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中古前期

回教的兴起


下面来说说从回教创立以后,向外拓展他们的势力,对我们的教会产生影响的相关事件。至于回教世界与教会没有多大关联的历史,因为回教的历史和天主教没有多大关系,不再详细介绍,仅仅列举出重点。
回教于第七世纪时,进入了世界历史的舞台,是教会史上空前的大事,教会的命运也从此改观。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逝的时候,回教势力尚未遍及整个阿拉伯,他死后,回教徒冲越北非的沙漠,向文化地区进展。635年,大马士革被占,立刻成为“大食帝国”的首都,两年后,下美索不达米亚易手,638年,回教徒占领耶路撒冷,不久上美索不达米亚也为他们所占领,到了648年,整个波斯直到奥克素以及从亚美利亚到高加索,都成阿拉伯人的天下,然后开始向西征伐。642年,亚历山大里亚及整个埃及失陷,650年,塞普鲁斯岛沦陷,西征暂时停止。到698年,迦太基也落入阿拉伯人的手中,从此阿拉伯人在北非海岸已是独行无阻。711年到了西班牙,718年君士坦丁堡险些失陷,732年“铁锤查理”在波阿弟艾得到胜利,使得阿拉伯人在欧洲的征伐宣告结束。不到一个世纪信奉回教的阿拉伯人占领的地区超越了昔日罗马帝国的版图,阿拉伯人于是作了地中海的主人。第九世纪取得西西里岛,在欧洲的海岸上建立了他们的基地,从880年到916年,也就是我国的唐朝末年到五代初期,仅在罗马以南大概是三天步行的路程,阿拉伯人在加里格利亚诺建立了强大的根据地。
阿拉伯人长征的时期,各地教会的失陷似乎不太严重,阿拉伯人的目的是使全世界遵奉“阿拉”,但并不叫个别人士信奉回教,他们憎恨偶像崇拜,强迫异教徒皈依回教,但并不以犹太人与基督徒为崇拜偶像者。在被回教徒征占的地区,基督徒被认为是属于第二阶级,必须缴纳特别的捐税,不得在政府担任公职,不过在信仰和祭典上,基督徒算是自由的。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埃及等的基督徒极为的少,大部份都是信奉“一性论”的异端,他们感谢阿拉伯人把他们从拜占庭的重轭下救了出来。常期受到阿拉伯人统治的基督徒地区是北非和西班牙,西班牙却能屹立不摇,而北非的基督徒完全的绝了迹。不过,阿拉伯人并没有将北非的教会摧毁,而是说,那儿缺乏热心教友而自动的放弃了信仰。从数量上说,阿位伯人的征伐并没有给了天主教重大的打击,而教会所受到的间接影响却是相当的严重,使回教徒占领区内的传教事业全面停顿了。我们的教会,始终未曾有过地理的国限,但从这时候开始,包括整个地中海沿岸,与阻隔近东的南方界限突然间形成了,使得教会的地理重心向北移到高卢,西方与拜占庭之间的隔膜因阿拉伯人而加强,也使得拜占庭变得狭小而贫穷了,西方因为在地中海无立足之地而置拜占庭于不顾。
从数量上来看,阿拉伯的征伐,并没有给了天主教太重大的打击,但是教会所受到的间接影响,似乎是更大,回教势力统治的地区内,教会的传教事业就全都停顿下来。从地域上来看,在穆罕默德去逝以后的百年之间,回教占有了北非、东地中海地区、和西班牙。如果我们脑海中还有罗马帝国以及早期中古是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话,那么回教势力所占领的地区,在地图上看来,就含有很重要的意义了。因为西方的经济,从此以后就受到了限制而变了质,西方的拉丁文化和东方希腊的学术和艺术,逐渐受到了回教的渗透和影响。回教的历史,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在欧洲历史之外,可是回教文化的许多特质,像崇尚武力,宗教的狂热,求知和享乐,都会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古欧洲各方面的历史,当然也包括了东西罗马的教会历史。