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划 阿匝则耳 (Azazel)
    肋16章告诉我们,在赎罪的那天,大司祭取两只公山羊:一只为上主,一只为「阿匝则耳」,以抽签为定(16:8)。大司祭将为「阿匝则耳」的一只公山羊,牵出示众,然后覆手于山羊头上,以象征以民的罪已被公山羊取而代之,然后一人牵这公山羊,进入旷野放逐,任其自生自灭。此牵羊人返来后,应洗涤自己的衣服及身体。

    这种礼节的实行在耶稣时代仍存,甚至公元后二世纪的经师们,仍不断提及它,有明文规定,以资不忘。至于「阿匝则耳」一名,确系何意,则实在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莫衷一是:有人以为原意是「上主是有力的」,今之所有是出于玛索辣的修改;有人则以为是来自动词「远离」,意即「使罪恶远离的公山羊」。大概正是基于这一动词,《拉丁通行本》跟随《希腊译本》的错解,而将「阿匝则耳」误译为「赎罪的公山羊」。但「阿匝则耳」究竟是何方神圣?古时的犹太人说他是一位堕落,居于旷野的天使,后人加以解释说:辣法耳天使以锁链将他囚在旷野中,直至世界末日,再将之投入火窑。总之,「阿匝则耳」在犹太文化上,是一个屡见不鲜的名字,教会的学者则主张它是「赎罪的公羊」的抽象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