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117号

天主教内的神恩复兴运动


王敬弘1
    本文综论天主教会内,神恩复兴运动的起源、发展、及对教友和教会(信仰)生活的影响,并据以指出台湾教会的现况与福传、交谈、合一运动的努力目标。
一、天主教神恩复兴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一)杜肯周末(Duquesne Weekend
    神恩复兴运动进入天主教内,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日期和起点:一九六七年二月十八日晚上,地点是美国密西根州南湾镇的方舟和鸽子退省院(The Ark and the Dove Retreat House,South Bend,MI)。十多位匹兹堡杜肯大学(Duquesne University,Pittsburgh,PA)的天主教教授和学生,举行一次周末退省(二月十七至十九)。这就是后来被称为杜肯周末的事件。
他们避静的主题是研读宗徒大事录的一至四章,看看圣神降临对初期教会的影响。星期六晚上,他们本来准备为庆祝一位神父的生日,举行一场舞会;可是天主却另有安排。晚餐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不同的情形下,被吸引进入退省院的小 
注1:本文作者:王敬弘神父,耶稣会土。自1972年参加天主教神恩复兴运动以来,便持续以所得的神恩为教友服务、举办各种神恩性的活动,对各神恩的性质和运用,有丰富的经验。著有《圣经是怎样一本书》、《圣经十讲》(与刘赛估修女合著)、《圣经信箱》(与房志荣神父合会)、《痛苦与超越》等;另有多篇文章散见于《神学论集》及其他天主教、基督教等期刊。并翻译有关圣经书籍数本。
501
圣堂;在祈祷中,圣神倾注到他们身上,有的高歌赞美天主,有的哭泣悔改,有的领受舌音神恩;大家祈祷到清晨两、三点钟才作罢。舞会没有开成,却开始了天主教神恩复兴运动。
    一回到校园,他们在圣神内受洗和领受神恩的消息,就传遍了杜肯大学和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ire   Dame,NoireDame,IN)。许多神父和教友纷纷要求在圣神内领洗,并组织各种形式大小不同的圣神同祷会。从这两个大学,神恩复兴运动如火一般燃烧了美国的教会。没有多久,在美国各州的天主教会内,都有圣神同宿会的建立,并且数目不断地增加2
这个运动的开始和它的初期传播,完全不是出自人的计划,也没有一个组织来推动,更没有教会圣统的领导。好像是天主圣神主导一切,在教友间迅速散布开来,有如一个新的五旬节。在天主教将近两千年的历史中,这真是史无前例的。由于它的传播之速,影响之大,当然引起了美国主教团的注意。
(二)美国主教团的认可
美国主教团面对神恩复兴运动在美国天主教会的迅速发展,决定进行调查和研究。由亚历山大·查来斯基主教(Bishop Alexander M. Zaleski)领导下的教理委员会(Committee on Doctrine)来负责这项工作。一九六九的十一月美国主教团的会议中,委员会提出了一个简短的报告3
注2:关于在杜肯周末所发生的事的第一手资料,就是(Steubenville, OH:Franciscan University Press, 1992)。这本书是在事件发生的廿五年后,许多“杜肯周末”的参与者,写出自己从前的经验和反省。
注3:这份报告的原文,可参看:Edward D. O’Connor, The Penticostal Movement in the Catholic Church (Notre Dame , IN: Ave Maria Press, 1971), 291-293.
502
    首先,这份报告说明,天主教会对五旬运动(Pentecostal Movement)4进入的初步反应并不客观;所以,还需要对它作更深入的研究。接著,这文件认为天主教的五旬运动,并不是把古典五旬运动移置到天主教会内;而是天主教对五旬节经验的复兴。天主教的圣神同祷会与古典五旬运动的祈祷会的方式和氛围也完全不同5。在第三段中,它说:
(我们)必需承认,从神学的观点来看,这项运动有它存在的理由。它有很强的圣经基础。要要这项圣神的工作是困难的;这圣神曾在初期教会中丰富地显示自己。天主教五旬运动的参与者宣称自己领受到某些神恩。
(我们)必需承认(对神恩)有些妄用,但是,医治的对策不是否认神恩的存在,而是对它们恰当的运用。最近的梵蒂冈大公会议明确地认为圣神在教会中继续不断地活动6
 在第四段中,它列举了五旬运动在参与者身上所结的善果。最后,委员会的结论是:应让五旬运动在天主教会内发展。但是,主教应在自己的教区内,尽监督和引导的责任,并注意一些可能发生的偏差和错误7
 由于美国主教团审慎而明智的作法,不但使神恩复兴运动得以在美国顺利地发展,也给其他国家的主教团建立了一个典范,采取了类似的态度和作法。自一九七五年起,有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巴拿马、安提地区(Antilles,包括西印度
注4:在这人份文件中,它称这个新进入天主教的运动为「在天主教内的五旬运动」(Pentecostal Movement in the Catholic Church)。
注5:O’Connor, The Pentecostal Movement in the Catholic Chruch, 291-2-2.
