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基督宗教外语汉语神学词典

I-3 (interpenetration-Izquierdo)


 
interpenetration 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贯穿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inter 在…之间」及「penetrare 进入、穿入」,指某一个因素进入一个存有物的行动与状态。从实在界的体系而言,存有物在物质、生命、精神、神性的层面上,其互相沟通的质量,从较延展分散到内在集合的状态。基督徒神学发挥天主圣三(三一上帝)↗Trinity内在的相互寓居↗circumincession的奥迹。
interpersonal 人际的,位际的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inter 在…之间」及「persona 假面具、舞台、角色、人格、身份、个性、特色」↗person,指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特色及状态。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位际关系,人际关系 ↗relationship, interpersonal
interpolatio (拉) 删改,窜改 ↗interpolation
interpolation 经间插入句,删改,窜改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inter 在…之间」及「polire 洗刷、擦干净」,指在原文本无,后来的编者加入一些新的说明、修正。是文字批判↗criticism, textual的研究对象之一。
interpretation 解释,说明,阐明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interpres 说明者」而来,而「pres, pret」源自希腊文的「phrazein 宣布、肯定」,意为插入句或原文的删改,后意指加入某些文字、话语以便详细阐述。有关研究解释的学问,即为解释学↗hermeneutics。与解释↗explanation、发挥↗explication相似。
~, allegorical 寓意解释,隐喻解经法 ↗allegory
~, existential 存在解释 指在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背景下,尤其是布特曼↗Bultmann所发挥的圣经解释方式,即以现在所存在的人类各方面的需要及感受为主要标准来解经,不太强调圣经中的历史及文化因素。
~, literal 字面解释,字面解经法 指主张必须严格按字面的涵义来理解经文,而不接受字面之外的引申意义,反对任何寓意解释↗interpretation, allegorical或神秘解释↗interpretation, mystical。源自古代犹太的解释圣经传统,基督徒也大致采纳,直至近代科学主义↗scientism、理性主义↗rationalism、历史主义↗historicism、进化主义↗evolutionism的挑战下,才发挥今日的圣经解释学↗hermeneutics, biblical。
~, mystical 神秘解释,神秘解经法 指依据神秘体验与神秘生活的角度解释圣经的意义。↗mysticism
~, rationalist 合理化解释,合理化解经法 在近代理性主义↗rationalism的背景下,以理性的要求为解释圣经的基本标准,而对理性无法解释之圣经所记载的事件或信念,采取怀疑或否认的态度。
~, typological 预像解释,预表解释,预像解经法,预表解经法 指解释经文的方法之一。在基督宗教的解释圣经中,与神秘解释↗interpretation, mystical 相似。↗typology
interrelation 相互关系 ↗relation
interrelationship 相互关系性 ↗relation
interreligious dialogue 宗教交谈,宗教间交谈,跨宗教交谈,宗教对话,宗教间对话,跨宗教对话 ↗dialogue, interreligious
interrogatio (拉) (1)审讯,审问,讯问,质问 (2)寻求,请求,祈求 ↗interrogation
interrogation 审讯,审问,讯问,质问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inter 在…之间」及「rogare,询问、寻求」,指探问真相的行动。
interruption 中断,中止,打岔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inter 在…之间」及「rumpere 破碎、折断」,指打断的行动及状态。此种状态可以发生在有机体成长过程中、夫妇关系中、人与人的位际关系,及天人来往的关系中。
intersubjective 主体间的,主观间的 ↗intersubjectivity
intersubjectivity 互为主体性,互为主体理论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inter 在…之间、相互」及「subiectum 主体」,指人和人之间观点一致可通的状态。在宗教灵修层面上,指与别人同在的合一状态。与相互依存↗interdependence相似。
Inter-Testament 两约之间,新旧约之间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inter 在…之间」及「Testament 圣约」,指从旧约过渡到新约的公元前后二世纪。
~ literature 两约之间的文学 指此期间不属于圣经正典的文学作品。
intertextuality (1)经文互关性,经文之间的关系性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inter 在…之间」及「textus 经文」,指今日符号论↗semiotics所强调在文学作品中字句间的意义关系。(2)互文性 指两个或更多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
intervention (1)干预 (2)调停,斡旋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inter 在…之间」及「venire 来」,指在某一过程中以多种方式介入的行动。
~, divine 天主的干预,上帝的干预,神的干预 天主/上帝为救恩的目的,进入宇宙万物及自由人类的运作及事务中,而带来超越受造物本身能力的结果。如死人复活、增饼、童贞生子等奇迹↗miracle。
intimacy 亲密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intimus 亲近的」,指密切来往的状态。人类宗教传统使用不同的图像,如水乳交融、婚姻、和谐、相互寓居等,模拟性地↗analogy表达人与神的来往。
intimate 亲密的 ↗intimacy
intinctio (拉) 蘸酒,沾酒 ↗intinction
intinction 蘸酒,沾酒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in 在内」及「tingere 沾、润湿」,指将物体沾湿的行动。狭义而言,指在天主教感恩礼中,将圣体放在圣血内稍稍一浸,使人同领圣体圣血的作法。
intolerance 不容忍,不宽容,不包容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in 非」及「tolerare 承担、忍受」,指不能承受某些情况的心态。与容忍↗tolerance相对。
, religious 宗教不容忍 指除了自己的宗教信仰以外,无法接受其它宗教信仰的心态。与宗教容忍↗tolerance, religious相对。
intolerantia (拉) 不容忍,不宽容,不包容 ↗intolerance
