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T 部

天主的启示


 

 

tiānzhǔ dė qěshì

REVELATION, DIVINE

参阅: 472启示 339原始启示 201私人启示 174自然启示 266宗教 315信仰 571圣经 575圣经灵感

()概念说明:

天主的启示divine revelation一词指宗教教主所传对宇宙奥秘及人生基本问题的答案,非出于教主个人灵性的领悟,而来自神(或称天、天主、上帝、昂拉ALLAH……)的灵感者。基督宗教相信耶稣宣报的讯息即是神的启示。本文的重点是发挥基督宗教历史中的启示论,有关天主启示的具体因素请阅读〈启示〉条文( 472)

耶稣意识到天主与祂亲密异常,是祂生命的基础、祂的根、祂的绝对目标、祂的力量,是爱,祂呼之为「阿爸」。祂以如此特殊来往的经验去传报天国( 38)来临的讯息:天主以父亲的姿态进到人类历史中,祂关怀人、爱人、怜悯人、宽恕人,尤其与罪人、穷人、病人同在;祂决定性地给人恩惠,引领人走向幸福的将来;祂许诺与人长相左右;祂要使整个宇宙达到美满的境界。这是一个宗教性的启示,因有关天主与人的来往。这是一个救恩性的启示,因为天国来临带给人新的可能、新的能力、新的将来。这是一个人类性的启示,因祂宣告的天主是人类的在天大父,没有人不是祂的子女。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启示,因为创世之初天主早已临在人间,在人类有时接受,有时背叛的历史过程中,天主许下要决定性地与人同在。耶稣启示这个时辰到了,天主父将在圣神内藉着耶稣基督带领人类于历史中走向永恒。

耶稣用生命来传报天国来临的讯息;最后又为此讯息而死,这也是祂从天

主而来的启示。耶稣死后,宗徒因对祂复活的经验加深、变化,懂悟了整个启示历史在耶稣身上综

合起来,他们相信耶稣整个人及其言行就是天主对人类的最后启示。

()天主对人类的启示,其历史的发展分述如下(因圣经章节过多,本文不列出)

旧约的启示论:

1)在古圣袓与梅瑟的传承中,天主藉伟大、决定性的历史事件启示自己是救恩计划的根源,与以色列人订立盟约嘱遵十诫。

2)在以色列民族兴衰朝代更迭的传承中,天主藉一般天象及人事启示自己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主宰;祂在历史中,尤其以色列历史中,实现其创造、救援计划,祂照顾、惩罚在于以民是否遵守盟约。

3)在先知传承中,天主藉宇宙现象、历史讯号、特殊异象、灵感先知,代之警戒、劝告、威胁、定罪、安慰、许诺,启示自己是宇宙与历史的君王及其救恩计划。

4)在旧约默示文学传承中,天主藉以色列所受剧苦及作者的梦境、神视,启示自己是创造与救恩计划的完成者;祂要毁灭一切恶势力,赏赐善人永远的生命。

5)靠着圣咏和智慧的传承,藉作者对天主于历史上伟大事功的歌颂及反省,以色列民在礼仪及生活中不断聆听及延续天主的启示。

新约的启示论,可分三个时期:

1)天国的奥秘,经先知许诺,最后由天主子耶稣基督完整的启示出来,传授给弟子;耶稣是启示者。

2)耶稣的启示当时只少数人认识接受。宗徒因圣神领悟后向外传扬耶稣,为祂作证。耶稣成了启示的对象。

3)在救恩历史中,启示仍在记号下,到末日耶稣基督光荣来临,天国才能在宇宙中完成。基督徒期待祂显现,好看见并相似祂。耶稣又成为启示的完成者。

教父时代的启示论:

1)最初三世纪的教父,坚定表示教会教导源于天主,即天主的启示。护教教父提出圣言是天主的启示者。圣言的启示在创造时已开始,后向古圣祖与先知发言,末了在降生奥迹中完全显出。代表人物依雷内(Irenaeus, 140-202)针对诺斯底主义,强调天主启示的历史性与动态性,天主藉圣言实现救恩计划中的一切。

