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会晤基督

第九天


1.基督徒团体(若10:14-18)
在新经中有许多论及基督徒团体的章节。例如:宗徒大事录、保禄书信等。根据圣经学家的研究,发现若望宗徒的著作中很少提到基督徒团体的名称,例如:他很少提到天主子民之类的名称,我们也很难在他的著作中新经中有名的图像,例如:基督身体,教会是圣神的宫殿等类的名称。因此,使研究若望著作的专家们质问为什么他很少用有关基督徒团体的名词,甚至有些改革宗的圣经学家认为基本上若望福音是以个人主义为中心,他所讲论到的只是个人的基督徒生活,个人与基督之间的关系,而没有讲到基督徒彼此之间的关系
这种评论不是没有根据的,保禄著作中最足以代表团体的名称便是基督的身体,在若望福音中与此名称相类似的便是葡萄树与葡萄枝,但是,若我们仔细观察一下,便可发现他们二人观点的不同。前者极为注意肢体与肢体之间的关系,大家同属于一个身体,只要一个肢体受苦,其他肢体也会感到痛苦,一个肢体受到光荣,其他肢体也会共沾其荣耀,这显然是基督徒的团体性,在保禄著作中充分表现教会的团体性。
若望福音中的葡萄树有很特殊的意义,古经中的葡萄树是象征以色列人民,但是在若望著作中耶稣基督是葡萄树,我们是枝条,在这比喻中所讨论的是枝条该留在葡萄树上,既是讨论个人与基督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枝条与枝条之间的关系。
现在,我们要问是否若望宗徒真的是个人主义者吗?他是否真的忽略基督徒团体呢?或是他对团体有更深的看法,而要藉此比喻在时代背景中提出他的看法呢?在若望福音中有关团体的名称虽不多,但是并非完全没有,例如羊群便是一个团体的名称。今天,不少的学者发现,若望对团体有一种很深的看法,即是,基督徒团体最后是建立在基督身上,是基督使得一个教会团体有存在的可能性,而不是各个成员先商议决定组成一个团体。教会团体或信友团体的存在都是由于每人与基督的关系而构成一个团体。若望认为基督徒团体中每人的关系,每人接受基督,信仰基督之后,才可能组成一个团体,这是最重要的因素。若无,则不可能有基督徒团体的存在。对若望宗徒来说,所谓基督徒团体便是信仰耶稣基督的团体
梵二大公会议之后,教会极重视团体生活,在论及团体生活时,教会提出“共融”一词要我们注意。在促进团体生活的过程中,在经过多方的努力及尝试各种改善团体生活的方法之后,我们发现团体的静默是很重要的,讨论、及开会等方式并不一定能促进团体的结合,相反,在静默中却能构成一个团体。不是采用许多种人的方法来构成团体,而是在信仰中形成一个团体,基督徒团体必须如此。
我们不否认许多群体动力的方法确实有其优点及功效,但是,对一个信仰团体而言,每一位成员必须先与基督有深刻的交往与会晤。我们要如同羊一样认识我们的好牧人,听从他、跟随他,以他来建立我们的团体。
一、    基督徒团体的生活宣讲
(一)  旧约中的合一与分裂
一)    创1:27-28――天主原始救恩计划:
在天主原始救恩计划中,不仅与人有关系,也与整个大自然有关系,因为天主邀请亚当与厄娃共同管理大自然,这与我国古代人要参与天地造化的思想极为相近。换言之,在天主原始救恩的计划中包含天人合一的思想,但是在创世纪中,我们看到这种计划已经遭到破坏,之后,在古经中记载了天主一连串的救援行动,其中以合而为一为最主要的行动
洪水灭世之后,天主与诺厄订立一个宇宙性的盟约,以天上出现的虹为新盟约的标记,使人与天主,天地与天主,人与万物都合而为一。(创9:8-17)
天主对以色列民族的救援计划也牵涉到合一,亚巴郎被召是要建立一个新民族,但是,这个新民族并不是要与其他民族分离,他们要蒙受天主的祝福。而其他民族,也要因此蒙受祝福。(创12:1-3)
