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26号

从事牧民工作者对心理病症当有的认识


 

朱蒙泉

    来求见神父和牧民谘商人员中有各色各样的人,他们的问题更是无奇不有;有些人相当健康,但有些人却有点反常,他们对神父或牧民谘商人员的协助会有不同的反应,所以对求助者必须要有分辨的能力。有的人能从我们得到很大的帮助,有的人根本不能从我们这里得到任何帮助。我们也由于准备、培育和经验不足,可能没有帮助他们的资格。他们需要密集的心理治疗,身为神父者通常因为在这方面没有经过特殊的准备与训练,也没有充份的时间从事治疗工作。可是精神不正常和情绪不平衡的人仍然不断求见,因此神父们和从事牧民谘商的人员不能不对心理病症具有识别的能力,自己有能力和时间就予以协助,自己没有能力和时间则介绍给专家们去照顾,介绍给人之后,自己仍可以从宗教的立场从旁协助,与专家们取得密切合作。

    每个人或多或少在心理上总有一点不正常或情绪不平衡的现象,世界上没有一个心理完全正常的人,某心理学家曾说:「世界上心理完全正常的人有两位,一位已经死去,一位尚未诞生。」因此我们可以说:心理不正常,情绪不平衡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事。但是究竟心理不正常,情绪不平衡要达到何种程度才算是心理病症呢?什么是心理病症的症状?

    要想给心理病症下一个定义不是简单的事,因为专家们还有许多分歧的意见。我们只能说:心理不正常的人是不能有效地工作和生活的人,他们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和人事的关系,使他们在给予和接受之间失去平衡,因此在职业、社会与家庭方面得不到充份的满足及幸福。为应付每天的生活,他

571

们常有困难,他们没有真正的朋友,婚姻生活很不稳定,不能久留固定的职位,行为常是与众不同,自我封闭,很难跳出自我的小圈子,他们不只偶然地受情绪和冲动所驱使,而竟经常如此。

    通常心理学家将心理病症分为精神病(Pychosissts)、神经病(Psychoneurosis)和性格异常(Personality or Charcter Disorder)三大类。一个精神病患者通常是离开实际的世界,退避到自己塑成的幻想世界中生活,这类人经常有妄想(Delusion)和幻想(Hallucination),他们的感觉、思想和行为与现实相离极远,这是最严重的心理病症。而神经病主要则由于情绪上的错乱,患者没有应付焦虑的能力,因此总是紧张万分,闷闷不乐,似乎疲乏不堪,元气永远不能恢复。焦虑给他带来很大的苦痛,所以他不知不觉地利用非理性的畏惧、顽思、冲动和想象的疾病作为盾牌,以减轻自己的苦痛。至于性格异常人的特色,乃因其在情绪发展上受到阻碍,他很少有罪恶的感觉,甚至丝毫没有罪恶的感觉,他不会从经验上去学习,也不能自经验中建立有意义的关系。普通而论,这样的人非常自私,时时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吸毒、酗酒和青少年犯都属于这一类。下面就此三类心理病症的症状,分别详加说明并举数例,希望对从事牧民谘商者能有所助益。

    一位富有幽默感的教授会简单地描写这三类病人。有精神病的人说:二加二等于五。有神经病的说:二加二的确等于四,但是我受不了。性格异常者说:二加二等于四块钱,是我应当得的钱。这虽是笑话,但却点出了各类的特征?

一、精神病之症状

    美国心理卫生协会提供精神病患者的行为表现如下:

572

    (一) 精神病患者在思想和行为上经常彻底改变。一位严肃而为社会所敬仰的人物,忽然变得好争善辩,与素不相识的人交往,每晚赌博至深夜方归。他可能变得好攻击别人,喜与人打斗,或无缘无故变得特别高兴。他可能专注于某些琐碎小事,以致废食忘饮,经日不眠。通常这些人并不意识到自己在思想和行为上起了突然的变化,若有人向他指出,他不仅大不以为然,甚至大加挞伐。事实上四周的人看得非常清楚,发现他前后判若两人。

    (二)患者有时昏迷不省人事,有时失却记忆。我们常人可能偶尔忘记日期或某朋友的姓名,而精神病息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忘却自己是谁,不知自己是否已经结婚,忘记今天何年何月何日,有时无法说出现在何处,或前几天往何处去。记忆的紊乱为患者是司空见惯的事,他过分担心和过于专心自己的问题,他会不注意当天的日期,听不见朝夕的汽笛声,教堂的钟声,甚至他饥肠辘辘也没有什么感觉。

