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78号

现代教会有关圣母敬礼的训导


 

 朱修德
    在进入主题之前,先要说明我所选择的阐述方法。首先,是所探讨的时间范围。我们要从那个时期著手研究呢?这有两个可能性:以梵二大公会议教会宪章第八章「论基督及教会奥迹中的天主之母荣福童贞玛利亚」作为出发点,或者以比约九世钦定圣母无玷始胎信理作为出发点。假如由梵二开始,视野稍嫌狭隘.不足以看到圣母敬礼在历史中的剧烈转变。但如果延长时限,回溯至比约九世,我们将有太多的参考文件,可能不易讲解透彻。斟酌之後,我们还是选定後者,理由如下:
    第一,这段时间训导当局有过许多不同的干预,自钦定圣母无染原罪和圣母升天信理到梵二论基督及教会奥迹中的天主之母荣福童贞玛利亚,教会以许多不同形式干预,例如通谕、劝谕、无线电广播、讲道、会议演说等,这种种可使人对训导当局的指示有较完整的看法。
    第二,时间较长,能更清楚地觉察训导当局有关玛利亚道理的演变情况。在此期间,训导当局经历三种情形:1、在教会内圣母敬礼异乎寻常地扩大,其中大部分是由训导当局所推动;2、由梵二大公会议引发的危机,这与文化的转变也有关连;3、现在各种不同形式的神学反省。
    第三,将会看出为了适应环境和文化转变而有的圣母敬礼之演变中,仍存在著恒常不变的指示,虽然免不了强调重点不一。所以在时间中拓宽视野,能更清楚看出演变中有其连贯性。
针对这一选择的限度——不可能对许多的文件作详细而精辟的分析,我们选择的进行方式是综合介绍,即将历史中的教义演变提纲挈领地介绍。由此综合来看教会生活和神学反省对圣母敬礼的基本
—521—
指示;自历史演变的角度所得到的道理综合也是前瞻的基础,导向新的反省方式。圣母敬礼不易达到平衡适中,历史上丰富的表达可宝佐证。有时候,民间宗教与民族习性的表现与反省、批判相左.而冲突的後果时常走向两极化,成为两个极端的立场。因此梵二叮嘱说:「神学家……在论及天主之母的特殊地位时,应该用心避免一切虚妄的夸大与心地的狭隘」(教宪67号),在此指示下,我们常要向新的理解开放。
    我们的第三个选择是将材料局限於教宗和梵二大公会议的训导文献。不进到主教的文件是由於资料过於广泛而我们手边也缺乏有关文件;虽然研读这些材料会很有用;例如对显现或民间敬礼能多加了解,但并不会在教宗及大公会议的指示上多增加些什麽。
    现在我们要将近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中.教宗和梵二大公会议对圣母敬礼所指示的道理作一综合,可分成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梵二以前:教宗以训导权威订定一些有关玛利亚的道理,而且努力推动此敬礼,因此造成所谓的「玛利亚问题」。
    第二;梵二时期:大公会议经过热烈的讨论後,将有关童贞圣母道理的不同观点加以融合,得到一个综合;此综合可作为未来反省的新方向。
    第三,梵二以後:训导当局面对危机;以大公会议的结论作为新的开端和反省的材料,给与整个教会一个从未有过的更整合、更有基础的玛利亚道理。
在几个月的揣摩、研读教会文献过程中,心中升起不少的感想;除逐一记下外,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针对文件而发的,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钻研後;形成了我的评价及对未来的
