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93号

崇高的神父和学者——利玛窦


杨晓红
    在明末清初中国科学技术史上,耶稣会占有重要的一页。耶稣会是由西班牙贵族依纳爵劳耀拉于1534年创立的,并于1540年得到当时罗马教宗的正式批准。利玛窦是耶稣会杰出代表,他在中国开辟了一条科学传教的道路。作为来中国的第一个西学代表人,他不但第一次正式向中国介绍了大量的西方宗教和科学技术知识,并且也把有关中国的知识及其历史文化第一次正式地介绍给了西方。即使在今天看来,利玛窦仍不失为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一个最重要的人物。因此,有必要对利玛窦进行深入细致、多侧面的研究。
    目前的研究状况是:国外及港台对利氏的研究要比国内的广泛且深入;国内一九四九年前比一九四九年后研究的多。国外及港台至少已有三种不同的利玛窦传记(艾儒略《大西利先生行迹》,云先·克鲁宁著、思果译《西泰子来华记》,罗光《利玛窦传》)。但这些传记评论却不多,基本上是沿著利玛窦在华的足迹,叙述利氏的生活、起居、交际等内容。专题研究主要集中在《世界地图》的版本、《几何原本》的翻译出版等问题上。此外,国内外、海内外还发表了许多一般介绍性文章。
    值得注意的是近四十年的研究状况。在八零年以前,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一)认为利玛窦来华传播天主教是后来鸦片战争外国军事入侵的先导,是「文化侵略」,把宗教的扩张与帝国主义的政治、军事侵略等同起来。(二)承认利玛窦来华目的是传播宗教,但指
343
责利氏为达到此目的,故意把当时欧洲已经落后的、零散的科学知识带给中国。例如:利玛窦等仅传入托勒密天文体系,而非先进的哥白尼体系;并且只肯和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前六卷,而非全书(关于此书本文有论述)。(三)把明末著名学者徐光启视为崇洋媚外的典型,或认为他是因为看不清利玛窦的真面目而受骗上当等。
    这一时期,种种贬低利玛窦的观点时有所见。
    随著学术思想的解放,一九七九年重新修复了利玛窦墓,并且也开始重新评价利玛窦。总的说来,基本肯定了利玛窦对中国科学、中西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把他与鸦片战争以后入华传教士区别开来。(其实,笔者认为鸦片战争以后入华传教士中,也有许多人对中国是友好的,对中国的科学、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自那以后的研究中,又存在这样的不足,即为避免把利玛窦与鸦片战争后入华传教士相提并论,把他因传播宗教而给中国带来落后科学的责任开脱去,把这位明末来华的耶稣会士描绘成了科学家。例如,利玛窦是如何把世界地图带入中国,并在中国刻印出来;如何与徐光启合译出版《几何原本》等等,却忽视了他的传教目的,使人看不出利玛窦同时还是肩负重任的耶稣会士。就连他的好朋友徐光启、李之藻也仅仅被描绘成接受了西方科学知识的中国科学家,而看不出他们同时还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正因为如此,笔者试图从利玛窦传播科学和传播宗教两方面入手,对这位集传教士、科学家于一身的明末西人进行尽可能全面的讨论。
    本文通过对现存利玛窦的四十四封珍贵书信,以及他在华期间写的《中国札记》的仔细研究,同时参考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利玛窦的天文学活动进行了系统研究,从新的角度,即从利玛窦的天文学活动来论述利玛窦来华的真正目的—一传播福音。对利玛宾来华在中西文化交流(包括科学、宗教)史上所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分析了利玛窦只译《几何原本》前六卷的原因,提出了徐光启、李之藻入教并非因为科学、利氏传教与传播科学并不矛盾的观点。提
344
出了徐光启、李之藻入教并非因为科学、利氏传教与传播科学并不矛盾的观点。
结束语
利玛窦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者,为西学东渐、东学西渐谱下了不朽的诗篇。