intrinsic 内在的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in 在内」及「secus, sequi 随从、跟随」,指主体内的状态。
~ change 内在的转变 ↗change, intrinsic
necessity 内在必然性 ↗necessity, intrinsic
intrincisism 内在主义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in 在内」、「secus, sequi 随从、跟随」及「-ism 主义」,指在灵修及宗教生活中,强调内在的体验、思想、精神,胜于外在的法律,而较忽略法律及制度的外在因素。与外在主义↗extrinsicism相对。
introduction (1)介绍,引见 (2)引言,导言,序言,导论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intro 向内」及「ducere 领」,指引领人了解人、事、物、文件等的行动。
, biblical圣经导论,圣经引言 有关新旧约之宗教生活、历史背景的简单描述,为圣经学铺路。
introspection 内观,内视,内省,自省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intro 向内」及「spectare, specere 瞻望、观察」,指往内心反省观看的行动与状态。
introversion 内向,内向性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intro 向内」及「vertere 转动」,指喜好往内自省的习性。人类宗教灵修欲达到中庸之道,希望在内向中有外向的因素,外向中有内向的因素,彼此互相平衡。与外向↗extroversion相对。
intuition 直觉,直观,直觉力,直观力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in 在内」「tueri 目睹」,指洞察事物的内在真相的能力与状态。人类思想生活常有二主要面目:分析归纳的一面,直接洞见整体的一面。
intuitionism (1)直觉说,直观论 认为透过直觉及直观,人能了知万物本质实相的主张,较忽略理性分析面↗analysis。(2)直觉主义,直观主义 过分重视直觉直观的态度。在逻辑及数学方面,主张数学所讨论的本原对象是依据理智的构造。伦理方面,主张人可以透过直觉直接辨别善恶。哲学方面,认为经验和理性不能给人真实的知识,只有依靠直觉才能认识事物的真相。
intuitive 直觉的,直观的
~ knowledge 直觉的知识,直观的知识 ↗knowledge, intuitive
~ thinking 直观的思维,直觉的思维 ↗thinking, intuitive
~ vision 直观的神视,直觉的神视 ↗vision, intuitive
intuitu fidei (拉) 由信仰观之,鉴于信仰 信义宗神学家,将改革宗加尔文↗Calvin的绝对预定论↗predestinarianism修正,认为天主/上帝以其全知,认识人的自由答复,因此主张有条件的决定↗decretum conditionatum。
intuitu incredulitatis finalis 由终结的不信观之,鉴于终结的不信 信义宗神学家,将改革宗加尔文↗Calvin的绝对预定论↗predestinarianism修正,认为天主/上帝以其全知,认识人在最后的死亡时刻,仍拒绝天主/上帝的恩惠,才决定人之失败。
invalid 无效的
~ argument 证据薄弱的论证,无效论证 ↗argument, invalid
invalidity 无效,无效性,无力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in 非」及「valere 有力量、有效」,指某一行为在法律上不产生本来应有的效果。《天主教法典》↗CIC中,特别将此词汇应用在施行圣事方面,指出某些行为因不满全主要条件,故无效,但有些行为在法律上有效但不合法↗illegal。
inversion (1)相反,倒置,倒转,颠倒 (2)倒置词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in 再、返」及「vertere 转动、旋转、转变」,指回转的行动或相反的二面因素。在言语学及文学上,指为强调某些词语,而故意改变其在一般文法上的位置。
investigation 调查,审查,追踪,寻迹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in 在内」及「vestigium 脚底、足迹」,指追寻某一事物之实况的行动。
investiture (1)授权,授职,叙任 (2)授职礼,授权礼,授衣礼,穿会衣礼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in 加上」及「vestire 穿、着衣」,指将衣服加在某人身上,引申为将权利及职位加于某人。
~ with ring and crosier 以权戒与令牌授职 主教或修道院院长的授职方式,权戒与令牌象征精神的、教会的权力。
~, lay 俗人授职 指非圣职人员给圣职人员之授权。
Investiture Controversy 授权争辩 ↗Controversy, Investiture
invidia (拉) 嫉妒 ↗envy、↗sins, seven capital
~ clericalis 圣职人员之间的嫉妒 由于制度化的教会有上下权威及地位之不同,引起圣职人员之间的争执。
invisibility 不可见性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in 非」、「videre 见、看」及「ibilis 能、可」,对人的视觉而言,指一存有物具有无形无象、不可看见的特质。主流宗教均主张绝对者↗Absolute, the具此特质。与可见性↗visibility相对。
invisible 不可见的 ↗invisibility
invocatio (拉) (1)敬礼,呼求,祈求 (2)祈求祷文 ↗invocation
invocation 呼求,祈求,祈祷文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in 在内」及「vox 声音」,广义而言,指以声音向神明表达宗教感受。狭义而言,指一种隆重的祷文或宣言的开头格式。
involvement 投身,投入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in 向内」及「volvere 卷、卷入」,指某一存有物卷入另一存有物而成为其中的一部份。在基督信仰降生为人↗incarnation的奥迹中,指基督徒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文化、宗教的活动。
inward 内面的,内在的,内部的,内心的
inwardness 内面性,内在状态 指人心灵较深入的感受、思想、自我意识的独特亲密及奥秘性的一面。
inter alia (拉) 其中 在许多因素中所指出的某些部分。
inter nos (拉) 在我们中,在我们之间 指在交谈中特别强调莫向他人述说的习惯用语。
Ioab (拉) 约阿布[天],约押[基] ↗Joab
Iōachas (希 vIwacaj) 约阿哈次[天],约哈斯[基] ↗Yehoahaz
Ioachaz (拉) 约阿哈次[天],约哈斯[基] ↗Yehoahaz
Ioachim (拉) 约雅金[天],约雅敬[基] ↗Yehoiakim
Ioachim di Fiore (约1130-1202) 约阿基姆,约雅金,若亚敬 ↗Joachim di Fiore
Ioachin (拉) 约雅津[天],约雅斤[基] ↗Yehoiachin
Iōakim (希 vIwaki,m) (1)约雅金[天],约雅敬[基] ↗Yehoiakim (2) 约雅津[天],约雅斤[基] ↗Yehoiachin
Iōan(n)a (希VIwa,nna) 约安纳[天],约亚拿[基] ↗Iōanna
Ioanan (拉) 约哈南[天],约亚拿[基] ↗Yohanan
Iōanan (希VIwana,n) 约哈南[天],约亚拿[基] ↗Yohanan
