你们说:不要抵抗恶人;而且,若有人掌击你的右颊,你把另一面也转给他”(5:38-39)。
如同言论提及的其他操行质素一样,这一操行也不应就字面去理解。至少关于这件事,福音给了我们一个确切指示,因为,有一次竟然记载:耶稣受审时有人打了他一巴掌,不说他转给了他另一面,反而抗议说:“我若说得不对,你指正那里不对;若对,你为什么打我”(若18:23)?这些“诚命”无意给每人指出行事的细节,而只确定人心深处应有的一种态度;即使生活在暴力的环境中,基督徒也应保持自己的心免于怀恨。这比献上另一面颊更是千万该做的事!
“你们一向听说过:你应爱你的近人,恨你的仇人!我却对你们说:你们当爱你们的仇人,当为迫害你们的人祈祷,好使你们成为你们在天之父的子女,因为他使太阳上升,光照恶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5 :43-45)。
所以,效法在天之父是“新约法律”的根基和目的:“你们该是成全的,如同你们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样”(5:48)。这岂不是最大的要求吗?是,毫无疑问;但尤其首先是个最大的启示,是个无限量的恩赐,使我们认识由子所显示的你,是子——子女。山中圣训的“新”即在于此,不在于其他任何特别的诫命。
为此,耶稣教训自己子弟的祈祷方式,也焕然一新:“我们的天父……”(6:9-15)。这样,祈祷所具的特点,孺子般的信赖,就根据天主子对天主父的认识:
“你们中间有那个人,儿子向他求饼反而给他石头呢?或者求鱼,反而给他蛇呢?你们纵然不善,尚且知道把好的东西给你们的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之父,岂不更将好的赐与求他的人”(7:9-11)?
3.宣讲天国的言行(8-12章)
他承担了我们的疾苦
耶稣不以用言语来宣讲父的家为满足,他不要透过自己的行动,提供些具体的神迹来宣扬,为此,在山中圣训长篇言论后,玛窦就继以连串十个奇迹――四式福音中最长的篇幅(8-9章)――来宣扬天父的爱。
“耶稣从山上下来,有许多群众跟随他。看,有个癞病人前来叩拜耶稣说:主,你若愿意,就能洁净我。耶稣就伸手抚摸他说:我愿意,你洁净了罢!他的癞病立刻就洁净了”(8:1-3)。当时社会上的人都视癞病人不洁,有罪,与他稍微接触,就令自己染上不洁。耶稣一点也不所摸这“不可摸的”,而且他一摸,癞病人就立刻洁净了!
耶稣后来又治好了葛法翁百夫长的儿子,伯多禄的岳母,以及其他患病的人和附魔的人。玛窦注意到这事的发生,是为应验早已藉依撒意亚所预言的:“他随我们的脆弱;担荷了我们的疾病”(8:17;依53:4)。
这些事实不在于它们显然是些奇迹,而在于它们是些证据,作证:基督遇到过疾病和痛苦;他参与了我们对抗这些不幸的斗争,给我们启示这场决斗不是空虚的决斗,因为是天主自己的决斗。玛窦引证的经文是取自依撒意亚“上主的仆人”受难的诗歌,基督徒最初一代常用来描述耶稣的苦难。如此,因为,有一天,在十字架上,他的爱要战胜一切祸患,连死亡也不例外。
跟随耶稣
有两个人愿跟随耶稣:“师傅,不论你往哪里去,我愿跟随你”!他毫不向他们隐瞒这一抉择所必具的条件:“狐狸有穴,天上的飞鸟有巢,但是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请许我先去埋葬我的父亲……你跟随我罢!任凭死人去埋葬他们的死人”(8:19-22)。
同一动词“跟随”立即随后引出平风息浪的叙述(参见7页“对观福音”):“耶稣上了船,他的门徒跟随着他”(8:23)。
作门徒,作基督徒,即是“跟随”耶稣,不管这一抉择要有什么要求;只管同他上船,一点不害怕,不管有什么风暴,因为,他与我们同在教会船上,对于他“连风和海也服从”(8:27)。
第二篇言论
宣讲天国
拣选十二人,派他们去传教,而有了耶稣第二长篇言 论,以同样描述他们师傅工作的言词,来描述宗徒们的工作:同样的宣讲,同样的神迹。“路上,宣讲天国临近了。治好病人,复活死人;癞病人,要洁净;魔鬼,要驱逐”(10:7-8)。
对自己所派遣的人,耶稣要求他们完全放弃,完全服从,这是下列意象所指的含义:“你们不要在腰带时备下金银铜钱;路上不要带口袋,也不要事两件内衣,也不要穿鞋,也不要带棍杖……”(10:9-10)。
只给他们一个预许,便是要他们如他一样忍受迫害:“没有徒弟胜过师傅的,也没有仆人胜过他主人的……若人们称家主‘贝耳则步’(魔王),对他的家人更该怎样呢?”(10:24-25)。
稍后,玛窦用几句话来说明基督的使命。法利塞人已决定要处死耶稣,但他仍继续他的救赎事业谦逊,没有一点排场,态度与依撒意亚描述的“上主的仆人”完全相符合:
“看,我的仆人,他是我所拣选的,我所钟爱的;
他是我心灵所喜悦的;
我要使我的神住在他身上,
他必向外邦人传布真道。
他不争辩,也不喧嚷,
在街市上没有人听到他的声音。
已压破的芦苇,他不折断;
将熄来的灯心,他不吹灭,
直到他使真道胜利。
外邦人将要期待他的名字”(12:18-21;依42:1-4)。
第三篇言论
天国的譬喻(13章)
耶稣第三篇长篇言论是一连串譬喻。玛窦愿叫人知道关于门徒受教的情形,第一个譬喻撒种譬喻后,门徒们要求解释(13:10-23),这一个解释,在相继而来的莠子芥子酵母三譬喻后,似乎为他们满够了,耶稣问他们,“这一切你们都明白了吗”?他们终归可答说:“是”(13:51)。
撒种的譬喻能引起群众和门徒,对于耶稣宣讲的天国的迟缓和失败而感到迷惑。相继而来的更进一步:在这譬喻里,麦子长起来了,田里却出现了莠子,仆人们大惊小怪说:
“主人!你不是你田地里撒了好种子吗?那么,从哪里业了莠子?家主对他们说:这是仇人做的。仆人对他说:那么,你愿我们去把莠子收集起来吗?他却说:不,免得你们收集莠子,连麦子也拔了出来。该两样一起长到收割的时候好了;在收割时,我要对收割的人说:你们先收集莠子,把莠子捆成捆,好燃烧,把麦子却收入我的仓里“(13:27-30)。
我们无权作出选择,只由上主来判断;他不会失去忍耐,他也知道莠子不会常窒死麦子。
播种者,带着忍耐和信赖,播下一粒非常细小的芥子种:多么平谈无奇的开端:“但当它长起来……竟成了树,甚至天上的飞鸟,在它的枝上栖息”(13:31-32)。若耶稣的使命开始时看起来真微不足道,也不应失望它终归没有好结果,反应相信它终归会成为“一株众鸟栖息之所的大树”,如厄则克耳(17:22-23)和达尼尔(4:7-18)早已言及的:教会一天也要这样聚集这些外教人。
13章的结论(53-58)与这一预告恰恰尖锐相对。“耶稣讲完了这些譬喻,就从那里走了”。他来到自己的家乡,在会堂里教训人,自己的同乡,他们对他起了反感,由于他们不信,在那里就没有多行奇迹。先民不接受自己的默西亚……。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