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H 部

怀疑主义


怀疑主义

huáiyí zhǔyì

SCEPTICISM

参阅: 335真理 53不可知论 650确实性 506虚无主义 392神学认识论

()概念说明:怀疑主义scepticism一词源于希腊文skeptomai (检查),泛指怀疑有真正知识之可能的学说;可以区分为三种怀疑主义:1)完全(total,或彻底、绝对)怀疑主义,宣称人的理智根本无法取得真实知识。2)部份(partial,或温和、相对)怀疑心态,以宗教、伦理、美学等等怀疑主义方式出现。3)方法论的怀疑主义,如笛卡儿(R. Descartes, 1596-1650)为建立思想不可怀疑的基础,他暂时怀疑一般知识。

()简史:

在西方,部分怀疑主义早在苏格拉底(Socrates, 469-399)前的哲学家,如巴美尼德斯(Parmenides, 540-480)中就有了,其后诡辩派的辩士:果尔其亚斯(Gorgias, 480-375)否认人能认识任何事物及真正把所知的传达给人;普洛大各拉斯(Protagoras, 480-410)提出「人是万物之尺度」的原则,以强调一切知识的主观性。早期的怀疑主义者皮罗(Pyrrhon of Elis, 360-271)认为人无法认识事物,应以保留的态度把自己的意见「放入括弧」(epoche),故他可说是个彻底怀疑主义者。中期的怀疑主义者卡尔尼亚得斯(Carneades, 214-129)声称没有任何真理标准,并提出概然性(probability)理论。晚期的怀疑主义者,如塞克斯都(Sextus Empiricus, 200)有系统地怀疑一切。

近代的蒙戴聂(M. de Montaigne, 1533-1592)重拾皮罗学说,主张达到不确定的境界,可使人心从信理与权威中解脱出来。笛卡儿试图藉着方法的怀疑(methodical doubt)彻底解决怀疑主义的难题,建立认识论不可再怀疑的基础:「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他却遭巴斯噶(B. Pascal,1623-1662)和贝尔(P. Bayle, 1647-1706)驳斥。休谟(D. Hume, 1711-1776)质疑伦理与因果原理,对后世影响颇大。在近代的哲学如实证主义( 639)、分析哲学和有些存在主义( 146)等思想中,不难找到怀疑主义的成份。

()研讨分析:

怀疑主义可说是教条主义( 406)的另一极端,而「完全怀疑主义」却使其学说陷于自相矛盾,因它怀疑一切,却不怀疑自己的学说,反而落入了教条主义。完全怀疑主义与方法论怀疑主义之间尚有多种程度不同的怀疑主义,不应说一切的怀疑主义的思想全是谬论,因其思想的强劲异于冷淡主义( 279),追求真理的坚毅又别于不可知论( 53)

「部份怀疑主义」的质疑是合理的,因事实上知识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而哲学史上一系列无法解决的矛盾,才使它怀疑人可获得真知识。又因它一方面体验理智不可能充分瞭解实在界的经验,另一方面在面对天主的启示( 39)权威性的说法时,它很容易趋向把人的理智活动缩小到仅是相对的程度。再者,这种部份怀疑主义的怀疑精神可用于神学,因为学术性的神学需要不断受到批判和审查。

编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