—523—
展望。这个过程是今天讲解历史上圣母道理的演变和综合架构。
一、感想
    在开怀畅读文件後,感想百出;其中最突出而首要的一点是;训导当局强调圣母道理、对圣母的敬礼、虔诚及孝爱圣母在信友生活中的重要性,这是所有文件里恒常不变的要素,令人深受感动。梵二大公会议教会宪章的几句话正表达了我的心声:「教会以孝爱的心情思念她;在降生成人的圣言光辉照耀下静观她;以虔敬的心情深入於圣言降生的崇高奥迹中」(65号)。
    教宗保禄六世在「玛利亚敬礼」劝谕中肯定:「我们所期待的敬礼童贞玛利亚的发展,正说明教会真诚的热心。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这种敬礼正适合所谓的『基督化』敬礼,因为它的来源及效力均来自基督,也完全表达在基督身上,而且经过基督;在圣神内导向圣父。在崇拜的范畴之内,这种敬礼必然反映出天主的救世计划。在这计划中对於玛利亚在这计划中的地位应有一个适当的敬礼形式。确实,在每阶段教友崇拜的真正发展中,都必要附带一种适当的敬礼天主母的形式。(序)教宗进而刻意地强调:「认识教会关於玛利亚的真正道理(梵二所阐明和教导的),将常是正确地理解基督和教会的奥迹之钥匙」(保禄六世,一九六四年十一月廿一日演说词,参阅EPh.Mar XXXVI  [1986] P.239)。他又说;信者应该:「按照梵二的神学原则,重新振兴我们对玛利亚的敬礼,她是基督的母亲,也是我们的母亲;因为梵二根据救赎计划,在道理和虔敬上确定玛利亚占有特殊地位」(AS 59〈1967〉39—40)。
我们所引证的文件,除了说出圣母敬礼的重要以外,还清楚地讲明其主要理由:为教会而言,玛
—523—
利亚道理、敬礼和孝爱她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样延长伟大的降生救恩奥迹事件,玛利亚内在地参与了救恩奥迹,成为此奥迹的一部分,因此按照救恩计划,她享有特殊地位.此外,也帮助教会更圆满、深入地实行此计划。
    我们知道,有时候这些肯定也有过分或无节制的地方,但不可否认的,上述的肯定确是所有文件保存的恒常不变的要素。梵二论及圣母敬礼自始就不厌其烦地重复说:「玛利亚,……理当受到教会特别的崇敬J(教宪66号)。
    紧接著首要点,教会敬礼、孝爱圣母的重要性以後;我的第二个感想是:在不同的时空中对同一件事实有多种的表达方式。确实,所有的文件都肯定玛利亚敬礼的重要性,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是其肯定、表达方式的变化及不同的强调点显示,即使在同一的道理上亦有不同的指示。梵二以前的文件较多个人单独的看法,少有在教会内整合的观点;比较注意玛利亚本人.她的特恩以及她的荣耀。所以不是道理内容复杂,而是因著眼点相异,而出现强调点的不同。
    训导文件经常表明以基督为基础和中心,玛利亚才享有尊严与荣耀,但美中不足的是梵二以前的文件,大多致力於发挥玛利亚个人的尊严、荣耀等次要因素。梵二以後的文件,才依循梵二的指示;强调玛利亚在基督与教会奥迹和救思历史中的地位,即以玛利亚在救思历史中的地位作为探讨的出发点。梵二以前的训导当局虽然知道玛利亚在救恩史中与基督的关系,却偏离主题,注意边缘因素而一昧赞扬玛利亚个人享有的尊严,著重她的诸项特恩。
梵二以前的这类情况常受不同的教宗之迥异作风和表达所影响。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比约九世在「莫可名言之天主」诏书中.钦定玛利亚始孕无玷信理,他说:「我注意到教会的这些传统和道理材料,