注6:同上注,292。
注7:同上注,292。
503
群岛及邻近海岸)、阿根廷、巴西、拉丁美洲地区、波多里哥、比利时和德国等主教团,分别发表声明和牧函,对神恩复兴运动加以接纳和肯定,也对它的错误加以纠正和辅导8
(三)教宗保禄六世的接纳
    为了使神恩复兴运动能够完全地进入天主教会中,各国主教团的接纳和肯定,虽然大有帮助,可是还不够;它还需要得到教会的最高领袖一教宗保禄六世的首肯,才算完全。为达到这个目标,天主特别安排了一个人,使他成为两者之间的桥梁,他就是孙能 斯枢机主教(Leon-Jozef Cardnal Suenens,Archbishop of Malines and Brussels)
    梵二大公会议中,孙能斯枢机力主在今日的教会中,圣神仍继续赐下各种神恩9。当他听说神恩复兴运动已在美国天主教会内发生,他就派了一位神父到美国去对它加以观察;当那位神父的报告是肯定的,他就亲自到美国去参与和体验。当他自己相信这项运动是来自天主的恩赐时,他就积极设法使它得到教宗的接纳10
      一九七三年二月廿一日,孙能斯枢机觐见教宗保禄六世,把他对神恩复兴运动的看法向教宗报告。事后,他认为教宗以很大的同情心倾听他的报告11。这次会面对教宗的影响,可在
    注8:这些文献都可以在下列书中找到:Kilian McDonnell,ed,Presence,Power,Praise(Collegeville,MN:The Liturgical Press,1980)。每一文献的详细页数从略。 
注9:Edward O’Conner,“The Hidden Roots of the Charismatic Renewal in the Catholic Church,”Aspects of Pentecostal-Charismtic Origins, ed. Vinson Synan(Plainfield,NJ:Logos International,1975),183—188. 
注10:Edward O’Conner,Pope Paul and the Spirit(Noire Dame,IN:Ave Maria Press,1978),35、36 
注11:同上注,36。
504
后来几天教宗的公开谈话中,看出一些痕迹12
    一九七三年十月九至十三日,天主教神恩复兴运动国际领袖会议(The International Leaders’Conference of the Catholic Charismatic Renewal)在罗马开会;来自卅四个国家的一百廿位代表参加大会。在孙能斯枢机的要求下,十月十日,教宗保禄六世短暂地接见了其中的十三位代表;这是教宗第一次正式与神恩复兴运动有所接触,双方都认为是很好的经验。但是,教宗的谈话保持一个中立的态度,既不赞赏,也不贬抑;只是特别提醒主教们对神恩复兴运动善尽牧者的责任13
    一九七四年,孙能斯枢机出版了他的新作《新的五旬节?》14;他也送了教宗一本。在同年十月十六日的公开谈话中,教宗表示希望圣神仍会丰富赐予教会各种神恩,并表示神恩的倾注有助于教会的革新。他也以积极的态度引用孙枢机的新书15
一九七五年为一圣年;由于孙能斯枢机的建议,一向每年在美国圣母大学召开的天主教神恩复兴运动国际大会(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atholic Charismatic Renewal),改在罗马召开;会期在五月十六至十九日,圣神降临节的前后。五月十八日,圣神降临主日,教宗保禄六世在伯多徐广场主持弥撒,一半的参与者是出席神恩复兴运动大会的代表。教宗在讲道中特别提到舌音神恩;参与的代表们,在教宗成圣体和圣血时,都以舌音歌唱,整个的气氛充满了喜乐16。 
注12:同上注。
注13:同上注,39-40。
注14:孙能斯(Leonard Cardinal Suenans)著,徐英发译,《新的五旬节?》(台北:安道社会学社,1975)。
