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T 部

台湾神学


台湾神学

táiwān shénxué

THEOLOGY, TAIWANESE

参阅: 385神学 69中国神学 98本位化 498场合神学 295政治神学

()概念说明:

(1)     「台湾神学」(Taiwanese theology)指的乃是以台湾的历史、文化为素材,以台湾的政治、经济、社会情境为关心所从事的神学努力。台湾神学因此不是专有名词,较正确的称呼应该是「台湾的神学」。这也就是说,在台湾并没有一个特定的神学潮流称为「台湾神学」,但却有数个不同的神学努力,共同指向以台湾人民的救赎为关怀,以台湾政治、社会前途为命题的神学活动。

(2)     神学的建构与教会的宣教经验有密切的关联。台湾的神学发展也不例外。基于历史的和政治的因素,台湾神学发展的主线应以在台宣教历史最长久,与台湾社会互动最深刻的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为基础。台湾神学的发展史与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的宣教史具有相互辉映的效果。

(3)     天主教在1626(明天启6)由西班牙传教士传入台湾基隆淡水等地。1859年有西班牙道明会士郭德刚(F. Sainz, 1832-1895)及洪保律(A. Bofurull)等传教士自菲律宾经厦门抵高雄,重新开始建立天主教会,植基台湾。由于天主教在台湾到目前的神学工作比较注意普世教会的神学与以中国文化为主的神学,因此还没有发展台湾本色的神学思想。

()台湾神学的历史背景:

(1)     基督教在台湾的宣教活动可远溯自十七世纪荷兰占领时期。当时伴随东印度公司来驻牧台湾的荷兰宣教师,曾对台湾的原始部落民族展开传教的工作。可惜后来随着荷兰人的撤离,此一波宣教工作终于无疾而终。台湾的宣教工作中断了近两百年后,于十九世纪才由苏格兰的宣教师重启了宣教大门。马雅各(J.L. Maxwell,1836-1921))医生于1865年登陆台湾,在南部地区展开宣教工作。不久,加拿大的宣教师马偕(G.L. Mackay, 1844-1901)牧师也于1872年来台,以台湾北部为宣教区开始工作。这两股宣教活动在台湾南北两地相互呼应,后来并结合而形成今日的「台湾基督长老教会」。

(2)     在其百多年的宣教历史中,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既参与在台湾四百年来之殖民统治的悲惨命运,又在近百年来经历台湾内外政局的诡谲变幻,加上普世教会在神学上与宣教活动之发展的影响,而在其宣教史上呈现出三个明显的阶段转变:

1)接受期:(1865-1940)从长老教会宣教师入台开始到二次大战结束前夕。此时期之台湾宣教主要以宣教师及差会为主体,教会在政策、物力、人力各方面都接受西方教会的主导、援助。

2)形成期:(1940-1970)教会逐渐由接受的心态转向自立、自治、自传的钉根阶段。此期间发生的宣教师因战事紧迫而被日本政府驱离事件,以及百周年「倍加运动」的成功(1965),一方面迫使台湾本地信徒挺身起来领导教会,一方面藉「倍加运动」的过程,不但让长老教会信徒深入台湾社会的各个角落,亲身感受台湾社会的脉动,同时,此运动的成功也积极带入一倍以上之贫困信徒加入教会,而改变了教会的体质。导致教会对台湾社会、政治之觉醒与参与。

3)觉醒期:(1971-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因关心台湾的前途与命运,而在七十年代发表了三篇影响深远的声明和宣言:〈国是声明〉(1971)、〈我们的呼吁〉(1975)、〈人权宣言〉(1977),一贯主张台湾前途应由所有住民自己决定的「自决」原则,并于1985年制定〈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信仰告白〉,以信仰宣认的方式来为这些作为辩护与说明。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信仰告白的制定,可以说是台湾教会之信仰与神学发展的分水岭,是一个本土教会与神学诞生的宣告。

