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评论

我也评两句

评论:在历史记忆与先知前瞻中的刚恒毅

查看原文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平均得分: 0 分,共有 0 人参与评分
   网友评论
   
本站网友 匿名
2019-09-26 05:05:04 发表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获颁世界领导人奖
发布/2019年9月25日 3:30 AM
文/杨浚鑫
来自/联合早报

人们对宗教越来越热衷,这本身虽不是坏事,但我国强烈反对宗教排外行为,因为这妨碍不同信仰的国人交流。

李显龙总理于美国东岸时间23日晚(新加坡昨早)在第54届良知基金会颁奖晚宴上,获颁世界领导人奖,并在致感谢辞时指出这一点。

李总理说,新加坡能成为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社会,不是因为国人的品德特别高尚,而是因为我国无论在宪法、政治还是社会层面,都构建各种制度来维护种族宗教和谐,消除不容忍的行为,抑制沙文主义,并引导人们改良社会行为。

正因如此,过去几十年,国人更为团结,国家意识也更强烈。然而,变化莫测的时局,致使我国受到某些趋势的影响,我国须顺应这些改变。

绝不让不法之徒用宗教引发冲突

李总理指出,从全球来看,人们更认真对待他们的宗教信仰,并以更大的热忱投入宗教活动。这本身不是坏事。

然而,人们再如何笃信自己的信仰,也不可变得盲目,对他人的信仰或神明不敬。我国因此强烈反对宗教排外行为。

身为开放的小国,新加坡容易受外部影响。李总理说,面对国外纷争,我国虽然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但是仍要尽力不受影响。“因此,一旦发现海外传教士将国外问题带到新加坡,或尝试说服国人以不符合我国国情的方式从事宗教活动,我们会禁止这些传教士入境,或驱逐出境。”

与此同时,以种族或宗教的名义展开暴力袭击是客观存在的危险,且无孔不入。我国宗教和社区领袖都了解这个问题,并知道政府信任他们,所以尽力确保国人保持团结。

李总理在总结时强调:“我们绝不能让宗教被不法之徒利用,或被用来作为引发其他冲突的借口。”

由良知基金会颁发的“世界领导人奖”,旨在表彰支持和平与自由,倡导包容、人性尊严与人权的领袖。往届得奖者包括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和印度尼西亚前总统尤多约诺。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宣读授勋赞词时说,新加坡总理访问华盛顿时,总会受到美国总统的接待,这不仅是出于礼貌,也是为了了解新加坡所在的区域。

基辛格是建国总理李光耀生前的好友。他说:“我有幸在大部分的公职生涯中认识李家,而我一直坚信他们为亚洲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贡献。”
 
回复  支持[7反对[2]
本站网友 匿名
2019-09-25 07:46:57 发表
我们面对的挑战

新加坡是幸运的,我国各个宗教团体的领袖都了解我国是一个多元种族和宗教的社会,并以负责任的态度引导信徒。这些领袖也携手合作促进各宗教之间的了解,并通过跨宗教对话等活动,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在新加坡,我们有一个叫做“新加坡宗教联谊会”的组织,几乎所有的宗教信仰都包括在内,并已有70年的历史。我刚刚和这个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这类组织一起庆祝它们的70周年纪念。这些宗教领袖默默努力,共同解决不时出现的敏感课题,避免这些课题加剧而造成更大的误会。

这些政策和做法促进了新加坡的种族和宗教和谐。这几十年来,新加坡人更为团结,大家的国家意识也更为强烈。然而,世界时局变化莫测,我们必须顺应这些改变。我要借此机会讨论正在对新加坡造成巨大影响的四大趋势。

首先,在我国,人们对宗教越来越热衷,虽然无宗教信仰者属于少数,但这个群体也在扩大中。虔诚的人变得更加虔诚,更加狂热,更严格遵守他们的信仰。这是个全球现象,人们更认真对待他们的宗教信仰,并以更大的热忱投入宗教活动。这本身并不是坏事,因为宗教是一种深层的个人信念,除了引导个人良知,也让人们深刻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标。但我们再如何笃信自己的宗教信仰,也不能变得盲目,对他人的宗教信仰或神明不敬。