Iōanna (希VIwa,nna) 约安纳[天],约亚拿[基] 耶稣复活的首批见证人之一,黑落德/希律的管家,雇撒/苦撒的妻子,耶稣曾治好她的病,由她身上驱逐恶魔(路八3)。
Ioannes (拉) 若望[天],约翰[基] ↗John
Iōannēs (希vIwa,nnhj) 若望[天],约翰[基] ↗John
Iōannēs (希vIwa,nnhj) 《若望福音》[天],《约翰福音》[基] ↗John
Ioannes I (523-526) 若望一世,约翰一世,约安尼斯一世 教宗。↗附录一Ioannes I。
Ioannes II (533-535) 若望二世,约安尼斯二世 教宗。↗附录一Ioannes II。
Ioannes III (561-574) 若望三世,约安尼斯三世 教宗。↗附录一Ioannes III。
Ioannes III Scholastikos (+577) 若望三世,约翰三世 君士坦丁堡宗主教,教会法学家。在其《合集》(Synagōgē)中分五部分,讨论五十个问题,将当时教会法典系统化。在其《八十七章合集》(Collectio 87 capitulorum)中,综合535-546年的教会法律文件。
Ioannes IV (640-642) 若望四世,约安尼斯四世 教宗。↗附录一Ioannes IV。
Ioannes V (685-686) 若望五世,约安尼斯五世 教宗。↗附录一Ioannes V。
Ioannes VI (701-705) 若望六世,约安尼斯六世 教宗。↗附录一Ioannes VI。
Ioannes VII (705-707) 若望七世,约安尼斯七世 教宗。↗附录一Ioannes VII。
Ioannes VIII (872-882) 若望八世,约安尼斯八世 教宗。↗附录一Ioannes VIII。
Ioannes IX (898-900) 若望九世,约安尼斯九世 教宗。↗附录一Ioannes IX。
Ioannes X (914-928) 若望十世,约安尼斯十世 教宗。↗附录一Ioannes X。
Ioannes XI (931-935) 若望十一世,约安尼斯十一世 教宗。↗附录一Ioannes XI。
Ioannes XII (955-963) 若望十二世,约安尼斯十二世 教宗。↗附录一Ioannes XII。
Ioannes XIII (965-972) 若望十三世,约安尼斯十三世 教宗。↗附录一Ioannes XIII。
Ioannes XIV (983-984) 若望十四世,约安尼斯十四世 教宗。↗附录一Ioannes XIV。
Ioannes XV (985-996) 若望十五世,约安尼斯十五世 教宗。↗附录一Ioannes XV。
Ioannes XVII (1003) 若望十七世,约安尼斯十七世 教宗。↗附录一Ioannes XVII。
Ioannes XVIII (1003-1009) 若望十八世,约安尼斯十八世 教宗。↗附录一Ioannes XVIII。
Ioannes XIX (1024-1032) 若望十九世,约安尼斯十九世 教宗。↗附录一Ioannes XIX。
Ioannes XXI (1276-1277) 若望廿一世,约安尼斯廿一世 教宗。↗附录一Ioannes XXI。
Ioannes XXII (1316-1334) 若望廿二世,约安尼斯廿二世 教宗。↗附录一Ioannes XXII。
Ioannes XXIII (1958-1963) 若望廿三世,约安尼斯廿三世 教宗。↗附录一Ioannes XXIII。
Ioannes a Lasco (1499-1560) 若望,约翰 波兰改革宗牧师。伊拉斯穆斯↗Erasmus 的学生,于欧洲福传与建立信仰团体的过程中,与加尔文↗Calvin相遇。致力于建立改革宗礼仪。
Ioannes a Sancto Thoma (1589-1644) 若望,约翰 ↗Juan de Santo Tomás
Ioannes ab Annuntiatione (de Llanes Campomanes) (1633-1701) 若望,约翰 西班牙神学家、圣衣会会士。合编整套《萨拉曼卡神学教课书》(Cursus theologicus Salmenticensis, 1679)。
Ioannes Andreae (de Sancto Hieronymo) (约1270-1348) 安德烈雅 ↗Andrea, Giovanni d’
Ioannes Antiochus (+441) 若望,约翰 安提约基亚教会主教。奈斯多略↗Nestorius的朋友及同学,起初不赞成其基督论立场,日后支持并保护之。于厄弗所大公会议(Council of Ephesus↗附录三)遭教会弃绝。433与济利禄↗Kyrillos of Alexandria和好。
Ioannes Argyropulos (约1415-1487) 若望,约翰 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人文学家、神学家。参加佛罗伦萨大公会议(Council of Florence↗附录三)之费拉拉会议(Ferrara 1438-1439)。在其著作《论圣神生发》(Liber de processione Spiritus Sancti, 1652)中,表达赞同教会的合一。
Ioannes Baptista (拉) 洗者若翰 ↗Ioannes ho Baptistes
Ioannes Capreolus (约1380-1444) 若望,约翰 ↗Jean Capreolus
Ioannes Charlier Gerson (1363-1429) 热尔松 ↗Gerson, Jean Charlier de
Ioannes Chrysostomus (347-407) (金口)若望[天],克里索斯托[基] 希腊教父、君士坦丁堡主教。享有「金口若望」及「感恩(礼)博士」之誉,曾主张安提约基学派↗School of Antioch的神学思想,促进教会礼仪生活革新。是四位希腊东方教父↗Greek Fathers 之一。着有《讲道集》(Homilies)、《论司铎职务》(De sacerdotio)等。
Ioannes Damascenus (拉) (约650-750) 达玛森人若望[天],大马色人约翰[基] 叙利亚大马士革神学家及圣诗作者、教会圣师、天主教司铎。着有《智慧之泉》(Fount of Wisdom),此书分三部分:哲学、异端、正统信仰。在其天主圣三神学思想中,特别发挥彼此渗透↗perichoresis的概念。在论耶稣的奥迹时,说明天主圣言是耶稣基督人性的自立性↗hypostasis,并继续发挥属性交流↗idioms, communication of 的思想。在其《神圣金句合观》(Sacra Parallela)中说明伦理及克修生活↗asceticism的原则。
Ioannes de Brevi Coxa (Jean Courtecuisse) (约1350-1423) 布雷韦科撒 ↗Brevicoxa
Ioannes de Fécamp (Johannelinus) (990后-1078) 若望,约翰 出生于今意大利之神学家、神秘家、本笃会会士。于法国致力推动隐修会生活之革新。其《神学表白》(Confessio theologica, 1539)内容分三部分:论三位一体、救主及救恩、我们走向天主的道路。另着有《信仰表白》(Confessio fidei)等。
Ioannes de la Rochelle(de Rupella) (约1195-1245) 若望,约翰 ↗Jean de la Rochelle
Ioannes de Montesono (+1412后) 若望,约翰,德盟松 ↗Monzón, Juan de
Ioannes de Palomar (十五世纪) 若望,约翰,德帕洛马尔↗Palomar, Juan de
Ioannes de Polliaco (Pouilly) (+1321后) 普伊 ↗Pouilly, Jean de
Ioannes de Ripis, (de Rupa,de Marchia) (十四世纪) 利巴特兰索内 ↗Ripatransone, Giovanni da
Ioannes de Segovia (约1393-1458) 塞戈维亚 ↗Segovia, Juan de
Ioannes de Turrecremata  (1388-1468) 图勒克雷马达 ↗Turrecremata, Iohannes de