    (三) 狂妄自大是精神病息者另一特征。他会认为别人对他图谋不轨,在排挤他,使他失业。有时他以为自己是一位历史上了不起的人物虽然他是一位无名小卒,但工厂一天没有他就要倒闭。他也可能以宗教或政治领袖自居,或认为自己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不久要发明一种治疗绝症的药。只要和他谈谈就会发现他的说法毫无根据。

    (四) 患者常有自言自语的现象。正常人偶然也会自言自语,但是精神病患者在众人面前也会大声和自己对谈。他常表示听到某一声音,他会非常诚恳地告诉你,有人在对他一个人谈话,所以他必须作答。和他对谈时,他可能忽然打断话头,好像和第三者对话。想说服他,这声音是想象出来的,一定徒然无效。对他而言,这声音比任何人的谈话更为重要、真实。

573

    (五) 疑神疑鬼,心神不宁。这类患者在病发之初,多半变得十分敏感,他感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人监视,家人都在评论他,周围的人在窥探他,或在背后指指点点。有时在街道上,见到一群人,他坚信他们都在讲他。在公共汽车中,乘客都在注视他。虽然这些都是毫无凭据的事,他却坚信不疑。他的病症继续发展下去,他的怀疑越来越深,他所怀疑的人也越来越多。

    (六)一个精神病患者常常会抱怨自己生理上有了极大的变化。事实上这些变化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他想自己的心脏停止跳动了,他说自己染上了一种绝症,他以为自己有免痛的法术,甚至对医生说同样的话。对他证明他的错误,也不会使他相信,他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

    (七) 不断多次重复同样的动作。他无法排除一再回来的思想,对细菌有病态的怕惧。每次他摸到了一本书,碰到了门把,拿过一次钞票或别人拿过的任何东西,他必需一再洗擢双手。他甚至会想自己是有意去伤害家人的,因此他会一再出走。要是别人不许他重复做一样的动作,他会感到非常不安,因为他无法将这个恶念驱逐出去。

    (八) 消沉是患者感到最大最深刻的苦痛。当人们失去了亲人或珍宝,会感到灰心失意。司铎在其职务上也会遇到不如意的情形。而精神病患者「身受」的感觉要严重多了。他会深深地感到自己一文不值,孤独无告,他可能长期一人独处,不语也不动,垂头丧气。有时略略说几句或走几步,表现得慢吞吞和懒洋洋地,既沉重又痛苦。若是能说出自己的感觉,他会说自己感到非常低沉,因为犯了滔天大罪。有时他会大喊大闹,所表达的也是感到自己卑微不堪,痛不欲生,彷佛世界末日就在眼前。这些人的自尊心完全消失,他们痛恨自己,虐待自己。亲友们一定能提供线索、资料,指出在他们过去的历史中,必定发生过几次惨痛的悲剧。患者有时也会说出过去会做过对不起亲人的事,恶意对待

574

过他们,心中毒恨过他们,因此感到自己大逆不道,罪该万死。他可能完全绝望,甚至有自杀的念头。我们不要以为:因为他提到自杀,所以他不会去做。经验告诉我们,他的确会自杀的,不可不防。

    司铎和牧师们有时会应用让人高兴的技俩,使人从积极方面去看世界的形形色色。对精神病人这样做一定会锻羽而归,无以复加地爱护与照顾也不能发生什么效果,有时甚至适得其反。这样的人只有精神治疗才会奏效。若遇到过度消沉的人,未经医疗而稍有「改善」,要明白:此「改善」阶段将是最有自杀危险的时期,这一点不可不知。

    (九) 有时精神病患者的行为可能有害于人。尤其当他认为别人正在虐待他时,他便很可能随时会加害他人。有这样心理的人会侃侃而谈,描写自己怎样受人暗算,事实上根本没有这回事,而他却深信不疑。

    从事牧民谘商的神父们不难指出自己所遇到的人之中,恐怕确有几点非常符合以上描写的情形,只是平时我们不去注意罢了。设若有人对神父说:「有间谍在教堂地下挖掘,进行破坏工作。」神父可以简单地回答:「我不觉得有什么神秘的力量在威胁我们,我知道你感受到压力。」总不要和他同意或同他争辩,只要表明自己的意见就够了。同时找机会及早介绍给精神科医生,或请专家协助。

二、神经病之症状

    神经病患者有下列几点症状:

