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至十五划 对观福音问题(Synoptic question)
    对观福音问题(Synopticquestion,QuaestioSynoptica)

    所谓「《对观福音》问题」,是讨论前三部《福音》,即《玛》、《谷》、《路》,俗称《对观福音》的由来和其着作的互相关系的问题。这三部《福音》从各方面来看是那样的相同,以致该问:彼此之间是否有文学上的相属关系?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那一部《福音》是最先写成的,以作其他《福音》的蓝本?是否还应持守古时教会的传授,以《玛窦福音》为最先写成的?

    另一方面,当我们把三部《福音》拿起来对读的时候,又理会到其中有许多互相差别的地方,以致叫我们疑惑彼此之间能有相属的关系。如果前三部《福音》没有相属的关系,那么又怎样解释《对观福音》彼此之间那么多相同之点?《圣经》学者研究此一问题,已经二百年之久,但至目前还未得到一个圆满的解决方案。不过,为了问题的所在,我们先把三部《福音》从几方面来对照一下:

    Ⅰ、问题实况的解说

    一、《福音》内容的对照:

    三部《福音》所记载的,一半是一样的事,即耶稣传教时所行的奇迹,所讲的言论和比喻,最后记述所受的苦难与复活。除此以外,每一部都含有一些独特的资料。《谷》所独有的,占十分之一,《玛》占十分之三,《路》占十分之五。

    《谷》所记载的,除了四十至五十节以外,都包含在《玛》内,但只有一半包含在《路》内。《玛》和《路》所记载的,绝大部分是相同的,约占二百三十余节,不过,尽管三部或两部《福音》那样彼此接近,但论到几件重要事迹时,譬如耶稣复活的记述,就有很大的差别。同样,记述耶稣的童年史时,《玛》和《路》可说彼此毫无关系。

    二、结构和记事次序的对照:

    前三《福音》的结构,大概说是相同的(见「福音」条),但与第四部《福音》却大有区别:前三部《福音》在记述耶稣传教时,只提及一次上过耶路撒冷,而若则记述了数次在耶京施教之事。

    关于记事的次第,《路》虽然有时跟《谷》有差别,但大半随《谷》,而《玛》却有其特殊的次第。那末,为甚么《对观福音》的作者不用一种按照年代的记事次序,而用另外而且同样的结构,但在记述事迹的次第时,时又多次互相有差别?

    三、文词的对照:

    当述事或记录耶稣和别人所说的话时,三位圣史用的文词多次完全一样(在此还应注意一点,即当时说话的人是用阿剌美语,而《福音》是以希腊文写成的)。这一点显示出前三《福音》必有相属的关系;但在论到要紧的事及重要的话时,两部或三部《福音》所记述的却有了差异,譬如「天主经」(玛6:9-11;路11:2-4),成圣体的话(玛26:26-29;谷14:22-25;路22:15-20),即有所不同。

    这一切不能视为偶然。前三部《福音》或者起源于同一的口传,且同时根据一些书写的资料,或者在文学上有相属的关系,而作者也另采用了些特殊的资料。

    Ⅱ、解答问题种种方案

    古时的教父们大都没有注意上述的问题,遇到前三部《福音》在表面上彼此有些相反的地方,则(如圣奥斯定)设法将不同的记述加以调和。

    再者,因为自从第二世纪末起,教会通常排列四部《福音》的次序为《玛》、《谷》、《路》、及若。教父们也就以这次序为先后写作的次第。据圣奥斯定的意见,先写的《福音》即是后写的《福音》的蓝本,《谷》即是《玛》的缩本。

    自从十八世纪起,《圣经》学者才开始研究《对观福音》问题,至到目前提出了许多学说,试答这一复杂的难题。最主要的学说如下:

    一、原始福音说:

    这些学者主张:《玛》、《谷》和《路》都源于一本早已用希伯来文或阿剌美文所编写的文件。此文件译成希腊文后,就成了三部正经《福音》的渊源,如此可以明瞭三部《福音》的相同性。又因为这希腊文的原本在不同的地方,或者有所增添,或者有所删改,因此出现了这「原始福音」的不同的版本。三位圣史就是各依不同的版本编辑了自己的《福音》,因而出现了不同的记述。

    此学说所依据的「原始福音」,在教会的口传里,没有任何凭据可证明它的存在。除此以外,谁也得承认,圣史并不是编辑者,而是真正的作者。圣路加亦证明,在其写《福音》之前,曾查考了「许多」已编成了的「记述」(路1:2)。

    二、口传说:

    这学说认为前三部《福音》一切记述的来源,是初期教会的口传,或宗徒的「教理讲授」。此口传早已有了一种固定的形式(见「福音」条),不过,宗徒们和传道员,为就合某处听众的心理与风俗,将讲授多少加以更改,以适应所遇到的环境,这样,在教会的三个中心地点,即耶路撒冷、罗马、和安提约基雅,便产生了多少不同的「教理讲授」。《玛》源于耶路撒冷,《谷》出于罗马,《路》出于安提约基雅。

