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S 部

俗化思想


俗化思想

súhuà sīxiǎng

SECULARITY

参阅: 307俗化 526创造 308俗化主义 417教会社会思想 305科学与宗教 322信仰与理性 421教会与文化

()概念说明:俗化思想secularity是俗化过程中所发展出来的成熟态度,即在个人与社会生活中,基于各领域(范围)相辅相成的辅助原则( 628),承认各领域可有适度的独立性(autonomy),如经济、政治、社会、家庭各有其领域,有自己的原理与方法;科学与哲学也各有其研究思考的内在逻辑,人有宗教的自由等。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并且与其他领域都保持适度的关系。例如,一个基督徒政治家若有成熟的俗化思想,自然会顾及两方面:一方面他把握政治的内在原则与多元因素,另一方面他按自己的信仰,努力建立合乎人性尊严的社会制度。教会团体的领袖无权直接干涉其政策,但该以福音精神不断地支持此政治家的工作,使其日益基督化。换言之,以积极的「俗化」态度将基督「宗教」的讯息带进「世界」里,可称为基督徒的「俗化思想」。这与无神论的意识型态─ 俗化主义─ 截然不同,因俗化主义完全排斥其领域与宗教的关系,又将其领域内的独立性绝对化。可是「俗化思想」则承认创造者天主把适当的自由、内在意义和价值,赐给受造界的每个领域,不需要宗教团体来领导它。

()其实,西方的俗化思想源自基督宗教启示的核心:

(1)     在旧约中已清楚指出俗化的态度─ 即天主创造的概念( 526):因天主创造这个世界具有内在的意义和价值,此世界一步步地走向俗化。虽然以色列民清楚划分宗教与世界、神圣与世俗等领域,却相信造物主是全世界唯一的神,只有祂能带给世界真正的救恩。

(2)     这种俗化倾向在新约中表露无遗。本来在旧约的看法中,世上的一切礼仪,如:安息日、圣殿祭献及圣物等,似乎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耶稣却把它们视为暂时的或次要的,强调那些礼仪因素仅是工具,是为人而设的(谷二2328)。如果人把礼仪绝对化,礼仪反而成为得救的绊脚石。圣保禄说,节期或安息日只是未来事物的阴影(哥二1623),其他「神圣」礼俗如洁与不洁的规定、割损礼等亦然。一言以蔽之,除了基督之外,新约不承认有任何事物或结构是绝对神圣的。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同时是圣又非圣的,这全系于它是在基督内或在罪恶的权势下而定。保禄深信「没有一事物本身是不洁的」,这信念足以形成基督宗教「俗化思想」的公理:「无论……是世界或是生命或是死亡或是现在或是将来,一切都是你们的;你们是基督的,而基督是天主的」(格前三2223)

(3)     基督教中,强调俗化消极成分的神学家,如哈特曼(N. Hartmann, 1882-1950)也承认「俗化」扮演了积极的角色─ 即有助于教会进一步地瞭解自己的任务。高克斯(H.G.Cox)则认为俗化思想的形成是人类成长历史过程的记号。现代神学家(特别是基督教)多多少少受到潘霍华(D. Bonhoeffer, 1906-1945)的俗化概念的影响。

(4)     天主教会在像龚格(Y. Congar, 1904-1995)和拉内(K. Rahner, 1904-1984)等天主教神学家的反省及援助下,在梵二大公会议(1962-1965)《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中肯定了俗化思想的积极意义。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