天主拣选梅瑟,赋予他一个自由民族的使命,古经中描述以色列人出离的情形,似乎施予埃及很大患害,采取报复行动。但是,根据蒙召的思想来看,以色列民族具有代表性,最后要藉着它,人类认识天主。
进入王朝时代之后,天主又与达味订立盟约,天主藉着纳堂先知向他表示,以色列人民要在达味领导之下成为一个大民族,这是天主救恩性的行动。(撒下7:8-17)
在旧约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常常因着人的罪恶。在天主救恩的合一行动之后,又产生分裂,例如:天主与诺厄订立盟约之后,随着便是巴贝尔塔的故事,蕴含着人类的分裂。亚巴郎的两儿子之间也产生分裂的事实,按照传说,以色列人与阿拉伯人的分裂便是由他们二人开始的。梅瑟将以色列子民由埃及领出后,他们在旷野流荡四十年,其间多次起来反抗梅瑟,甚至要杀掉他,这是人的叛逆性的行为的表露。达味王朝之后,以色列分为南北两国,南为犹大,北为以色列。
由上述古经例子中可知,天主的救援计划是要人合而为一但是,人的抗拒常常导致人类的分裂。到了古经末期,他们渴望末世的来临,即渴望人类再度合而为一。这思想存在于以色列人的若望中,他们渴望以耶路撒冷为中心,而使全人类合而为一。(依66:18-20)
二)    耶稣的讯息与行动:人类合一
耶稣宣讲天国来临,其内容包括天主的仁慈、怜悯、关怀、爱心、等等。而在天国来临的思想中,极重要的一点是人类的合一,甚至可说,人与宇宙亦要互相沟通,现在我们由这个角度来看耶稣的一生。
新经清楚的指出耶稣是新亚当,换言之,在他身上有新的创造,有新人类的出现。新亚当的概念在福音中早已有了暗示。马尔谷福音记载耶稣受诱惑时与野兽在一起,并有天使前来服事他,(谷1:13),圣经学家认为这句话是暗示耶稣是新亚当,因为旧亚当也与野兽在一起。若我们再看路加福音便更清楚了解耶稣的新亚当身份,福音中耶稣的两族谱,一在玛窦福音,一在路加福音,前者从亚巴郎开始,后者则由开始而向上推算,直到亚巴郎。后者则由耶稣开始向上推算,直到亚当。(路4:23-38)
由此可见,新亚当必要构成新人类,耶稣公开生活已经充分表现他合一的宣讲及行动。耶稣开始宣讲天国之前召选了十二位弟子(谷3:14),这是一件极可靠的事实。但是“十二”是一个象征数目,如同以色列有二十支派一样,现在耶稣将那分散的十二支派,以象征性的方式集合在他的四周。但是若望福音的讲解已经超出以色列十二支派,因为耶稣说当他被举起来时,他要吸引一切人归向他,这的确是一种合一性的行动,使全人类合一。(若12:32)
耶稣的死亡与复活是人类的救援,然而不同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来讲耶稣的救援,罗马书所指的救援是从罪恶中解救,但是,在保禄写给外邦人的书信中,称救援为修好,是人与天主的修好,人与人的修好,天主创造人的原始计划如今在耶稣身上得以恢复(哥1:20),天上,地上及地下的一切都与天主重归于好,就是藉耶稣基督的死亡天主与人和好。那么究竟天主与人和好是什么意思?或许对发生在十字架上的一切最好的解释是天主在耶稣身上显出宽恕的爱,因为,耶稣被判死刑的罪名是他宣讲天国的喜讯,然而天主藉十字架所启示的是他的宽恕,而不是报仇,那些控告他的人,鞭打他的人,钉死他的人,以及比拉多并没有遭到天主的报应复,相反的,耶稣在十字架上祈求天主宽恕他们,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天主藉十字架使宽恕性的爱进入那些迫害耶稣的人心中,天主藉十字架赦免了一切陷告耶稣的人的罪。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保禄所说:耶稣的十字架定立了和平,表示原则上天主已经与人重归于好了。因此,所谓修好不是人主动与天主修好,而是天主藉耶稣基督与人修好,当人与天主真正的修好之后,才可能与天地万物修好,换言之,一个爱天主的人,才能真正的爱世上的人和物。(弗2:1-18)
