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J 部

教理讲授学


教理讲授学

jiàolǐ jiǎngshòuxué

CATECHETICS

参阅: 409教理讲授 408教理书 467慕道期 464慕道者

()概念说明:教理讲授学catechetics是有系统地研究教理讲授的历史、性质、目标、原则以及过程,整合了神学、圣经所诠释、所反省到的天主启示,以及福音讯息,还有教会生活(包括礼仪、伦理生活)。此外,教理讲授学也采纳教育上的学习理论,及行为发展科学所发现的年龄、背景、环境、心理需要、学习效果……等的影响,运用于教理讲授,以求更有效果地协助领受教理讲授的人了解、吸收,并在态度上、生活中及周围环境中产生改变,以符合福音。

()在漫长教理讲授历史中,有几个重要时期,其特色及影响简述如下:

(1)     初期教会宗徒们针对不同文化背景及对象,予以不同的教导,从四部福音可探索出路径;保禄时代更进而随不同信仰程度,区分初级教理及成全课程(希六1)。在题材方面,保禄对犹太人直接指出耶稣基督是救恩圆满的实现,是救世主降生,对外邦人则从天主的存在为出发点(宗十三1641;十七2231)

(2)     教父时代成人慕道是严谨的信仰培育过程,注重申请慕道者的动机,以及漫长的慕道期培育(二至四年),信仰团体以礼仪生活、信仰分享及见证,以及参与审核进入甄选的慕道者……团体协助慕道者进行教理讲授。此时期的信仰道理以圣经及救恩史为架构,讲解信经、天主经,注意导引慕道者的伦理生活,许多教父都重视慕道者的培育,留下卓越的信仰道理。

(3)     从第六世纪起,日耳曼民族渐渐地皈依基督宗教,但他们知识及伦理生活方面的问题不少,因此在适应日耳曼民族性及具体生活的需要时,教理讲授逐渐脱离圣经及礼仪生活的传统架构,转为强化伦理,注重万民四末、七罪宗、三达德、四枢德、行哀矜。此时期也受希腊思想影响,偏重一味以天堂为焦点的灵性生活,并表达肉体生命短暂而不重要,遂使初期教会所强调的:天主以圣神大能使肉身的耶稣基督死而复活,逐渐淡化。此时,许多教理藉图画、圣像、教堂壁画、默剧来传达,十字架、拜苦路、种种民间热心敬礼也由此盛行。

(4)     马丁路德(M. Luther, 1483-1546)的教理问答出版后,天主教教理讲授也以十诫、信经、祈祷、圣事为主,以问答方式编写成册;圣加尼修(P. Canisius, 1521-1597)把圣经及教父的一些思想加入他在1555年所出版的教理书中。圣贝拉明(R. Bellarmine, 1542-1621)1597年出版的教理书则强调清晰简要说明教义,注重心理领悟。而圣包洛梅(C. Borromeo, 1538-1584)受特利腾大公会议(1545-1563)委托编写了司铎本《罗马要理问答》,却演变为儿童教理材料,并且影响数世纪、普及全球。从此,教理讲授在内容上、方法上都犹如上课型态。

(5)     本世纪教理讲授在方法及内容上都有所革新;19621968年间数次的全球性教理讲授研习会,都陆续注意到具体地区特有的文化及世俗价值,影响到福音的认识、接受和相信。因此,教理讲授的专家主张,教理讲授除了要忠实传达天主启示,也应考虑到领受教理讲授者的年龄、心智发展、心理及社会的背景,以便有助于接纳福音,福音前的准备阶段成为教理讲授的重要因素。拉丁美洲的情况促使教理讲授专家把福音扎根于听道者个人的生命和生活中,也强调天主圣言在时代讯号及人们心里的渴望中流露,领受教理讲授者应把得救的经验落实于改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

()因着历史的借镜,现代教理讲授较清楚地看出教理讲授的目标、性质和原则:

(1)     教理讲授是使人已觉醒的信仰,经过教义的宣讲,更为活泼明显及有力(教理教授指南17),在传福音过程及教理讲授中居于教导及成熟的阶段。诚如《论现时代的教理讲授》劝谕所说(20):在天主协助下发展尚在初期的信仰,并充份促进、滋养各年龄的教友生活,接受基督为唯一救主,由于内心的皈依,彻底顺服于基督,更认识救主及天国,肖似基督的生活。

(2)     在教理内容方面,应完备、有组织、有系统地导引天主藉基督降生、死亡、复活所启示的天主本身及救恩事迹,及基督永留教会中的圣事;信经、天主经涵括的信仰要素仍是重要的;内容顺序则可随对象及其环境、教会团体而作适应及选择。

(3)     在方法上应适应听者,需采纳神学、人文、教育的方法,相辅相成运用归纳法及演绎法,多运用大众传播工具、团体沟通工具及种种活动、聚会……等不同方法,以达信仰培育。

(4)     家人、堂区、学校各层面的信仰团体、所有信友都有责任参与教理讲授,藉团体分享圣言、信仰见证以及礼仪生活,协助领受教理讲授者的信仰趋于成熟。教理讲授也具有社会幅度,关怀社会并投身于改善社会,使社会按福音价值生活,以显出教会是普世救恩的圣事。

(5)     教理讲授者应注意成人不同的型态,即他需要针对不同年龄阶层的成年人,按其生活需要、角色及环境,给予适宜的教理讲授,例:在生命转捩点及危机时刻(生、老、病、苦、离散、就业、婚姻、失败……)、担当教会特别职务、重要的生活事件之时。成人需要适宜的教理讲授,以更认识基督及福音价值;需要得到协助作分辨、选择,以承担先知的使命,体会救主与人同在。教理讲授实是终生所需。

() 1992年出版的《公教要理》:

此书肯定过去教会权威所认定的信仰道理,并且广征博引古今教会在圣经、礼仪、教会传统、圣人圣女的著作、文学著作、教会训导……等之中的丰富材料,以解说、佐证信仰道理。这本新教理提供教理讲授学丰富的参考资料,以及指引训练、培育教理讲授工作者传授信仰时的依据。

从教理讲授学的发展史中,需分辨信仰的基本核心内涵以及在不同时、空脉络中所形成的不同传递方式。讲授者应经常面对特定、具体的对象,寻找活泼而有效的方法,以传达信仰,协助听道者在所处社会、世界中活出信仰。

参考书目:

谷德饶(F. Coudreau),高旭东译,《教理教学基本概念》,台北:华明,1974

马千里译,《教理教授指南》,台中:光启,1972

刘鸿荫译,《论现时代的教理讲授》,台北:天主教教务进会,1980

《神学论集》100 (1994),台北:光启。

Erdozain, L.,郑文卿译,〈教义教学法的演进〉,《神学论集》23 (1975)157-182

Calle, J.  "Renewal of Catechetics."  East Asian Pas-toral Review  21 (1984): 81-92.

───.  "The Content of Catechetics in the Missionary Situation of Asia."  East Asian Pas-toral Review  21 (1984):195-202.

Rummery, R. M.   Catechesis and Religious Education in a Pluralist Society.   Sydney: Dwyer 1975.  1-24, 93-108.

"The Synod on Catechesis."  Lumen Vitae  33 (1978): 19-53.

Westerhoff, J. "A Catechetical Way of Doing Theology."  Religious Education and Theology.   Ed. H. Thompson. Birmingham: Religious Education Press, 1982. 218-242.

韦薇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