2)东西教会的教父,常强调天主的不可了解、不可言谕;人凭自然能力藉万物对天主的认识有限,必须靠天主启示去认识天主的真面目。旧约是天主启示的准备,新约是完成。启示在人类历史中进展,教育人类逐步接受,准备天主圣言适时降生。天主圣言降生成人,以各种方式启示天主的救恩计划;基督是唯一的启示中介。启示不只是人的话,而是天主的话在其中,因此同时是恩宠。外在的话同时给内在推动;启示准备人心接受真理,也使人传播真理。

(4)士林神学的启示论:

1)圣文德(Bonaventura, 1217-1274)继承奥斯定(Augustine, 354-430)传统,以启示或指外在于人的天主自我通传,或指内在于人心灵的天主光照,但更重视后者。

2)圣多玛斯(Thomas Aquinas, 1225-1274)有系统地阐述了启示的各种向度,视启示为出自天主爱的救援行动,赋予人类得救不可缺少、有所帮助的光照,特别以先知为例说明直接启示乃是天主光照而产生在先知思念中的认知。

3)特利腾大公会议(1545-1563)及其后的士林神学家,针对新兴基督教以启示只在圣经中,肯定传承也是保存天主启示的资料;因着重启示的客体对象,视启示为超自然真理,甚至于以信仰条文来表达。

4)十九世纪士林神学复兴,启示概念趋向整合:启示是宗教性的,使人得救成圣;启示是奥秘,光照人认识天主;启示是天主的计划,逐渐呈现,在基督内完成;启示的内容可以概念表达;启示具有它的教条性,因它以自我启示的天主之权威为基础。

(5)现代演变:

1)梵一大公会议(1869-1870)因反理性主义与自由派基督教思想,强调启示为超自然真理;是故廿世纪初以启示为「天主作证性的话」,是天主向人直接显示自己的知识,予人理智超自然光照的行动。

2)廿世纪因基督教神学的刺激、圣经与教父研究的复兴、神学功能的反省、初传神学( 288)与宣道神学的提倡、信理的发展,对启示有了多面的综合看法:启示是实际事物也是道理;启示是救恩事件也是知识;启示是进展的历史也是决不变更的宝库;启示是天主的行动也是人的作证;启示是真理也是天人之沟通;启示一方面有基督之奥迹的整体面,另一方面它有许多分别的因素;启示是应当保管的宝库也是应当了解与吸收的天主的话;启示是外在的讯息也是内在的光照。

3)梵二大公会议(1962-1965)综合以上所说,指出新的思想。

()有关启示,教会训导十六世纪以后才因需要而有所发表:

特利腾大公会议针对基督教唯靠圣经,宣称:福音(启示)是得救的讯息,由先知预报、基督宣布、宗徒向万民传告,是得救的真理与伦理的纪律,包含在圣经诸书及未书写的传承中(DS 1501-1508)

梵一针对理性主义及半理性主义、唯信主义、传统主义,在《信仰》宪章中说:人凭理性能认识天主的存在,但天主乐意用超自然方式向人启示自己及救恩计划;人的理性能认识天主的存在,但因人的罪,人的理性无法确切认识天主的存在,天主藉着祂的启示提升人的理性。天主因其良善,使人分享那完全超越人类理性所能了解的属神真福;天主的启示超越理性,但历史上的启示标志,尤其奇迹和预言,人能理解(DS 3004-3007,3026-3029)

教宗碧岳十世(Pius X, 1903-1914)针对现代主义,肯定启示是天主自己进入历史的言语和行动,不是源自人性的意识或经验;启示不只是经验,也包含理智所能接受的真理;为导引人接受启示,历史上有来自天主的奇迹、预言,人理性能辨认;教会中的启示不是团体意识的创造,教会信理便是表达天主启示内容的道理(DS 3409-3426)