Ioannes Duns Scotus (约1265-1308) 敦司‧思高,敦思高,童思高 ↗Duns Scotus, John
Ioannes Gerson (1363-1429) 热尔松 ↗Gerson, Jean Charlier de
Iōannēs ho Baptistēs (希VIwa,nnhj o` baptisth.j) 洗者若翰[天],洗者约翰[基] 在新约中,耶稣曾作证若翰大于先知,因为法律和先知到若翰为止(路七26),他揭开了福音的序幕(宗/徒一22),做主的前驱,为主准备道路(玛/太三3)。耶稣基督也认为他是新郎的朋友(若/约三27-30)。
Ioannes Klimakos (Climacus) (+649) 天梯若望 拜占庭灵修学家、神秘神学家、修士。其所著《登天之梯》(Ladder of Paradise)一书包括三十章,以符合耶稣领洗时的年龄,做为基督徒灵修达到成全↗perfection的三十个阶梯。成为克修主义者↗asceticism神秘灵修的指南。
Ioannes Nicoletti de Imola (约1367/72-1436) 尼科莱蒂,若望,约翰 ↗Nicoletti d’Imola, Giovanni
Ioannes Paulus I (1978) 若望保禄一世[天] 约翰保罗一世[基] 约安尼斯保禄一世 教宗。↗附录一Ioannes Paulus I。
Ioannes Paulus II (1978—) 若望保禄二世[天] 约翰保罗二世[基] 约安尼斯保禄二世 教宗。↗附录一Ioannes Paulus II。
Ioannes Parvus (约1360-1411) 珀蒂 ↗Petit, Jean
Ioannes Scholasticus (+577) 若望,约翰 约翰内斯堡宗主教、法学家。曾任律师时,出版《教会法典》(Synagōgē kanōnōn, 约570)成为教会法典学的基本资料。由《查士丁尼法典》↗Iustinianus I中摘录的《八十七章合集》(Collectio 87 capitum, 约570)。据说曾着有论天主圣三的《教理性的道理》(Logos katechetikos)。
Ioannes Scotus Erigena (Eriugena) (约810-877) 伊利基那,艾利基纳,埃里金纳 ↗John Scotus Erigena
Iōannou A (希vIwa,nnou A) 《若望一书》[天],《约翰一书》[基] ↗John I
Iōannou B (希vIwa,nnou B) 《若望二书》[天],《约翰二书》[基] ↗John II
Iōannou C (希vIwa,nnou G) 《若望三书》[天],《约翰三书》[基] ↗John III
Ioas (拉) 约阿士[天],约阿施[基] ↗Yoash
Iōas (希 vIwaj) 约阿士[天],约阿施[基] ↗Yoash
Ioash (希伯va'Ay) 约阿士[天],约阿施[基] ↗Yoash
Ioatham (拉) 约堂[天],约坦[基] ↗Yotham
Iōatham (希 vIwaqa,m,  vIwa,qam) 约堂[天],约坦[基] ↗Yotham
Iob (拉) 乔布[天][基] ↗Job
Iōb (希vIw,b) 乔布[天][基] ↗Job
Iob (拉) 《乔布传》[天],《乔布记》[基] ↗Job
Iob (希 vIw,b) 《乔布传》[天],《乔布记》[基] ↗Job
Iōbēd (希 vIwbh,d , vIwbh,l , vWbh,d) 敖贝得[天],俄备得[基] ↗Yobed
Iōbel (希 vIwbel) 雅巴耳[天],雅八[基] ↗Yabal
Iochabed (拉) 约革贝得[天],约基别[基] ↗Yochabed
Iochanan (希伯!n"x'Ay) 约哈南[天],约亚拿[基] ↗Yohanan
Iōda (希VIwda,) 约达[天],约大[基]  耶稣族谱中,约色黑/约西克的父亲(路三26)。
Iōdae (希 vIwdae) 约雅达[天],耶何耶大[基] ↗Yehoiada
Ioel (希伯laeAy) (拉) 岳厄尔,约厄耳[天],约珥[基] ↗Joel
Iōēl (希 vIwh,l) 岳厄尔,约厄耳[天],约珥[基] ↗Joel
Ioel (希伯laeAy)(希 vIwh,l) (拉) 《岳厄尔》[天],《约珥书》[基] ↗Joel
Iohanna (拉) 约安纳[天],约亚拿[基] ↗Iōanna
Iohannes (拉) 《若望福音》[天],《约翰福音》[基] ↗John
Iohannes (拉) 若望[天],约翰[基] ↗John
Iohannes I (拉) 《若望一书》[天],《约翰一书》[基] ↗John I
Iohannes I (523-526) 若望一世 教宗。 ↗附录一
Iohannes II (拉) 《若望二书》[天],《约翰二书》[基] ↗John II
Iohannes III (拉) 《若望三书》[天],《约翰三书》[基] ↗John III
Iohannes a Lasco (1499-1560) 若望,约翰 ↗Ioannes a Lasco
Iohannes a Sancto Thoma (1589-1644) 若望,约翰 ↗Juan de Santo Tomás
Iohannes ab Annuntiatione (de Llanes Campomanes) (1633-1701) 若望,约翰 ↗Ioannes ab Annuntiatione (de Llanes Campomanes)
Iohannes Andreae (de Sancto Hieronymo) (约1270-1348) 安德烈雅 ↗Andrea, Giovanni d’
Iohannes Antiochus (+441) 若望,约翰 ↗Iohannes Antiochus
Iohannes Argyropulos (约1415-1487) 若望,约翰 ↗Ioannes Argyropulos
Iohannes Baptista (拉) 洗者若翰[天],洗者约翰[基] ↗John the Baptist
Iohannes Capreolus (约1380-1444) 若望,约翰 ↗Jean Capreolus
Iohannes Charlier Gerson (1363-1429) 格尔松 ↗Gerson, Jean Charlier de
Iohannes Chrysostomus (347-407) (金口)若望[天],克里索斯托[基] ↗Ioannes Chrysostomus
Iohannes Damascenus (拉) (约650-750) 达玛森人若望[天],大马色人约翰[基] ↗Ioannes Damascenus
Iohannes de Brevi Coxa (Jean Courtecuisse) (约1350-1423) 伯瑞维寇撒 ↗Brevicoxa
Iohannes de Fécamp (Johannelinus) (990后-1078) 若望,约翰 ↗Ioannes de Fécamp (Johannelinus)
Iohannes de Montesono (约1350-1412后) 蒙松,若望[天],约翰[基],胡安[文] ↗Monzón, Juan de
Iohannes de Palomar (十五世纪) 帕洛马尔 ↗Palomar, Juan de
Iohannes de Polliaco (Pouilly) (约1393-1458) 普伊,若望,约翰 ↗Pouilly, Jean de
Iohannes de Ripis, (de Rupa,de Marchia) (十四世纪) 利巴特兰索内 ↗Ripatransone, Giovanni da
Iohannes de Segovia (约1393-1458) 塞戈维亚,若望[天],约翰[基],胡安[文] ↗Segovia, Juan de
Iohannes de Turrecremata (1388-1468) 托克马达[天],约翰[基],胡安[文] ↗Torquemada, Juan de
Iohannes Duns Scotus (约1265-1308) 敦司‧思高,敦思高,童思高 ↗Duns Scotus, John
Iohannes Gerson (1363-1429) 热尔松 ↗Gerson, Jean Charlier de
Iohannes Klimakos (Climacus) (+649) 天梯若望 ↗Ioannes Klimakos (Climacus)
