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M 部

玫瑰经


玫瑰经

méiguìjìng

ROSARY

参阅: 331祈祷 557圣母论 412教会史 587敬礼

()概念说明:玫瑰经rosary是圣事礼仪外的圣母敬礼,包括诵念十五端奥迹;每端包括十遍圣母经,每端之前先念一遍天主经,每端之后念一遍圣三光荣颂;念经的同时要默想玛利亚之子的救援奥迹。完整的玫瑰经由十五端奥迹所组成。首先,,五端痛苦奥迹要信徒把祈祷意向集中于基督救援的苦难与死亡;最后五端荣福奥迹要信徒以信、望、爱盯住耶稣与玛利亚的光荣以及五旬节遣发圣神降临而完成的逾越奥迹( 603)。简言之,玫瑰经撷取救恩史(耶稣与圣母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和教会礼仪年中的主要节庆。当教友诵念玫瑰经(口祷)时,心却系于每端奥迹上(心祷)

()历史:有传说玫瑰经源于圣道明,但缺乏有力的历史证据。最合理的解释是逐渐发展并结合多种基督灵修体验与圣母的敬礼而形成的:

(1)     它的主要礼仪根源于日课经中的一百五十篇《圣咏》。中世纪时,爱尔兰隐修士把《圣咏》分为三组,每组五十篇圣咏,并将此作法带至欧洲大陆。隐修院的辅理修士应为已亡隐修士念五十篇圣咏或五十遍〈天主经〉,如此,以〈天主经〉取代圣咏之习惯在信徒间传开了,为计数这些经文采用了珠串─ 念珠的前身。

(2)     至于玫瑰经中对圣母敬礼成份的形成也很类似:十二世纪末,〈圣母经〉(当时只有现行格式的前半段)已与〈天主经〉、〈信经〉同样受基督徒所喜爱;耶稣和圣母的奥迹的默想渐渐附加在每篇(一组五十篇,三组共一百五十篇)圣咏上。后来索性删除了圣咏,只留下救援奥迹。

(3)     14101439年间,嘉尔都会士(Carthusian)普鲁士人道明(Dominic of Prussia, +1427)在删后剩余的五十个奥迹上加五十遍圣母经;从rosarium (玫瑰园 )一词指这五十个奥迹之后,玫瑰经(rosary)一词便出现了。象征喜乐的玫瑰很恰当地用在圣母(喜乐之源)身上,因她为人类带来了基督。

(4)     自从玫瑰经的主要成分形成后,十五世纪下半叶开始进行玫瑰经的简化(这有助于它的普世化)1470年,道明会士阿兰(Alan de la Roche, +1475)创立耶稣玛利亚圣咏会以推广玫瑰经的祈祷。1475年道明会士斯普兰格(J. Sprenger, 1436-1495)在德国科伦创立玫瑰会(Rosary Confraternity);因它的宣传,玫瑰经运动乃成为普世教会的热心敬礼。1521年道明会的卡斯提尤(A. Castellano, +1522)修订玫瑰经成了现行十五端奥迹的方式。

(5)     十六世纪期间,现行圣母经的后半段形成了,玫瑰经终于日渐普及。总之,嘉尔都会士对玫瑰经的形成贡献最大,但经道明会士大力宣传,它才成为普遍及团体的祈祷方式。

(6)     1569年,教宗碧岳五世(Pius V, 1566-1572)的训谕确立了玫瑰经的敬礼;他提及玫瑰经将心祷与口祷密切相连,并视默想奥迹为取得大赦的必要条件。

(7)     1974年,教宗保禄六世(Paul VI, 1963-1978)强调玫瑰经的默观方面,称它为「热心敬礼的灵魂」,提及玫瑰经口祷的诵念带着「宁静的韵律与从容不迫的节奏」,以及这种私人的热心敬礼有助于预备庆祝救援奥迹的感恩礼,并使此奥迹的特殊恩宠继续临于祈祷者的生活中,又提议在庆典外以默观方式诵念玫瑰经,能使玫瑰经和礼仪两者保持深度的和谐。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