()台湾当前的神学努力:虽然,台湾本土神学的诞生应以〈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信仰告白〉的制定作为标线。台湾本土神学的反省与努力则应回溯到七○年代初期,首位台湾人神学家黄彰辉任职普世基督教协会神学教育基金会主任时所发表的「实况化」神学原则为开始。接续黄彰辉(1914-1988)的另一位台湾人亚洲神学家宋泉盛(1929- ),也对台湾神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根据亚洲基督教协议会神学委员会(CCACTC)之执行干事所提出的1979-1980年度报告指出,该会于1979935日在台湾举行的神学对话中,台湾教会曾提出了两个神学的主旨:即「乡土」与「出头天」。乡土神学的努力主要以王宪治(1941-1996)为代表,提出人民、土地、权力与上帝为主题,探讨台湾人在寻求种族、文化、政治认同的过程中如何体验上帝的选召。「出头天」的主旨提出后,曾出现在台湾基督教长老会信仰告白的草案中;后来黄伯和(1951- )从俗语、台湾历史、文化等的分析与解释来赋予其神学的内涵。黄伯和同时根据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三次宣言与信仰告白的主要精神,以「自决」来做为「出头天」的内涵与目标,使「出头天」神学与自决的神学有了相衔接的关系。

综观当前台湾的神学努力,可以说主要发端于对台湾人民之前途与命运的关怀,以上帝国为目标,强调认同、自由与公义的社会理想。其在台湾政治、社会的进程中,确实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与功能。

()未来的展望:从教会宣教的献身到神学的反省,台湾的神学迄目前为止可说偏重于政经结构的反省与批判。虽然近来「出头天」神学的努力有转向台湾历史、文化之反省的方向,唯此种努力应如何达致对基督教神学之重新认识与建构,尚有一大段距离,尤其是台湾诸宗教的多元特质应如何包括在台湾神学的反省之内,更是未来台湾神学面对的挑战与应致力的方向。

参考书目:

黄伯和,〈莫再躲进庄严神圣的教堂中自我陶醉─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宣教史的回顾〉,《宗教与自决》,台北:稻乡出版社,1990107-111

───,《钉根本土的信仰》,台南:人光出版社,1990

───,《奔向出头天的子民》,台北:稻乡出版社,1990

王宪治编,《台湾乡土神学论文集》(),台南:台南神学院,198820

Shoki Coe.   Contextualizing Theology, Mission Trends,  vol. 3.  Eds. G. H. Anderson and Th. F. Stransky. New York: Paulist Press, 1976.  19-24.

Niles P. D.   Report of the Executive Secretary of the Commission on Theological Concerns.   CTC. 1979-1980.

黄伯和

 

133 共救赎者

go\ng jiu\shu[zhe]

CO-REDEMPTRICE

 

参阅: 46天主圣母玛利亚 557圣母论 455救恩

 

()概念说明:共救赎者co-redemptrice

是指童贞圣母联同(或协助)圣子耶稣一起救赎人类。这个合

作过程自圣

子降生已经开始;不过,既然耶稣的救赎要以死亡才算完成,而死亡又是祂救赎众

人所付出

的赎价,很自然地,圣母在加尔瓦略山上与耶稣一起(一个在十字架上,一个在十

字架下)同一的奉献行为,便被视为这个共救赎过程的最高峰了。

()历史:

(1)     早期教会没有感到要为降生以外的共救赎辩护的需要。圣依雷内(Irenaeus, 140-202)的名句:圣母是她自己和全体人类的「救赎根由」,似乎已经说尽了一切。圣盎博罗修(Ambrosius, 339-397)显然认为圣母的怀孕就是怀孕全体人类的救赎,但是论到加尔瓦略山(Mount Calvary),却说:耶稣不需要任何帮手。然而圣盎博罗修的话却没有阻止住要向这方面发展的狂潮。

(2)     十世纪,谈圣母共救赎的神学家必先声明,耶稣的尊威没有受到损害。而且,在圣母共救赎之前,她自己已先被救。

(3)     但是,真正把共救赎当成一个话题来讨论却是二十世纪的事。二次大战以后,许多大型的圣母学会议都以此为主要论题。教会开放,也鼓励学者们在学术的层面上作深入的探讨,但是在官方文告上,它的态度却显得格外谨慎;除了碧岳十一世(Pius XI, 1922-1939)以外,近代教宗都避免采用这一个名号。梵二大公会议(1962-1965)《教会》宪章也故意略过共救赎者的术语。到今天为止,它是个开放的问题,不是一则定断的信理。

黄怀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