   注15 :O’Conner,Pope  Pan and the Spirit,41-42。
   注16:同上注,45-47。
505
五月十九日,教宗许可孙能斯枢机使用伯多徐大殿的祭台为大会主持毕幕弥撒。弥撒后,教宗接见所有代表,以法、西、英三种语言致词,然后又内意语自由发言。教宗的谈话是他对这运动最为肯定的一次17
(四)国际天主教神恩复兴运动服务处(ICCRS
    在天主教接纳这运动的过程中,除了教宗保绿六世和各国主教团对神恩复兴运动的接纳最为重要外,其次要算天主教神恩复兴国际办事处(International Catholic Charismatic Renewal Office)的建立了。这个办事处也是在孙能斯枢机的领导下,于一九七四年在比国的布鲁赛尔成立;教宗任命孙能斯枢机担任全球总辅导。这个服务处不但负责在全球推动神恩复兴,也使这个运动与教宗有所联系。
一九九0年左右,孙能斯枢机年老退休,服务处迁往罗马,直属信友圣部。一九九四年,更名为天主教神恩复兴国际服务处(International Catholic Charismatic Renewal Service),并正式获得在教会中的法人地位。至此,神恩复兴运动才算完  全与天主教会整合。
二、回顾天主在天主教育内所作的准备
      从表面上看来,神恩复兴运动进入天主教会,好像是一个突如其来的事件;这是因为人无法预知天主在历史中的作为。但是,在事件发生以后,我们回头去看,也可以看到天主在教会中预备这事件的蛛丝马迹。因为这是一篇有限的演讲,不能在教会历史中去仔细追踪,只能提出较重要的几点,作简要的叙述。
注17:同上注,48-55。
506
(一)梵二以前的圣神神学18
    自从在「与子共发」(Filioque)的问题上,与东方教会发生争议以后,东、西方教会的圣神学从此分道扬镳;西方拉丁教会的圣神学也从此日益衰退。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在后来兴起的士林神学中,为了维护「父子共发圣神」的信道,使圣神的被派遣附属于子的被派遣之下。因此,在天主的救恩工程中,圣神的被派遣和使命是归属性的(appropriatedmission),而不是专有的(proper mission)。于是,圣神在神学反省中的地位日渐被忽视19
    十九世纪中叶,德国神学家谢奔(Matthias J.Scheeben)由于对信理上圣神内居人灵的解释感到不满,开始对圣神学提出一些新的看法;他的努力引起了许多人对圣神论和圣神与灵修等问题的新兴趣,其影响一直延续到廿世纪。但大部份限于学术上的研讨。
    一八九七年,教宗良十三世发表了《神圣职务》(Divinumillud munus)通谕。他承认在教会内,无论对圣神的神学和经验,都非常贫乏。他希望大家对圣神更有认识。他也要求在圣神降临节前对圣神作九日敬礼。但他的呼吁所引起的回响仍很有限。
一九四三年,教宗碧岳十二发表了《基督奥体》(MyticiCorporis Christi)通谕。他对教会学的探讨,可以说完全以「基督为中心说」为出发点,圣神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只有一处提到神恩;但这也是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神学氛围。不过,这个
注18:本节内容基本上取自于:王敬弘,《神恩与教会》(台北:光启,1998),25—27。
注19: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和演变的过程,在这篇短文根本无法讨论。
    关于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可参看:Ralph del Colle, Christ and the Spirit(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34-90.