在新加坡,我们强烈反对把其他宗教排除在外的做法,这些做法妨碍了不同宗教信仰的国人进行交流。今年,新加坡各宗教领袖共同发表了一项正式集体宣言,鼓励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建立友谊、在各自的宗教节日互相祝贺,并在尊重彼此饮食习惯的情况下共餐,因为这些不仅合乎情理,更是值得嘉许的。这是一个不能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常理。

其次,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会,新加坡特别容易受到外部的影响。新加坡的每一个种族或宗教群体,都和国外规模较大、属于同个种族或宗教的群体有着广泛的联系。新加坡所有的宗教都源自其他地区,并遵循国外宗教权威的指导。我们是一个小岛国,但我们不可能闭关自守。这是不可能的。

这些联系也随着全球化的趋势日渐扩大。有了更多的联系,虽然让我们的社会更丰富多彩,也让我们有机会向他人学习,可是这也可能把源自国外的纷争带进我国,导致我们的社会凝聚力受到破坏。我们明白新加坡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但我们还是要尽最大的努力,不让他人的问题影响我们。因此,一旦发现海外的传教士把国外的问题带到新加坡,或尝试说服新加坡人以不符合新加坡国情的方式从事宗教活动,我们会禁止这些传教士入境,或驱逐出境。同时,我们向新加坡人解释,尽管信仰同一个宗教,不同的社会往往以不一样的方式从事宗教活动,而我们也尝试让国人对自己做事的方法、自己的宗教活动和习俗更具信心和更感自豪。

第三,社交媒体不但改变了人们互相沟通的方式,也使挑衅言论迅速散播和传开。一些深具个人魅力的激进传教士已经通过网络吸引数以万计的追随者,而一则具冒犯性或轻率的贴文在被人们疯传后,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就被好几百万人看到,并导致紧张的局势,而在这之前,一切是如此和平和安详。这意味着,在当今的世界里,人们很容易冒犯他人,或者被激怒,这是危险的。

在网上散播有害内容和仇恨言论的行为,好比残害性命,我们绝不能容许散播这些内容的人逍遥法外。审查网上的言论,虽然是一件费力而无止歇的工作,但我们还是必须确保法律与时并进,并制定新的有效对策。因此,新加坡最近通过了《防止网络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案》,赋予政府和法庭权力,对蓄意散播假信息的个人或机构,以及刊登假信息的网站采取行动。许多国家都在穷于应付这个问题,而这是我们的应对之策。我们会继续向其他人学习,也许其他人会从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中,找到他们认为可资借鉴之处。

第四,以种族或宗教的名义展开暴力袭击,是客观存在的危险,而且无孔不入。我们总会发现有人扭曲、滥用宗教教义,为自己的暴力行为开脱。例如,在2001年的九一一事件发生后,新加坡就在国内发现和卡伊达组织有联系的圣战组织。这让我们大为震惊。当时,该组织正策划在新加坡展开一系列攻击行动,攻击对象就包括美国大使馆和访问新加坡的美军,而且计划已到后期。要是他们的阴谋得逞,新加坡就会面对灾难性的后果,除了遭受人命伤亡和大规模的破坏,我们的社会还可能被撕裂。新加坡的非回教徒将会向回教同胞投以怀疑和愤怒的眼光;回教徒则会担心本身的安危,害怕非回教同胞向他们报复。

在成功阻止恐怖袭击和消除该圣战组织的威胁后,我们随即展开工作,加强各宗教之间的互信。我们公开讨论恐怖主义的威胁,并让大家知道这群极端分子的所作所为,不代表新加坡回教徒的立场。在闭门对话会中,我们也与各个宗教信仰的领袖和社区领袖分享有关恐怖主义威胁的敏感情报。我们把他们召集在一个房间里,向他们做简报。这样我们才能坦率地发言,每个人都知道我们正在向每个人传达相同的信息。我们不会向不同的群体传达不同的信息。作为新加坡人,我们必须共同面对这个问题。

