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牧职宪章(GS)

第一部分 第四章 教会在现代世界内的任务


    教会和世界的关系 

 40对人格尊严、人类社会生活及人类活动的深湛意义,所阐述的种种,都构成教会和世界所有关系及交谈的基础(一)。故此,在本章内,除大公会议对教会的奥迹所公布的一切外,此处再对教会如何寓居于世界内,如何与世界共同生活与活动,加以讨论。 

 出源于永生圣父之爱(二),为救主基督创建于时间内,并在圣神内团结为一的(三)教会,其宗旨是人类来世的得救,故这宗旨唯有来世始能圆满达成。但现在却存在于此世,并由此世的成员-人-所构成。而人的使命是在人类历史内,培植并建立一个天主子女的家庭。这家庭直到基督再度降来时,应不断发展。因天上神恩而结合并致富的教会,是基督“在今世按社团方式而组织的”(四);她拥有“现世有形可见的社会,所赖以团结为一的适宜方法”(五)。于是,教会便成为一个“有形可见,而又是精神的团体”(六)。同整个人类共同前进,并和世界共同体验着尘世的命运,教会犹如人类社会的酵母与灵魂(七),志在基督内革新人类社会,并将这社会变作天主的家庭。 

 这种天上神国和地上王国的互相渗透,只能为信德所觉察,以人类历史来说,则是一个奥迹。因为人类历史直到天主义子的光明充份彰显时,常为罪恶所滋扰。教会追求着拯救人类的固有宗旨,不独通传天主的生命与人类,而且以某种形式倾注某反射的神光于普世,教会尤其医治并提高人格尊严、巩固人类社会结构、并将人们日常活动,沉浸于高深意义中,并使人们的日常工作充满深远的意义。所以,教会深信通过其成员及其整个团体的活动,可能非常有助于人类大家庭及其历史的改造,使之更为适合人性。 

 此外,教会亦重视某他信仰基督的教会或教会团体,为满全上述任务,所合力创造的成绩。同时,教会亦认定世界可能以各种方式,通过私人或社会的各极优点及活动,帮助人们接受福音。为了在同时隶属教会和世界的事件上,妥善促进二者问的共同关系与互相扶助,兹将下列若干基本原则,特予陈述: 
教会如何帮助每一个人 

 41现代人朝向充份发展其人格,朝向发现并肯定其权利的方向迈进。教会的使命既在宣扬天主的奥义,而天主正是人的最后宗旨,故教会在宣扬天主奥迹时自然便揭示人生的真意义,揭示人性的至深真理。教会深知唯有她事奉的天主,才能满足人心的最深愿望,尘世的养料决不能使之满足。教会熟知在天主圣神不断启迪下,人心对宗教问题,不可能毫不关心。这点,不独有历代经验作证,而且亦为现代许多事例所证实。人对自己的生活、活动及死亡的意义,常希望得到至少大略的认识。教会存在于此世的事实,便令人记起这问题。唯有依自已肖像造生人并救人于罪恶的天主,纔能对上述问题提供圆满的答覆。而这点又是倚仗祂降生成人的圣子基督的启示。凡追随号称为完人的基督者,他们亦将更称得起是一个人。 

 教会藉这信德,可以将人性尊严,由不断变动的臆说中救拔出来。比如有些忆说时而太过贬抑人体,时而太过颂扬人体。任何人为的法律不能比委托教会宜讲的福音。更能稳妥保证人性尊严和人类自由的。福音宣传天主子女的自由,而摈绝奴役的最后根由--罪恶(八);对良心的尊严及其自由裁决,予以至大的尊敬,并不断昭告人类说:人所有的智能,应全部用来事奉天主及为人服务;最后,又向人类推荐泛爱人的爱德(九),这完全迎合信友行事的基本法令。天主虽是救主及造物主,虽是人类历史和救世历史的主宰,但祂在处理一切时,不单不取消受造物、尤其人类的独立自主,反而恢复并巩固之。 

 教会根据委托于她的福音,宣布人的权利,并承认和重视现代各地为推动人权所做的运动。不过,这类运动应沉浸于福音精神内,并应保卫这运动,不致受到伪装独立的损害。因为我们常受到一种诱惑,以为我们的权利,只有和天主的法律的标准脱离关系,始能得保完整。但这样行事不唯不能保全人格尊严,反而使之消失。 