—524—
几乎在登上伯多禄宝区之初…我们圾熟仞的渴望是,凡发会所盼望、所许愿的都要实行;为增加荣福重贞玛利亚的荣耀,并让给予她的特恩放射出新的光彩,这是我们自幼小时就受鼓励去崇敬、虔诚孝爱的至圣玛利亚(La Vierge Marie、P.75)。这类个人因素与观点是我们後来的评估材料,暂且搁置一边,容後再讨论。
    第三个感想是:梵二将玛利亚放在基督和教会奥迹中作广泛而深入的阐述,它在观念和指示上的转变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梵二的转变在玛利亚问题上最为清晰可见。大公会议对於玛利亚的道理和敬礼有了新的理解,不再将她孤立;而是合宜地指出她在救恩历史过程中的作用、她在教会中的作用a在大公会议的解释里,玛利亚不是一个「小基督」,而是历史中的一个女人,她被拣选承投救恩奥迹中一个非凡的、得天独厚的唯一任务。这样大公会议对玛利亚的新认识与理解更是建基於历史向度,在整体的奥迹中,也更向人学开放(虽然大公会议论玛利亚时并没有清楚提及人学)。
梵二的道理为神学家们直截了当地接受,在教会内有关玛利亚的神学反省也随之改变方向,处理圣母学的新方法与梵二以前大不相同;放弃过去的作法:推论、增加玛利亚的特恩和头衔、夸大原则等,接受比较系统化和教会性的观念,视圣神学,人学及文化为建设性的新因素。训导当局也朝此方向走,如今教宗保禄六世的「玛利亚敬礼」劝谕也加入过去所欠缺的人学因素,并且认为这是革新敬礼所需要的:「圣母敬礼也应当密切注意人文科学的某些发明,这将有助於除掉敬礼圣母上所体验的若干困难的原因,即该敬礼的若干方面与现代人类学的发现被此间的不和谐,以及现代人生活及工作的心理社会环境中深度的改变。在若干神修书中所表现的圣母,不能很容易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符,特别是妇女们的生活方式」(34号)。
—525—
    梵二以後的训导当局愿意忠於大公会议的指示,自始就接受其阐述的新观念,且将之推荐给信友。保禄六世在颁布教会宪章的闭幕词中特意说:「这是第一次——说到这里我们内心深深感动—— 一个大公会议如此广阔而丰富地介绍教会道理,肯定定圣母玛利亚在基督和教会的奥迹中所占的地位……教会深湛的本质必须在其与基督的神秘结合中,才能找到:我们决不要想,脱离那位圣言成人者的母亲能有此结合,耶稣自己曾愿意与她有这样密切的结合;好使我们得救,这就是为什麽静观天主在其神圣母亲身上所行的奇妙化工,应该放在教会的这种视野和远景的理由」(1964,11,2I的演说词,LaVierge Marie,pp.195-196)。此项指示时常出现在保禄六世的教导中。
若望保禄二世清楚的表示,希望圣母年是信友深入反省梵二玛利亚道理的机会。他的「救主之母」通谕4-7号可以说是梵二教导的撮要,重点如下:唯独在基督的奥迹内能阐明玛利亚的奥迹;在玛利亚身上信友找到深入教会奥迹的途径,因为玛利亚在信德中走完人生旅途,玛利亚是教会末世性的实现,是教会的典型和门徒的模范。若望保禄二世继续梵二及其前任所发挥的路线,由於大公会议的教导实是教会解说圣母道理的中心与灵感。
上述三点是我研读近代训导文献有关玛利亚道理而萌发的一些感想:玛利亚道理的本质与重要性,此课题在教会历史中的演变,以及梵二的教导是后来改变的原因。同时,文献的研读也引出一引些问题,这些问题和文件本身的答复是本演讲的第二部分。
二、问题
  首先,我们问:训导当局如何了解玛利亚的道理和敬礼及其自身的任务?基本上它认为自己有推