    利玛窦在中国开辟了一条学术传教的道路。他及其后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传教士传入中国的天主教,和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都在中国产生了巨大反响。士大夫中,徐光启、李之藻等不仅接受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而且也接受了传教士传来的宗教信仰;李赘、方以智、梅文鼎等仅接受西方科学知识,排斥与之同来的天主教;杨光先等则一概排斥。至于万历、崇祯、顺治、康熙诸帝,基本上是抱著取长补短的态度,利用西方来华人才,吸收西方科学知识,同时适当允许传教士的正常教务活动。
    通过对利玛窦科学、宗教活动的同时研究,不难看出,在利玛窦入华后的二十八年生涯中,他始终奉行传教第一,传播科学为辅的政策,并且相当成功。
    在研究耶稣会时,不仅要弄清耶稣会士生活的中国舞台和他们受教育的欧洲背景,他们与葡萄牙殖民者间的关系,而且要弄清耶稣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以及耶稣会内部和天主教内部关于利玛窦传教方式的分歧和斗争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对这一复杂的历史现象作出较为合理的评价。此外,有必要对我国四十年有关利玛窦等明清耶稣会士的研究作一反思,实事求是地评价过去的研究成果。对于一些错误观念要坚决拨乱反正,还其历史真面目。
    诚然,利玛窦传入中国的西方先进科学受到了不少明未士大夫的欢迎和接受。但这些人的科学知识和治学态度均不足以从事西学的流传推广工作。并且,徐光启、李之藻等士大夫的努力也是十分
345
有限。部分士大夫们的进步的人文精神,大同理想在一个封闭社会里基本上不起作用。事实上,士大夫阶层一直受到传统文化的束缚,古老地理知识的制约,因此,他们不能够正确地判断中国处在十六、十七世纪世界历史大变动里的位置。当欧洲人往中西文化交流中吸取经验知识时,大多数中国人不是迷醉在「泱泱大国」的梦境里,就是毫无理性地排斥、拒绝西方的科学。道德保守的心态,显然不适于立即接受近代西方的新事物。
重要参考文献
1.艾儒略《大西利先生行迹》
2.云先·克鲁宁著、思果译《西泰子来华记》
3.罗光《利玛窦传》
4.《明史》(意大里亚传,徐光启传,天文志)
5.《利玛窦中国札记》
6.罗渔译《利玛窦信集》
7.裴化行有关著作多种
8.费赖之《在华耶稣会士列传》有关章节
9.德礼贤著作有关章节
10.张星良《中国交通史料汇编》
11.方豪《中西交通史》
12.《陈垣学术论文集》
13.李约瑟《中国科技术史》
14.杜石然等《中国科学史稿》
15.徐宗泽《中国天主教传教史概论》
16.徐宗泽《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
17.《徐文定公集》、《徐光告集》
18.《洪业论学集》
346
19.施宣圆《徐光启》
20.梁家勉《徐光启年谱》
21.王欣之《明代大科学家徐光启》
22.惠泽霖《北堂书目》
23.王萍《西学历算学之输入》
24.刘昭民《中华天文学发展史》
25.郑文光《中国天文学源流》
26.天文学整理小组《中国天文学史》
27.王庸《中国地理学史》
28.卢良志《中国地图学史》
目 录
绪 言
第一章 背景和事略
1.利玛窦入华之际欧洲背景 
2.利玛窦来华时的中国背景 
3.利玛实事略
第二章 利玛窦的科学活动 
1.天文仪器的制造 
2.日月食现象的观测及西方天文学的介绍 
3.三次世界地图的刻印出版及其影响 
4.西方科学著作的翻译出版
第三章 利玛窦科学活动的宗教目的 
1.科学与宗教,孰轻孰重? 
2.利玛窦传教思想的影响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47
    本文是在导师潘永祥、李志超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作者在此向两位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张秉伦教授审阅了全文,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表示感谢。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西德「华裔学志社」(MonumentaSerica)代表孙志文博士(Arnold Sprenger S.V.D)、北京图书馆孙果清先生、北京师范大学张至善教授、上海天主教光启社沈毓元先生、安徽省图馆杨堤先生等人的大力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文是中国科技大学自然科学史研究室杨晓红女士的硕士毕业论文,本刊选登其绪言、结束语、目录及重要参考文献书目。)
348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