Iohannes Nicoletti de Imola (约1367/72-1436) 尼科莱蒂 ↗Nicoletti d’Imola, Giovanni
Iohannes Parvus (约1360-1411) 珀蒂 ↗Petit, Jean
Iohannes Paulus II (1920-) 若望保禄二世 教宗。↗Ioannes Paulus II ↗附录一
Iohannes Scholasticus (+577) 若望,约翰 ↗Ioannes Scholasticus
Iohannes Scotus Erigena (Eriugena) (约810-877) 埃里杰纳,埃利基纳,伊利基那,艾利基纳,埃里金纳 ↗Erigena, Ioannes Scotus
Iohannes III Scholastikos (+577) 若望三世,约翰三世 ↗Ioannes III Scholastikos
Iohannes IV (640-642) 若望四世 教宗。↗附录一
Ioiachin (拉) 约雅津[天],约雅斤[基] ↗Yehoiachin
Ioiada (拉) 约雅达[天],耶何耶大[基] ↗Yehoiada
Ioiarib (拉) 约雅黎布[天],耶何雅立,约雅立[基] ↗Yehoiarib
Iona (拉) 约南[天][基] ↗Iōnam
Ionah (希伯hn"Ay) 约纳[天],乔纳[基] ↗Jonah
Ionah (希伯hn"Ay) 《约纳书》[天],《约拿书》[基] ↗Jonah
Iōnam (希VIwna,m) 约南[天][基] 约色夫/约瑟的父亲,厄耳雅金/伊莱贾敬的儿子(路三30)。
Ionas (拉) 约纳[天],乔纳[基] ↗Jonah
Iōnas (希 vIwna/j , vIwna/) 约纳[天],乔纳[基] ↗Jonah
Ionas (拉) 《约纳》[天],《约拿书》[基] ↗Jonah
Iōnas (希 vIwna/j , vIwna/) 《约纳》[天],《约拿书》[基] ↗Jonah
Ionathan (希伯!t'n"Ay, !t'n"Ahy) (拉) 约纳堂[天],乔纳单[基] ↗Yonathan
Iōnathan (希 vIwnaqan) 约纳堂[天],乔纳单[基] ↗Yonathan
Iōnathas (希 vIwna,qaj) 约纳塔斯 只在D抄本中出现,其它抄本为希腊文的↗Iōannēs、或拉丁文的↗Iohannes。
Ioram (拉) 约兰[天][基] ↗Yehoram
Iōram (希 vIwra,m) 约兰[天][基] ↗Yehoram
Iorim (拉) 约楞[天],约令[基] ↗Iōrim
Iōrim (希VIwri,m) 约楞[天],约令[基] 玛塔特/玛塔的儿子,见耶稣族谱(路三29)。
Iosaphat (拉) 约沙法特[天],约沙法[基] ↗Yehoshaphat
Iōsaphat (希vIwsafa,t) 约沙法特[天],约沙法[基] ↗Yehoshaphat
Iosech (拉) 约色黑[天],约西克[基] ↗Iōsech
Iōsech (希VIwsh,c) 约色黑[天],约西克[基] 耶稣族谱中,史米/西米的父亲(路三26)。
Ioseph (希伯@seAy) (拉) 若瑟[天],约瑟[基] ↗Joseph
Iōsēph (希vIwsh,f) 若瑟[天],约瑟[基] ↗Joseph
Iōsēphos, Flavius (希vIw,shp[p]oj, vIw,shf[oj]) 约瑟夫斯 犹太历史学家与护教家,加里肋亚巡抚,定居罗马,曾提出有关第一世纪法利赛党人↗Pharisees、撒杜塞党人↗Sadducees和厄色尼派↗Essenes的重要数据。提供第一世纪初期教会宝贵的数据。着有《犹太战争》(Bellum Iudaicum, 约75-79)、《古代犹太》(Antiquitates Iudaicae XX, 93-94)等。
Iosephus, Flavius (约37-100后) 约瑟夫斯 ↗Iōsēphos, Flavius
Iōsēs (希VIwsh/j , vIwsh/) 若瑟[天],约瑟[基] 雅各布伯/雅各布的兄弟,母亲为玛利亚(谷/可十五40)。
Ioshijahu (希伯WhY"viayO) 约史雅[天],约西亚[基] ↗Josiah
Iosias (拉) 约史雅[天],约西亚[基] ↗Josiah
Iōsias (希 vIwsi,aj) 约史雅[天],约西亚[基] ↗Josiah
Iosue (拉) 若苏厄,耶稣[天],乔舒亚,耶疏[基] ↗Joshua
Iosue (拉) 《若苏厄书》[天],《乔舒亚记》[基] ↗Joshua
Iotham (希伯~t'Ay) 约堂[天],约坦[基] ↗Yotham
Iothor (希vIoqor) 耶特洛[天],叶忒罗[基] ↗Yethro
Iou (希vIou) 耶胡[天],耶户[基] ↗Yehu
Ioubal (希 vIoubal) 犹巴耳[天],犹八[基] ↗Yabal
Iouda (希 vIouda) 犹大[天][基] ↗Judah
Iouda (希 vIouda) 《犹达书》[天],《犹大书》[基] ↗Jude
Ioudas (希VIou,daj) 犹大[天][基] ↗Judah
Ioudas (希VIou,daj) 犹达斯[天],犹大[基] ↗Judas
Ioudas Makkabaios (希Ioudaj [o` kalou,menoj] Makkabai/oj) 马加伯人犹达斯[天],马加比人犹大[基] 马加伯书信中,马加伯家族五兄弟之一,带领犹太人,反对亚历山大大帝(加上二1-5,三1)。
Ioudith (希 vIoudi,q) 《友弟德传》[天] ↗Judith
Ioulia (希VIouli,a) 犹里雅[天],犹利亚[基] ↗Iulia
Ioulios (希VIou,lioj) 犹里约[天],犹流[基] 罗马皇家军队的百夫长,他曾负责押送保禄/保罗及其它的一些犯人,由西泽勒雅/该撒利亚乘船到罗马(宗/徒廿七1-3,24)。
Iounias (希VIounia/j, VIouni,aj) 犹尼雅[天],犹尼亚[基] 保禄/保罗狱中的同伴(罗十六7)。
Iovinianus (约+405) 约维尼亚努斯 罗马修士。认为童贞不比结婚圣洁,禁食不比食而感谢有福,并称玛利亚的童贞并非永久性,他虽不结婚且守贫,但仍遭盎博罗修↗Ambrosius、奥古斯丁↗Augustinus、热罗尼莫↗Hieronymus等驱逐。
Iozabad (拉) 约匝巴得[天],约萨拔[基] ↗Yozabad
Iphthah (希伯xT'p.yI) 依弗大[天],耶弗他[基] ↗Yephthah
ipsissima verba Christi (拉) 基督亲自讲的话,耶稣亲口说过的话
ipsissima vox Christi (拉) 基督亲自讲的话,耶稣亲口说过的话
ipso facto (拉) 依据事情本身,根据该事实 指事情本身的发生即造成某种结果。
ipso iure (拉) 根据法律,依据法律,法律上
Ipsum Esse (拉) 存有自身,存有本身 指绝对之有、存有、神。
Ira (希伯ar'y[i) (拉) 依辣[天],以拉[基] 圣经中以此为名者有三人,较为著名的有:达味/戴维时代的司祭,雅提尔人,也是达味/戴维的重要官员(撒下廿26)。
ira (拉) 义怒,愤怒 ↗anger
Dei 天主的义怒,上帝的义怒,神的义怒 ↗anger of God
Irad (希伯dr'y[i) (拉) 依辣得[天],以拿[基] 哈诺客/迦南的儿子,默胡雅耳/米户雅利的父亲,属于加音/该隐的后代(创四18)。
Iremejahu (希伯Why"m.r>yI) 耶肋米亚,耶勒米雅,依尔米雅[天],杰里迈亚,耳利米,雅利米雅[基] ↗Jeremiah
Irenaeus (约140-202) 伊雷内,依雷内[天],伊里奈乌斯,爱任纽[基],艾雷尼厄斯[文] 今法国神学家、教父、里昂主教。一生热爱圣经真理,一方面分析谴责异端,一方面促进地方教会间的和谐。肯定受造界的善,有名言「活着的人是天主的光荣」↗homo vivens gloria Dei。因为他将亚细亚神学传统与西方神学传统结合起来,因此可说是衔接教会使徒时代与后使徒时代的人。着有《使徒宣道论证》(Demonstratio praedicationis apostolicae)、《反异端论》(Adversus Haereses)等。