这些宗教和社区领袖都了解这个问题,并知道政府信任他们,所以都尽力确保新加坡团结一致。回教领袖谴责恐怖分子的行为,并表明他们本身和非回教徒站在同一阵线。非回教领袖则表示,他们理解回教领袖的立场,以及他们依然对回教同胞有信心。一群备受尊敬的回教学者和回教宗教师也主动成立了宗教改造小组(Religious Rehabilitation Group),协助辅导和改造被激进化的人士,同时照顾他们的家人,并提供援助和指导。

建立人人和睦共处社会

你可以把恐怖分子关起来,但能关多久呢?他们的家人该如何处置?你如何向社区解释这一切?但如果你能说服他,使他改过自新及看到生命的曙光,而得以重新融入社区和找到工作,寻得自己在这世上的位置,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感到觉悟,那我们不只救了一个人,还保持了我们社区的团结。我们不是每次都会取得成功。还有一些人自2001年以来一直被关押,要说服他们将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大多数人经过改造后,都被释放,得以回归正常生活。在被扣留的人当中,八九成都成功改造,只有一小撮人故态复萌,再次被扣留。有了信念、合作和信心,就有可能让负责任和受尊敬的宗教领袖站在你这边,做好工作,帮助把一个多元宗教色彩非常强烈的社会团结在一起。

我们通过这些努力,成功地维持各宗教之间的互信。时至今日,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丝毫没有松懈下来。我们深知,恐怖袭击的威胁持续存在,袭击者可能是伊斯兰国组织或卡伊达组织,又或者是近几年来,受网上极端信息影响而自我激进化的人士。万一新加坡真的遭到恐怖袭击,新加坡人必须保持团结。

新加坡很幸运,我们的建国一代团结一致,让我们得以朝正确的方向发展。他们在促进宗教互信方面努力不懈,为今天各宗教之间的和睦关系奠下了基础。这个宗教和谐共处的精神也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让我国各宗教能够继续互相包容与尊重。这一来,尽管我国的社会凝聚力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人民的关系反而更为紧密,更加团结一致。

我希望未来世代会珍惜我们目前所享有的宗教和谐,并意识到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同时努力强化这样的和谐关系。我们绝不能让宗教被不法之徒利用,或被用来作为引发其他冲突的借口。正如施奈尔主席所说的:“以宗教之名犯罪,是针对宗教最严重的罪行。”

单靠政府的努力无法促成宗教和谐。社会上必须要有人发出负责任的言论,并以身作则,宣导种族宗教之间互相包容和尊重的重要性。庆幸的是,像唤醒良知基金会这样的组织已经在做这些工作。事实上,贵基金会和我国一样,也积极努力了长达50多年,因为基金会是在新加坡独立那一年(1965年)成立的。

我赞扬贵基金会多年来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基金会今年决定授予我世界领导人奖,让我感到十分荣幸。这份殊荣不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所有对新加坡建设和谐社会有贡献的人。我衷心希望这个奖项能继续激励我们遵循始终如一的治国理念,那就是在全球的每一个国家建立一个不分种族、语言和宗教,人人和睦共处的社会。

这是李显龙总理于9月23日在第54届唤醒良知基金会颁奖晚宴上发表的获奖感言。

我们无论是在宪法、政治或社会层面,都构建了各种制度来维护种族宗教和谐,消除不容忍的行为、抑制沙文主义,并引导人们改正社会行为。早在“助推”(nudging)这门行为科学还未流行时,我们就这么做了。

新加坡很幸运,我们的建国一代团结一致,让我们得以朝正确的方向发展。他们在促进宗教互信方面努力不懈,为今天各宗教之间的和睦关系奠下了基础。这个宗教和谐共处的精神也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让我国各宗教能够继续互相包容与尊重。这一来,尽管我国的社会凝聚力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人民的关系反而更为紧密,更加团结一致。
 