    教会如何帮助社会 

 42人类大家庭的统一因奠基于基督的天主子女们的家庭的合一(一○),而更形坚强与圆满。 

  基督委托教会的固有使命并非政治、经济或社会性的;基督给教会预定的宗旨是宗教性的(一一)。但由这宗教性使命中出发的教会的任务、光芒及神力,对依照天主的律令建立并加强人类社会的大业,颇多贡献。同样,如果地区及时代的环境有需要,教会自身亦可以,甚至应当创办慈善事业,以服务人群,尤其以服务贫困者为目标。 

 此外,教会承认在现代活动中所有美好的一切,尤其走向统一的发展,朝向健全的政治和经济社会化的迈进。因为促进统一与教会内在使命,颇相连接;因为“教会基督内,好像一件圣事,就是说教会是与天主亲密结合,以及全人类彼此团结的记号和工具”(一二)。 于是,教会便昭告世界说,社会真正外在的团结,是出自人心及思想的统一,亦即出自信爱二德;因为教会的统一,便是因着信爱二德,而坚强地建筑在圣神内的。教会所能灌输于现代人类社会的力量,便是践诸实行的信爱二德,而不是利用纯粹人为的手段去执行某种外在的统制。 

 又因教会的性质及使命,不为任何个别文化形式,或经济社会体系所束缚,为了这种大公无私性,教会始能在人类各社团及各国间,成为一个联系他们的锁链;但是人们必须信任它,并确实承认它执行这项使命的自由。所以,教会劝告其子女及所有的人,以天主儿女的家庭精神,克服各国及各种族间的纠纷,并替人类合法社团,提供内在的稳固。 

 对人类替自己,业经并正在不断建立的各式组织内,所有真理、美善及正义因素,大公会议同样予以重视。教会宣布只要是在教会权下,并符合教会使命的事件,教会都乐意帮助并促成这些组缴。教会热烈希望者是替人人的福利而服务,同时能在承认个人、家庭基本权利,以及承认公共福利之急需的各式体系中,自由发展自身。 

    救会如何透过其子女对人类活动有所补助 

 43大公会议劝告信友,本着福音精神,忠实满全此世的任务。因为信友不独是天国子民,亦是此世的国民。固然,在此世,我们并没有永久的国土(一三),而应寻求来生的国土,但如果信友认为可以因此而忽略此世任务,不明白信德更要他们各依其使命满全此世任务(一四)。则是远离真理。同样错误的是另一些人,他们妄想自己可以沉浸于此世业务,好像此世的业务绝对不能与宗教生活调协,两宗教生活,在他们看去,只在于做做礼拜并满全若干道德任务而已。许多人的信仰和日常生活分割,要算我们这时代严重错误之一。这恶劣现象已曾为旧约内的先知们所严厉谴责(一五),而在新约内,耶稣基督更不惜以重罚吓阻之(一六)。所以信友不得将职业和社会活动同宗教生活对立起来。信友忽略此世任务,便是忽略其爱人甚至爱主的任务,并将自己的永生导于危殆中。信友追随曾作劳工的基督的芳表,应该为自身可以从事此世活动而庆幸,把人类所有的努力,无论其属于家庭、职业或科学技术的一切,同宗教价值,综合为一个有生命的系统,并在宗教的最高原则下,将一切指向天主的光荣。 

 从事世俗任务与活动,是普通信友本有的,即使不是专有的责任。当信友--私人或团体--以此世的成员资格做事时,不唯要依循各行业的规则,而且要取得各该行业的真正技能。信友要乐意与追求同一宗旨的人士合作。他们应意识到信德的需求,并在信德的扶助下,在必要时,毫不犹豫地提出新的计划,而且付诸实施。信友们按照自已的正确良心。使天主的法律深刻在此世的生活中。普通信友应由司铎及主教求取光明和神力,但不应认为司铎常如此多才多智,至能对各种难题,尤其比较重大的难题,马上做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且亦不应认为他们负有这种使命。反之,信友应在基督信徒智慧的光照下,敬谨依从教会的训导(一七),负起自己应负的责任。 