—526—
动的任务这是文件中时常出现的一个因素,因为它觉得圣母敬礼是教会所需要的一个向度,是基督宗教敬礼的一部分。此外,训导当局认为圣母敬礼帮助信友度深度的信仰生活。保禄六世在《玛利亚敬礼》劝谕中提要说出:“我们本着宗徒的服务精神认为应……讨论圣母在教会内地位有关的几项问题。这些题材一部分已由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教宪66-67号)及我们本人讨论过,但是重新讨论一次关不是毫无益处,以便除去疑义,特别是协助发展由天主圣言在教会内所发动的,及以基督的精神所施行的圣母敬礼。”(序)
为训导当局而言,梵二大公会议的圣母道理是历史演变过程的成果,在具体生活中可藉以实行我们在基督内的救恩。在牧灵工作上若善加引导,是极为有用的,因为民间敬礼圣母得到可靠的指引,将安稳地走向基督。事实上,圣母敬礼有时过度,有时夸张无节制.为此训导当局意识到自身有协调、修正和批判的任务。虽然不少人认为教会尚须更果断地批判与修正,但无可否认的,面对过分的情况,不论是夸大论或贬抑论,训导当局都适当地行使其协调任务,这任务包括:
    第一,澄清道理。假如没有正确的道理作为基础,不可能有真实、合法和纯正的敬礼。正确地了解玛利亚在教会救恩奥迹中的地位是敬礼她所需要的基础:「你们愿意一个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之玛利亚敬礼,而我们也不要别的,只要你们继续致力於这种神学反省,因为非常需要有建基於真理的虔敬,并且自真理汲取滋养」(1950,6,30,比约十二世致Rennes圣母学会议信函,La ViergeMarie, p.23)。比约十二世的指示是教会对于敬礼与道理的关系不断有的表示,一个具有稳固根基的道理是真正敬礼必备的条件。
   第二,对民间敬礼的一些表达方式作实际的分辩和批判性的督道。凡有过与不及之处都应予依纠
—527—
正。历史上常倾向於过分的敬礼,训导当局就加以干预,教宗若望廿三世综合了我们的意思:「在我身为教宗的第一年经验到,有些虔敬和热诚的灵魂对玛利亚行特殊崇拜,增加新头衔及地方性敬礼,他们给人的印象是随意进到幻想境界,心神不集中。我邀请你们在此范围中要持守教会所实行的,自古就有的最单纯的敬礼」(参阅Rev. Sc.Phil.theol 46 <1962> PP.330—331)。
训导当局经常意犹未尽地表示,不要把文化的表达与礼仪相连,并且严格执行管制。这种态度在处理显现一事上最为明显,它从未将显现视为构成敬礼的因素,而是严肃地要求、批判及控制。在1930年到1950年间,单在西欧就调查了三百个圣母显现於幼童的案件,还有三百多个个别神视(C.M.Staehlin.显现.马德里1954)。结果,在廿世纪(直到一九六五)的许多显现中,只有三次显现为教会官方承认。还有更多的实例可资证明,但更好引用保禄六世的话来反映谈会现在的立场:「在提供有助於圣母敬礼和谐发展的指示以後,我们认为最好也指出几点不正确的敬礼态度。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曾经以其权威上方面指责敬礼中歪曲道理的内容及形式的过分夸大,一方面也指责贬抑圣母的表现及任务的心胸狭小态度。大公会议也指责某些敬礼的偏差,如轻信,即只信赖一些纯外表的形式。另外一种偏差是一种没有内容及时间性的热狂,这与要求持久及实际行动的福音精神由完全背道而驰。我们重新斥责这种态度及作法,因为它们不合乎天主教信仰,因而它们在天主教礼拜中没有地位。慎重的防御这些错误及偏差,将使圣母敬礼更有力、更正统化;并更有基础:而最後结果是,由於研究启示的源泉及注意教会训诲当局的文件,将克服夸大的追求新奇及特殊现象。如此可以确保,这种敬礼在历史方面是客观的,而且一些显然富传奇性的或假的,都将予以取缔。并且确保这种敬礼拥有它的道理内容——即避免单方面的表扬圣母,只强调一种因素,而忽略福音中所提供
