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划 斐理伯 [斐理伯城](Philip, Philippus [Philippi])
    一、人名

    是《圣经》上提到的几个人的名字,意谓「爱马的人」。

    1、斐理伯二世(公元前三五九~三三六):

    原是马其顿的国王。此人手腕灵活,英勇善战,堪称为着名的政治及军事家。他上任之初,国家仍是处在内忧外患的状态之下,他先平息内乱,励精图治,国势日强。于是开始向外发展,开拓疆土,以希腊为对象。当时希腊正是四分五裂,各自为政的割据时代,斐理伯乃乘机个个击败,最后连雅典京城亦被他所占领统治,于是他名声大振,成为当时强有力的国王。公元前三三六年正当他在马其顿,为出嫁女儿克娄帕特辣大摆宴席的时候,席间被人所暗杀。他的儿子,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当时年仅二十岁)大亚历山大继位称王,建立希腊大帝国。《圣经》上祇有两次偶然提到斐理伯此人(加上1:1;6:2)。

    2、斐理伯五世(公元前二二○~一九七):

    马其顿王,当其父德默特琉二世于二二九年逝世后,他仍是一个幼童,他的表兄,安提苛诺多索(AntigonousDoso)代为执政,将全国混乱的局面代为平息。他亲自执政之初,即着手巩固内部势力,兴建强大的海军,可惜他竟不自量力,与北非洲的迦太基人联盟抗拒强大的罗马人。迦太基人领袖哈尼巴耳败北,而斐理伯的海军亦受阻,竟爱莫能助,且开罪于罗马人,其后尽其狡滑之手段,避免与罗马直接冲突,故仍能将其王权维持至公元前二○○年,但是年他却出兵攻打叛变的雅典。雅典人求救于罗马,罗马人正苦无机会插手惩治马其顿,此乃不可纵失之良机,果然出兵,一九七年忒撒里雅一战,将斐理伯打的溃不成军。《圣经》上关于这次的失败亦曾一次提及(加上8:5)。

    3、是安提约古四世的挚友(加上6:14;加下9:29):

    同里息雅争夺执政权而成为仇家对头。原来安提约古四世已立里息雅为自己身后的执政人(加上3:32),但临终前竟变卦而立斐理伯(加上6:14),当国王战死于东方战场之际,斐理伯运尸回安提约基雅准备自行执政。此时围困耶京的里息雅,在功亏一篑之际,竟前功尽弃,率兵径返安提约基雅(加上6:55-60)。斐理伯当然不是对手,祇好逃往埃及,投奔仆托肋米非罗默托去了(加下9:21)。

    4、夫黎基雅人被安提约古四世委任为犹大总督:

    「此人性情残暴,甚于委派他的人」(加下5:22)。在他任期内正是安提约古国王力图对犹太人施行希腊化,使他们叛离自己的宗教时代(加下6:11,8:8),故此人与加下9:29;加上6:14所说的斐理伯并非同一人。

    5、黑落德斐理伯:

    是大黑落德由大司祭息孟的姊妹玛黎安乃第二所生的儿子。斐理伯与自己的亲侄女黑落狄雅结为夫妇。当大黑落德死时将国土分给自己的儿子们来治理,但斐理伯竟毫无所获,客居于罗马。他的妻子黑落狄雅是位野心勃勃的女人,故有所不甘,竟无耻的放弃了自己的丈夫,而与分封候黑落德安提帕,亦即斐理伯的兄弟,公开同居,故此受到若翰严厉的责斥,而若翰亦因此为义而捐躯(玛14:3-12;谷6:17;路3:19)。生女撒罗默,此女亦竟仿效母亲的恶表与自己的亲叔父,分封侯斐理伯(见下)结婚,而本节所说的斐理伯则客死罗马。

    6、分封侯斐理伯:

    亦是大黑落德的儿子,其母名克娄帕特辣,被立为分封侯,治理依突勒雅,特辣曷尼,哥蓝尼,巴塔乃雅及奥郎尼地区(路3:1)。在这些地区内很少有犹太人居住,但斐理伯却能将这些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生活安定,故甚得民心,并为获得罗马的好感,将境内一些城市重新修建扩充,并以皇家之名重新命名,比如以皇帝之女犹里雅之名来称贝特赛达城,又将帕乃雅斯(Paneas)改称为凯撒勒雅(皇帝名),并建筑了一些罗马神的庙宇等。执政三十七年,死后,他的分封侯区划归罗马的叙利亚行省。他就是上述与自己的亲侄女撒罗默结婚的那位斐理伯。

