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评论

我也评两句

评论:教宗方济各:死亡奥秘当前我们要保住信德的火苗

查看原文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平均得分: 0 分,共有 0 人参与评分
   网友评论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1-03 07:58:28 发表
天主对人的启示是渐进的。
人对启示的理解是缓慢的。
神学理论的发展是逐步的。

这三句话肯定有人不同意,但教会如今这样宣讲。
 
回复  支持[4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1-03 07:53:01 发表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炼灵月特刊 | 阴府、地狱、火狱、炼狱、灵薄狱,这回全明白了!
2017-11-03 天主教中文网


11月为炼灵月,让我们彼此祈求天主及天上诸位圣人圣女,为救炼狱众灵魂参与弥撒、求献弥撒、祈祷、作克苦、行各种善功,以求天主减免他们在炼狱中的痛苦。

有些朋友问我什么是炼狱?那就是地狱吗?还有,旧约中讲的阴府,天主教说的“灵薄狱”(limbo)都是一样的吗? 这几个名词若要正经八百的解释他们的起源与意义的话,恐怕可以写厚厚的一本书了。但是这种书大概不会有太多人有兴趣去读。 那就长话短说,做简短的说明吧!

“阴府”这个名词在“约伯传”中出现了十二次,是圣经中除了“圣咏集”之外,提到这个名词最多的一卷书。但是,“阴府”指的是什么地方呢?它就是“地狱”吗?

“阴府”并不是永苦的“地狱”。圣经原文中用了几个不同的字来代表“阴府”,“阴间”,“地狱”,“火狱”等等,人死后的去处。但是因为翻译上的困难,许多中、英文圣经译本并没有将这些名词严格区分,甚至只是笼统的称之为“地狱”(hell或netherworld)。“阴府”有时也被人与“炼狱”及“灵薄狱”混为一谈。

阴府

说明:旧约希伯来文Sheol(阴府)与新约希腊文的Hades(阴间),是耶稣之前所有死者(不论义人或恶人)的居所。那里黑暗阴森,见不到天主。但是义人的灵魂在亚巴郎怀中,等待他们的救赎。

圣经来源:圣经中阴府与阴间的字出现过一百三十多次。这个字也常指坟墓,死亡,毁灭或受罚的地方。伯前3:18-20及4:6叙述基督的神魂到狱中为灵魂宣讲。

天主教信理:耶稣死后下降阴府,为死者宣讲福音,并非为毁灭地狱,而是为拯救那些先祂而去世的义人,以把救赎工程伸展至所有时代和地区的人,使救恩圆满。 (教理633,634)

地狱

说明:地狱是不愿悔改,招致天主义怒的罪人接受永罚受苦的地方,那里有不死的虫子,与永不熄灭的烈火焚烧,使人哀号切齿。

圣经来源:耶稣称地狱为“火狱”(Gehenna),伯多禄借用希腊神话中反抗神祇的巨人,被日神宙斯惩罚囚禁的深坑Tartarus,来称呼幽暗的地狱(伯后2:4) 。

天主教信理:没有接受天主的慈爱,这种决定性的、自我排除的境况就称为“地狱”。地狱主要的痛苦是与天主永远的分离。(教理1033-1037)

火狱

说明:火狱(Gehenna)一字源自耶路撒冷东南端的“本希农山谷”这个地名。因为犹大国王阿哈次及默纳舍曾在此将子女火祭,献给摩肋客(列下16: 3;21:6),该地被诅咒成为坟场(耶7:31;19:11),后来成为尸体及垃圾的焚化场,因此终日大火不断,蛆虫密布。

圣经来源:对观福音中,耶稣所说的“地狱”(玛5:29-30,10:28,23:15,23:33;谷9:43-47路12:5),其原文都是指火狱(Gehenna)。

天主教信理:这“不灭的火”是为那些至死不肯相信、不肯悔改的人而保留的,在火里他们的灵魂和肉身都会一起丧亡。(教理1034)

炼狱

说明:炼狱(Purgatory)的原意是“洗涤”。有小罪或有罪罚的善人,死后既不能立即进入天国,但也并非罪大恶极应入地狱接受永火,因此他们就会下到炼狱作补赎,以火的锻炼来净化灵魂,然后才可进入天国。

圣经来源:这种观念早就存在旧约与新约之中。教会对炼狱的训导是依据圣经中:

1) 犹大玛加伯为阵亡的士兵祈祷,献祭,“为叫他们获得罪赦”(加下12:45)。表示人死后仍有炼净灵魂的可能。
2)除非亵渎圣神,否则人可在今世得到赦免,或在来世(死后)得以净化。(玛12:32)。
3)“原来主的日子要在火中出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谁的工程若被焚毁了,他就要受到损失,他自己固然可得救,可是仍像从火中经过的一样。”(格前3:13-15)

天主教信理:公元593年,教宗圣国瑞一世就已宣布炼狱之存在。公元1546年的特伦多大公会议,宣布炼狱为信条。“那些死在天主的恩宠和友谊中的,但尚未完全净化的人,虽然他们的永远得救已确定,可是在死后仍须经过炼净,为得到必需的圣德,进入天堂的福乐中。…教会自始便纪念亡者,为他们奉献祈祷,尤其是感恩祭,为使他们得到炼净,进入天主的荣福直观中。…假如约伯的儿子能因父亲的牺牲而得到净化,那么为何我们怀疑为亡者的奉献不会带给他们安慰呢?”(教理1030-1032)

灵薄狱

说明:灵薄狱(Limbo)的原意是“边缘”或“界限”(意指天堂与地狱的边界)。“根据教会初期神学家之意见,灵薄狱为在耶稣之前死去的善人等候救恩之处所;也是未受洗之婴儿,和无机会受洗又无重罪去世的成人居留之处所。”(天主教字典)

圣经来源:圣经中没有关于“灵薄狱”的论述,圣传对此论点也没有明确的指引,因此灵薄狱只是一种仍存有争议的神学理论。十三世纪的神学家认为灵薄狱是未能直观天主的地方,但是婴孩在那里不会受苦,因为他们不明白自己缺少什么。

天主教信理:灵薄狱的概念从来就不是一端教义。天主教要理只说:“还未受洗而夭折的儿童,教会只好把他们托付给天主的仁慈”(教理1261)。公元2007年,国际神学委员会经过多年的研究后,发表了一个经过教宗本笃十六世批准的结论:未领洗的儿童死后不进灵薄狱,而是直接升天堂。(见梵蒂冈电台2007年4月22日讯)


附注: 下面两篇文字是分享的关于炼狱的回复

(一)

天主对人的启示是渐进的。

人对启示的理解是缓慢的。

神学理论的发展是逐步的。

早期以色列人相信不论义人或恶人,
死后就到阴府, 不会见到天主, 直到救赎来临。

耶稣复活后,阴府的观念已经结束了。因为耶稣“曾去给那些在狱中的灵魂宣讲过”(伯前3:19),将那些先祂而去世的义人拯救出阴府。

死后灵魂仍有机会得到净化的概念是在巴比伦充军以后才慢慢发展出来的。

因此在公元前三世纪时,马加伯才会有为亡者献祭,祈祷的做法。

炼狱的观念可以说到相当晚期才发展完全。 到十六世纪中叶,炼狱的观念才成为天主教的信条。

“炼狱”本身其实不应该被视为是一个负面或恐怖的形像,而应该是一个天主恩宠的标记。 但是因为中文翻译的关系,这个名词常与地狱永火的印像混淆。

在“炼狱”中,虽然灵魂要经过“火炼”,但那是充满希望的净化与成全。与虫子不死,火也不灭的地狱,不可同日而语。

有人相信,天主的慈爱大于一切,所以人死后,灵魂会直奔天国。 对这样的人,我说,天主必会喜悦你的信德。

有人相信,人无法做到完全圣洁,所以人死后,灵魂要经过净炼才能面对天主。 对这样的人,我说,天主必会喜悦你的谦卑。

如同一个从外面玩完了泥沙回到家中的孩子,看到了等待他归来的母亲。 有的孩子不管自己身上是否还有污泥,就要冲向母亲,要她抱抱。 有的孩子懂事的先去洗净了手脸,再依偎在母亲怀里。

无论如何,只要是出于爱主的心,都必蒙悦纳

(二)

所谓"讲述圣经时,所讲述出的每一句话一切都要凭靠圣经" , 是属于其他教派的一派主张"以经易经"的解经学。(解经学有许多派别,各有其理论与方法), 因为一些小教派相信"唯独圣经"。 但是即使如此,"以经易经"的学派, 只是指关于信仰启示与神学理论方面。 关于圣经内的历史与地理,仍然是要参考圣经以外的资料来印证。 否则圣经中根本没提到新旧约中间一段空白,也没说过大黑落德如何成为犹太王, 更别说如何知到耶里哥在那里等等问题。 您这位朋友, 对"以经易经"的解经学有误解。

我这篇阴府、地狱、火狱、炼狱的文章, 对阴府及地狱、火狱有比较粗浅的比较, 下面我给你一些更深入的说明:

圣经原文中对用了许多不同字眼来说阴府,地狱,火狱(圣经中没有"炼狱"这个字),但是不管中英文翻译,都比较拢统。

首先, 圣经中所谓的阴间或阴府, 绝不等同于地狱或火狱。 旧约希伯来文的Sheol与新约希腊文的Hades,一般中文翻作“阴府”或“阴间”。但是在一些英文版的圣经(譬如NIV),把Hades也翻作“hell”,这是不太准确的翻法。

在以色列古代的观念中,天上是天主的居处,地面是活人的居所,地下的阴间则是所有亡者居住的深渊。不论善人、恶人,死后都是到阴间。在那里看不到天主,也无法赞美天主(咏115:17),那里有蛆虫、灰尘。 旧约时代,认为死亡使人到了阴间,成为平等的(咏49:20;则32:21)。但是耶稣在拉匝禄与富人的比喻中说,在阴间,善人与恶人之间隔着深渊义人的灵魂在亚巴郎怀中,等待他们的救赎(路16:26)。伯多禄则说,基督的神魂到狱中(prison)为灵魂宣讲(前3:18-20及4:6)。这“狱中”指的就是阴府。

在新约原文中,也有许多不同的名词来指死后受罚的地方。但英文通常译作hell (地狱), Nether World (地府), Infernus (火狱)。 耶稣用Gehenna这个字来称这个地方。思高圣经把Gehenna译为“火狱”(见玛5:22,基督教合和本圣经译做地狱的火)。Gehenna原是个地名,指的是耶路撒冷东南端的“本希农山谷”。因为犹大国王阿哈次及默纳舍曾在此将子女火祭,献给摩肋客(列下16:3;21:6),该地被诅咒成为坟场(耶7:31;19:11),后来成为尸体及垃圾的焚化场,因此终日大火不断,蛆虫密布。伯多禄则借用希腊神话中反抗神祇的巨人,被日神宙斯(Zeus)惩罚囚禁的深坑Tartarus,来称呼幽暗的地狱(伯后2:4)。谓天主惩罚了那些犯罪的天使,将他们投入“地狱”这个“幽暗的深坑”。

在思高本的翻译中,地狱与火狱指的都是同样的地方。阴府则是不同的观念。

你这位朋友说, 他记得英文版不见得是写说"地狱",那要看他看的是那个英文版,并且他所认为的地狱的英文是什么?要知道, Sheol(或hades)与Gehenna (或Tartarus),在原文的意义有所不同。有些中文翻译或英文翻译可能混称为地狱(hell)或阴府(nether world),不是精准的翻译,这是现代神学家及解经学家所共同认定的。
 
回复  支持[5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1-03 07:52:52 发表
方济各下台
 
回复  支持[2反对[3]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1-03 07:52:14 发表
炼灵月特刊 | 阴府、地狱、火狱、炼狱、灵薄狱,这回全明白了!
2017-11-03 天主教中文网


11月为炼灵月,让我们彼此祈求天主及天上诸位圣人圣女,为救炼狱众灵魂参与弥撒、求献弥撒、祈祷、作克苦、行各种善功,以求天主减免他们在炼狱中的痛苦。

有些朋友问我什么是炼狱?那就是地狱吗?还有,旧约中讲的阴府,天主教说的“灵薄狱”(limbo)都是一样的吗? 这几个名词若要正经八百的解释他们的起源与意义的话,恐怕可以写厚厚的一本书了。但是这种书大概不会有太多人有兴趣去读。 那就长话短说,做简短的说明吧!

“阴府”这个名词在“约伯传”中出现了十二次,是圣经中除了“圣咏集”之外,提到这个名词最多的一卷书。但是,“阴府”指的是什么地方呢?它就是“地狱”吗?

“阴府”并不是永苦的“地狱”。圣经原文中用了几个不同的字来代表“阴府”,“阴间”,“地狱”,“火狱”等等,人死后的去处。但是因为翻译上的困难,许多中、英文圣经译本并没有将这些名词严格区分,甚至只是笼统的称之为“地狱”(hell或netherworld)。“阴府”有时也被人与“炼狱”及“灵薄狱”混为一谈。

阴府

说明:旧约希伯来文Sheol(阴府)与新约希腊文的Hades(阴间),是耶稣之前所有死者(不论义人或恶人)的居所。那里黑暗阴森,见不到天主。但是义人的灵魂在亚巴郎怀中,等待他们的救赎。