Irenäus, Christoph (1522-1595) 伊雷内乌斯 德国神学家、信义宗牧师。在信义宗内部教义的辩论上思想追随弗拉齐乌斯↗Flacius。着有《宗徒信经诠释》三册(Symbolum Apostolicum... ausgelegt III, 1562)、《先知、基督及宗徒有关原罪论的品评及看法》三册(Censuren und Urteil der heiligen Propheten, Christi und der Apostel über der Lehre von der Erbsünde III, 1574)等。
Irénée de Saint-Jacques (+1676) 伊雷内,依雷内 法国哲学家、信理神学家、圣衣会会士。面对当时攻击圣母的人,著作《为保护圣母无玷童贞的神学专论》(Tractatus theologicus de singulari immaculatae Virginis protectione, 1650)。另着有《依据多玛斯思想的哲学课本》(Philosophiae cursus ad mentem divi Thomae…, 1655)等。
irenics 缓和学,缓和论 指研究缓和主义↗irenism的学问。
irenicism 缓和主义,缓和派,异中求同说 ↗irenism
Irenism 伊雷内主义,依雷内主义,依雷内思想 ↗Irenaeus
irenism 缓和主义,缓和派,异中求同说 指提倡各学派间的和平共处,减少相异冲突的让步状态,此词汇以伊雷内↗Irenaeus的思想为根源。
irenismus (拉) 缓和主义,缓和派,异中求同说 ↗irenicism
irony (1)讽刺,嘲笑,反言,反语 (2)反语法,讽刺文学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eirōneia 讽刺、反讽」及拉丁文的「ironia」。指一般文学、文体所引用相反口语,来责备、批评某一情况(加下十三3)。若望福音中有此文风特色(若/约八8-9)。
irrational 非理性的,反理性的,无理性的,不合理的 ↗irrationality
irrationalism 非理性主义 指拒绝以概念描写实在界,主张人的思维无法指出为何世界存在之理由。与理性主义↗rationalism相对。
irrationality 非理性,反理性,无理性,不合理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in 非」及「ratio 理性」,指不合乎理性的行为及状态。
irregularity (1)不规则,不合规格,非正规 (2)不规则的行为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in 非」及「regula 规则」,指不随从规则的情况。(3)亏格 按《天主教法典》↗CIC,指受任何限制:或是永久限制、或单纯限制的人,名为亏格,皆被禁止领受圣秩。与限制↗impediment相关。
irrelevance 不关切性,不相干,不切题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in 非」及「relevare 举起、振作、鼓励」,指无关连、不重要、无所谓的状态及心态。如某些人在信仰体验和神学思想方面,较强调一神论,即天主是一位,因此在他们的感觉上,天主有几位无关紧要。
irrelevancy 不关切性,不相干,不切题 ↗irrelevance
irreligiositas (拉) (1)无宗教性,无宗教,无宗教信仰 (2)不敬神 ↗irreligiosity
irreligiosity (1)无宗教性,无宗教,无宗教信仰 (2)不敬神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in 非」及「religio 宗教」,指不将宗教信仰放在心上,较被动的态度。反宗教的↗antireligious态度较主动否定宗教的意义。与宗教性↗religiosity相对。
irreligious (1)无宗教性的,无宗教的,无宗教信仰的 (2)不敬神的 ↗irreligiosity
irreversible (1)不可回转的,不可反转的,不可翻转的 (2)不可撤销的,不可废止的 ↗irreversibility
irreversibility (1)不可回转性,不可反转性,不可翻转性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in 非」、「re 再、回」、「vertere 转」及「-ibilis 能、可」,指不可转回到原来情形的状态。天主/上帝的救恩计划,尽管有自由之受造物的罪↗sin和所带来的恶↗evil可暂时阻挡,但在希望中迈向新天新地↗new heaven and new earth的理想。(2)不可撤回性,不可撤销性
Irving, Edward (1792-1834) 欧文,伊尔文 苏格兰神学家、大公使徒教会↗Church, Catholic Apostolic的创始者。被称为「改革宗第一位五旬节神学家」和「灵恩运动的先锋」。其著作《论吾主人性的正统及大公教义》(The Orthodox and Catholic Doctrine of Our Lord’s Human Nature, 1830)因说明基督的人性有罪,引起教会的拒绝。另着有《默西亚在光荣及权威中的来临》(The Coming of the Messiah in Glory and Majesty, 1827)等。
Irvingianism (Irvingism) 欧文主义,伊尔文主义 ↗Irvingites
Irvingites 欧文派,伊尔文派 大公使徒教会↗Church, Catholic Apostolic的另一名称。指宗徒传授的教会,融合了天主教、基督教、犹太教虔诚的主要教义。
Isaac (希伯qx'c.yI) (拉) 依撒格[天],艾萨克[基] 以色列民族的三位伟大圣祖之一,即亚巴郎/亚伯拉罕、依撒格/艾萨克及雅各布伯/雅各布。他是亚巴郎/亚伯拉罕的第二个儿子,撒辣/撒莱年老时所生的独子(创十七17;廿一1-7)。
Isaac of Ninive (七世纪) 伊萨克,依撒格 叙利亚神学家、主教、隐修士。研究重点为对基督徒的神秘生活提出神学理论基础。其著作仅部分从叙利亚文译为其它语言,如《论宗教成全》(De perfectione religiosa, 1909)等。
Isaak (希vIsaak) 依撒格[天],艾萨克[基] ↗Isaac
isagoge 入门,序言,引言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eisagōgē 领导入内」,包含「eis 向内」及「agein 领导」,指引入学术研究领域的行动。↗introduction
isagogics 导论学,绪论学 指圣经诠释学↗exegesis入门部分、导言性的学问,尤指圣经文献史的研究。
Isai (拉) 叶瑟[天],耶西[基] ↗Jesse
Isaiah 依撒意亚[天],以赛亚[基] 阿摩兹的儿子,生于耶路撒冷、任职于耶路撒冷的先知。其使命为领导南国度过险恶的时期(依/赛一1)。
Isaiah 《依撒意亚》[天],《以赛亚》[基] 依照今日圣经学研究,本书分为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上编写而成的三部份:预言集(一至卅九章)、安慰书(四十至五十五章)、续安慰书(五十六至六十六),皆归于依撒意亚之名。
Isaiah, Ascension of 《依撒意亚先知书》,《以赛亚先知书》
Isaiah, Martyrdom of 《依撒意亚殉难记》,《以赛亚殉难记》 犹太教的伪经之一,描写先知依撒意亚/以赛亚的去世。
Isaias 《依撒意亚》[天],《以赛亚》[基] ↗Isaiah
Iscah (希伯hK's.yI) 依色加[天],亦迦[基] ↗Yiscah
Iscariot 依斯加略[天],加略[基] 指负卖耶稣的犹达斯↗Judas的别号。
Isenbiehl, Johann Lorenz (1744-1818) 伊森比耳,伊森比尔 德国圣经学家、天主教司铎。在其著作《有关厄玛奴尔预言的新研究》(Neuer Versuch über die Weissagung von Emmanuel, 1778)中,特别研究依七14与玛/太一22,引起神学界和教会训导权的谴责。另着有《论天主之事,即新旧约圣经及基督神学导论专著》(De rebus divinis tractatus introducentes in universam Veteri ac Novi Testamenti scripturam et theologiam christianam, 1787)等。