创世纪中,天地万物的境界现今在耶稣自由完全实现了,他便是新的创造,新的亚当。
保禄在厄弗所书信中更具体的讲解合一的思想,犹太人常常认为自己是天主的选民,与其他外邦不同,因为有梅瑟的法律使他们与其他民族隔绝。但是,保禄在厄弗所书中因着耶稣基督的死亡而消除了双方的仇恨(弗2:11-22)拆除了隔离他们双方的墙,墙是犹太人自傲的梅瑟法律;现在所存在的法律不再是梅瑟的法律,而是基督之律,所有的人都能在这法律之下体验到天主的爱。并合而为一。不再有犹太人与外邦人之分了。
复活的主基督派遣合一的圣神,使人类合一。古经中的巴贝尔塔是人类的分裂的象征,现在耶稣基督所派遣的圣神使人类再度合一。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类的合一在耶稣基督的死亡与复活中完成了。
三)    教会:合一的圣事
路加在宗徒大事录中描写了初期教会团体的性质,它首先该是一个礼仪的团体,其次该是一个爱的团体。信友们常常聚集在一起,一切所有皆为公用,他们常带着欢乐的心一起共餐,此外,还该是一个传教的团体,宗徒们到处宣讲,行了许多奇迹,并将喜讯传给别人(宗4:41-47)。最后,这是一个作证的团体,他们常聚集在一起赞颂天主,并得到全民众的爱戴。他们的生活获致四周人的敬爱,因而许多的人加入他们的团体。
路加记载了耶稣复活及升天之后,又为我们举出了一个模范的教会团体,现在我们要透过礼仪、爱德、传教、作证的因素来看,究竟是什么使他们成为一个模范团体?是耶稣基督的临在,是天国已经临于他们之中。在礼仪中,听宗徒们由耶稣基督所获得的训诲,擘饼礼是纪念主基督的聚会,是主的筵席;他们卖掉自己的财务,将金钱作为公有,这亦是出自耶稣的教训;传教的生活使他们努力宣讲耶稣的讯息;由于他们体验到耶稣基督的救恩,因而在生活中表现出喜乐、赞美、感谢,以此来向别人作证。基督是团体的中心。
今天的教会对初期教会团体充满向往渴慕之心,环观今天世界各地的教会团体,所缺少的便是礼仪、爱德、传教、作证的精神。所谓基督徒团体往往只是一群领过洗的人,大家只在主日聚集在一起参与弥撒。完全没有初期教会的形象。另一方面,目前的教会是散居在无信仰的广大人群中,很容易受到非基督思想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若今天的教会不再具有宗徒大事录中的团体精神,则很难保持信友的信仰,也无法以一个团体向四周的非基督徒传教或作证。
因此,当代的教会,反省了初期教会的重要因素之后,开始自问是否能回到宗徒大事录中的理想中,恢复初期教会的精神。今天教会处在非基督徒的人群中,此种情况与初期教会情况相似,当时的教会团体能存在于罗马人与希腊人之中,完全在于他们的团体生活;藉着团体生活,他们不仅能保持自己的信仰,甚至还能使团体日渐发展。而我们今天也生活在不同于基督的价值观中,除非,我们恢复初期教会的精神,否则,教会很难在世界上成为合一的圣事,救恩的圣事。
今天,教会中出现一种基督徒基层团体的组织,即所谓的基基团,其理想是希望在教会中出现一些小型的基本团体,能将初期教会的理想在今天的教会中生活出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