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73号

评罗国辉著《逾越——四甸期、圣周礼仪:沿革及意义》


                          一九八七年香港公教真理学会出版          
房志荣
    关于这本一百七十多页的小书,在香港公教报上已经有过不只一篇评介。神学论集中的这篇书评仍有其必要,首先因为此书虽不大,内容却很丰富,可以藉本文略予发掘。其次,有些可商榷的地方愿在此提出,以与作者罗国辉神父开始初步的交谈。说是「初步的交谈」,因为「逾越」这本书打开了讨论礼仪问题的大门,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表达的「愿望」:「期待著读者的指正,和彼此携手继续深入发展本地化的四旬及圣周的信仰生活」。
  一本力作,值得推介
    「逾越」一书的写成很清楚花费了不少心血。只须注意每章附注的数目,就可看出作者善于搜集资料及整理资料。「四旬期」一章有五十二注,「基督苦难主日」有四十二注,「圣周星期四」有八十四注,「圣周星期五」有五十三注,「逾越节守夜庆典」有四十八注,四篇附录中有两篇共有十注,总计共有二八九条附注。
487
    附注以外的另一特点是,本书共有三十幅插图,都是跟四旬期及圣周有关的一些古今照片,这为照明礼仪的各种活动是一些有力的见证和解释。叙利亚及其他东方教会或意大利古教堂的照片固然能发散怀古之幽情,今日香港及韩国的礼仪照也启发人对礼仪及其实效的沉思,在那些接受洗礼的人身上看到自己得救的写照。本书不是一本画册,须用沉思默祷的心看这些照片。
    最突出的当然是本书的彩色封面及其封底的解释。用「图文并茂」四字来赞美作者一句仍觉不够,因为这幅十五世纪东方礼「基督逾越冥府」的圣像,不但美丽可爱,还蕴含著极深的救恩大道理,正如封底所引的圣周六日课经中一篇佚名的古老讲道词「主下降阴府」所说的。作者罗神父很恰当地将这幅圣像的意义应用在我们身上说:「主亲自进入坟墓,打破死亡的枷锁,把我们从死亡的幽谷中拯救出来」。
选题得当,击中要害
    谈礼仪先谈逾越奥迹,及其准备时段四旬期及圣周礼仪是十分恰当的。虽然圣诞子夜弥撒吸引最多的人,但很多是未信主而来看热闹的人。圣周礼仪则不然,前来参加的都是信友。他们在深沉的哀思及新生的希望中参加整个教会的礼仪祈祷,在今日具体的生活中体验救主的大爱和大拯济,及其达致救世的十字架坦途。「逾越」一书为此而写,希望天主子民在这中心奥迹中一年比一年更深入,更活络,更体现出死人生的救恩之路,而将之传给别人。
    今按照该书的页数顺序,择要指出笔者认为「击中礼仪要害」的主张或讲解,望能引起以中文举行圣教礼仪的各堂区及各团体的注意。
488
    1.页60所说「祭与宴的合一」。这是圣周四黄昏弥撒的集祷经所指明的:「在这晚餐中,基督把万古常新的祭献,同时也是爱的圣筵,交给教会」。神学论集70期周克勤神父的一篇长文称弥撒为祭筵就是这个意思。望弥撒而不参与圣筵,也不与兄弟姊妹交流,一定是美中不足。
    2.页128说到领洗礼后的「穿白衣」:虚伪地将白手帕在一眉头上放一下。礼仪中的象征做到虚伪的地步,实在「不如免了」,「如果要做,那么应是一件像样的真正衣服,而非一块白手帕」。在此可以加上一句:为了领洗这样一件大事,整个堂区的团体为新领洗者每人提供一件新衣,难道做不到吗?最重要的是尽力避免礼仪中的虚伪作风,以免养成坏习惯,把礼仪看成是虚伪不实的。
    3.页138-143附录一所谈的四旬期与春节的协调问题为所有的中国基督徒都很实用。尤其页140所提议的把握四旬期的真精神:慕道、更新、与天主及人修好等,来配合春节的团圆、迎新、纳福、一年之计在于春等民风。此外罗神父建议,拉丁弥撒书四旬期首二周不合春节气氛的选经和祈祷文,可重新予以编写。
    4.页153:附录二:「如何在堂区筹划圣周礼仪」谈到复活庆典的夜间礼仪时,以「入教圣事」(圣洗、坚振、圣体)为整个逾越节三日庆典的核心和高峰。这为我们传教地区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提示。经过长期的慕道准备,候洗者如果能在这一夜让死而复活的基督通过教会,在自己身上实现他的逾越奥迹,该是多么丰富而深刻的一个体验,不仅为候洗者本人,也为整个参与的信者团体。
    5.页166有另一个重要的提示:洗礼和坚振是入教圣事的两个行动,因为接受圣神的印证和在基督内度天主子女的生活,是不可分割的。为此成人入教礼典规定:成人不能接受坚振圣事的,就不该为他施行洗礼。罗神父在此提出两个问题,为香港以外的其他中国教会团体似乎也有效:这重要的教
489
会训导是否落实执行?它又是否充实了我们的慕道内容?
