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T 部

通灵论


通灵论

tōnglíng lùn

THEOSOPHY

参阅: 11 255泛神论 278宗教现象学 272宗教批判 344哲学 608解释学

()概念说明:通灵论theosophy来自希腊文的名词,包含两部份:theos神,及sophia智慧、知识。通灵论或译神智学,泛指各种主张藉精神上的自我发展可洞察神性的宗教哲学。

()通灵家否认位格神和灵魂不灭,主张天主内在于世界,否认基督徒所谓的创造;并认为藉灵魂的「进化」可达致救恩,所以不需任何代人受苦的补赎;专家可透过通灵认识隐而不彰的自然律而加速或导正其进化历程。布氏夫人认为人死后进入星体世界(astral world),仍须不断再投胎转世,直到进入天界─ 理智与灵魂的真家乡。通灵家共同的基本教义可归纳为四:1)灵魂源自神(从泛神论观点而言)2)灵魂的进化;3)再投胎;4)(karma,类似佛学的因果报应)

()简史:

(1)     狭义的通灵论指1875年布来瓦兹基夫人(E.P. Blavatsky,1831-1891)、欧卡特(H.S. Olcott, 1832-1907)、贾居(W.Q. Judge, 1851-1896)等人受印度教影响而创始于纽约市的一种想了解灵界神秘的运动。起初,他们成立「通灵会」时宗旨在于研究东方文学、印欧语系文学、自然律以及普世弟兄之爱。但依近代通灵家的说法,通灵论不是一种宗教,而是一种结合宗教、哲学与科学而成的生活哲学。由于布氏夫人带头强调玄秘思想,所以它带有玄秘主义(occultism,以玄秘的洞察力可得到知识)的倾向。

(2)     1875年该运动创于纽约市,1879年通灵家转往印度授徒,因而美国支派由贾居负责。1880年欧卡特前往斯里兰卡开教,随即传入英格兰、爱尔兰。1891年英国比珊(A. Besant, 1847-1933)在布氏夫人死后接掌通灵会。因美国支派群起反对英国人比珊,导致此运动的分裂;1892年贾居涉嫌伪称得自大圣(Mahatma)的书信,又引发了分裂局面。此外还有「人民庙堂」(Temple of People)和加州的普世兄弟会(The Universal Brotherhood)从主流运动分离出去。1899年利比特(Ch.W. Leadbeater, 1847-1934)声称耶稣是佛陀再世。后来1911年比珊指一位印度青年克里希那末提(Juddu Krishnamurti, 1895- )为再世的默西亚。但利比特本人却于1916年加入「老派天主教会」,且被祝圣为主教。德国的斯德内(R. Steiner, 1861-1925)创立人智会(Anthroposophic Society),试图领人藉凝神和冥想的训练达到直观,使较低层次的自我可以看见较高层次的真我,以反对克里希那末提领导的运动;结果斯德内被逐出通灵会。1945年后,徒众对比珊和利比特时代的过度作风产生反弹;英美的通灵家更加缅怀布氏夫人,且在共同的学说基础上,携手致力于重整分裂残局的工作。

编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