507
通谕引起教会对教会论的新兴趣,也间接影响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教会中的神恩因素,为梵二中的神恩神学作了铺路的工作。
一九六一年圣诞节,教宗若望甘三世,在他的圣诞文告中,宣布了他召开一次大公会议的意愿。他也要求整个教会为未来的大公会议祈祷,要求天主赏赐「一个新的五旬节」。梵二大公会议闭幕后一年多,神恩复兴运动就以强而有力的方式进入天主教。许多人都认为,这是天主对若望廿三世及教会的祈祷,所作的答覆之一。
(二)梵二前的革新运动
    虽然长久以来,天主教会对圣神的信理和经验相当贫乏,可是,圣神并不停止他在教会内的工作。自十九世纪末起,在不同的时期,圣神就在教会内兴起不同的革新运动。其中影响最大的如:礼仪运动(Liturgical Movement)、圣经运动(Biblical Movement)、教友运动(Laity Movement)、合一运动(Ecumenical Movement)及各种灵修性的复兴运动,例如:普世博爱运动(Foculari Movement)和基督活力运动(Decolores)等等。这些运动给教会带来的许多的活力,也给许多有心人士更进一步革新的渴望。这些运动所带来的经验,以及其神学反省,都在梵二大公会议的各种文献中显示出来。
参加杜肯周末的教友们,特别是其中的教友神学教授们,他们都是在梵二前后努力教会各种革新运动的人。在他们的自身经验中,一方面体会梵二给教会带来的极大的革新的要求及信理基础,一方面也感到缺乏去推展这些革新的内在动力。他们也不断祈求天主,赏赐他们这样的神恩。在杜肯周末避静中,
508
天主就以奇妙的方式,满全了他们的渴望20
(三)梵二的教会论和神恩21
     从神学的观点来看,对接受神恩复兴运动进入天主教最重要的准备,要算梵二中一些对教会学和神恩神学上的改变了。一千多年来的西方拉丁教会,因为受了圣奥斯定早期思想的影响,认为在宗徒时期以后,天主圣神已不再把神恩赐给教会;因为已经有了稳固的基础和完备的组织,可以不必靠神恩来传播福音了。
在梵二大公会议中,教长们讨论《教会宪章》时,就为圣神是否仍然继续不断地赐神恩给教会(或是说圣神的神恩是否是教会的基本要素之一),发生相对激烈的争辩。孙能斯枢机就是强烈主张神恩是教会的基本要素的人物之一。最后,教长们在通过《教会宪章》最后的定稿时,以压倒性的多数赞成教会应是一个神恩性的团体。于是,《教会宪章》的第4号中,出现了下列的文字:
圣父委托圣子在世间应完成的工作结束之后(参阅若十七4),五旬节日圣神被遣来,永久圣化教会,使信仰的人,借着基督,在同一圣神内,得以走近圣父面前(参阅弗二8)。圣神就是生命之神,奔向永生的活泉(参阅若四14;七38-39),圣父借着他,使那些因罪恶而死亡的人得到生命,直到他们有死之身在基督内复活之日(参阅罗八10-11)。圣神住在教会内,又住在信友的心里,好似住在圣殿内一样(参阅格前三16;六19),在他们中祈祷,证实他们义子的身份(参阅迦四6;罗八
注20:可参看:Gallapher Mansfield, As By A New Pentecostal, 9-11.
注21:本节主要取材自:王敬弘,《神恩与教会》,271-281。所以在这一节中的其他资料,不再详细注明出处。
509
 
15—16,26)。圣神把教会导向全部真理(参阅若十六13),团结在共融和服务的精神内:用圣统阶级和各种奇能神恩(donis charismaticis),建设并督导教会;又用自己的成果装饰(参阅弗四11-12;格前十二4;迦五22)。圣神以福音的效能使教会保持青春活力。不断使她革新,领她去和净配(耶稣)作完美的结合。实际上圣神和教会都向主说:「请来!」(参阅:默廿二17)22
    根据《教会宪章》对神恩的教导,梵二大公会议也在《司铎职务与生活法令》,《教友传教法令》和《教会传教工作法令》中,特别向司铎和教友说明,应以何种态度接受神恩,并学习如何在传教工作中去运用它们,以建立教会。
在教宗若望廿三世呼吁全教会向天主祈求一个新的五旬节之后,再加上梵二对神恩在教理上丰富的教导,天主教会已完全准备好接受神恩复兴运动。于是,在梵二闭幕不到一年半之后,天主借着参与杜肯周末的一群教友,把神恩复兴运动带入了天主教会。回顾起来,这一切真是出自天主上智奇妙的安排。
三、天主教神恩复兴运动对教会的影飨
神恩复兴运动已进入天主教会卅一年之久;如果以一个教友的运动来说,它是教会将近两千年历史中,传播最快也影响最广的运动。它对天主教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很难在短短的演讲中叙述清楚;现在,我只从下列几个要点上,加以简单地说明。 
注22:《教会宪章》第4号,《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文献》(台北:中国主教团秘书处,1988),5—6。
510
(一)教友的信仰生活
    首先,它所影响的就是教友的信仰生活,使之更富有活力和更在德行上的成长。根据一九九四年天主教神恩复兴运动国际服务处的一位委员 Fr.Ken Metz的计算。在神恩复兴运动进入天主教的廿多年中,有七千二百多万教友长期和短期参与了它。这约占天主教友人口的百分之七,是天主教内最大的教友运动。从它发展的情况来看,到现在为止,如果我们说它碰触了将近一亿教友的生命,大概不会离事实太远吧!