—528—
的全貌。最后,也使这种敬礼的动机正确,因为任何自私的心都将从神圣的领域中除掉」(「玛利亚敬礼」劝谕38号)
    此种清晰明确的看法实是梵二大公会议讨论、决议的成果。然而,梵二以前,是否训导当局一向这样清楚了解它的任务?教会在行使训导职权时,常发挥其协调、批判和管制的功能(文件可资证明),可是为了推动圣母敬礼,却有松懈的现象。梵二大公会议为了是否将圣母道理置於教会宪章中,曾有过冗长的辩论,就是一证。这次会议主席为了保险起见,在投票以前先清楚说明这次投票内涵与玛利亚的荣耀无关。投票结果:与会神长二一九三位中,投赞成票的这这一四位,投反对票的这一O七四位,废票五张,意即通过将圣母道理并入教会宪章只达法定过半数票十七张而已。一般来说,大公会议文件的表决,赞成票比例总是高达百分之九十,而在玛利亚的道理上却有极大的差距,赞成和反对票几乎相等,显示会中有很大的意见分歧及不合,而当时提及投票的草案名为「合一的母亲」(Mater unitatis)真是一大讽刺。
其实,这全是历史上过分称扬玛利亚造成的後果。廿世纪前半叶,教会不断地增加和扩大玛利亚的道理与敬礼,养成极端崇敬玛利亚之风气;尽情地发展对玛利亚的感受、领会、及敬礼方式。具体表现是愈来愈多的圣母大殿、以玛利亚命名的修会和机构、圣母学会、论说玛利亚的神学刊物等。训导当局虽然身负协调职责,但它也是时代的产物,不仅随波逐流,而且助长此情势,因为它深信玛利亚的道理是信仰的内在要素:「希望加强对荣福童贞玛利亚的认识,研究和虔敬……在教会中常该如此,因为她的典范和她的使命是持久不变的。主的母亲是神圣的启示资料,她常以母亲的身份临在於教会生活中」(教育圣部公函,1988,3,25)。
—529—
    大量的专题研究,再加上演绎与夸大的神学方法,导致道理偏离原有的内涵,这样制造出来的圣母学是孤立的,排他的;企图将这些可争论的或未成熟的推论作为教会的道理;拥护新的圣母学说;神学结论加倍增长。如此,造成双重分离:一方面道理反省呈现两极化,另一方面敬礼和道理分裂为二,泛滥的学说使道理成了空论,没有历史根基,而在孝爱、敬礼圣母方面竟然起了竞争,夸大论考大力宣扬他们的孝爱玛利亚才是纯正的,相反,贬抑论者尽量淡化玛利亚敬礼;甚至怀疑玛利亚道理Laurentin 神父称此问题为「玛利亚问题」(参阅 R.Laurentin,La question Mariae,Editions du Seuil,Paris 1963.这本书引起了一场极大的论战,关於此事请参阅J.A.Aldama,De quaestione mariana in hodierna vita Ecclesiae,Pont.Academia Mariana, Roma 1964; G.M.Roschini, La coside,ta questione mariana, Marianum 26 [1964] pp.5 3—112)
    我们再问:在上述演变和发展中,训导当局居於什麽地位、具有什麽作用?这是不容易答覆的,我们的看法综合如下:
    第一,无可置疑,训导当局保持其恒常不变的态度,促进圣母敬礼,这点我们已提过,文件也表明了。