回复  支持[5反对[5]
本站网友 匿名
2019-09-25 07:46:04 发表
李显龙:以包容与尊重化解宗教种族冲突
发布/2019年9月25日 3:30 AM
文/李显龙
来自/联合早报

首先,让我祝贺今晚的其他获奖者,赫特格斯先生(Timotheus Hottges)、罗斯先生(Stephen Ross)和沃伊齐茨基(Susan Wojcicki)女士。很开心能与你们共享这份荣誉。我很高兴今晚能与旧雨新知聚首。我要感谢施瓦茨曼先生(Stephen Schwarzman),特别是宣读赞词的基辛格博士,这让我感到非常荣幸。我与他们相识已久,尤其是基辛格博士,他是新加坡的一位伟大的老朋友。我和基辛格博士已认识超过30年,而他也是我国建国总理李光耀的知交。由他宣读赞词,对我来说意义重大,相信对先父也是如此。

我还要感谢唤醒良知基金会以及基金会主席施奈尔(Rabbi Schneier)授予我这一奖项。这项荣誉对我和新加坡而言别具意义,因为基金会所维护的价值观,如容忍、尊重以及和谐,与将新加坡团结在一起的国家价值观是一致的。

新加坡建立多元社会的经历

在过去半个世纪里,新加坡致力于维护不同种族和宗教之间平等这个基本原则。新加坡正是因为这个原则而于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成为独立国家。打从新加坡宣布独立的第一天,李光耀先生为新加坡确立的愿景就是,建立一个“人人都有一席之地,各个语言、文化、宗教,公正平等”的地方。还有,学生们每天早上在学校念的国家信约,宣誓作为新加坡公民,“誓愿不分种族、言语、宗教,团结一致……并为实现国家之幸福、繁荣与进步,共同努力”。在订立信约时,这是我们的梦想和憧憬。但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这一目标,并将继续朝这一理想努力。

这些年来,这个建国理念让新加坡发展成为一个和谐的多元社会。新加坡是一个小岛国,土地面积比纽约市稍微小一些,却有570万华族、马来族、印族、欧亚裔和其他族群的人聚居在这里,我们是一个多元种族和多元宗教的国家。世界各大宗教在这里都有它们的信徒,如基督徒、佛教徒、道教徒、回教徒、兴都教徒、耆那教徒、锡克教徒、巴哈教徒、犹太人,以及信奉琐罗亚斯德教的帕西人(Parsis)。美国研究机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re)也将新加坡列为全球最富有宗教多元性的国家。今天,它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新加坡能成为一个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社会,不是因为新加坡人品德特别高尚。奠定美国宪法和政治体系理论基础的著作《联邦论》第51篇的作者(应该是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就写道:“如果人人是天使,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由天使当政府,就不须要对政府加诸任何外在或内在的约束了。”新加坡政府处理种族和宗教课题的方式,也基于相同的理念。我们无论是在宪法、政治或社会层面,都构建了各种制度来维护种族宗教和谐,消除不容忍的行为、抑制沙文主义,并引导人们改正社会行为。早在“助推”(nudging)这门行为科学还未流行时,我们就这么做了。

根据宪法,新加坡严格奉行世俗主义,但也允许人们持有宗教信仰。我们的宗教社群相信当局绝对会公平对待所有宗教信仰。新加坡的法律是以国家利益,而不是宗教教义为依据。我们在独立后通过的首批宪法法案之一,就是设立少数种族权利总统理事会。该理事会负责审查所有法律条文,确保我们的法律不会歧视任何种族或宗教群体。此外,我们制定的《维持宗教和谐法令》也授权政府依法管制那些在不同宗教组织之间挑拨离间、挑起敌意和仇恨,或利用宗教来达到政治目的的宗教领袖或团体。幸好,在过去的30年里,我们无须动用这项法令,但单是它的存在,就起到了很大的威慑作用。

