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Z 部

政治神学


政治神学

zhèngzhìshénxué

THEOLOGY, POLITICAL

参阅: 385神学 476第三世界神学 232拉丁美洲神学 607解放神学 399理论与实践 617意识型态 423教会与国家

()概念说明:

(1)     政治神学political theology自视为整个批判性神学(critical theology)思想中之基本要素,它很强调理论与实际的关系;由此新观念政治神学推动所有神学均须指向信仰、希望及爱德的行为。

(2)     时至今日,政治神学已不被理解为政治生活之神学;它不是神学思想中许多可能的题目之一,就如同艺术神学、休闲神学及家庭神学一样。此外,政治神学亦不仅为一种「应用神学」,应用于政治及人类社会之神学;不仅为「实用」或「牧灵神学」之一部分;同时政治神学亦不能视作「政治伦理学」或令人称誉之社会神学运动或「社会福音」之目标。

()简史:

(1)     政治神学源自斯多亚主义( 501);该主义将神学区分为三部份:神话神学、自然神学及政治神学(奥斯定,Augustine, 354-430,《天主之城》VI5)。在罗马,政治神学优先于自然神学(与希腊传统不同)。当时人利用它来证实政治之优先地位及国家之「绝对要求」。此种罗马式政治神学在文艺复兴时再行复苏,由马基亚维利(N.Machiavelli, 1469-1527)及霍布士(Th. Hobbes, 1588-1679)等作家极力宣扬主张。十九世纪之法国传统派人士更拟藉此恢复「基督徒国家」。

(2)     在省觉到实际之重要性后,政治神学十分尊敬十九世纪历史辩证哲学中所提出之理论与实际的基本关系,尤其自黑格尔(G.W.F. Hegel, 1770-1831)及在黑格尔左翼传统内所述为然( 347)。因此政治神学系郑重地面对一个现代神学鲜少注意的哲学传统。

(3)     政治神学主要系由天主教神学家梅兹(J.B. Metz, 1928- )所形成;梅兹系拉内(K.Rahner, 1904-1984)之忠诚及重要门徒。解放神学主要由于政治神学之刺激,此外,再加上马克思的社会分析( 348)因素。无疑,教会社会思想( 417)亦受政治神学之刺激。

 ()政治神学在今日神学中具有以下三个面貌:

(1)     政治神学批判性地矫正将神学只局限于私人及个人领域之倾向;它批判把神学只局限在超验、存在及位格际的方式。目前有一趋势,意图将基督讯息之核心及信仰之实际实施,减弱为与世界隔离的个人决定(此系对启蒙时代建议将宗教与社会分离之回响);在此时政治神学介入,经批判地把宗教与社会连起来,并慎重地设法,界定宗教与社会的关系。政治神学设法将神学观念、宣讲用语及神修自封闭的私人领域中取出;换言之,它设法避免在讨论天主时,使用夸大的神秘思想( 380),并克服在个人神修生活与自由社会间、及神学与基督徒之实际生活间之强烈对立。

(2)     在布特曼(R. Bultmann, 1884-1976)之后,尤其是莫特曼(J.Moltmann, 1926-)及潘南伯(W. Pannenberg, 1928- )的基督教神学( 446)之新发展上,政治神学在顾及大众生活结构改变之情形下,努力在今日之社会状况下,形成基督宗教之末日论讯息。换言之,政治神学设法克服今日社会对基督宗教一种纯然「消极性」之诠释。它把人类社会首先视为要发现神学真理及要作基督徒一般性的传道之重要媒介。

(3)     最后,政治神学亦设法在理论与实际之基本紧张上求得调和;它在认真地趋向它的末世性质的目标时,必须十分敏感;就是说,它对于自已在人类社会过程的地位必须慎重地反省。

参考书目:

Metz, J. B.  "Political Theology,"  SM,  vol. 3. 34-38.

O'Donnell, J.  "Political Theology."  Latourelle. 1087-1091.

Soelle, D.   Political Theology.   Philadelphia: Fortress Press, 1974.

Metz, J. B.   Faith in History and Society: Toward a Practical Fundamental Theology.   New York: Seabury Press, 1980.

Cobb, J. B., Jr.   Process Theology as Political Theology.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8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