    (一)患者表现得十分紧张。他似乎常是精疲力竭,他曾经验到肌肉痉挛和跳动,手脚不断颤抖,感觉头痛。

575

    (二) 这类患者总感到闷闷不乐,心情低落。这种感觉正常的人也会经验到,但不常发生,为时也不长。但是神经病患者则短至几天,长至几周,沈沦在抑郁消沉的苦海中,不能自找。他通常不知理由何在,他只知道生活没有意思,不如不活的好。

    (三) 大部份时间患者会感到深度的疲乏。不时失眠,无缘无故振作不起来,连动一根手指头都感到吃力。早上醒来勉强起身度过一天,晚上却不能入睡,有时夜半惊醒,再也睡不着。

    (四) 整日耽心忧虑,忐忑不安。对自己感到不满,什么事都不会做,自卑感作祟。怕失败,怕发疯,担心健康,怕心脏病发作。

    (五)不易与人相处,别人的性格他受不了,人们也吃不消他的作风。朋友很少,仅有的几位也保不住。他喜欢独处,但是却很怕孤独。一人独处使他惶恐,立于人群又使他感到透不过气来。

    (六) 有顽思和强迫性的冲动。有心窄病,怕伤爱德,怕犯不义的罪,他不论做什么好像都有罪。他似乎被迫再三做同样的动作,如一再洗手或关门。

    有神经病的人在晤谈时,可能表现出某几点上述的征象,他们在行为上也可能很清楚地显出这些症状,亲友们也会描述许多反常的行为。牧民谘商人员应当深入患者内心的出发点,对他表示了解。非有谘商的技术,通常很难改变症状,因为这些症状都有极深的根源,非精神治疗不会发生太大的效果。加强信德,加深祈祷也不会使他有基本上的改变,最好还是设法使他接受精神科医生的治疗。

三、性格异常之症状

    性格异常的人来找神父,往往是因为触犯法律或与亲友发生冲突。本人可能是迫于无奈,不得已而来的,

576

譬如妻子因丈夫犯法,母亲因女孩不规来请教神父。性格偏差的人有以下特征:

    (一) 绝对自我中心主义。他不会想到别人,只求一己的喜好和享受。他只为自己而生活,妻子儿女的利益不是他所关心的,他们似乎是为他而生的。他会再爱上另一个女人,置家庭于不顾,却一点也不会感到良心不安;当别人提醒他应当对家庭负责时,他会勃然大怒,他想不到自己应当在经济和精神上支持家人。在理论方面他似乎也懂得不负责任的错误,事实上他像孩子一般地放纵情欲,逞一时的喜好而行动,好像只有惩罚才能使他自制。

    (二)行为偏激,行动不合理性,只随冲动。他会乘一时的兴致把全部家产投资在没有前途的企业上,丝毫不去考虑后果及对别人的影响。他常在做黄金梦,做新贵,发横财。为使自己和家庭解脱经济困难,他不怕出开空头支票,或用其他不法手段。

    (三)情绪非常不稳。没有耐性,小不忍而乱大谋,乐极生悲也不罕见。对于相信的人非常相信,对于不相信的人非常不相信,但即使如此,也不十分可靠,因为他会从对人信任忽而变得对人怀疑。

    (四)初次和他见面,容易为他吸引,被他说服,但是日久天长认识他的人就会退避三舍,避之如蛇蝎。

    (五)说谎、欺骗和偷窃为他是家常便饭。他并不感到有什么不对,因为他的人生态度是:「人家亏欠我很多,所以我所拿的原来是属于我的。」他不能从经验上取得教训。他因犯法被捕入狱,释放后依旧我行我素,不知悔改。他好像不知道焦虑和罪感为何物,长期醉酒和杂交在他看来也无不可。

    (六)十分不可靠,不负责。对自己的行为毫无自知之明,对行为的后果更无先见之智。做错事情毫无感觉,受惩罚仍不知耻,甚至不明白不了解自己为什么受罚。

577

    性格异常的人是很难对付的,因为他有利用别人弱点,玩弄他人善心的本领。谘商人员对这种人得提高警觉,否则受欺骗和愚弄还是小事,鼓励他继续不负责的行为倒是大事。了解这种情形,谁商人员应采取严厉和坚决的态度。不少性格异常的人是「虔诚的信徒」,这是玩弄神职人员最佳的技俩。要想用宗教方法来改变他们,必将失败,对病情严重者,唯一的方法是介绍给精神科医师治疗。有时需要警务人员合作才能奏效。

四、个案举例

    粗枝大叶地描写三类心理病症特征之后,为使读者加深印象,提高警觉,特学实例说明之,希望藉此对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人,除了解心理病症的严重性之外,还能将所发现的病患,介绍其就诊于心理医师或专家。为曾受牧民谘商训练的人员而言,遇到病情轻微的,可以就实际情形给予适当的协助与指导。