    第二,在玛利亚大受赞扬,玛利亚问题白热化时,训导当局仍持保留和谨慎的态度,没有放弃行使其协调的任务,虽然有些人觉得其观点不太正确。
第三,当时有些神学家只要是训导当局表示的,就认为是肯定的道理,作为呐喊的旗帜。在当时情况下,训导当局有些文件纳入神学圈中争论性的表达;并且增加一些令人非议的玛利亚头衔,不免
—530—
令人想它倾向于夸大论者所主张的一切。
    第四,在今日看来.有些文件的表达过分无节制,例如本笃十五世曾说:「玛利亚放弃她身为母亲者对儿子的权利,为让世界得救恩,将他献作牺牲,因此可以说玛利亚与基督一起救赎人类」比约十世则称玛利亚为「奥体的脖子」。我们该谨记,神学上一贯的态度是,视训导当局的指示近乎信仰的原则,是神学思考的起点。这自然要求训导当局谨慎表达,然而事实上并不常如此。
    第五,训导文件有各式各样的文学类型,阅读起来颇为有趣。我们发现有关玛利亚道理之多真是文件膨胀。在此情况下,该会评价教会文件,愈重要的文件愈该谨慎。
    文件显示梵二大公会议前后训导当局介入玛利亚问题的方式极多,而内容不一。梵二大公会议在教会道理的反省上开启一个新阶段,那么梵二对圣母学和圣母敬礼说什麽?教会宪章第八章是教会首次在一个大公会议中,精心制作,广泛探讨而浓缩综合了有关童贞玛利亚道理的训导文件;深具意义。事实上,梵二并没有说出新的道理,也没有对神学上任何争议作正面的指示;更没有对玛利亚道理作完整的介绍,它的进步不在量的增加。梵二的进步是在道理的观点及其形式方面,是为了答覆教会的需要,努力找到一个共同观点,来超越在玛利亚道理上教会呈现的分裂。换句话说,是在整合方面的进步,可称之为牧灵或质的进步。大公会议声称它只是深入早已认识的圣母道理,将此道理放在整体的启示事实中,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来看,这样,在新视野中,对历史更敏锐,对救恩奥迹更开放,以及更接受教会的实况。
    梵二的玛利亚道理有三个特点:
1.继续教父的传统,视救思历史为全部神学反省的中心与合一点。
—531—
2.强调主的母亲在我们的信仰和神学全貌中;不是边缘人物,而是透过她密切地参与救恩历史,玛利亚「一身兼蓄并反映著信仰的重要内容……因此,教会也理应注目於玛利亚,……她生了基督.这样使基督藉著教会得以在信友们的心里诞生并成长」(教宪65号)。
3.使不同的立场在玛利亚道理上获致一个共同观点。
    我们认为最後一点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是後来全部演变的核心。这是梵二的一大贡献,为此,梵二的价值是在历史演变下,能够行使其批判和修正的任务,以独到的方式形成圣母道理,限制过度不实的敬礼。如此,大公会议肃清那些使玛利亚敬礼偏离救恩历史且孤立於教会事实之外的观点;不再容许歪曲的看法。圣母学不可能像一个目录,时常增列玛利亚个人的特恩。敬礼也不可能纯是增加圣母荣耀的仪式,两者都该在救恩历史及我们信仰中的启示奥迹里整合。玛利亚的特恩,使命和派遣常要在救恩史的脉络中整合,也不断地指向救恩史。训导当局虽然没有清晰地全盘指示,但却充分地运用了其协调、批判和修正的任务。梵二做到了这一点,但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点,梵二提供圣母学的反省并给圣母敬礼一个更具历史性和整合性的方向,在其解说里,不只强调历史观点,还带来方法上的转变。
    确实该自救思历史观点看玛利亚与基督的关系:玛利亚是救赎的最卓越成果,是主的母亲和婢女。是救赎者的合作者,是最杰出的门徒(参阅礼仪宪章103号.蠢宪57、61)。至於玛利亚与教会的关系:她是教会的一员,母亲和图像,典型和协助音,以及教会的末世预像(教宪53、62、63、64、65、68)。
