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R 部

荣福直观


荣福直观

róngfú zhíguān

VISION, BEATIFIC

参阅: 90未世论 52天堂 139地狱

()概念说明:在希腊精神灵魂的哲学背景下,荣福直观beatific vision 就是指那完全被净化但仍保有理性的灵魂,直接面见三位一体的天主。在这种思想中,人的终极高峰就是灵魂可以进入那绝对存有者的灿烂光辉中,这是荣福直观的狭义面。广义而言,荣福直观即是那些达到圆满成全境界的人,直接与三位一体的天主相遇。在非基督宗教的概念中则很少提到荣福直观,而多强调与他们所信的神在一起生活。

()圣经把荣福直观当作人类基本渴求的对象:

旧约曾提到在此世直接地看到天主,如雅各伯「我面对面见了神」(创卅二31)以及「我见了你的面」(创卅三10);梅瑟和七十位长老「看见了以色列的天主」(出廿四1011;户十二8;申卅四10),但这里所指看见天主的说法仅是表示对天主临在的特别体验,充满了恩宠,所以并非真的见了天主,尤其圣经中也说过「我的面容你绝不能看见,因为人看见,就不能活了」(出卅三20;民六2223;十三22;依六5)。在这些思想中,以色列的信仰中的天主观,愈来愈被净化,也更具深度化,超越化,人也愈发现不能在生前面见天主。

新约很清楚地指出人在世界上,绝不能直接面见天主,唯有藉着信仰,所以现今只是凭着信仰与天主来往,而非凭目睹(格后五7),换言之,人在信仰中接受耶稣是天主子的事实,由此就看到天主的光荣。但这并不是如同一面镜子般的清楚,反而很朦胧(若一18;五37;六46;若壹四12)。新约也很肯定人在天堂上可享受荣福直观(玛五8;格前十三12;若壹三2;默廿二4;路十六2225)

()教会传统中已将圣经的基本主张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上。教父时代,荣福直观的思想很足以安慰殉道者的心,也鼓励了隐修者;教会以这些概念教育信友,以培养信友具有基督化的生活。以奥斯定学派( 601)为基础的中古时代士林神哲学( 20),把荣福直观当作理性的直观,也以此概念表达出此世的信仰生活和未来圆满情境的不同。多玛斯(Thomas Aquinas, 1225-1274)运用了亚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的哲学范畴思想,以四点表达出荣福直观的神学意义:

由本质上而言,荣福直观就是永恒、默观且理性的行动。

这种理性的默观行动,是以三位一体天主的本性为对象。

天主的本性是有限的理性默观的「形」,由于有限的理性无法真正直接观看天主的本性,所以无限的天主本性应该包容有限的理性,并且赏赐它特殊的能力,以便它直接地分享特殊的天主本性的光辉。

荣福直观完全超越了自然理性的能力,自然理性凭其本性绝无法直接面见天主,因此需要荣耀之光(lumen gloriae),这荣耀之光就是超性的习性。

也有些神学家,如方济学派的童斯史各都(Duns Scotus, 1265-1308),认为荣福直观的本质是意志以及爱,他们将荣福直观视为在爱及喜乐中的共融。

()教会训导当局以中古时代的士林神哲学主张为基础而提出教会的观点:

教宗克雷孟五世(Clement V, 1305-1314)在维也诺大公会议(1311-1312) ( 645)中斥责了贝格派(Beghards)及贝干诺派(Beguines)的谬论(DS 895)

教宗若望廿二世(John XXII, 1316-1334)原本主张人是一个分不开的整体;但是因为教会主张人在死亡中灵魂与肉身分开,他就主张人死后,不立刻享受荣福直观,反而应在祭台下─ 不圆满却幸福的状况耐心等待,直到末日才享受真正的荣福直观。

教宗本笃十二世(Benedict XII, 1334-1342)1336年颁发《赞美天主》宪章也提到荣福直观(DS 1000)

1439年的佛罗伦斯大公会议(1439-1445) ( 205)还加上「但各人所见的完美程度,各因自己的功绩多少而不同」(DS 1305)

()今日的系统神学较主张整体性的人观,也回到圣经整体性的天主圣三观( 45)及完整性的人学的思想中。这种概念仍是以降生为人的天主圣言,耶稣基督为中心,很强调耶稣基督天人之间( 48)唯一的永恒中保。因此荣福直观决定性地以耶稣基督的人性为媒介。

参考书目:

Michel, A.  "Vision intuitive."   DThC,  vol. 7. 2351-2394.

Rahner, K.  "Beatific Vision."  SM,   vol. 1.151-153.

───.  "The Eternal Significance of the Humanity of Jesus for Our Relationship with God."   TI,  vol. 3. 35-46.

Schnackenburg, R. and K. Forster.  "Anschauung Gottes."  LThK,  vol. 1.  583-591.

谷寒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