(一)精神病患者

    马太太年四十,结婚已有十七年,有四个孩子,最大的十五岁,最小的亦已三岁。一天特来访神父,她的心情非常紊乱。五年以来,她的丈夫越来越怀疑她不良,指她有外遇,并声言非空回无凭。他不断地批评她,说她做错许多事,她虽尽心竭力,也没有办法使他满意。她自己再三反省,也想不出足以使丈夫怀疑之处。她的丈夫即使没有殴打过她,但是不断的指责与控告,已经使她到忍无可忍的地步,不是为了孩子,她早就一走了之,回娘家去了。

    一星期之后,马先生来找神父,愿意谈些私事。最初十多分钟(马先生语无伦次,不知所云,

578

神父找不到他说话的要点。后马先生说:天主给他特别的启示,他可以用秘密电子仪器探测别人内心的思念,甚至可以知道天主的旨意,对整个教会和人类都有重大的影响,他认为非告诉主教不可,否则教会不免遭殃。他请神父和主教约一个时间,商讨这有关整个教会公益的大事。神父进一步问马先生究竟是什么祸殃,马先生则表示他不能对神父说,因为这是天主和他之间的秘密,只能和主教商谈。奇怪的是,马先生对于家庭纠纷一字不提,也许他根本不知道马太太所担心和抱怨的事。

    上述个案完全是精神病实例。马先生必须受精神科医师的治疗,普通谘商是无济于事的。谘商人员必须了解,这是虐待症,他该直截了当地对付患者。他可以这样说:「我想我明了你的意思,但是你所说有关神学方面的事,是无根据的。依常理而论,天主不会藉着仪器给人启示什么的。我想你有些不清楚,误认为这样的事真会发生」。讲话时语气当坚决而又同情。一般而言,和精神病患者交往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因为他和任何人都无法建立关系,谘商人员也不例外,和他辩论会引起无休的争执。谘商人员应当知道,精神病患者,绝不会接受他的建议或劝告,但是仍要保持清楚明朗的态度说:「我并不认为如此」。毋须多加解释,否则有百害而无一利。多研究一些有关精神病的资料,对病人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协助。

    牧民谘商人负当尽其所能地引领息者就医,这不是简单的事,因为大多数的病人只模糊地感觉自己的情绪生活有问题,但是很少人承认自己有什么不正常,相反地,他们都一口咬定自己是最正常不过的人。谘商人员劝之无效不足为奇,精神科医生也有不成功的。越能了解病人情序上的需要及其内心和观点,越容易说服他接受治疗。向他的亲人解释,使他们了解和接受,是使病者就医决定性的一步。亲戚和朋友都难以接受家人竟会患精神病的事实,社会人士来多认为患心理病症是不体面而丢脸

579

的事。若有家庭医学顾问,问题较为简单,但仍当获得家人的首肯与合作,因为进入精神医院应有家人的同意,否则院方不予收容。牧民谘商人员若得信友的信任,遇到「入院治疗为唯一痊愈的希望和途径」,值得不计代价地去试一试。

(二)神经病患者

    珍二十八岁,未婚。来访张神父,讨论祈祷问题,因为祂最近无法祈祷,很怕因此失去信德。她一向从祈祷中获得安慰与鼓励。三个月前,她开始感到祈祷毫无意义,虽然她一再改变方式,然而终归无效。而且多次早晨很早醒来,无法再入睡,醒着时想祈祷也不成。每天参加弥撒,希望能得到些帮助,只感到空虚乏味,对宗教不再具有兴趣。她常感到困乏,任何事都变成腊味,为此深觉烦恼。她勉强自己继续工作,只是为使亲人不为祂担心,若按自己的意思,真是什么也不想做了。几天前自办公室回家,在公共汽车上忍不住地泪流满面,使她异常窘难。她实在看不出为什么心情如此低落,她承认有时有自杀的念头,她怕自己如果失去信德,真会随从自杀的冲动。

    这个案描述出神经病态者内心的几种经验,珍贵在需要心理治疗和神父的照顾。她的宗教问题起源于心理问题,所以她当先自心理治疗着手,若单单从宗教立场安慰鼓励她,只会令她感到更加难受。消沉和萎靡不振的感觉侵入其全部生命,宗教的信仰和神业也不例外,她先得妥善处理内心的困扰,信仰问题才有解决的希望。牧民谘商人员当设法让她就教于精神科医生。我们不该太轻率,太大意地从神修立场说:这是神枯,是天主的试探,是神修上常见的情形,是人人在祈祷生活中必将遭遇的问题,甚至给予错误的观念:「过一段时日自然会好的,只要有信德,只要不断地祈求圣神光照」。「别做小信德的人啊!」其实我们当明了只有心理正常的人,才能行人之基本权利与义务,才能了解