    我们可以借用美国主教团的话,来列举神恩复兴运动在一般教友生活中所产生的善果:
    在这运动产生扎实进展的地方,就有以耶稣是主为坚实基础的信仰精神。这种精神又引人对个人和团体祈祷有更新的兴趣。有许多属于这运动的人,经验到一项对精神价值的新感受,一种对圣神行动意识的增长,对天主的赞颂和一种对基督更深刻的个人献身。也有许多人对圣体的敬礼更为虔诚,并在参与教会圣事生活中产生更多果实。有许多人对天主之母的虔敬体会一些新的意义,并对教会的意识加深,与她更为接近23
    教友为组成教会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要素。神恩复兴运动对教会最大的贡献,就是给许许多多的教友带来信仰生活的革新及灵修上的成长;并且,也使许多久已离开教会的人,重返羊栈。这些果实不是统计数字所能完全表达的,其真实的价值只有天主知道。
    其他主教团所发表的文献或声明中,也有类似的肯定,无 
注23:American Bishops’ Conference,“Statement on Catholic Charismatic Renewal,” Kilian McDonnell, ed., Presence,Power,Praise, II, 108.
511
法在此—一引证。当然,这并不是说它没有产生一些偏差和问题;它们也在许多主教团的声明中被提出。但是,从整体来看,它所产生积极的果实,远远超过它所引发消极的困难。
(二)祈祷、礼仪和灵修
    神恩复兴运动的祈祷方式,与传统的天主教祈祷方式相当不同。参与这运动的人,大多数都举行定期的祈祷会,其人数从四、五人到几百人不等。同时,许多相同身份的人聚在一起祈祷,例如,家庭主妇、圣职人员、退休人士等等。
    在祈祷会中,除了如格前十四中所描叙的,运用各种神恩,特别是先知话、舌音、解释舌音或其他神恩;大家也随著圣神的引导和推动,作个人自动自发的祈祷,或团体一起唱朝拜和赞美的歌。由于传统的歌曲,不大适合于这种场合歌唱;于是从这个运动中,很快地产生了很多的比较活泼且表达其特殊精神的歌曲。这些歌曲也很快地受到教会大众的喜爱,而被带到教会的弥撒和其他各种场合中。
    在祈祷会中,大家以圣神赐给每个人不同的神恩彼此服务。这种经验,不但使人实际上体会保禄在格前十二一十四章的教导:我们每人都是基督身体的一个肢体,也彼此互为肢体。在祈祷会中彼此代祷,遇困难彼此担代与扶助,使整个的信仰和灵修生活具有团体和共融的幅度。祈祷会的成员,常常也另组成一些代祷小组或代祷网,在平日的生活中,一遇到困难和问题,就彼此代祷。
    由于祈祷会成员们,都习惯作自动自发的祈祷。这种方式也很自然地被带到礼仪中,特别是感恩祭中,使弥撒礼仪更加活泼而富有参与感。同时,如果主祭的神父也是祈祷会的成员,他也可以在适当的时间,让大家能使用神恩。在领圣体以后,他和其他的成员,可以运用医治的神恩,作心灵或身体的医治。
512
各地的祈祷会,也常举办开放性的医治祈祷大会或医治弥撒,让所有愿意的人参加,分享圣神神恩的效果。
    因着以上所说的种种因素,神恩复兴运动以多彩多姿的祈祷方式,赞美朝拜的活泼歌曲和富有活力的参与精神,直接或间接地给教会的礼仪生活带来丰富的生命力。
    除了团体性的影响以外,许多教友因着圣神的充满,被圣神带入更深的静观祈祷中,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上努力灵修生活,甚至渴望成圣。这些都是圣神所赐予教会白白的恩宠。(三)圣经学和神学
