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56号

利玛窦来华前驱


 
张奉箴
文化适应的传教路线
    范礼安、罗明坚、利玛窦和以后的耶稣会中绝大多数的传教士,都深深体味到,要想顺利地在华从事传教工作,应当认清目标,制定步骤,珍视伟大且悠久的中华文化,特别是儒学;适应中国高等的礼俗和细致的心理;使中华民族深深感到基督的启示教义,和中国的传统固有文化,是吻合无间的。西洋传教士来到中国先应当精通中国语文,熟谙中华礼俗,尊重中国固有思想。在生活、衣着和交接来往上应当本地化,具有中国人的心肠,努力和高级领导阶层和学者,打成一片。这些耶稣会士确信:如果中国的上层阶级皈依基督,整个社会都要受到影响,因此传教士应当设法和地方长官、学者和士绅建立友谊,获得他们的敬仰与信任。应当运用西方的科学仪器、书籍、学识、绘画等学术给中国学术界有所贡献。应努力钻研经、史、子、集,知道运用信仰的真光,促使中国的传统固有思想和文化升华。事实告诉我们,利玛窦在华二十七年,曾是灌输西学的领导人物。他谦诚、明智、精通华文华语,四书五经都能熟读,关于学术著作和译作甚多。主要者为几何原本(第一部科学译作),乾坤体义、测量法义、浑盖通宪图说、万国舆图、天主实义、畸人十篇、辩学遗牍等;其中尤以几何原本为最著名,无疑地是一部垂世久远的译作。梁启超说:
「此外中外学者合译或分撰的书籍,不下百数十种,最著名的如利、徐合译之几何原本。字
157
字精金美玉为千古不朽之作。……又办学一编,为西洋论理学输入之鼻祖。……我们只要肯把那时候代表作品——如几何原本之类择一、两部细读一遍,便可以知道他们对于学问如何的忠实。……后此清朝一代学者,对于历算学都有兴味,而且最喜欢谈经世致用之学,大概受到利、徐诸人影响不小。」
    梁启超的论断是正确的。
    耶稣会的这番检讨和决定相当成功。事实告诉我们,中国紧闭的森严大门,就在这种正确的传教路线运用之下、为天主教的传教士敞开了!当然在耶稣会的传教士中,也有持不同看法的!
范礼安的憧憬
    范礼安(Alexander Valignani , 1538-1606)神父于嘉靖十八年(一五三九)二月二十日生于意国那不勒斯。嘉靖四十五年(一五六六)三月二十九日入耶稣会。万历元年(一五七三),耶稣会总长麦古里(Everard Mercurianus)神父遴选他为远东耶稣会监会司铎(Visitator)。他担任这职位共三十三年之久,直到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逝世澳门为止。
    范礼安字立山,是一位心胸宽阔,眼光远大,富于组织天才和领导能力的上司。他心怀谦诚,待人恳挚,言语动人,举止大方,令人向往。
万历二年(一五七四)三月二十二日,范礼安神父偕同三十八位耶稣会士,由葡京里斯本(Lisboa)搭舟东来。同年九月六日到达果阿。万历六年(一五七八)七月来到澳门。他留居澳门九个月,听到许多有关中国的传述和报告。认为所谓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崇高,幅员广大,物产丰富,人民
158
温文有礼等等称誉都是确实的。他认为:应当由果阿遴选数字杰出既富有学识又具有德行的青年会士前来澳门。他们应虚心学好中国语文,能说、能念、能写。不久罗明坚、利玛窦和巴范济(FrancisPasio)便派来澳门。
    万历七年(一五七九)七月七日,范礼安离开澳门,到日本视察,万历十年(一五八二)鼓励九洲的三位天主教郡主大友宗麟、大村纯忠、和有马晴信,组织使节团前往罗马观见教宗。这便是日本史上的「「天正遣欧使节团」。范礼安原想亲自率领这使节团前往罗马。但是当他到达果阿后(一五八三),得悉罗马任命他兼任印度耶稣会省会长,只好留在东方。