580

并领悟天主和他之间的关系。因此对心理患有疾病者,不是激励与抚慰,那只会加增其心理压力和困扰,逼上梁山,导致不幸后果。而当先从解决心理问题入手,情绪状况改善,信仰自然就会以新面目出现的。

(三)性格异常者

    陈平年三十二岁,会进过修院,乡里间大家都知道他是个酒徒,不顾妻子和儿女的生活,还多次殴打妻子。偶尔和他往来会认为他和蔼可亲,一见如故,为人所喜爱;他通常笑颜常开,即使在紧急时,也不会慌乱失措。推销员是他的职业,但是几年中,已经换了好几个公司。他给人的印象,好像不久就会有一笔大生意,财源滚滚而来。事实上他的家庭常在瓶无储栗,朝不保夕的情形下生活。他早出晚归,随心所欲,甚至经周不返。妻子虽然知道他有外遇,为了家庭的前途,决意不去考虑离异一途。他有时为了细故琐事,咆哮怒吼,捧杯砸椅。几天前十岁的儿子,玩球后把少许泥沙带进厨房,遭到一顿痛打,为此其妻来求见神父。陈平最显着的特征是只管自己不顾他人的利益,子女爱妻的伤心痛苦他都无动于衷,亦毫无悔意。常人若经验到焦虑,一定会设法除去焦虑。而性格异常者,好像根本没有这类感觉,即使在紧急状况中,他们似乎仍是麻木不仁。因此焦虑不是使他求助的动机,若向这类人提议心理治疗,他们会很简捷地说:「为什么?我又不是疯子」。唯一的办法是向他指出他所加于别人身上的苦痛,即使如此,他们还是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除非为情势所迫,譬如因酗酒而被捕,因失职而被告,总是在走投无路,不得已的情形下,才会向心理专家求助。心理专家和司铎当十分小心,提醒自己,不要受其愚弄,同时却要顾到身受其害的家人。除非应用最佳办法,否则效果是不会太大的,谘商人员不要因失败而气馁,还得继续予以协助。

581

神父、牧师以及从事牧民谘商者,由于工作的性质和对象仍是为广大人群服务,作众人的仆役,传布天国喜讯固其天职,然而面对不同的「人心」,必须懂得如何因材施教,必须知道如何分辨心理病症。有了多年的经验之后,对自己的优长与限度也将更加清楚。有时即使自己有协助他人的资格,但为患者与群众计,仅以应当的时间和精力,及早介绍给专家去照料,他该去照顾更多的人们,不当为一、二人花费太多的时间与精力。有机会他可以准备信徒的内心,消除对心理疾病和心理治疗的成见,乐于与心理治疗者积极合作,更要使病者和其家人了解;心理疾病与生理疾病不同,生理疾病即使没有病人的合作,有时也会痊愈,心理疾病则不然,若盼病者及早痊愈,非有其合作不可,他不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他更当是一位主动积极的合作者。而牧民谘商人员只不过是复元历程中的道伴,是协助同归天父的中介,好使病者在康复前后,不断与天父建立关系?

    走笔至此,有一点大概已经十分清楚呈现在读者眼前,即是牧民咨商乃一人之间交谈,这交谈的特质将使求助者意识到精神和宗教的幅度,这交谈的成败要看二人之间的关系和交谈的方式(参阅拙作神学论集第22号:牧民咨商心理学。)若求助者感觉自己受到咨商者的了解和接受,他就会推心置腹地信任咨商他容易从心理困扰的幽谷中走出来。即使不能立刻跳出苦海,至少他容易接受别人的协助。他越是意识到上主在他内心和自己交谈,又意识到上主藉着咨商人员在引导他,他康复的希望也越大。为加增康复的倾向与希望,求助者必须先获致内心的平安,而与咨商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和信心,即是获致内心平安的条件。到了这境地,他会开始愿意康复,有了康复的意愿,在康复的在道上已经前进了一大步!

582

参考书

1、精神医学      徐静著        水牛

2、心理自卫机转  徐静著        水牛

3、心理治疗      炆煜      水牛

4 An Introuctionto Religigious Coneling, R.P. Vaughan S.J.1969 Prentice-Hall.Inc.EnglewoodCliffe.N.J,1969

58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