自神恩复兴运动进入天主教会以来,除了一般教友参与外,从一开始就有圣经和神学专家(包括神职人员、修女和平信徒)加入;其中不乏国际知名人物24。当他们有了圣神充满和各种神恩的经验之后,很自然地在自己的专门领域中,进行研究和反省的工作。他们的工作对天主教神恩复兴运动有极大的贡献。因着他们的神学反省和教导,使这初生的运动免陷于许多可能的错谬,或走许多冤枉路。其次,他们也帮助神恩复兴运动与天主教的正统信仰相结合,而不是在一个大教会中制造一个小教会。 
注24:在这方面,我只列举几位美国和法国的国际知名的人士:Francis A.Sullivan,SJ.(罗马额我略大学神学教授,梵二的神学专家〕,Edward D O’Connor,C.S.C (美国圣母大学神学教授,是最早参加天主教神恩复兴运动的神学家之—,著有多本对这运动的专书),Kilian Mcdonnell,O.S.B(合一运动的专家,为促进基督徒合一宗座委员会的谘议,为合一运动和文化研究学院的创立人,与五旬教派神学交谈的天主教官方代表之一),Donald Gelpi, S.J.(美国加州柏克莱联合神学研究院信理神学教授,对神恩复兴运动著有数本神学反省专   书),George T. Montague,S.M.(美国圣经专家,曾任美国天主教圣经协会主席),Yves Congar,OP.(法国教会学及合一运动专家,对梵二大公会议有重要的影响),Rene Laurentin(法国圣母学专家,安格(Angers)天主教大学神学教授,梵二大公会议神学专家)。
513
    由于在天主教会中,对圣神和各种神恩活生生的经验,早已长期匮乏。这项运动使人对圣经中有关天主圣神的启示和教导,重燃研究的热忱。天主教的系统神学中,长期以来受到「以基督为中心说」所主宰,圣神的地位和工作受到忽视。现在,神学家们要重新研究天主圣三的内在生活中三位之间的关系,也更加注重天主向外的创造和救恩工程中,天主圣言和天主圣神之间的关系。
    这种研究影响了系统神学中的每一科目,从启示论、创造论,一直到末世论,都要重新整理,重新给予圣神应有的地位和重视,以及他与天主圣言之间的关系。至于对各种神恩的神学,及对它们的特性、运作方式和牧灵上的效果,当然也花了许多工夫研究,出版了许多书籍。
      这些对圣经和神学的研究工作,对教会的影响是全面性的。从各个神学院对未来司铎及教会各级人员的培育起,一直到一般平信徒所受到的信仰教育,都有新的内容和变化。这些都不是统计数字所可以表达的。 
(四)神恩与教友职务
      「可是,这一切(神恩)都是这唯一而同一的圣神所行的,随他的心愿,个别分配与人」(格前十二 11)。这也是在天主教神恩复兴运动中很清楚的经验。天主圣神分施神恩给谁,完全出自他的自由。在这方面,他似乎不作圣职人员和一般信友的区分。在天主教的神恩复兴运动中,各式各种不同背景和学、经历的教友,都得到丰富的神恩。这些教友,也按圣神的神恩,在教会中作各种不同的工作,或担任各种职务。他们在教会中的服务范围,也比传统中的教友工作来得更广阔。这种现象正如保禄书信中所描叙的一样。
在这方面,神恩复兴运动给教会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
514
如何发现并确定一个教友所有的各种神恩?如何培育他善用圣神所赐的神恩在教会中服务?神恩性的服务者是否要在教会中担任一项职务?或是只作机动和义务的服务?在神恩性的服务中,圣职人员如何与教友合作?