    这一学说,虽然有其根据与优越处,但不够为解释三部《福音》在次第和文词上的相同。这样的相同必须出于笔录的文件。

    三、互依说:

    按照这一学说:最先写的《福音》为其他《福音》的根源。有些学者主张《玛》是先写的《福音》,但更多的学者以为《谷》是其他《福音》的渊源。天主教的学者大半认为在正经上现存的《玛》以前,有一本阿剌美文的《玛窦福音》,《谷》即是依据此一《福音》为蓝本;以后出的希腊文《玛》(即现存的《玛》)又多少依赖了《谷》,《路》也依赖了《谷》。

    这一学说虽有其根据,但不能解释三部《福音》中那么多不同之点。

    四、二源说:

    据这一学派的意见,认为《谷》是直接源于宗徒的口传,而最先写下的《福音》。在《谷》内多记述事迹,而少记载耶稣所讲的言论。论事迹的记述,《玛》和《路》都依赖了《谷》;但《玛》和《路》所记载的耶稣的言论,却源于另外的根源,即是所谓的「主的言论集」。据支持这学说的许多基督教学者的意见,此「言论集」,原来大概是耶稣所说的单句或箴言的汇集。路加多次引用了这一集中的单句,放入自己的《福音》中;而玛窦却将单句编纂成六篇比较长的言论。除了这两个渊源之外,这两位圣史还采用了自己所搜集的一些资料。

    「二源说」实可解释三部《福音》大概的异同,为此,也有些公教学者拥护此一学说。不过,在一九一二年,罗马宗座《圣经》委员会,劝导公教学者不要「轻易拥护二源说」。委员会出这一道训令,持有两个缘故:一、支持这学说的学者,否认教会关于三《福音》写作时期次第的历代传授,即不承认玛窦曾以其本国文字写了第一部《福音》;二、他们亦否认正经上的第一部《福音》为玛窦宗徒所写的《福音》。

    虽然有此训令,仍有些公教着名解经学者,以「二源说」为解决《对观福音》问题的最好方案。不过他们认为所假定的第二源,即「主的言论集」,就是玛窦宗徒原来以阿剌美文所写的「言论集」。这本言论集译成希腊文后,就成了正经上的《玛》和《路》的渊源。虽然称之为「言论集」,但此最先出的文集,也记载了事迹的梗概,并且大体上说,与正统的《玛》是一样的。

    今日的学者,自从开始研究《圣经》「文体形式批判学」以来,已不很注重「二源说」,因为渐渐了解编纂《福音》的历史是很复杂的。在初期的教会内,虽然早已有些关于耶稣言行的文件(路1:2),但最重要的仍是教会生活的口传。无论在礼仪中,或在传道,或在教理讲授时,这口传逐渐发展扩大,因此,连所已有的文件也受了影响。此外,不要忘记,圣史们不是编辑者,而是各有自己神学目的的着作者。

    Ⅲ、结论

    读了《对观福音》问题症结之所在,并且看了学者为解决此问题所推想的假设以后,不得不承认,没有一种学说贡献出一个完善的答案。依我们看,除了「原始福音说」以外,其他的学说都含有些合理的根据,都供给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帮助;但单纯地独立起来,没有一个学说可以讲解三部《福音》彼此之间的异同问题。

    为明瞭《福音》写作的历史和《对观福音》的互相关系,应注意且应看重以下的事实:

    1. 按教会自从第二世纪初的一致的历代传授,玛窦宗徒以本国文字,即阿剌美文,写了最初的《福音》,或如帕丕雅称之为「言论集」(见「玛窦福音」条)。这部《福音》的主体还存在于《玛》内。

    2. 关于《马尔谷福音》,按教会自古以来的传授,是依据伯多禄的宣讲而写成的。《谷》的记述是这么生动与活现,使我们不得不承认其着作者并没有依据《玛》或《路》,而是具有其独立的特殊性质(见「马尔谷福音」条)。依我们看,现有的四《福音》中,《谷》是最早的着作。

    3. 《玛》和《路》的作者大概引用了《谷》,这样可以解释三部《福音》为甚么在述事的次序和言词上的相同。看来《玛》和《路》的作者也多少修改了《谷》的文体和语调。

    4. 《玛》和《路》之间没有互相依赖的关系。但看来路加曾引用了玛窦宗徒原来以阿辣美文所写,且被译为希腊文的「言论集」。由此可以明白,为什么《玛》和《路》在记载耶稣所说的话时多相接近。

    5. 最主要的是:必需注重生活的教会口传为三部《福音》的渊源这一事实。由于各地的口传多少有些差别,因此三部《福音》的不同记述也就可以了解。

    6. 虽然《福音》的作者曾依赖了口传或书面文件,但他们不只是搜集者或编辑者,而也是具有各自独特性的着作者。每位圣史在他所写的《福音》中,都刻上了其特征的印证。越研究《对观福音》,越可看出每部的特征,尤其是每位圣史的神学目的。

    《对观福音》问题,经过了二百年的研究,使我们多少明白了编着《福音》的历史经过。认识这历史当然有益,但重要的并不是《福音》编着的过程,而是圣史所愿意宣传的《福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