    7、宗徒斐理伯:

    他的名字同其他的宗徒见于玛10:3;谷3:18;路6:14;宗1:13,是贝特赛达人,与安德肋和伯多禄是同乡,耶稣亲自召叫了他作自己的门徒(若1:43-48),他又将纳塔乃耳介绍给耶稣。在增饼奇迹实行之前,耶稣曾向斐理伯讨主意,有意试探他(若6:5-7);在耶京一批希腊人请求斐理伯引见耶稣(若12:21-22)。受难前夕,他要求耶稣将圣父显示给宗徒(若14:8)。至于他后期的生活及传教的情形,没有任何历史的记载,但按传说他曾在夫黎基雅及里狄雅等地传教,死于耶辣颇里城,遗体被运往罗马,葬于十二宗徒大殿中。

    8、执事斐理伯:

    是教会初期在耶京帮助宗徒们的七位执事之一(宗6:5),其后传教于撒玛黎雅,将术士西满归化(宗8:5-13),并在由耶京至迦萨的路上,归化了厄提约丕雅的太监,给他施行了洗礼(宗8:26-40),其后传教于沿海地区(宗8:40)。在海边的凯撒勒雅接待及照顾了第三次远行传教归来的保禄,当时他正同他四个未嫁且能说预言的女儿,同住在此城(宗21:8-9)。关于他的其他生平事迹,我们毫无所知。

    二、斐理伯城

    斐理伯城(Philippi)位于马其顿东北部的厄纳齐雅公路(ViaEgnatia)上--这公路穿过全城,且横贯马其顿全境,东达拜占庭(Byzantium),即今日的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西至亚德里亚海东岸的狄辣基雍(Dyrrachium):从那里每日有船往意大利东南部的布龙杜息雍(Brundusium)港,从此有阿丕雅公路(ViaAppia)直达罗马--是个繁盛的商业中心。原名为克勒尼德(Crenides,解说「小喷泉」),大约于公元前七○○年由特辣克人(Thracians)所兴建。公元前三六○年,塔索斯人(Thasians)将它改建,名为达通城(Daton)。公元前三五六年,大亚历山大的父亲斐理伯二世(PhilipII:359-336)又重新修建,并以自己的名字称它为斐理伯城。

    公元前一六八年,在丕得纳(Pydna)之役,罗马大将保禄厄米略(PaulusAemilius)击败了马其顿王培叟(Perseus:179-168),从此斐城成了罗马帝国的属地。公元前一四六年,罗马将马其顿改为罗马行省,省会为得撒洛尼城,驻有罗马「总督」;此外,又将马其顿分为四区,斐城属第一区,首都为安非颇里(Amphipolis)。因此,宗16:12说斐城是「马其顿一区的首城」,所谓「首城」,并非指「首都」,而是广义地指「首要城市」(商业中心)。有些学者则建议改为「马其顿第一区的一个城」。公元前三一年,斐城升格为「意大利殖民地」(ColoniaItalica),享有「意大利权利」(IusItalicum)。因此,该城居民也以「罗马人」的称号而自豪(宗16:21)。该城也有一所驰名的医学院,因此,有些学者认为路加医生(哥4:14)出身于此,更有学者主张路加是斐理伯人。

    斐城的居民,除一部份是马其顿人外,大部份是意大利人。犹太人的数字并不可观,因为那里没有他们的会堂,只有一个「祈祷所」(宗16:13)。圣保禄在第二次传教行程中(公元五○-五三年),在特洛阿获得梦兆,知道圣神要他往马其顿传教(宗16:8-10),便领着息拉、弟茂德和路加一行四人,向斐城出发。时为公元五○~五一年,在那里忍苦受辱(得前2:2)开创了欧洲的第一个教会(宗16:11-40)。在第三次传教行程中(五三~五八年),圣保禄于往返途中(宗28:3-6)曾两次巡视斐城的教会。在第一次于罗马被囚时,圣保禄也给这教会写了一封信(参阅斐理伯书条)。最后一次的探访为公元六五年(弟前1:3)。

    见黑落德、执事、宗徒、使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