 按照基督信徒对事物的看法,信友在某些场合中,多次做出某种决议。但另一些其有同样诚意的信友,对同一事件,可能抱有不同见解,这也是常见而并非不合法的事。虽然双方的主张,很容易超出双方意向被人误认为是根据福音的,此时,信友必须记得,对以上的事例,不得把自己的意见视为教会权威,来排斥其他意见。信友却应经常通过坦诚的交谈,在此情形下,任何人应彼此亲爱,尤其应为公共福利着想。 普通信友在整个教会生活中既负有积极任务,故他们不独应以基督信徒精神熏陶世界,而且其特殊使命,便是在一切事上,尤其在社会生活,替基督作证。 

 负责治理天主教会的主教们,应偕同其司铎,如此宣讲基督福音,致使信友所有此世的活动,皆沐浴在福音神光中。所有牧人不得忘怀他们每天的操心和行为(一八),代表教会的面目,而人们常依这面目。来对福音的德能及真理,从事判断。他们应偕同修会人员及其信友,以实行及善言指出:教会在此世的存在及其所含有的恩宠,已经构成现世迫切需要的美德取之不竭的泉源。主教们应不断研究,俾能有资格,在和此世所有各种思想的人们从事交谈时,克尽厥职。他们尤应将本大公会议的劝谕,切记于心:“现代的人类日渐趋向民事、经济与社会的统一。司铎们也更应该在主教及教宗的领导下,群策群力,避免任何力量的分散,以期引导全人类达成天主家庭的统一”(一九)。 

 虽然教会依靠圣神的德能,常是基督的忠实净配,并在此世中,常是人类得救的记号,但教会决非不知,在许多世纪里,所有成员(二○)即神职人员和普通信友中,曾有不忠实于天主之神者。连在现代,教会亦熟知,在负责宣讲福音者的人性弱点及其所宣讲的福音之间,存在着多远的距离。不拘历史对这些弱点作何评论,我们应当意识到这些弱点的存在,并全力克服,以免有碍于福音的传播。同时,教会亦明白,在她和世界的交际上。由历代经验中,尚须不断成熟之处,还很不少。为圣神所领导的教会:不断“劝勉其子女们洁炼革新,好让基督的记号更清哳地反映在教会的面部上”(二一)。 

    现代世界如何帮助教会 

 44犹如世界应当承认,教会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现实和历史酵母,教会亦知道,人类历史及其发展对教会所提供的种种。 

 历代的经验、科学的进步、潜在于各式文化内的宝藏,都是人性所赖以更充份地表达自身,并替人们开拓迈向真理的新途径。这一切亦有裨益于教会。自教会历史肇建之初,教会使尝试以各民族的观念及语言,宜传福音,并设法以各民族的哲学智慧,诠解福音。目的是在可能范围内,就合众人的理解力,并适应哲人们的需求。这种就合人们文化而宣讲启示真理的作法。应当继续奉为传扬福音的定律。这样一来,便是鼓励各国的才能,以本地方式表达基督福音,同时。又促进教会同各民族所有不同文化之间的生命交流(二二)。为增进上述交流,在演变迅速、思想纷歧的现代。教会尤其需要生活于世界内,熟谙各行业、各科门、并精通某内在意义的人们的帮助,无论他们有无信仰。整个天主子民,尤其所有牧人及神学家,应当依靠圣神的助佑,去倾听、分析并诠解我们这时代的各种论调,而借助天主圣言的光明,加以评价,以期人们能更彻底地领略,更深入地了解,更适宜地陈述启示真理。 

 教会是一个有形可见的社团,因而她虽是自身统一于基督内的信号,却可以并正在受惠于人类社会的进步。这并非说她由基督所接受的体制,原来缺乏某些因素,而是说社会的进步使她对这体制获致更深刻的认识,更透辟的解释,并更适宜地使这体制迎合我们这时代的情形。教会欣然体会到自己这团体及其每位子女,由各阶层的人们接受援助。因为凡在家庭、文化、经济、社会,乃至国家及国际方面,促进人类团体生活者,依照天主的计划,亦对教会的团体生活,提供不少贡献,因为教会与外在事物也有关系。教会甚至承认,连人们已往和现在对她所有的敌视与迫害,亦能对她多所裨益(二三)。 