纠正台译,可供参考
    「逾越」一书页21的三个附注对台湾所译的梵二大公会议文献及感恩祭典有所批评纠正,是中文教会著作中少见的现象,值得在此一提。注40说台译梵二文献礼仪宪章109将Paenitentia(补赎)译为「苦行」是为不当:因为补赎不一定是苦行,也可以是善功,如行爱德等。
    注42:「非常可惜,一九八O年九月台湾版感恩祭典第十五页把原文Quaarasimalem observantiam 即善度或遵行四旬期,改译为「遵守严斋」,重覆梵二之前对四旬期的误会,四旬期的遵行不单是守斋,还有其他善功呢!」
    注43中罗神父仍以「非常可惜」四字指出「感恩祭典」第一册,第20页取消了拉丁本首选的谷一15:「你要悔改,信从福音」,而只保留了原是次选的创三19:「人哪!你要记住,你原是尘土,将来还要归于尘土」。
    页31:主日感恩祭典中「主苦难圣枝主日」的集祷经是:「全能永生的天主,只为使人取法谦逊的榜样,令我们的救主取了人性,接受十字架的苦刑,求你使我们服膺基督坚忍的教训,分享他复活的恩惠」。罗神父认为这一字面直译大强调伦理、德行和教训的层面,而忽略了基督空虚自己、听命至死,所带给我们的救恩效果。因此罗神父主张意译为「全能永生的天主,你的圣子,承行你的旨意,屈尊就卑,降生成人,服从至死,死在十字架上,求你助佑我们,步武谦抑自下的基督,承行你的旨意,俾能分享他的复活」。
490
处女之作,不无瑕疵
    页98解释圣周五的礼仪时,三次说(1)不是哀悼,而是……(2)不是追念,而是……(3)不是死亡,而是……页150说救主苦难纪念「绝对不是『追悼会』」,似乎都说的过火一点,这更是西方哲学论证的一些说法,我们东方人也许更喜欢听到:是哀悼、追念、死亡,但更是逾越、救恩重施、奥迹实现在我们身上等。
    有些中文的成语说法似乎有误:页2的「切身处地」该作「设身处地」,页12的「归根究底」该是「归根结底」,页18注(2)及他虚的「修道院僧侣」应作「修道院隐修士」。外文印错的地方相当多,无法一一枚举,这是印中文书时很难避免的现象。
    还有两件事不是错或对的问题,而是台港、以至大陆及海外,是否值得统一起来的问题。一是引用圣经的章节写法。「逾越」一书所用的是英美系统,如页4:罗6:3-14,页5:出34:28,列上19:8,玛4:2等。其实中文有一更好的系统,即以中文数字写章,阿拉伯数字写节,这一写法已在台湾渐渐普遍化。用上面所举的例子就是罗六3-14,出卅四28,列上十九8;玛四2等。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推广开来以后,用起来确有很多方便之处。
    关于「修和」或「修好」的用法,不知罗神父是否有一定的标准,讲圣事时用,「修和圣事」(页6,7等),讲与天主及与他人和好时就用「修好」(页31,138,140等)。笔者查了几部辞典,发现:「修和」:整饬政教,「修好」:实行亲睦(王云五大辞典,新编国语辞典)。「修和」谓修政化、和诸夏也;「修好」(1)谓敦睦邦交也;(2)行善修福也(中文大辞典)。可怪的是辞海里修和及修好两条都
491
付阙如。由以上三部辞典的解释可见,将「修和」或「修好」用在我们的信仰词汇里,只能取其类比的意义,而「修好」有「重修旧好」的意义,似乎更接近和好圣事的本义。
    为评介「逾越」这本小书竟写了三千多字,似乎有些不相称,其实不然。这正说明这本书写的根扎实,提供许多值得讨论的问题。笔者只觉言有未尽,很想跟对礼仪感兴趣的人继续讨论下去。罗国辉神父在罗马念完书回香港后不久,就能写出这样一本有分量的书,实在应该为我国的礼仪运动高兴。
    笔者目前的希望是我国散居世界各地的读者群能善用这本好书,准备一九八八年的四旬期及圣周礼仪,由之获得更深更广的信仰复苏,及与主基督同死同生的深切体验,好向亿兆同胞解开人生的生死之谜。也虔祈复活的主及他的神庇佑启迪「逾越」的作者继续为我教的礼仪生活及生活的礼仪写作效劳,振兴所有参加礼仪的天主子民,使他们由礼仪的活泉中汲取生命及更丰富的生命。
49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