总之;梵二大公会议关於玛利亚提出一个共同观点,在此观点下作了宽广、稳固和开放的圣母道
—532—
理之综合,它在启示的光照下深入,在救恩历史的观点下重新解释和表达以及敏锐地感受时代讯号;为此梵二文件深受接纳。教会训导当局非凡而隆重的举动,实具普世性价值,同时也做得恰到好处;它提供的共同观点,也该是今日我们所共持的观点。梵二不仅知道将玛利亚放在救恩历史幅度中,予以整合,不仅回到圣经和教父,而且相当尊重分离的弟兄及不同的神学主张。
    然而,虽然圣母道理有了新的发展,教会中反而出现矛盾的现象,就在梵二以後,产生圣母敬礼的危机。许多人认为这是大公会议造成的,在某种形式下可以这麽说!梵二带给教会处理、面对问题的新方式,却造成教会生活中不同领域的危机:从拘泥仪式转为福音道德,从孤立转为参与、交谈;新方式的回溯根源,为不少人觉得好像是道理基础动摇,立不住脚。大公会议力图填补信仰和文化之间的空白,将信仰与文化相连.结果信友反而面对信仰生活不知如何自处。危机反映出问题的症结:福音和现在的文化脱节,一分为二。保禄六世在「玛利亚敬礼」劝谕中,勇敢地承认圣母敬礼有信仰与文化分裂现象。世界文化的社会心理情形已改变,玛利亚道理的信仰表达方式亦需要改变和适应。
    保禄六世承认,有时候圣母敬礼的一些内涵与表达和今日世界的人类状况有极大的出入。换句话说,教会需要在圣母敬礼方面有更深入、更本位化的敬礼。「玛利亚的敬礼」劝谕就是依此方向,指出深入而实际的行动路线。
上所述 梵二大公会议教会宪章没有如同牧职宪章一样;将人学放入其内,但梵二以後的训导当局谋求补此漏洞,帮助圣母敬礼得以正确地发展。保禄六世这样做了,若望保禄二世也跟随同一路线,希望在教会内达到实际本位化之圣母敬礼。教会知道面对危机,不流连过去,而胆敢如同梵二所行的一样,面向未来。
—533—
    现在我们提出最後一个问题:按照训导当局的指示,教会内的圣母敬礼具有那些特点?虽然因时制宜,强调不同.但圣母敬礼具有综合性的共同点。
    按照训导当局重新肯定教会生活中圣母敬礼的需要及重要性,它该是:
    1.建基於正统道理的敬礼。意思是,今日应毫不迟疑地将梵二阐明的道理作为出发点和全部革新的基础,同时也将保禄六世「玛利亚敬礼」劝谕作为补充材料。
    2.将玛利亚敬礼整合於指向基督的整体敬礼内。对玛利亚的敬礼绝不能停在她本身,在我们研究过的文件中从来没有直指玛利亚的崇敬,虽然有些表达不太适宜。
    3.行此敬礼要注意教会多元的生活实况,这是极为重要的。教会要关注基督徒分裂衍生的问题,也必须注意到各民族的不同文化和习性。
    4 本位化的敬礼。意即此敬礼该是对今日人类有意义。这范围广泛,要求颇多,是棘手的问题;我们无法在此讨论。
我们已经针对文件提出三个问题:训导当局自身如何理解玛利亚的道理及敬礼;此课题的演变有那几个主要阶段,对圣母敬礼有那些指示。现在我们进到最後一部分,评价与展望未来。
三、评价与展望未来
    第三部分也是结论,我们将评估训导当局昔日的工作方式,提出一些简单的反省,藉以展望未来。
教会一向维护其基本立场:圣母敬礼在教会生活中具有重要性,是需要的。同时教会努力将此道
—534—
