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划以上 归依犹太教者(Proselyte, Proselytus)
    以色列民族自知是天主唯一特选的民族,因此,心理上未免有自满自高之感,也正因此对于接收非以色列人的归化或同化,是相当严格的。从历史方面来看,他们虽处在好客的东方诸民族之间,对于作客的外人--外邦人或外方人,常与以十分殷勤的招待,但也仅止于此。就以民的法律及宗教观念来说,这些人永远是外人。

    所谓「归依犹太教者」是指那些生活居住于犹太人之间的外邦人而言。他们接受了以民的宗教,施行割捐礼,事实上已被以民所同化的人。法律上命令要善待这些人(出22:20-23;23:9;申24:14),他们有权参与以民的庆节大礼,但也有责任守安息日(出12:48;20:10;23:12;户15:15,16;申5:14;16:10-14;29:9-14)。

    在希腊及罗马帝国时代,因有不少的犹太人出外侨居,也有不少的外邦人移居于巴力斯坦,因而归依犹太教的人,日渐增多。当时的犹太哲学家淮罗,就曾对这一点强调谓:归依犹太教者,应完全放弃自己的国家及种族的观念,离开自己的亲友家人,忘却自己过去的风俗习惯,因着割捐礼而完全变成犹太人。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当然是接受割损礼,但当时的经师们亦命令归依者,要在圣殿中接受礼仪上的洗礼及奉献某种规定的祭品,其后应遵照梅瑟的法律生活。这种人当时被称为「正义的归依者」,而那些在犹太人中仍按外教人方式生活的人,则被称为「门口的归依者」。但历史证明,在归依的人中,以女人为最多,这可能是由于归依的女人不必接受割捐的缘故。

    《新约》提及归依者的地方共有四处,即耶稣责斥法利塞人,他们苦心孤诣使人归依,但归依之后,却使他成为一个「地狱之子」,即丧亡的人(玛23:15)。五旬节那天在耶京有来自各处的犹太侨民,及归依犹太教者(宗2:11)。耶京教会选出的七位执事中,有位名叫尼苛劳者,他是一位归依犹太教的安提约基雅人(宗6:5)。最后提到塞浦路斯岛的一批归依犹太教友,跟随了保禄和巴尔纳伯(宗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