    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春,范礼安和自欧洲返回的四位日本使者来到澳门,携来印书机一台,出版了玻尼法爵的公教儿童教育(Juan Bonifacio,Christiani  Pueri Institutic)(一五八八)和日本使节团旅行记(De Missione Legatorum Japonensium ad Romam Curiam Rebusque in Europa, ac tot。Itinere Animadvertis, Dialogus ex Ephemeride Ipsorum Legatorum Collectus, et in Sermonem Latinum versus, ah Eduard。de Sande Sacerdote Societatis Jesu),这两部书是在我国境内出版最早的西文书籍。
范礼安神父热爱中国,积极支持中国的传教士。坚决主张为开拓中国的传教事业应当审慎、明智、渐进。应当派遣最有学识、有德行和干练的会士前来。坚决反对无知的传教士想用武力做后盾的错谬建议。范礼安留居澳门时(一五八九),肇庆的耶稣传教士被迫离开肇庆,迁往广东省北部的韶州。万历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他准许中国耶稣会士改穿儒服。万历二十六年(一五九八),他由印度经澳门于八月间第三度到日本。范礼安虽然驻于日本,但非常注意中国的传教区。他用信件,不时给
159
予中国内地的传教士清晰而适宜的指导。他遣派罗明坚回罗马(一五八八)请求教宗派遣专使来华。委派利玛窦为在华耶稣会会长(一五九七),脱离澳门耶稣会会长的约束。他也切愿进入中国内地宣传福音。职务的重担和海禁的森严,使他多年的憧憬不能如愿以偿。鲁德照(Alvare de Semedo)记载,曾有人见到范礼安坐在澳门耶稣会院窗前,遥望大陆香山,发出呼声说:「岩石呀!何时方能开启呀?」
    万历二十七年(一五九九)利玛窦定居南京。两年以后得入北京(一六O一)。万历三十三年(一六O五)北京有教友二百余人,全国教友达一千三百人。其中有不少达官显宦和学者闻人。范礼安监会长甚愿视察这新兴的教区。万历三十四年(一六O六)二月二十日正当他准备进入中国大陆时,染病逝世,葬于澳门。在协助利玛窦建立中国传教区上,范礼安的功勋是值得称述的。
罗明坚与天主实录
在华天主教的第一部中文教义书是「西竺国天主实录」三部书是罗明坚(Michele Ruggieri, 1543-1607)于万历十二年(一五八四)由利玛窦协助在肇庆付梓成书的。万历二十三年(一五九六)「天主实录」本版被毁。罗明坚是在我国大陆建立耶稣会院的第一人。
罗明坚字复初,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的味诺撒区(Venosa)斯皮纳早拉(Spinazzola)地方,二十九岁入耶稣会。万历六年(一五七八)由里斯本登舟,偕利玛窦等来东方,传教于印度。万历七年(一五七九)来到澳门。遵照范礼安神父的训示,努力学习中国语文。万历八年(一五八O)至万历十一年(一五八三)曾在广州小住四次。结交数字官员,取得信任,获准在暹逻贡馆居留。
160
    罗明坚返回澳门后,在耶稣会修院的附近建造经言小学一所,给中国青年讲授要理。之后在广州由国人协助,开始撰着「天主实录」一书。万历十年(一五八二)在广州把十诫译成华文,名为「祖传天主十诫」,万历十一年(一五八三)在肇庆出版。十诫全文说:
      「祖传天主十诫
        一、要诚心奉敬一位天主,不可祭拜别等神像。
        二、勿呼请天主名字,而虚发誓愿。
        三、当礼拜之日禁止工夫,谒寺诵经,礼拜天主。
        四、当孝亲敬长。
        五、莫乱法杀人。
        六、莫行淫邪秽等事。
        七、戒偷盗诸情。
        八、戒谗谤是非。
        九、戒恋慕他人妻子。