理适应于具体的环境,虽然在梵二以前此种努力并不明显,因为当时一心渴望荣耀玛利亚,观念不清,面对一些暧昧现象,自是不易执行批判的任务。这段期间大批的文件使我们极感困扰。我们曾说大量的文件影响肯定的质;量多质就差。此外,当时神学研究方法过分依靠训导当局的肯定,因此也把讲道材料或演说词与文件等值对待。因此我们认为在文件的应用上必须严格的批判。很幸运的,教育圣部在新近发布的公函中,列出一些可作为神学反省的基本文件:「我们想到比约九世的『莫可名言之天主』诏书(一八五四年十二月八日),比约十二世的『广锡恩宠的天主』宗座典章(一九五O年十一月一日),以及教会宪章一九六四年十一月廿一日」第八章,後者是梵二大公会议对有关主的母亲的教会道理,所作的比较完整而真实的综合。至於在神学和牧灵方面我们也想到其他的文件,像保禄六世的『天主子民的信经』(一九六八年六月卅日),『大异兆』(一九六七年五月十三日)和『玛利亚敬礼』(一九七四年二月二日)二道劝谕,以及若望保禄二世的『救主之母』通谕(一九八七年三月廿五日)」(第3号)
我很重视这份诠释性资料。在编写此次的讲材时,我发现有许多文件的价值不大,因为它们只不过在重复,或只是某些场合或热心时刻所说的话。当然我们无权限定保导当局发表言论的次数,可是我们仍认为谨慎不多言是对大家有益的。
如前所说,梵二的指示该成为教会有关玛利亚的神学反省和敬礼革新的轴心。为此教宗宣布圣母年时教导说:「圣母年指谓.再次仔细地读大公会议,对荣福童贞玛利亚,天主之母.在基督及教会奥迹中所说的一切」(「救主之母」48号)。未来的玛利亚敬礼全系於对梵二道理的了解,该以此面对新环境和问题。
—535—
    所以我们还要问:训导当局怎麽引领信友了解大公会议的道理?该遵循什麽路线发展圣母敬礼?我们认为可依照下列的进行:
    第一,协助培养:
    1、一个比较整合的圣母学,以信仰和救恩历史为基础结构。
    2、在教会幅度中看玛利亚.如同若望保禄二世在其最近通谕中所指示的。此通谕讲玛利亚以母亲的身份积极临在於教会生活中。
    3、 向分离的弟兄解释教会关於玛利亚的正确道理。
    第二,以清晰、正确的道理恢复民间敬礼的价值,依照「在新世界中传福」文告的指示进行。老百姓领会玛利亚是母亲,而且活泼地临在於他们的生活中.分但他们的痛苦。她是信友的典范与理想。为此百姓直觉玛利亚是:一个真实的人,她能施以援手。此种直觉使他们愿师法、孝爱玛利亚.而在民间敬礼时热情洋溢地表达出来。训导当局可以协助使此直觉能够有教义基础。
    第三,正视文化。即正视今日玛利亚敬礼的本位化问题。这要求:
    1、 严肃地面对不同文化的各自特有表达。
    2、 承坦女性主义引起的问题:注重今日文化中女人的地位。训导当局要协助了解玛利亚在她具体的妇女生活环境中如何以信仰度福音生活。
    3、 在新文化事实的光照下,重新了解有关玛利亚信理的内涵。
伟大的教宗保禄六世行了一项伟业:颁布「玛利亚敬礼」劝谕,我们就引用他的话作为结语:「在我们的时代,在社交行为上、人们的感觉中、在艺术及文学中,以及大众传播工具形式的改变上,
—536—
也影响了宗教情愫的表达方式。某些热心习俗在很久以前似乎适于表达个人及教友团体的宗教情愫;而今日则已不适宜,因为它们与过去的社会及文化型态相联接.另一方面,在根多地方人们都在寻求新的方式.来表达受造物与造物主,及子女与父亲间不变的关系。为若干人来说,这会产生暂时的混乱。但是;凡抱著倚恃天主的心寻思这些现象;会发现;若干现代的热心敬礼趋势(例如宗教情愫的内在化)对於基督敬礼,特别对圣母敬礼有它们的影响。因而现在的时代,由於忠诚地注意传统及神学与科学的进步,将会对於赞美那位按照她自己的预言,万世的人将称她为真福的人(参阅路一48)提供它的贡献(序)。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