Iserloh, Erwin (1915-1996) 伊泽洛 德国教会历史学家、天主教司铎。特别研究宗教改革的时期。着有《在革新及宗教改革间的路德:没有挂命题的事》(Luther zwischen Reform und Reformation: Der Thesenanschlag fand nicht statt, 1968) 等。
Ishai (希伯yv;yI) 叶瑟[天],耶西[基] ↗Jesse
Ishak (希伯qx'c.yI) 依撒格[天],艾萨克[基] ↗Isaac
Ishi (希伯y[iv.yI] 依史[天],以示[基] ↗Yishi
Ishihara, Ken (1882-1976) 石原 谦 日本教会历史学家、信义宗牧师。特别研究基督宗教及神学在日本国本地化的历史过程。着有《宗教哲学》(Shukyo tetsugaku, 1926)、《神学史》(Shingaku shi, 1933)、《日本基督宗教史论》(Nihon kirisutokyo shiron, 1967)、《基督宗教在日本的回顾与展望》(Kirisutokyo to nihon kaiko to tenbo, 1976)等。
Ishmael (希伯la[em'v.yI) 依市玛耳[天],以实玛利[基] 亚巴郎/埃布尔兰与婢女哈加尔/夏甲所生的儿子,也是依撒格同父异母的兄弟(创十六11)。
Isidoro of Sevilla (约560-636) 伊西多罗 ↗Isidoro de Sevilla
Isidoro de Sevilla (约560-636) 伊西多罗 西班牙神学家、天主教主教。最后一位拉丁教父,曾编辑百科全书,着有《语源学》(Etymologiae)、《论教会作者》(De Scriptoribus Ecclesiasticis)、《名言集三卷》(Sententiarum Libri Tres)、《论教会职责》(De Ecclesiasticis Officiis)、《同义词》(Synonyma)。
Isidoros of Pelusium (约360-431) 伊西多罗斯 天主教司铎、辩论家。约为亚历山大人,参与当代神学辩论,依据尼西亚第一届大公会议(Council of Nicaea I↗附录三),一方面仰慕金口若望↗Ioannes Chrysostomus,另一方面也支持济利禄↗Kyrillos of Alexandria面对奈斯多略↗Nestorius派的神学主张,持较平衡的态度。后人搜集其《书信集》(Letters)二千余封。
Iskah (希伯hK's.yI) 依色加[天],亦迦[基] ↗Yiscah
Iskariot (希 vIskariw,q , vIskariw,thj) 依斯加略[天],加略[基] ↗Iscariot
Islam 伊斯兰教 由于伊斯兰教早期经过回族社会传到中国,故中国传统名之为「回教」,但今日伊斯兰教徒不再使用此名。
Islamic theology 伊斯兰教神学 ↗theology, Islamic
Ismael (拉) 依市玛耳[天],以实玛利[基] ↗Ishmael
Ismaēl (希vIsmahl) 依市玛耳[天],以实玛利[基] ↗Ishmael
Isolani(de Isolanis), Isidoro (1480-1528) 伊索拉尼 意大利神学家、道明会会士。思想属于正统派的士林/经院神哲学↗theology, scholastic,反对马丁路德↗Luther,维护教会对炼狱及赦罪的教义。反对亚威洛哀主义↗Averroism维护人的灵魂不死性及受造界的时间性。着有《论人灵的不死性》(De immortalitate humani animi, 1505)、《论童贞玛利亚无染原罪的著作》(Opus de veritate Conceptionis Immaculatae Virginis Mariae, 1510)、《论地狱之火,炼狱,获得大赦或给予大赦的态度》(De igne Inferni, De Purgatorio, De dispositione dantis et recipientis indulgentias, 1517)等。
Israel (希伯laer'f.yi) (英) 以色列 圣经中雅各布伯/雅各布↗Jacob在培尼耳与天神搏斗后,天神所赐的名字,义为「与天神搏斗」(创卅二29)。旧约强调,以色列国家是由十二支派所组成,每一支派是以雅各布伯的十二个儿子而命名。到了新约时代,天主因耶稣基督的使命、死亡及复活,新的十二支派就是耶稣所拣选的十二位门徒。新约以色列子民也就是信仰耶稣基督的教会子民(斐/腓三5)。
Issachar (希vIssacar) (拉) 依撒加尔[天],以萨迦[基] ↗Yissakar
Issakar (希伯rk'XF'yI) 依撒加尔[天],以萨迦[基] ↗Yissakar
Isshiah (希伯hY"Viy) 依史雅[天],耶西雅[基] ↗Yisshiah
issue (1)问题,争论点 (2)发生,流出 在神学层面上,指圣神由圣父藉圣子↗Filioque而发之词。 ↗procession
Itala Vetus (拉) 伊达拉圣经译本 指《拉丁文(圣经)通行本》↗Vulgate以前的译本。
“Ite, missa est ! ” (拉) 「你们去吧,散会了!」 弥撒↗missa 一词的意义是派遣礼。古代感恩礼仪↗eucharist中表示信徒受派遣的意义。日后,因派遣礼的重要性,感恩礼被称为「弥撒」,作为弥撒礼成的结束词。
Ithamar (希伯rm't'yai) 依塔玛尔[天],以他玛[基] 亚郎/亚伦的第四个儿子,与父亲及三位哥哥同被祝圣为司祭(出廿八1)。
Iubal (希伯lb'Wy) (拉) 犹巴耳[天],犹八[基] ↗Yubal
Iuda (拉) 约达[天],约大[基] ↗Iōda
Iudaismus (拉) 犹太主义,犹太教的思想与生活 ↗Judaism
Iudaizantes (拉) 犹太化者,犹太基督徒 ↗Judaizers
Iudas (拉) (1)犹达斯[天],犹大[基] ↗Judas (2)犹大[天][基] ↗Judah
Iudas Maccabaeus (拉) 马加伯人犹达斯[天],马加比人犹大[基] ↗Judas Maccabaeus
iudex (拉) 审判者 ↗judge
iudicium (拉) (1)审判,判决,裁判 (2)判断 ↗judgment
~ particulare 私审判 ↗judgment, particular
~ solemne 隆重定断 教宗、大公会议定断信理的方式。
~ universale 公审判 ↗judgment, general
Iudicum (拉) 《民长记》[天],《士师记》[基] ↗Judges
Iudith (拉) 友弟德 ↗Judith
Iulia (拉) 犹里雅[天],犹利亚[基] 罗马城的教友,保禄/保罗的朋友 (罗十六15)。
Iulianus Apostata (Flavius Claudius Iulianus) (331-363) 儒利安[天],朱利安[基],尤利安努斯[文] 君士坦丁大帝的侄儿,自幼受基督信仰熏陶,却不愿成为基督徒,在位时极力迫害基督宗教,取消君士坦丁大帝给予教会所有的特权。因而被称为「迫害者」(apostata)。促成亚略派↗Arianism与天主教辩论,不允许学校教授要理课。着有《反基督徒》(Adversus Christianos),或称《反加里肋亚人》(Adversus Galileos)等。
Iulianus de Aeclanum (380-455) 儒利安[天],朱利安[基],尤利安努斯[文] 意大利神学家、白拉奇派思想领袖。批评热罗尼莫↗Hieronymus的圣经解释法,谴责奥斯定具有摩尼教↗Manichaeism二元论↗dualism的倾向,不接受其原罪论↗sin, original,指出罪并非遗传的病,乃在乎意志。
Iulianus de Halicarnassos (+518) 儒利安[天],朱利安[基],尤利安努斯[文] 希腊神学家、主教。思想主张一性论↗monophysitism,反对加采东大公会议(Council of Chalcedon↗附录三),宣称基督的身体自降孕之时起就不能朽坏,但不妨碍其以自由意志接受苦难与死亡↗aphthartodocetism。
Iulius (拉) (1)犹里约[天],犹流[基] ↗Ioulios (2)犹利乌斯,尤利乌斯 男子名,意为阳历「七月」或「族者」,亦为多位教宗的名字。