圣经来源:圣经中阴府与阴间的字出现过一百三十多次。这个字也常指坟墓,死亡,毁灭或受罚的地方。伯前3:18-20及4:6叙述基督的神魂到狱中为灵魂宣讲。

天主教信理:耶稣死后下降阴府,为死者宣讲福音,并非为毁灭地狱,而是为拯救那些先祂而去世的义人,以把救赎工程伸展至所有时代和地区的人,使救恩圆满。 (教理633,634)

地狱

说明:地狱是不愿悔改,招致天主义怒的罪人接受永罚受苦的地方,那里有不死的虫子,与永不熄灭的烈火焚烧,使人哀号切齿。

圣经来源:耶稣称地狱为“火狱”(Gehenna),伯多禄借用希腊神话中反抗神祇的巨人,被日神宙斯惩罚囚禁的深坑Tartarus,来称呼幽暗的地狱(伯后2:4) 。

天主教信理:没有接受天主的慈爱,这种决定性的、自我排除的境况就称为“地狱”。地狱主要的痛苦是与天主永远的分离。(教理1033-1037)

火狱

说明:火狱(Gehenna)一字源自耶路撒冷东南端的“本希农山谷”这个地名。因为犹大国王阿哈次及默纳舍曾在此将子女火祭,献给摩肋客(列下16: 3;21:6),该地被诅咒成为坟场(耶7:31;19:11),后来成为尸体及垃圾的焚化场,因此终日大火不断,蛆虫密布。

圣经来源:对观福音中,耶稣所说的“地狱”(玛5:29-30,10:28,23:15,23:33;谷9:43-47路12:5),其原文都是指火狱(Gehenna)。

天主教信理:这“不灭的火”是为那些至死不肯相信、不肯悔改的人而保留的,在火里他们的灵魂和肉身都会一起丧亡。(教理1034)

炼狱

说明:炼狱(Purgatory)的原意是“洗涤”。有小罪或有罪罚的善人,死后既不能立即进入天国,但也并非罪大恶极应入地狱接受永火,因此他们就会下到炼狱作补赎,以火的锻炼来净化灵魂,然后才可进入天国。

圣经来源:这种观念早就存在旧约与新约之中。教会对炼狱的训导是依据圣经中:

1) 犹大玛加伯为阵亡的士兵祈祷,献祭,“为叫他们获得罪赦”(加下12:45)。表示人死后仍有炼净灵魂的可能。
2)除非亵渎圣神,否则人可在今世得到赦免,或在来世(死后)得以净化。(玛12:32)。
3)“原来主的日子要在火中出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谁的工程若被焚毁了,他就要受到损失,他自己固然可得救,可是仍像从火中经过的一样。”(格前3:13-15)

天主教信理:公元593年,教宗圣国瑞一世就已宣布炼狱之存在。公元1546年的特伦多大公会议,宣布炼狱为信条。“那些死在天主的恩宠和友谊中的,但尚未完全净化的人,虽然他们的永远得救已确定,可是在死后仍须经过炼净,为得到必需的圣德,进入天堂的福乐中。…教会自始便纪念亡者,为他们奉献祈祷,尤其是感恩祭,为使他们得到炼净,进入天主的荣福直观中。…假如约伯的儿子能因父亲的牺牲而得到净化,那么为何我们怀疑为亡者的奉献不会带给他们安慰呢?”(教理1030-1032)

灵薄狱

说明:灵薄狱(Limbo)的原意是“边缘”或“界限”(意指天堂与地狱的边界)。“根据教会初期神学家之意见,灵薄狱为在耶稣之前死去的善人等候救恩之处所;也是未受洗之婴儿,和无机会受洗又无重罪去世的成人居留之处所。”(天主教字典)

圣经来源:圣经中没有关于“灵薄狱”的论述,圣传对此论点也没有明确的指引,因此灵薄狱只是一种仍存有争议的神学理论。十三世纪的神学家认为灵薄狱是未能直观天主的地方,但是婴孩在那里不会受苦,因为他们不明白自己缺少什么。

天主教信理:灵薄狱的概念从来就不是一端教义。天主教要理只说:“还未受洗而夭折的儿童,教会只好把他们托付给天主的仁慈”(教理1261)。公元2007年,国际神学委员会经过多年的研究后,发表了一个经过教宗本笃十六世批准的结论:未领洗的儿童死后不进灵薄狱,而是直接升天堂。(见梵蒂冈电台2007年4月22日讯)
 
回复  支持[4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1-03 06:39:46 发表
人子回来的时候还能在世上找到信德么?
 
回复  支持[4反对[5]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也评两句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还没有注册?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