对于这些问题并没有现成而固定解决方法。所以,各地的教会,在主教或主教团的领导之下,作各种尝试和调整。每个地方教会的情况不同,解决的方式也迥异;有的比较成功,有的衍生出不少的困难。由于这个运动进入天主教内不过卅一年,教会还要经历更长时间的摸索和尝试,才能对这些问题找到比较妥善的答案。
四、天主教神恩复兴运动与合一运动
神恩复兴运动给天主教会带来了不少在合一运动上的新契机。在这运动进入天主教会之前,天主教和古典五旬教派的各教会可说是泾渭分明,不相往来。可是,当天主教会中的许多人,有了充满圣神和运用各种神恩的经验之后,打破了两者之间的藩篱和隔阂,开展了许多交谈和合作的机会。
(一)圣经和神学研究的合作
    在廿世纪初期所兴起的古典五旬运动,建立了许多五旬派教会。到了五十年代末期和六十年代初期,灵恩运动进入基督教的各主流教派;而后直到六十年代末,才进入天主教会。所以,无论在相关的圣经和神学研究上,或是在神恩运用的经验上,其他教会早已作了许多工作,或累积了许多经验。
在以前提到的美国主教团教理委员会对神恩复兴运动的第一份报告中,已经清楚地说明,天主教的神恩运动并不由基督教移置而来;而是天主教重新经验到五旬节圣神降临的奥迹,从开始就保持天主教信仰的特色。可是,无论在古典五旬
515
运动,或是神恩复兴运动,所有人对圣神和各种神恩的经验都是大同小异;因为我们所相信和所经验的是同一的圣神。因此,在圣经和神学研究方面,就有很多可以合作的地方;即使在意见不同之处,也容易以交谈来彼此沟通,而达到相互的了解。
    一九七O年,在美国成立了「五旬研究学杜」(Society For Pentecostal Studies);一九八 年,这学社出版了自己的杂志(神)(PNEUMA)。各教会具有博士学位的学者,可以个人的名义入会,不代表自己的教会。在这学社的杂志上,大家都可以学术的方式,来研究讨论有关神恩复兴各方面的问题。这学社每年也开一次国际神学研讨会,总有两、三百会员参加。这是一个超教派学术合作的良好典范。在欧洲,也有类似的国际组织。限于篇幅,不多提了。  (二)与古典五旬运动的神学交谈
      一九七二年,由于许多不同人物的推动,促成了天主教与古典五旬运动不同教会的代表,开始了以五年为一期,按双方所协定的议题上,作神学交谈。现在为止,这项交谈已举行了三期;每一期的交谈完成之后,参与者都把交谈的结果写成报告,发表在相关的刊物上”。这可算是天主教在推动合一运动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注25:可参看:“Final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I Roman Catholic/Pentecostal Dialogue(1972一1976),”Pneuma, vol. 12, no.2(Fall 1900):85一96; “Flual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Roman Catholic/Pentecostal Dialogue(1977—1982),”Pneuma,VoL .12,no.2(Fall 1990):97—116;“Perspectives on Koinonia:Fiual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Roman      Catholic/Pente-costal(1985—1989),”Pneuma,vol.12,no.2(Fall 1990):117—142.
516
(三)在传扬福音工作上的合作
    由于在世界各国中,古典五旬教派的发展各有不同,而天主教会的情形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两者之间在搞传工作上的合作,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
    有的国家在传扬福音工作上的合作,除了一些个人的情谊外,可说没有任何的合作;很可惜的,台湾也是处在这种情况的国家之一。在一些国家中,有超教派的祈祷会;其中之一是美国。在另些国家中,有些更实际的合作,例如在法国,有超教派共同生活的灵修团体。它的成员们一同生活,一同对人作见证,一同传福音。
天主教神恩复兴运动的一些领袖们,联合了一些其他教派的灵恩运动领袖,曾努力推动了一些国际性的合作。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一九九一年七月八至十四日,在英国的布莱顿(Brighton)所举行的「布莱顿世界福传大会」(The Brighton Conference on World Evangelization)。来自二百多教派和教会的各国代表共计三千多人。这也是合一运动中的空前盛举。其后,同一组织也在欧洲、亚洲不同地区召开的区域性的大会,为推行各教派间在福传工作上的合作。很可惜的是,在台湾并没有产生什么具体的效果。可见台湾在这方面尚有许多值得努力的地方。
五、反省和结论
在这篇短短的演讲中,我们简单地介绍了天主教神恩复兴运动的来龙去脉,以及它对天主教会产生的多面性影响;由于时间的关系,有许多地方只能略略地提到一下。整体来看,我们可以说,这项运动进入天主教会内,是天主圣神主动赐予教会的一项极大恩宠。教会在经过一段分辨之后,也完全接纳它
517
进入教会的生命中。在过去的卅一年中,它已经在天主教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个人以为,这项天主圣神主动恩赐的礼物,值得我们以感恩的心去接受,并与圣神合作,好使教会得到更广大、更深刻的革新。
518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