        十、莫冒贪非义财物。
        右诫十条,系古时天主亲书,降令普世遵守。顺者则魂升天堂受福,逆者则堕地狱加刑。」
    这端祖传天主十诫经文典雅通顺,迄今是我们知道的在我中华天主教第一篇中文经文。
万历十年(一五八二),广东总督陈瑞,行文香山澳制台司马陈文峰,传令澳门主教萨来约(Msgr. Leonard。Sas)和澳门葡国地方长官满多萨(Airez Conzalez Mendoza)来省垣肇庆议事。
161
葡国官员和满主教议决,委派罗明坚神父和葡国检查官巴耐拉(Panela)代表前往。罗明坚趁机申请留居肇庆,获得总督陈瑞的默允。万历十年(一五八二)五月三十一日,罗明坚返回澳门。八月七日利玛窦和巴范济到澳门。十二月十八日(一五八二),罗明坚偕巴范济来肇庆,获准留居距城一里许的东关天宁寺中。这是中国大陆耶稣会的第一座会院。万历十一年(一五八三)二月十日,罗明坚和巴范济为了入境随俗,改穿僧服,不久呈文申请留居内地。
    万历十一年(一五八三)三月,两广总督陈瑞调职,罗明坚等经广州返回澳门。该年夏天,新总督郭应聘到任。在整理公文时,注意到罗明坚呈请「拨地建寺筑舍」的呈文,和知府王泮议定,批准这项请求。万历十一年(一五八三)九月初,罗明坚偕利玛窦离开澳门,九月十日抵达肇庆,获得知府王泮的盛情款待。此后耶稣会士便在我国大陆上正式建立圣堂和会院。这次罗明坚和利玛窦的来华,正逢圣母圣诞瞻礼前后,这是近代史上在华天主教会的奠基日,也可说是元代天主教的复兴纪念日。
    罗明坚上次留居天宁寺时,曾认识寺邻的陈姓绅士。回澳门前,托他照管祭台、祭服、圣物等。这次(一五八三)重来肇庆,拜访陈府,见他把祭台安置在一座华丽的大厅中。祭台上供有香炉,燃着清香,祭台上面悬有「天主」两字的匾额。于是便以「天主」两字称呼造物主。不久王泮委人领导他们到东关郊外,在江边附近「小市石顶」崇禧塔旁觅地兴建圣堂和会院。肇庆知府又立定让地契照,并发给往来广州、澳门及沿途各地的「路照」。
万历十一年(一五八三)初冬,罗明坚神父返回澳门,筹集建堂的款项。次年四月,方才携带巨款,和一些珍奇礼物返回肇庆。加工进行圣堂的建筑。为了避免他人怀疑,传教士并不明言来华的目
162
的是为宣传福音,而仅用善表和陈列欧洲的一些新奇物品,像望远镜、三棱镜、油画圣母像、花边绣织品,装潢圣经等为媒介,借此引人问道,使之接近真理。他们自称为僧,来自天竺。 由罗马大僧(教宗)派遣来华,学习中国语言文字与华人共处,自由地恭敬造物主、天主,为皇上并中国祈福。
    罗明坚认为借用文字在华宣讲福音是一条快捷方式。万历十一年(一五八三)年底,便把他所撰着的「天主实录」重校由完毕。又请利玛窦和在肇庆寄居的一位福建儒者润饰。万历十二年(一五八四)旧历八月十八日写好序文。同年十一月杪全书印刷完毕。共计刻印一千二百本。这是在华天主教第一本中文教理书籍。不久又重版,题名「天主圣教实录」。这本书也流行到菲律宾、安南、日本和欧洲。这本书的出版给利玛窦在「文字传教」上很大的鼓励和启示。
    「天主圣教实录」是一部护教的教义书,是为准备教外人士接近基督真光,弃绝迷信,认明真理,归依圣教而撰着的。书中没有仔细讲解降生、受难、圣体等信道。七件圣事中只提圣洗圣事。天主圣三、教会的圣统制、罗马教宗,书中都付阙如。书中没有反对我国传统经书、社会道德和固有思想的文字。总之,这是一本适应我国学人、士子,引人入门的护教书。读后使人感到我国的固有思想和书中的中心思想很吻合,使人判别真伪,拨云雾而见青天。
    「天主实录J书首,有罗明坚的序文一篇。文中强调,蒙受中华大国恩赐安居之恩,无以为报,只有将西方之圣教介绍中国,以期人人得救,共沐天恩。引言说:
        「尝谓五常之序,惟仁义为最先;故五伦之内,以君亲为至重。人之身体发肤,受于父母;为人子之报父母者,皆出于良知良能,不待学而自然亲爱者也。故虽禽兽性偏,亦有反哺跪乳之恩,矧伊人兮!僧虽生外国,均人类也!可以不如禽兽,而不思所以报本哉?今蒙给地柔远,是