教宗碧岳十一世(Pius XI, 1922-1939)针对泛基督主义(Pan-Christologism)表示:教会的启示非一般真理,而是历史事件,是天主进入人类历史在基督内完成的救恩计划;福音中启示已达高峰,祂的权威常存,无需来自人力的补充、证明、代替。

教宗碧岳十二世(Pius XII, 1939-1958)在《圣神默示》(Divino afflante Spiritu, 1943)通谕中强调:天主启示的真理宝库,基督托给教会保管,教会训导不是单用人性方法,而是靠真理之神的帮助,故能无误完成使命,将启示真理保存得纯真无缺(DS 3825-3831)

梵二《启示》宪章提出启示的本质:是天主圣三的、主动的、以基督为中心的、位际性的、适应人性有媒介的、深入人心要求答覆的、含有真理的行动。

教宗保禄六世(Paul VI, 1963-1978)在《在新世界中传福音》(1975)文告中:特别指出启示的位际性,是天主向人类继续不断的救恩会话,是天主充满良善与真爱,为了适应人类的心理成长逐渐展开交谈的内容,主动与人类建立的超性( 492)关系。

()为对天主的启示有更深的了解,下面再作进一层综合的探讨:

启示是天主的话:

1)辩证派认为启示是天主自己向历史中的人类说话,而不是历史事件。天主的话是天主的自由行动,是判罪,同时是救援。耶稣基督是天主最完美的话,是永恒进入时间,无限降入有限,在十字架上达到颠峰。启示的真理是唯一无二、无可比拟的,同时彰显天主又掩盖天主。圣经与宣讲是教会书写与口授的话,是受造物,不是启示本身,但天主许诺在阅读圣经与教会宣讲中启示自己。

2)位际思想派认为:一如人深度的谈话,为彼此通传、心灵会晤,达到你在我内、我在你内的位际关系,天主向人类说话也是愿意与人类沟通、来往、会晤、合一。天主藉其说话接近人类,人受其召唤、激动而答覆天主,成为与祂对话的朋友;对人来说即构成救恩性的位际关系。天主的话指出天主是打开自己与人类说话的天主,祂对人类的爱具体在与人类说话一事上彰显。启示是天主向人类所说的,作证性的话;作证者以自己神格担保所说真实,要求人信赖、奉献。

启示是救恩性的历史事件。基督宗教除了相信天主为整个人类作宇宙启示外,还肯定天主藉旧约与新约历史启示了自己和祂的救恩计划。历史的启示表示天主的言语和行动「降入」人间,藉着人间的活动与世事的变迁向世人通传自己的计划。那么,在进展的历史中,天主的话「降生」为人是最适宜不过的了。天主的启示按历史中人之进步而逐渐开展,因此有旧约的准备及新约的完成。历史中启示的天主会持续地启示后人;保管天主启示的教会能针对新的时地用以宣讲。故历史的启示具超越时空的意义与价值。

启示是神圣的经验。天主启示若不落空,必在人的理智与意愿中产生信仰经验,甚至经验到启示和天主的临在。天主在历史进展中的不同启示,藉着种种事件或先知宣告,让人内心经验到,启示会有不同的内容,信仰经验因此也有不同。外在媒介和内心经验都是在天主启示的行动内。教会有团体的信仰经验,信者参与并分享,虽不失个别性,但也并不独立自存。

启示是信仰的条文。天主的启示具有内容,可由清楚的概念和条文的方式表达出来。但启示对象是祂内在的生命、祂的救恩计划。祂对人类的爱及予人的永生,不是一套可以条文说明的学问,即使尽可能列条说清,也绝非真理全貌;且因语言概念受时空限制,必须时加注解。然在说明启示对象上,信仰条文仍有其不可抹杀的功能。