Iulius I (拉) (337-352) 犹利乌斯一世,尤利乌一世 教宗。↗附录一Iulius I。
Iulius II (拉) (1503-1513) 犹利乌斯二世,尤利乌斯二世 教宗。↗附录一Iulius II。
Iulius III (拉) (1550-1555) 犹利乌斯三世,尤利乌斯三世 教宗。↗附录一Iulius III。
Iunias (拉) 犹尼雅[天],犹尼亚[基] ↗Iounias
Iunilius, Africanus (六世纪) 尤尼利乌斯 非洲神学家、平信徒。思想接近特奥多罗斯↗Theodoros of Mopsuestia。注意帮助一般信徒读圣经学。着有自希腊文译为拉丁文的《神律研读指南》二小册(Instituta regularia divinae legis II)等。
Iunius, François (du Jon) (1545-1602) 尤尼乌斯 法国神学家、圣经学家、改革宗牧师。致力于保护天主圣三(三一上帝)↗Trinity信仰的传统教义,主张盟约神学↗theology, covenant,并走在堕落前预定论↗supralapsarianism与堕落后预定论↗infralapsarianism之间的中庸之道。着有《制造和平的基督徒或论天主教会的和平》(Le paisible Chrestien ou de la Paix de L’Église Catholique, 1589)等。
Iuppiter (拉) 朱庇特,邱比特 罗马神话中的至高神,地位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
iure divino (拉) 依神律,按神律
iure humano (拉) 依人律,按人律
iurisdictio (拉) 治理权,管辖权,治权 ↗jurisdiction
iurisprudentia (拉) (1)法学,法律学 (2)法律系统 ↗jurisprudence
ius (拉) (1)法律,律法↗law (2)权利 ↗right
canonicum 教会法典↗Code of Canon Law↗law, canon
circa sacra (ius in sacra) 对教务的权利 十六世纪以来宗教改革中,地主管理教会内部事务的权利。
civile 民法 ↗law, civil
divinum 神律 ↗law, divine
gentium 国际法
~ gladii 生杀权 指某一权威有判死刑的权利。
naturale 自然律 ↗law, natural
privatum 私法 ↗law, private
publicum 公法,公共法典↗law, public
reformandi 改革权利 指实行「谁的领地就信谁的宗教」↗cuius regio, eius religio此一规定的权利。
sanguinis 血统律 「sanguinis」为「sanguis 血」之属格,指根据父母国籍决定国籍的原则。
soli 出生地律 「soli」为「solum 土地」之属格,指根据出生地决定国籍的原则。
talionis 报复法,回敬律 ↗law of retaliation
iusiurandum (拉) 宣誓,誓言 ↗oath
iustificatio (拉) 成义,称义 ↗justification
negativa 负面称义 ↗justification, negative
obiectiva 客体性称义 ↗justification, objective
positiva 正面称义 ↗justification, positive
subiectiva 主体性称义 ↗justification, subjective
Iustinianus I (Flavius Petrus Sabbatius) (527-565) 尤斯蒂尼安努斯一世,查士丁尼一世 拜占庭皇帝。非常重视法学研究,成立编纂新帝国法规专门委员会。曾主持君士坦丁堡第二届大公会议(Council of Constantinople II↗附录三)。出版《查士丁尼法典》(The Code of Justinian, 529)、《学说汇编》(Digest, 533年),颁布《新律》(Novellae, 565年),希望通过简化的司法程序使人民获得幸福。晚年则很少过问朝政,一心研究神学。
Iustinus, Martyr (约100-165) 尤斯廷努斯,犹思定努斯,儒思定努斯 撒玛利亚护教学家、哲学家。思想受斯多亚学派↗Stoicism、亚里士多德主义↗Aristotelianism和新柏拉图主义↗Neo-Platonism的影响。在一般哲学中找出圣言种子↗logos spermatikos,主张耶稣基督实现希腊哲学中所渴望之理想境界。被罗马皇帝判处死刑。着有《申辩书第一封》(Apologia I, 135前)、《与犹太人推芬对话》(Dialogus cum Tryphone , 135后)、《申辩书第二封》(Apologia II, 150后)等。
iustitia (拉) 正义,公义,公平,公正,公道 ↗justice
civilis 国民正义,公民正义 ↗justice, civil
~ communis 公共正义 ↗justice, common
commutativa 交换正义 ↗justice, commutative
~ distributiva 分配正义 ↗justice, distributive
fidei 信仰正义 ↗justice by faith
imputata 归义,归于正义 ↗justice, imputed
infusa 灌注正义 ↗justice, infused
inhaerens 内在正义 ↗justice, inherent
legalis 法律正义 ↗justice, legal
legislatoria 立法正义 ↗justice, legislative
naturalis 天赋正义 ↗justice, natural
~ normativa 准则正义 ↗justice, normative
~ originalis 原始正义 ↗justice, original
~ punitiva 惩罚正义 ↗justice, punitive 与↗iustitia, vindicativa相同。
~ remunerativa 报酬正义 ↗justice, remunerative
~ socialis 社会正义 ↗justice, social
~ spiritualis 心灵正义 ↗justice, spiritual
~ supernaturalis 超性正义,超自然正义 ↗justice, supernatural
~ vindicativa 惩罚正义,报复正义 ↗justice, vindicative
iustus (拉) (1)义人 (2)正义的,公义的,公平的,公正的,公道的 ↗just 、↗justice
et peccator 同时为义人和罪人 ↗simul iustus et peccator
Ivo of Chartres (1040-1115) 伊夫,伊沃 ↗Yves de Chartres
Iwand, Hans Joachim (1899-1960) 伊万德 德国系统神学家、信义宗牧师。研究重点为路德↗Luther所主张的称义↗justification与唯靠信仰↗sola fide。着有《信仰确定性》(Glaubensgewißheit, 1924)、《称义教义及基督信仰》(Rechtfertigungslehre und Christusglaube, 1930)、《论正确的信仰》(Um den rechten Glauben, 1959)等。
Izebel (希伯lb,z<ya) 依则贝耳[天],耶洗别[基] ↗Jezebel
Izquierdo, Sebastián (1601-1681) 伊斯基耶多 西班牙神哲学家、数学家。致力于建立包容一切知识的普遍科学。着有《学术综合…》二册(Pharus scientiarum… II, 1659)、《论天主的神学或哲学著作》二册(Opus theologicum, iuxta atque philosophicum de Deo II, 1664-1670)等。
Izreel (希伯la[,r>z>yI) 依次勒耳[天],耶斯列[基] ↗Yizreel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