此外,我们还制定了一些选举规则以推进多元种族政治的建设,避免走上种族政治或宗派政治的歧途。在国会选举方面,各政党都必须派出包括不同种族代表的候选人团队,才能角逐集选区的议席。政党派出一支由四人、五人或六人组成的团队,而团队中的其中一人必须是该选区所指定的少数族群,然后与另一政党团队竞争,并由更好的团队胜出。这样做旨在避免政党只着重于某个种族或宗教群体的利益,进而造成种族间的对立,分化我们的社会。因为如果你这样做,你就是在伤害社区里的少数族群;而如果你大力捍卫少数族群的权利,你就会疏远团队中的多数成员,以及选区内的多数选民,而团队和选区都是多元种族的性质。这能防止我们的社会因为种族间的对立而分化。这项选举规则也确保国会里,至少会有一定数目的少数族群国会议员,为少数族群同胞发声。

最近,我们更进一步修改宪法,以确保少数族群的国人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机会出任民选总统(即国家元首)。所以,这是一个万无一失的措施,你还是可以有自由选举,倘若经过五次选举后,还未有某个种族担任总统,下一个民选总统选举就会保留给那个种族的候选人角逐。如此一来,多元种族在新加坡就不仅仅是一种政治愿望,而是我们政治体制的一个结构性特征。

我们也通过公共政策加强新加坡多元种族的特色。例如:在公共住屋方面,人民在买下组屋的若干年后,可以自由买卖他们的组屋,而我们则确保每个市镇、每个组屋区,乃至每座组屋,都有不同种族的居民。超过80%的新加坡人住在公共住屋,因此,我们可说没有单一族群聚居的现象,而如今的新加坡,每一个市镇、每一个角落都彰显了新加坡多元文化及多元种族的特色。每一位国会议员都要照顾一个多元种族的选区,我们不会把选区划分为只住着某个特定的族群。如果政府没有这样做,没有介入住屋市场,那我们的人口分布就会和许多国家一样,自然而然地按照种族划分,这将为社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在我们的学校里,学生们不分种族和宗教,一起上课、一起学习。这也是推行多元选区的成果,因为他们所住的住宅区就有着各族居民,所以他们无须乘搭校车,就可以到多元种族的学校求学。他们接受世俗的全国课程,就连就读于宗教团体附属学校的学生也是如此。我们也不允许任何人或组织借娱乐或言论自由之名,在媒体发表任何诋毁或贬低其他种族或信仰的内容,包括亵渎宗教的广告、歌曲和其他冒犯他人的内容。

在这个宪法、法律及政策框架里,新加坡人学会如何和平共处以及互相包容。回教堂、庙宇和教堂往往坐落同个小区内,彼此距离并不远,可能只有几步之遥,有时还可以一起举办活动。我以前上天主教学校,校内有一座教堂,而隔一条马路,就有一所犹太教堂。它是新加坡两所犹太教堂之一,为一个只有几百人的很小的犹太社区提供服务,但这就是新加坡创造的多元宗教、宗教自由和信仰和谐的一部分。宗教团体在进行各自的宗教活动时,也会照顾到其他宗教信徒的感受,并做出适当的调整。例如,回教堂在召唤信徒祷告时,会调低扩音器的声量,并通过全国电台广播召唤祷告的宣礼词。新加坡的基督教徒向信奉其他宗教的人们传教时,也会有所克制。因为对基督教徒来说,福音代表着好消息,但如果基督教徒在向其他信仰的人传教时,做得不够谨慎,可能会产生误会,冒犯对方。所以,我们做出了调整,学习如何和谐共处。我们对不同的宗教信仰的包容,不只体现在我们的政策和法律上,也体现在国民的日常生活中。
 
回复  支持[3反对[4]
本站网友 匿名
2019-09-22 07:27:23 发表
异端教宗领导的假天主教?
 
回复  支持[5反对[5]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也评两句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还没有注册?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