启示是宗教象征。圣经充满了象征。先知、宗徒、连基督自己都用宗教象征来启示天主的内心和救恩经验;因象征自有形的事物指向无形的意义、价值,非常适合物质、精神合一的人性结构。每个象征都能引起新的发现,开辟新的视野与经验。不同性质的象征贯穿起来,能够产生透彻心灵的功能,最能引人经验到天主的自我通传及救恩的丰富意义。象征具有变化、疏导、治疗、激发的功能,可使天主的启示产生令人悔改、彻悟、释放、信、望、爱、奉献、牺牲的作用。

()末了,也提一下天主在中华民族中的启示。孔子两次遇险各因「天生德」「文在兹」而处之泰然。弟子说他「天纵将圣」,仪封人说「王将以夫子为木铎」,显然他身负传播天道的使命。不仅他的教育广及当代平民,弟子推崇,声望日升,他的学说在中华民族二千五百年的历史中,因国家教育、考试制度而传遍各地,也几乎影响了每一个中国人。这「奇迹」可说证明了孔子受到天主启示。在福音传入中国前,天主选他传播民族得救之道。他是整个人类救恩史上的一位先知。

参考书目:

参阅〈571圣经〉的参考书目。

《天主教教理》,卷一,〈天主的启示〉,199651-73号。

谷寒松,赵松乔合着,〈启示的方法,启示的历史〉,《天主论.上帝观》,再版,台北:光启出版社,1992133171

张春申,《基督的启示:启示论简介》,再版,台北:光启出版社,1990

黄凤梧,〈梵一大公会议的启示论〉,《神学论集》 38 (1978)509526

───,〈梵二大公会议的启示论〉,《神学论集》 39 (1979)2345

韩客尔(C. F. H. Henry),康来昌译,〈神在历史中的

启示〉,《神.启示.权威》,二册,台北: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1982255347

───,〈启示是理性的语言传递〉,同上著作,三册,1983219436

温保禄,《天主启示的教义宪章释义》,台中:光启,1968

Abraham, W. J.   Divine Revelation and the Limits of Historical Critici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Balthasar, H. Urs von.   Love Alone: The Way of Revelation. A Theological Perspective.   Compass Books. London: Burns and Oates, 1968.

Dulles, A.   Models of Revelation.   New York: Doubleday, 1983.

Fisichela, R.   La rivelazione: evento e credibilità. Saggio di teologia fondamentale,  vol.2. Bologna: Edizioni Dehoniane, 1985.

Kern, W., H. J. Pottmeier and M. Seckler, eds. Traktat Offenbarung.  Handbuch der Fundamentaltheologie,  vol. 2.  Freiburg: Herder, 1985.

Latourelle, R.   Theology of Revelation.   New York: Alba House, 1967.

Moran, G.   Theology of Revelation.   New York: Herder and Herder, 1966.

Niebuhr, H. R.   The Meaning of Revelation.   NewYork:  Macmillan, 1941.

Rahner, K.  "Revelation: Th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SM,  vol. 3. 348-355.

Seybold, M.    Die Offenbarung: Von der Schrift bis

zum Ausgang der Scholastik.  Eds. M. Schmaus, A. Grillmeier und L. Scheffczyk.  Handbuch der Dogmengeschichte,   vol. 1, Faszikel 1a.  Freiburg: Herder, 1971.

Shorter, A.   Revelation and its Interpretation.   London: Geoffrey  Chapman, 1983.

Vatican II. Dogmatic Constitution on Divine Revelation(DV).  1965.

Vorgrimler, H., ed.   Commentary on the Documents of Vatican II,  vol.3. New York: Herder and Herder, 1969, 155-272.

Waldenfels, H.  Die Offenbarung: Von der Reformation bis zur Gegenwart.  Eds. M. Schmaus, A. Grillmeier und L. Scheffczyk.   Handbuch der Dogmengeschichte,  vol. 1,Fas zikel 1b. Freiburg: Herder, 1977.

编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