163
    即罔极之恩也。然欲报之以金玉,报之以犬马,僧居困乏,而中华亦不少金玉宝马矣!然将何以报之哉?惟以天主行实,原于天竺,流布四方,得以救拔魂灵升天,兔坠地狱。其俯视金玉宝马,徒为玩好,而无益于世者,相远果何如耶!僧思报答无由,姑述实录,而变成唐字,略酬其柔远之恩于万一云尔。况能从此圣教者,其事亦不难矣。何者?不必逐月持斋,坐守禅定;亦不必屏弃旧业,从师远游。一惟诚心奉敬,无有疑二,则天主必降之以福矣!但实录未见之先,有如黑夜无光,不知生死之原,实录既见之后,自明天主根由,而知所以善善而恶恶者,其若拨云而睹日月矣。抑或视为故纸,则受刑入地狱,终难克见天主矣。夫谁咎?夫谁咎?然天主义理精微,难以阐发,故作二人问答于是篇云。
时万历甲申(一五八四),岁秋八月望后三日。天竺国僧书。」
   「天主实录」一书共十六章,由目录中可以窥见全书的内容,现在抄录于左:
      「新编西竺国天主实录目录
        真有一位天主章之一
        天主事情章之二
        解释世人冒认天主章之三
        天主制作天地人物章之四
        天人亚当章之五
        论理人魂不灭大异于禽兽章之六
164
        解释魂归四处章之七
        天主自古及今止有三次降其规诫三端一早之八
        天主降世赋人第三次规诫章之九
        解释第三次与人规诫事情章之十
        解释当诚信天主实事章十一
        天主十诫章十二
        解释第一碑文中有三条事情章十三
        解释第二碑文中有七条事情章十四
        解释僧道诚心修行升天之正道章十五
        解释净水除前罪章十六
        新编天主实录
                                     天竺国僧辑」
    范礼安见到中国的开教事业渐露曙光,便向罗马耶稣会总长阿瓜未哇(Antoni。Aquavivap)神父报告,又命孟三德(Eduard。de Sande)偕同麦安东(Antoni。de Almeida)于万历十三年(一五八五)七月底到澳门,准备进入内地。更命孟三德为澳门区耶稣会会长,他在会长任内,署理中国教区,竭力支持利玛窦的传教事业。
万历十三年(一五八五)继王伴为肇庆知府的是浙江山阴人郑一麟,透过新按察副使王伴的介绍和罗明坚及利玛窦也很友善。利玛窦和罗明坚的定居我国大陆境内,王郑两知府的支持是不容抹杀的
165
。万历十四年(一五八六)罗明坚由于郑一麟的协助经过江西到浙江绍兴。万历十五年(一五八七)因为王伴一位知友的协助到过广西桂林和湖南的祁阳。万历十四年(一五八六)肇庆已有教友四十余人。
    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罗神父返回澳门。范礼安、孟三德和罗明坚等检讨中国的开教情形。认为委派罗明坚返回欧洲,请求教宗委派专使前赴北京,观见大明皇帝,进呈教宗的国书和礼物,商请留居内地传教淑人。罗神父是中国传教区的创始人,曾经到过广东、湖南、广西、江西、浙江等省。现在委派他回欧洲请求教宗派遣使臣来华,是最理想的人选。
万历十七年(一五八八)十二月二十日,罗明坚怀着希望和沉重的心情离开心爱的中国,由澳门登舟回欧洲。他在中国境内度过了九年的艰苦岁月。万历十七年(一五八九)九月十三日在葡国里斯本登陆。是年冬晋见西班牙王斐理伯二世。次年六月十四日离那不勒斯,不久抵达罗马,正逢四易教宗。他见到出使中国的事遥遥无期,加以在华多年奔波,健康不佳,亟需休养,遂奉命赴那不勒斯撒莱诺(Salerno)耶稣会公学服务;虽然怀念中国教务,但也不能主动推行。只有默默地祈祷,以拉丁文撰写有关中国的掌故,并绘印中国地图。最后,于万历三十五年(一六O七)五月十一日在撒莱诺安逝于主。
166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