    基督是原始兴终点 

 45教会一面帮助世界,一面由世界接受帮助。教会的唯一宗旨是让天主之国临格于大地,并使整个人类得救。凡天主子民,在这世界的旅途上,所能提供于人类大家庭的好处,皆出源于一点,就是教会是“拯救普世的圣事”(二四),揭示着并执行着天主爱人的奥迹。 

 万有藉以受造的天主圣言,曾经降世成人,成为一个完人,为救赎人类,并为将万物总汇于自身内。基督是人类历史的终向、历史及文明所有的愿望,皆集中在祂身上,祂是人类的中心、人心的喜乐及其愿望的满全(二五)。圣父由死者中使祂复活并显扬祂,祂坐于圣父之右,并由圣父指定为审判生死者的法官。我们因基督之神而重生并集合在一起,朝向人类历史的圆满而迈进。这与基督圣爱的计划,完全吻合:“使天上和地上的一切总归于某督”(弗:一,10)。 

 主基督说:“看!我快要来;我的报酬亦同我一道来;我要按每人的行为,还报每人。我是“阿尔法”和“敖默加”,最初的和最末的,原始与终点”(默:二二,12-13)。 

    附注 

    (一) 参阅保禄六世“祂的教会”通喻:宗座公报卷五六(一九六四年),六三七至六五九页。 

    (二)参阅铎:三,4:”philanthropia”。 

    (三)参阅弗:一,3;五,6-13-14,23。 

    (四)参阅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教会宪章,一章八节:宗座公报卷五七(一九六五年),一二页。 

    (五)参阅同上,一章九节:宗座公报卷五七(一九六五年),一四页:八节:宗座公报同处,一一页。 

    (六)参阅同上,一章八节:宗座公报卷五七(一九六五年),一一页。 

    (七)参阅同上,四章三八节:宗座公报同卷同年,四三页并附注一二○号。 

    (八)参阅罗:八,14-17。 

    (九)参阅玛:二二,19。 

    (一○)参阅教会宪章,二章九节:宗座公报卷五七(一九六五年),一二至一四页。 

    (一一)参阅比约十二世,一九五六年三月九日,致史学及美术专家讲词:宗座公报卷四八(一九五六年),二一二页:“教会创立者耶稣基,并未曾给予教会任何文化使命,亦未曾替教会指定文化目标。基督替教会指定的宗旨是严格宗教性的……教会应领人归向天主,并使人毫无保留地献身于主……教会水不能忘怀严格宗教性的、超性的宗旨。教会所有活动,直至其法典的最后一条法律的意义,无非是直接或间接指向这宗旨的”。 

    (一二)参阅教会宪章,一章一节:宗座公报卷五七(一九六五年),五页。 

    (一三)参阅希:一三,14。 

    (一四)参阅得后:三,6-13;弗:四,28。 

    (一五)参阅依:五八,1-12。 

    (一六)参阅玛:二三,3-23;谷:七,10-13。 

    (一七)参阅若望廿三世“慈母与导师”通谕四章:宗座公报卷五三(一九六一年),四五六至四五七页;同一通谕第一章:宗座公报同卷,四○七,四一○至四一一页。 

    (一八)参阅教会宪章三章二八节:宗座公报卷五七(一九六五年),三五页。 

    (一九)参阅同上,宗座公报同卷,三五至三六页。 

    (二○)参阅圣盎博罗削“论童贞”八章四八节:PL 16,278。 

    (二一)参阅教会宪章二章一五节:宗座公报卷五七(一九六五年),二○页。 

    (二二)参阅同上,二章一三节:同处一七页。 

    (二三)参阅儒斯定:Dialogus Cum Tryphone,C,110PG 6,729(ed, Otto),1897,pp.391-393;“这样的苦,我们受得越多,因耶稣之名而成为忠实热诚者亦越多”;又戴都良Apologeticus,五○章十三节:Corpus Christi:Ser , Lat ,I ,P ,171。“我们越被宰割,我们人数越多;信友的血便是种籽”;又教会宪章二章九节:宗座公报卷五七(一九六五年,一四页。) 

    (二四)参阅教会宪章七章四八节:宗座公报卷五七(一九六五年),五三页。 

    (二五)参阅保禄六世一九六五年二月三日讲词。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