东西罗马,以及回教世界,三大势力彼此之间的关系,历史学家们一般的看法大概是这样的:拉丁和希腊基督宗教是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者,而回教在起源上和罗马传统并没有丝毫的联击,可是回教占领了过去罗马帝国的好几个省份,因此也就接受了大多数希腊罗马的政治、财政、学术和建筑方面的遗产,阿拉伯人虽然只有部落的组织和口述文学作为背景,但他们却能吸收罗马波斯和犹太的传统。他们不仅吸收或借用,而且将借来的一切,借着宗教的精神和阿拉伯语文的特性,变化成一种新的东西,因此,回教实际上可以说是继承亚历山大大帝的希腊波斯帝国,在某种意义下,也可说是继承希腊罗马帝国,因此,回教在思想、艺术和建筑上与罗马西方世界、东方拜占庭势力,有着共同的基础。回教对欧洲,另一个重要意义是:它是文化的传递者。在回教势力的扩展过程中,阿拉伯语文和宗教跟着大军散布到被征服地区,从西边的西班牙半岛,到东边儿的波斯,在这个交通工具,限于陆上的骆驼马匹和水上船只的时代,回教徒却控制了连接中国、印度和波斯的中亚细亚、和波斯到叙利亚的陆路,同时又称霸于从叙利亚到西班牙的水路。在15世纪以前,绕道好望角的新航线还没有发现,而回教呢,实在可以说是欧亚非三洲的连接文化。从第八世纪到15世纪的七百多年中,这块雄跨三大陆的地区,具有商业和文化的统一,维持这统一局面的,是回教的商人和学者,他们可以说是一班伟大的掮客,中国与印度都和被阿拉伯所征服的波斯发生接触,由此,也和被阿拉伯所征服的拜占庭若干行省发生了接触。
阿拉伯的学术没有迅速地在义大利和其他基督地发扬,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阿拉伯语文有着独特的结构,外人学习不容易。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回教帝国、基督教的西方和拜占廷东方三者之间,由于彼此间的距离和语言、宗教、生活习俗的不同,以及各自经济自给自足,造成隔阂,甚至仇视的态度,而三者各自都有得天独厚和替天行道的使命感,因此,他们都各自向外发展而不愿彼此容忍或合作。拉丁西方伸向塞尔特和北方的斯坎地那维亚,拜占庭东方向巴尔干、多瑙河和南俄斯发展,回教则伸向撒哈拉、中亚和印度的西北部,十字军东征以前,西方既不重视回教,反过来,也不受回教的重视,拜占庭在丧失广大土地之后,对回教抱着一种畏惧的心理,除了畏惧外,也没有更有效的政策。
教会从一开始,就不曾经历过地理界限的障碍,但是,回教势力兴起以后,包括整个地中海岸与阻隔近东的南方界限,已然形成了,而这一条界限还一直伸展到罗马附近,使教会的地理重心向北推移到了高卢。凡是阿拉伯人所占领的地区,基督信仰均逐渐消灭,并非由于被杀,乃是因为阶级低,被迫缴纳特种赋税,也不得但任政府官职。公元第八世纪,非洲的教友若不改信回教便被放逐,于是主教区大部份都消灭了,教友们的生活也被窒息,回教势力的扩展对教会所造成的恶劣后果,就是为教会设立了一道界限,阻止了教会的发展,被回教徒占领的地区,不但回教徒的归化非常难,天主教的传教士不能穿过这界限向非洲、亚洲去发展,直到新航发现后,圣教会才绕道到非洲、亚洲传教。再就是,西方与拜占庭的隔膜,因为阿拉伯人而更为加深。失去了很多优良土地的拜占庭,已经变得狭小而贫穷,必须以阻止阿拉伯人进占小亚细亚作为重要的任务,因而对西方失去兴趣,使得拜占庭在西方形成了鞭长莫及的无力感。西方也因为在地中海航道上已无立足之地,而置拜占庭于不顾,两者之间也就出现了,有如无人地带的巴尔干半岛,造成日后的斯拉夫人入侵巴尔干,建立了斯拉夫人的帝国,他们时而亲西方,时而亲东方,使得东西之间的隔阂更加的扩大。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